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周庄水韵(节选)

              我曾经三次到周庄,每次都乘船游镇,然而每一次留下的印象都不一样。第一次到周庄,正是仲春,天下着小雨,古镇被飘动的雨雾①      着,石桥和屋脊都隐约出没在飘忽的雨雾中,打着伞坐船游览,看到的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刚刚下过一夜小雪,积雪还没有来得及将古镇‚    ,阳光已经穿破云层抚摸大地。在耀眼的阳光下,古镇上到处可以看到斑斑积雪,在路边,在屋脊,在树梢,在河边的石阶上,一滩滩积雪反射着阳光,一片ƒ    ,令人目眩。古老的砖石和清新的白雪参差交织,黑白分明,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在阳光下,积雪正在融化,到处可以听见滴水和流水的声音,小街的屋檐下在滴水,石拱桥的栏杆和桥洞在淌水,小河的石河沿上,往下流淌的雪水仿佛是从石缝中渗出来。细细④     ,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仿佛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这样的声音,用人类的乐器永远也无法模仿。

            • 2.

              (1)姐弟俩本来生活在一个幸福温馨的家庭。一次车祸夺去了他们父母的生命,不到一年,承受不了这种打击的奶奶也生病离去。

              (2)正读中学的小丽不得不  (A.掇 B.辍 C.缀)学。起初几年姐弟俩轮流到叔叔姑姑两家生活,好心的亲戚邻居也不断送些穿的吃的给他们。五六年过去了,小丽也二十多岁了,不时有人给小丽介绍对象,可小丽心想只要弟弟不结婚,就不会把自己嫁出去。坚定了信念的小丽,把弟弟带回家,把自己家屋前屋后的树都卖掉,然后腾出一间房子开了个小商店,生意不算太好,但总算能养活俩人。就这样,小丽用她柔弱的双肩担起了一个家,用她像母亲一样的爱呵护着弟弟。

              (3)弟弟高中毕业后,任凭姐姐怎么劝说都不去读书了,一定要留在家里帮姐姐经营好小商店。亲戚邻居们看到姐弟俩不怕苦不怕累的情景,都为他们加油!

              (4)终于姐姐陪着弟弟去相亲了。不久弟弟与那个女孩举行了婚礼。婚后夫妻俩恩恩爱爱的情景,让姐姐小丽多年来心中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小丽也在29岁生日前风风光光地出嫁了。

              (5)如今姐弟俩都已年过不惑,可是在去年初,弟弟小伟不幸得了尿毒症,只有切换肾脏,才能延长生命。这对于小丽来说又是当头一棒,不说昂贵的手术费,肾源从哪来?如果要是花钱买,把两个家都卖了也凑不齐几十万块钱。小丽愁得整夜睡不着,虽然手术费凑得着不多了,肾源的事怎么办?如果耽误了最佳治疗期,弟弟就会有生命危险。最终夫妻俩决定去医院给弟弟配肾源,谁配成功谁就认命,结果是姐姐的配上了。

              (6)配肾源的事是瞒着弟弟进行的。姐姐看着躺在病床上的弟弟,拉着弟弟的手说:“姐姐一定想办法救你!”弟弟却说:“姐姐你不要再为我  (A.燥B.躁C.操 )心了,我这一生有你这个姐姐我已经不再苛求什么了。”第二天姐姐欢天喜地地告诉弟弟,说医院找到了匹配的肾源,让弟弟作好思想准备,弟弟听了也非常高兴。

              (7)手术非常成功。当弟弟术后清醒过来时,左右看看,却没有看到姐姐在病床边,心想:按理我没有醒来姐姐决不会离开半步的,此时此刻,弟弟意识到了什么,于是用他那虚弱的、竭尽全力的声音对妻子说:“姐姐呢,我要见姐姐!”没办法,妻子只好把真相告诉了他。弟弟哭着让妻子把自己推送到另一个病房,去看刚醒来不久的姐姐。

              (8)姐弟俩手拉着手又是一阵痛哭。稍稍平静后,弟弟对姐姐说:“姐,我今生拿什么报答你啊?”姐姐却说:“只要你好好的活着就是报答。”          (节选自《散文网》,有删改)


              (1) 选择正确的汉字填在第(2)、(6)段的横线上(只填序号)。  (2) 细读全文,给本文加一个恰当的标题。  (3) 古代人们把40岁成为“不惑之年”。请写出下列年龄的代称。 

              (1)30岁(       )(2)50岁(      )(3)60岁(        )(4)70岁(       )

              (4) 姐姐为什么不把捐肾一事提前告诉弟弟?  (5) 姐弟俩中,你更喜欢谁一些,他(或她)有怎样的优秀品质?  (6) 【积累链接】今有姐姐捐肾救弟弟,古有李白托月慰友人,这就是“爱”。请写出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表达思念的诗句。
            • 3.

