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母亲养蜗牛

                  父亲去世后,母亲来北京跟我住。我忙于写作,实在抽不出空陪她。母亲被寂寞所困的情形,令人感到凄楚。

                  楼上人家赠予母亲几只小蜗牛。那几个小东西,只有小指甲的一半儿大,粉红色,半透明,可爱极了。

                  母亲非常喜欢这几个小生命,将它们安置在一个漂亮的茶叶盒儿里,还预先垫了潮湿的细沙。母亲似乎又有了需精心照料和养育的儿女了。她经常将那小铁盒儿放在窗台上,盒盖儿敞开一半,让那些小东西晒晒太阳。并且很久很久地守着,怕它们爬到盒子外边爬丢了。它们爱吃菜心儿,母亲便将蔬菜最嫩的部分细细剁碎,撒在盒儿内。

                  母亲日渐一日地对它们有了特殊的感情。那种感情,是与小生命的一种无言的心灵交流。有时,为了讨母亲欢心,我也停止写作,与母亲共同观赏。

                  八岁的儿子也对它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奶奶,它们能长多大啊?”

                  “能长到你的拳头那么大呢!”

                  “奶奶,你吃过蜗牛吗?”

                  “吃?……”

                  “奶奶,我想吃蜗牛!我还想喝蜗牛汤!找同学就吃过,说可好吃了!”

                  “可……它们现在还小啊……”

                  “我等它们长大了再吃。不,我要等它们生出小蜗牛以后再吃,这样我就可以一直有蜗牛吃了。奶奶你说是不是?”

                  母亲愕然。

                  我阻止他:“不许存这份念头!不许再跟奶奶说这种话!”儿子眨巴眨巴眼睛,受了天大委屈似的,一副要哭的模样。

                  母亲便说:“好,好。等它们长大了,奶奶一定做给你吃。”

                  从此,母亲观看那些小生命的时候,儿子肯定也凑过去观看。

                  先是,儿子问它们为什么还没长大,而母亲肯定地回答——它们分明已经长大了。

                  后来是,儿子确定地说,它们已经长大了,不是长大了一些。而是长大了许多。而母亲总是摇头——根本就没长。

                  然而,不管母亲和儿子怎么想,怎么说,那些小生命的确是一天天长大着。壳儿开始变黑变硬了,它们的头和柔软的身躯,从背着的“房屋”内探出时,憨态可掬,很有妙趣了。

                  母亲将它们移入一个大一些的更漂亮的盒子。

                  “奶奶,它们就是长大了吧?它们再长大一倍,就该吃它们了riB?”

                  “不行。得长到和你拳头一般儿大。你不是说要等它们生出小蜗牛之后再吃吗?”

                  “奶奶,我不想等了,现在就要吃,只吃一次,尝尝什么味儿就行了。”

                  母亲默不作答。

                  我认为有必要和儿子进行一次严肃的谈话了。趁母亲不在家,我将儿子拉至跟前,对他讲奶奶一生多么地不容易;讲自爷爷去世后,奶奶内心的孤独和寂寞:讲那些小蜗牛对于奶奶的意义……儿子低下头说:“爸爸,我明白了,如果我吃了蜗牛,便是吃了奶奶的那一点儿欢悦。”从此,儿子再不盼着吃蜗牛了。

                  一天晚饭时,母亲端上一盆儿汤,对儿子说:“你不是要喝蜗牛汤吗?我给你做了,快喝吧。”我狠狠瞪儿子一眼。儿子辩白:“不是我让奶奶做的!”母亲朝我使了个眼色。我困惑地慢呷一口,鲜极了!但那不是蜗牛汤,而是蛤蜊汤。

                  其实母亲是把那些能够独立生活的蜗牛放了,放于楼下花园里的一棵老树下。她依然每日将菜蔬之最鲜嫩的部分,细细剁碎,撒于那棵树下……

                  一天,母亲说:“我又看到它们了!它们好像认识我似的,往我手上爬。”我望着母亲,见母亲满面异彩。那一刻,我觉得老人们心灵深处情感交流的渴望,令我肃然,令我震颤,令我沉思……