              心意

              吴念真

                 ①他和父亲从没“沟通”,但心意却又好像彼此都懂。

                 ②他不记得父亲这一生在子女受到挫折或得到荣誉的时候曾经以拥抱来鼓舞他们,至于“我爱你”这三个字,这辈子是否曾经从父亲的嘴巴里冒出来过,他更始终存疑。

                 ③有一次,他以玩笑的方式试探着问母亲:“妈,爸这辈子有没有跟你说过‘我爱你’?”母亲的回答竟然是:“他?如果他跟我这样讲,我一定觉得他发疯了!”

                 ④不过,他倒是记得大约三四岁时,父亲每天傍晚回家都会把他叫到身边,打开铝制的便当盒,用筷子戳起两颗鱼丸递给他,然后静静地看着他吃完。也许这是他人生中少有的和父亲那么接近的时光,所以他记得特别清楚,尤其是父亲那时的神情——嘴角隐约的笑意和温柔的眼神。母亲说,那些年,父亲吃午餐时总会买一碗鱼丸汤,自己只喝汤,鱼丸则带回来给儿子。

                 ⑤除此之外,似乎就没有任何类似“父子情深”的记忆。记得他考上初中时,村长兴奋地在全村广播,说这是村子里二三十年来的第一次,说他个子虽然小,但是“胡椒要是会辣的话,再小的都辣”等等。那几天,村里人只要看到他莫不是笑脸和赞美,唯独他父亲不但像平常一样面无表情,甚至还当着他的面不以为然地跟人家说:“人家的孩子是毕业后开始赚钱,他却开始花钱!”以及“有什么好恭喜的,是不是个材料要长大以后才知道!

                 ⑥不过,发工资那天,当朋友以“儿子中状元”这个理由要他父亲请客喝酒时,他父亲却又完全没有拒绝的意思。他不知道父亲那天晚上到底喝到几点才回来,只记得隔天醒来的时候,父亲还在睡,鼾声如雷,一身酒味。

                 ⑦母亲到溪边洗衣服去了,饭桌上放了一个小小的、长方形的纸盒,里头是一支崭新的“俾斯麦”牌的钢笔。他和弟弟、妹妹兴奋地看着,但没有人敢去叫醒父亲,问这支钢笔到底是要给谁,尽管他们心里其实都清楚。是他妹妹先开口,她小声地说:“会不会是要给我的?我三年级了,要开始用钢笔了……”他父亲的鼾声忽然停了,不久之后他们听见父亲的声音从通铺那边传来,有点含糊地说:“省省吧,你别做梦了。”弟弟的成绩老是不太好,所以他颇有自知之明地以哀兵的口气说:“这一定不会是给我的啦……”父亲也毫不犹豫地在里头回应说:“知道就好!”

                 ⑧是给他的,果然没错。但当他隐忍着兴奋,在弟弟妹妹羡慕的注视下小心地打开纸盒时,父亲在里头又冷冷地说:“那个不便宜哦……要是用坏了,你给我试试看!”

                 ⑨他那天的日记就是用那支新钢笔写的,他写着:“爸爸今天买了一支俾斯麦牌的钢笔给我,奖励我考上初中。这支钢笔很贵,爸爸可能要做好几天的工。他的心意和这支笔我都要永远珍惜……”

                 ⑩他和父亲从没“沟通”,但心意却又好像彼此都懂。

              (节选自《这些人,那些事》,略有删改)

            • 4.

              心意

              吴念真

                 ①他和父亲从没“沟通”,但心意却又好像彼此都懂。

                 ②他不记得父亲这一生在子女受到挫折或得到荣誉的时候曾经以拥抱来鼓舞他们,至于“我爱你”这三个字,这辈子是否曾经从父亲的嘴巴里冒出来过,他更始终存疑。

                 ③有一次,他以玩笑的方式试探着问母亲:“妈,爸这辈子有没有跟你说过‘我爱你’?”母亲的回答竟然是:“他?如果他跟我这样讲,我一定觉得他发疯了!”