              (作者:梁晓声。有删改)

              (1) “母亲养蜗牛”的故事可谓波澜起伏。请将相关情节填写在下面横线处。

              (1)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波澜顿起。

              (2)蜗牛逐渐长大,母亲刚将蜗牛移入新居,儿子却说现在就要吃蜗牛。波澜再起。

              (3)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波澜又起。

              (2) 结合具体内容,说说第三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

              答:

              (3) 细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任选一个角度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人物心理的。

              答:

              (4) 本文的主题是什么?请写出两个方面,并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 2.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 请描述诗歌前两句所展现的情景

              (2) 从运用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 3.

              滴水之恩

                  紫红色的天空渐渐变得暗黑。我握着桑木棍,孤单地走在山路上。

                  我是搭赶集的车来到这个地方的,去寻找据说矗立在附近田野中的古塔。当我在陌生的乡间找到青麦田里残存的白色古塔,再回到先前下车的小街时,集市早已散了。

                  街角凉粉摊前头裹苗帕的老妇人的回答叫我失望:“公交车下午一点以后就没有了,要是你早些到,还可以搭摆摊的货车。”

                  这会儿,什么车也没有了。

                  “在那里住一晚,明早再搭车走嘛。”老妇人指指对面一家写着“迎宾旅馆”的木楼对我说。

                  但我无论如何也得赶回去,明早还有事呢。

                  走三十多里路是没有问题的,只是我根本不认得返回的路。

                  老妇人指点我沿这条路一直朝东走,别走岔路就可以走回去了。“小心哟,这个季节山里有蛇。”她顺手砍下一截桑木枝递给我。

                  雷声从远处沉沉地压过来,闪电把天边的乌云撕开一道耀眼的裂缝。

                  我一边走一边看有没有经过的车可搭。一辆卡车嘶吼着爬上山坡,我拼命挥手,车从我身边呼地开了过去。

                  山下沟坳里,几户人家的窗格透出昏黄的灯光来。雷声越滚越近,大雨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瓢泼而下。我只得加紧步子,同时担心蛇会突然从路边草丛中钻出。

                  终于又有一辆小拖车开过来,这次被我拦下了。没想到,司机竟会是那个人。

                  去年夏天在马山,有一天将散集时,我在街上闲逛,看见了他。

                  当时,他衣衫不整地斜靠在土墙根下,胡须很长,头发蓬乱,一副潦倒落魄的样子。他的面前并没有放乞讨钱币的碗,但我确信,他一定是又渴又饿了。

                  几步之外有个茶水摊,我去买了一杯水一块糕递给他。他无神的眼睛并没有因我的热心而闪亮,他甚至不抬眼看一看便自顾自吞食起来。“快散集了,要去哪里,你也该去了。”我随口劝了他一句,便走开了。

                  几个月过去了,虽然眼前这个人整洁而精神,但我还是认出了他。

                  “去马山吗?”我焦灼地问。

                  “去马山?”他迟疑了一会儿,让我上了车。

                  小拖车颠簸着,他燃着的烟头,红红的亮点忽明忽暗。

                  “你是马山人?”他问。

                  “不是,我在那儿见习。”

                  他有点失望:“我倒曾遇到过一个马山人呢,那真是个好人。”

                  “你去过马山?”

                  “去过。”

                  话题断了,黑暗中,他似乎笑了笑。开始下雨了,豆大的雨点叩打着车窗。

                  他忽然说:“说起来那次去马山,怪难为情的。那时我赌输了,输得精光,被撵出来,流落到马山。有个人给我水喝,给我东西吃,可惜我不认得她,要不,真得好好谢她。”

                  “就为了那个人送你一点水一点吃的吗?”

                  他不屑地看我一眼:“你不懂,那时候我心灰意冷,没脸回家,她劝我‘快散集了,要去哪里,你也该去了’。我听了她的劝告,回家了。后来再也不赌了。我真的很感谢她,要不是她那一杯水一块糕一句话,我现在还不晓得会怎样呢。”

                  我心中有掩饰不住的喜悦,想不到那件小事会对他帮助那样大。

                  他没有认出我来。我决定不提看见他潦倒情形的就是我。每个人都有尊严,我要让他拥有一份完整的助人的快乐和自豪。

                  “我也很感谢你,要不是搭上你的车,这会儿我还在山路上挨雨淋呢!”

                  他听了果然高兴:“其实你也不用谢我,要谢就谢那个给我水喝的人。那次之后,我才晓得,人有时候是多么需要旁人帮一把。”

                  “马山到了!”他刹住车。

                  “谢谢你啊,下车来喝杯热茶,歇会儿吧。”

                  他一边倒车一边说:“我还得赶回去运货呢——本来,我的车是不到马山的。”

              (作者:唐敏。有删改)

              (1) 请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概述“我”和“他”之间的故事。
              (2) “头裹苗帕的老妇人”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结合具体内容,从情节和主题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3) 文中的“我”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4) 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结尾的妙处。
            • 4.
              阅读下面的一则消息,完成1—3题。

              就美侦察机撞毁我军用飞机事件江泽民发表谈话

                  新华社北京4月3日电  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今天就美国侦察机撞毁我军用飞机事件发表谈话时说,美国应停止在中国沿海空域的侦察飞行,这样才能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才有利于中美关系的发展。

                  江泽民是今天上午在北京会见卡塔尔国首相阿卜杜拉·本·哈利法·阿勒萨尼时发表这番谈话的。

                  他指出,最近在中国海南岛沿海上空领域发生的中美军用飞机碰撞事件,责任完全在美方,我们有充分的证据,是美国的飞机违反飞行规则,做出危险动作,撞毁我飞机,致使我飞行员下落不明。

                  江泽民强调,人是最可宝贵的。“我对这名飞行员的人身安全十分关心,已多次指示要不惜一切代价,全力进行搜救。”他说,“我们无法理解,美国为什么要在离中国这么近的地方经常进行侦察飞行,这次又在碰撞我飞机后,违反国际法和国际惯例,侵犯我领空,降落在我机场。美国应停止在中国沿海空域的此类飞行,这样才能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才有利于中关关系的发展。”
              (1) 指出这则消息的导语部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江泽民主席发表谈话的背景是什么?请扼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江泽民主席发表谈话,主要谈了三层意思,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

              (1)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2题。

              乡色酒

              (台湾)舒  兰

              三十年前

              你从柳树梢头望我,我正年少

              你圆人也圆

              三十年后

              我从柳树梢头望你

              你是一杯乡色酒

              你满

              乡愁也满
              (1)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中动用了第二人称的写法,使诗歌带有对话的色彩,如同诗人在面对着对方倾诉感情。

              B.全诗语言精练,感情真挚,比喻、象征手法的运用,使感情的抒发淋漓尽致。

              C.诗的上下两节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景与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表现了诗的主题。

              D.诗的句式长短交错,上下两节结构齐整,重章叠句在反复中使诗的主题得到发挥。
              (2) 诗中的“你”指______________,“我”指______________,诗歌抒写的是______________的感情。
            • 6.
              课外阅读

                  ①窗外正飘着绵绵细雨,我__________地缩在椅子上,心里烦透了:这道题算这么多遍了,怎么总是做不出来。我无奈的一甩头,瞧见一只飞虫正沿着墙往上爬。这时,旁边的一个本来一动不动的小黑点突然向小飞虫扑去,那动作太突然太快了,把我吓了一跳。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只小蜘蛛,黑白相间的腿,褐色的夹杂黄色条纹的身躯也挺“漂亮”的,小蜘蛛没有扑到飞虫,就绕到飞虫的前面,双方相持着。