                 ④不过,他倒是记得大约三四岁时,父亲每天傍晚回家都会把他叫到身边,打开铝制的便当盒,用筷子戳起两颗鱼丸递给他,然后静静地看着他吃完。也许这是他人生中少有的和父亲那么接近的时光,所以他记得特别清楚,尤其是父亲那时的神情——嘴角隐约的笑意和温柔的眼神。母亲说,那些年,父亲吃午餐时总会买一碗鱼丸汤,自己只喝汤,鱼丸则带回来给儿子。

                 ⑤除此之外,似乎就没有任何类似“父子情深”的记忆。记得他考上初中时,村长兴奋地在全村广播,说这是村子里二三十年来的第一次,说他个子虽然小,但是“胡椒要是会辣的话,再小的都辣”等等。那几天,村里人只要看到他莫不是笑脸和赞美,唯独他父亲不但像平常一样面无表情,甚至还当着他的面不以为然地跟人家说:“人家的孩子是毕业后开始赚钱,他却开始花钱!”以及“有什么好恭喜的,是不是个材料要长大以后才知道!

                 ⑥不过,发工资那天,当朋友以“儿子中状元”这个理由要他父亲请客喝酒时,他父亲却又完全没有拒绝的意思。他不知道父亲那天晚上到底喝到几点才回来,只记得隔天醒来的时候,父亲还在睡,鼾声如雷,一身酒味。

                 ⑦母亲到溪边洗衣服去了,饭桌上放了一个小小的、长方形的纸盒,里头是一支崭新的“俾斯麦”牌的钢笔。他和弟弟、妹妹兴奋地看着,但没有人敢去叫醒父亲,问这支钢笔到底是要给谁,尽管他们心里其实都清楚。是他妹妹先开口,她小声地说:“会不会是要给我的?我三年级了,要开始用钢笔了……”他父亲的鼾声忽然停了,不久之后他们听见父亲的声音从通铺那边传来,有点含糊地说:“省省吧,你别做梦了。”弟弟的成绩老是不太好,所以他颇有自知之明地以哀兵的口气说:“这一定不会是给我的啦……”父亲也毫不犹豫地在里头回应说:“知道就好!”

                 ⑧是给他的,果然没错。但当他隐忍着兴奋,在弟弟妹妹羡慕的注视下小心地打开纸盒时,父亲在里头又冷冷地说:“那个不便宜哦……要是用坏了,你给我试试看!”

                 ⑨他那天的日记就是用那支新钢笔写的,他写着:“爸爸今天买了一支俾斯麦牌的钢笔给我,奖励我考上初中。这支钢笔很贵,爸爸可能要做好几天的工。他的心意和这支笔我都要永远珍惜……”

                 ⑩他和父亲从没“沟通”,但心意却又好像彼此都懂。

              (节选自《这些人,那些事》,略有删改)

            • 5.

              痴心石

                 ①许多年前,当我还是一个十三岁的少年时,看见街上有人因为要盖房子而挖树,很心疼那棵树的死亡,就站在路边呆呆的看。树太大了,不好整棵的运走,于是工地的人拿出了锯子,把树分解。就在那个时候,我鼓足勇气,很不好意思的问,可不可以把那个剩下的树根送给我。那个人笑着了我一眼,说:“只要你拿得动,就拿去好了。”我说我拿不动,可是拖得动。
                 ②父母看见当时发育不良的我拖回来那么一个大树根,不但没有嘲笑和责备,反而帮忙清洗、晒干,然后将它搬到我的睡房中去。
                 ③以后的很多年,我捡过许多奇奇怪怪的东西回家, 父母并不嫌烦,反而特别看重那批不值钱但是对我有意义的东西。我和父母,其实很少一同欣赏同样的事情。他们有他们的天地,我,埋首在中国书籍里。
                 ④我的父母并不明白也不欣赏我的那些怪癖,可是他们 包涵。我也并不想父母能够了解我对于“美”这种主观事物的看法,只要他们不干涉,我就心安。
                 ⑤有一次,我答应了跟父母和小弟全家去海边。结果前一天晚上又去看书,看到天亮才睡去。全家人在次日早晨等着我起床一直等到十一点,母亲不得已叫醒我,又怕我不跟去会失望,又怕叫醒了我要丧失睡眠,总之,她很为难。半醒了,我只挥一下手,说:“不去。”醒来发现父亲留了条子,叮咛我一个人也得吃饭。
              ⑥中午起床,奔回不远处自己的小房子去打扫落花残叶,弄到下午五点多钟才再回父母家中去。妈妈迎了上来,责我怎么不吃中饭,我问爸爸在哪里,妈妈说:“嗳,在阳台水池里替你洗东西呢。”我拉开纱门跑出去喊爸爸,他应了一声,也不回头,用一个刷子在刷什么,刷得好用力的。过了一会儿,爸爸又在厨房里找毛巾,说要擦干什么的,他要我去客厅等着。⑦一会儿,爸爸出来了,妈妈出来了,两老手中各捧着一块石头。
                 ⑧爸爸说:“你看,我给你捡的这一块,上面不但有纹路,石头顶上还有一抹淡红,你觉得怎么样?”妈妈说:“我挑挑拣拣,才得了一个石球,你看它有多圆!”我注视着这两块石头,眼前立即看见年迈的父母弯着腰,佝着背,在海边的大风里辛苦翻石头的画面。
                 ⑨看着比我还要瘦的父母,看着这两块没有任何颜色可以配上的、世间最朴素的石头,一时里,我想骂他们太痴心, 可是开不了口,只怕一讲话声音马上哽住。父母的爱——一生一世的爱,都藏在这两块不说话的石头里给了我。
                 (节选自《三毛文集》,有删改)
            • 6.

              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妈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没有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象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着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

              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 7.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我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锤打这两条可怕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就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领导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决没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家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 8.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 9.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节选)

                再顺眼望去,在水天相连的地方,是一道尚未退却的乌云,它翻滚着,好似奔腾的骏马。再往上,就是那雨后所特有的万里晴空了。这淡蓝的苍穹一直伸展到我的身后,垂向一片碧绿的草滩,草滩上伫立着连绵起伏的深褐色的山峦。而我的脚下,银色的公路像是一条哈达,逶迤着伸向远方……一幅多美的画卷啊!而这其中的一切,又都浸透了黎明的生气,浸透了晨雨的滋润,显得这么清新,这么幽静。那晶莹的雨珠隐隐约约地闪露在草丛中、花瓣里、湖面上,以及山峦顶端和空气的分子之间,轻轻地吸一口气,甜丝丝的,凉爽爽的。我几乎醉了,想跑,怕破坏这画卷的安谧;想喊,又怕惊动这画卷的宁静。我看着不远处那位年轻的司机,他仍旧那么肃穆,默默地望着远处的一个地方,丝毫没有交流感情的意思。而草滩上那几头漫步的牦牛,更是分外的悠闲。我只有独自默默地伫立着,任大脑在美中陶醉,任心潮在美中起伏。

              (1) 根据下列表述,写出文中相应的词语。

              ①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延续不断的样子。( )

              ②看起来或听起来不很清楚;感觉不很明显。( )

              ③严肃而恭敬。( )

              (2) 从空间顺序看,上文描写的空间方位顺序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上文总写青海湖环境气氛清美幽雅的一句话是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说说下面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表达效果。

              (1)这淡蓝的苍穹一直伸展到我的身后,向一片碧绿的草滩,草滩上伫立着连绵起伏的深褐色的山峦。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晶莹的雨珠隐隐约约地闪露在草丛中、花瓣里、湖面上,以及山峦顶端和空气的分子之间,轻轻地吸一口气,甜丝丝的,凉爽爽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面对青海湖迷人的景色,“我”的心情如何呢?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模仿下面句子画线部分的写法,续写一个句子。

              例:我只有独自默默地伫立着,任大脑在美中陶醉,任心潮在美中起伏。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①。

              ◆第一次流泪,是悲哀。作者怀着沉重的心情,从北京赶到徐州跟父亲一起奔丧,见到那“满院狼藉的东西”,触目伤怀,才不禁潸然泪下。

              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贴;颇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定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②。

              ◆第二次流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③,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第三次落泪,是伤心。以在晶莹的泪光中再现的父亲的“背影”结篇,与开头呼应,表达了作者对年迈的父亲无限思念,凄切动人。

              (1) 文中的“我”当年已二十岁了,且“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但父亲还是亲自送“我”,你对父亲的这种行为是否赞成?为什么?

                                                                                       

                                                                                         

              (2) 文中对父亲的外貌描写是“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而“我”带的是父亲为“我”所订做的“皮大衣”,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 文中写到了“我”的三次流泪,其实这三次流泪的含义有所不同,老师为①③处加了批注,请仿照①③处的写法,在②处也加上恰当的批注。

              第二次流泪,是                      

              (4) 结合下面两段文字,就你读了《背影》这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9 月12日 《北京青年报》报道:由于多数学生反对,《背影》可能落选鄂教版语文教材。学生的理由是:《背影》中“父亲不遵守交通规则,随意翻越铁路线”和“父亲形象不够潇洒”。

              9月14日“搜狐网”:听到这个消息,台湾的年轻学子反应却是相当不以为然,而 国文 老师更是直呼不可思议。他们认为这样做太无聊,《背影》所传递的人性美、人情美是经久不变的“善与美”。

                                                                                        

                                                                                         

                                                                                         

              (5) 生活中,你有过为父亲而流泪的经历吗?认真阅读下面文段,在空白处补写一个恰当的句子。

              “为你的父亲流一滴泪吧!这泪中有理解,有关怀,更有无限的感激;为你的父亲流一滴泪吧!让这泪化作一把雨伞,为父亲遮住外面的风雨。让这泪化作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