                  ②我的感觉就如暴风雨将至的那般压抑、难耐,我料定一场生死搏斗就要爆发了。可当蜘蛛向飞虫发起进攻时,小飞虫只躲闪了一下便不再敢动弹。小蜘蛛就开始绕着飞虫转起圈来,并不时的用脚在飞虫的身上比画着——它正抽丝缠在飞虫的身上。眼看着小飞虫就要被缚住了,我也替它着急起来。可这飞虫也许是怯懦了,只知晃晃脑袋,像在求饶。不反抗,怎么能救得了自己?我可怜这只小飞虫,可我不愿去救它,因为他是一个连自己都不敢救的懦夫,这一次我可以救它,那么下一次呢?也许它仍会被吃掉。

                  ③我讨厌那只蜘蛛,它如强盗一般夺取别人的生命来延续自己的生命,可它毕竟懂得为了生存要去斗争,决不放弃。我甚至有点欣赏它这种精神,这才像个强者。

                  ④蜘蛛仍在独自忙碌,飞虫已被包在一张网里,如同“木乃伊”一般。我收回目光,又回到了自己的天地,看着眼前的这道题,我忽然感到自己原来同那小飞虫一样的,一道题把我__________, 我便认为自己是做不出的,懒于挣脱懒于奋斗。我恍然大悟:没有奋斗,就永远不可能胜利。墙上的小蜘蛛已从飞虫身上吸取汁液,我也埋头于书本中……

                  ⑤当我终于得出那道题的正确答案,我仿佛真的挣开了一张“网”。我重新寻找那飞虫与蜘蛛,蜘蛛犹在飞虫却不见了。我轻轻一拨蜘蛛,小蜘蛛跑到一边,露出下面那干瘪了的飞虫来。

                  ⑥我不禁深思起来……
              (1) 第⑤段的“我仿佛真的挣开了一张‘网’”,这“网”应如何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对本文的中心意思理解正确的是 (    )

              A.表现了可怜小飞虫的可怜处境,但又鄙视它不敢斗争。不敢自救的怯懦样。

              B.虽讨厌蜘蛛强盗一般夺取别人的生命以延续自己的生命,但更欣赏它懂得生存就要斗争,决不放弃的精神。

              C.困难像一张网,只要敢于面对并奋力挣脱困难,就能摆脱困难,成为胜利者;否则,即是失败者。

              D.对小飞虫的遭遇表示同情,觉得自己和小飞虫一样值得同情。
              (3) 为文中空白处选择恰当的词,将它们的字母依次写在括号内。  (    )

              A.倦倦           B.软软           C拦住          D.缚住
              (4) 第④段中“我便认为自己是做不出的”一句与第②段中写小飞虫的哪一句内涵相同?用浪线标在原文上。
            • 7.
              阅读语段,完成1—8题。

                  ①快要走了,大家都说:“画家,给长城站留一幅画,作个纪念吧!”

                  ②她爽快地答应了,开始构思。 然而一天过去了,两天、三天过去了,她连一张草图都没勾勒出来。她曾创作过上百幅作品,但是眼前却找不到恰当的构图、适合的语言来表现南极。

                  ③她斜靠在床上,紧蹙着眉头,木然望着天花板,忽地,又起来,在屋里来回踱着步子,不安,躁动,带着几分痛苦。

                  ④从宿舍里走出来,她重新审视着身旁一个个熟悉而陌生的“南极人”,竭力寻找和理解凝聚在他们身上的那种民族胆略和气概,那种南极精神!

                  ⑤她踏着茫茫雪原,来到西海岸旁。夕阳快要落下,淡淡的余辉缓缓地落在千年冰川、莽莽古海上。她思索着,南极,什么是你的真谛?

                  ⑥哦,她又想起为了事业、为了祖国而不畏艰难险阻,连什么都可以抛弃的老知识分子的父亲。

                  ⑦一幅壁画终于诞生了!这是人类赠给南极的第一幅壁画吗?

                  ⑧简洁明快而又协调的色彩,原始粗犷而又夸张抽象的线条,借助于高度概括的装饰手法,将人与自然巧妙地融为一体。特别令人注目的是,在壁画的上方和左、右角,画着三个太阳,一个中黄色、一个淡绿色、一个橘红色。

                  ⑨考察队员们站在这幅没有名字但似乎应该取名为“三个太阳”的壁画前议论着:

                  ⑩“嗬,三个太阳!一个代表早晨,一个代表中午,一个代表下午,是不是,画家?”

                  11“画家,你的心地太善良了,你一定觉得我们在南极太冷了,所以多画了两个太阳。”

                  12“什么呀?画家这幅画是专门为我画的,三个太阳,一个是我,一个是我爱人,还有一个是我儿子,哈哈……”

                  13“嗨,人家画家的画,已经过艺术概括,太阳是一种象征,象征着生命,象征着和平。”

                  14她站在一旁,不说话,光是笑,艺术不是都能解释的,对吗?
              (1) 选文14段,可分为两层。请分层并归纳层意。

              第一层(_______________段—____________段)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_______________段—____________段)_______________
              (2) 仔细研读第④段,回答下列问题。

              (1)“熟悉”和“陌生”放在一起是否矛盾?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寻找”和“理解”能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南极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第⑧段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对此画作了介绍。(用文中词语回答)
              (4) 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位女画家的性格特点是执着.勇敢.坚强.
              B. 女画家是为了实现父亲的遗愿而下决心参加南极考察队.
              C. “南极精神”就是具有民族胆略和气概的精神,这种精神不只是中国人有.
              D. 女画家这次南极“体验生活”的最大收获就是理解了南极精神的“真谛”:每一个优秀民族的子孙,都要为自己的民族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出一把力.
              (5) 为下列各句的加点词语找一个近义词,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1)她斜靠在床上,紧 着眉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她重新 审视着身旁一个个熟悉而陌生的“南极人”_______________

              (3)她将脸紧紧贴在舷窗上,再一次 俯瞰南极大地_______________

              (4)她在心底 动情地呼唤着:南极!南极!南极!_______________
              (6) 画线的句子能否改成“然而三天过去了”?为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一幅壁画终于诞生了!”这句话中的“终于”二字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对《再别康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像一支优美的乐曲,缠绵深婉的诗句随着轻柔起伏的旋律流淌出来,回环往复,一唱三叹,余音袅袅。
              B.这首诗像一幅生动的画卷,一系列近乎完美的色彩变幻与意象组合形成流动的气韵,艳丽而又幽雅,飘逸中见静穆。
              C.这首诗具有完美的形式结构,每节诗四句,每个诗句基本上由三顿构成,匀称、和谐,于清新活泼中求整饬。
              D.这首诗极好地体现了新格律诗派独特的美学追求,但唯美主义也在一定程度上妨害了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表达。
            • 9.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A.这首词描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多种军营生活。
              B.“沙场秋点兵”中的“秋”字既点明了季节,又为将士们出征渲染了肃杀和悲壮的气氛。
              C.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的卢”等多个历史典故。
              D.“可怜白发生”一句由梦境回到现实,变雄壮为悲壮,充满着作者壮志未遂的抑郁、愤慨。
            • 10.
              关于《回延安》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回延安》是贺敬之从北京回到延安,看到延安的巨大变化后写的一首诗歌。
              B.这首诗歌学习和借鉴了陕北信天游爬山调的格式,两行一节,一节一韵,读起来悠扬高亢。
              C.这首歌主要分为回延安、忆延安、话延安、看延安、祝延安等几个部分。
              D.这首是主要是叙事,对事件交代的比较清楚。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