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材料一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发展,“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事的指导功能逐渐减弱,但在当代中国人的生活世界中“二十四节气”依然具有多方面的文化意义。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该遗产项目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彰显着中国人对宇宙和自然界认知的独特性及其实践活动的丰富性,申报“二十四节气”为世界文化遗产是最为正确的选择。

                 材料二 “二十四节气”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以观察该区域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作为农耕社会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逐步为全国各地所采用;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1)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申报“二十四节气”为世界文化遗产是最为正确的选择的理解。

              (2)结合材料二,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相关知识,分析“二十四节气”被国际气象界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的理由。

              (3)针对“二十四节气”对现代农事指导功能减弱的现状,请提出两条增强“二十四节气”指导功能的方法论建议。

            •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个名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以名族的进步获得补偿。中华名族历来具有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团结奋战的光荣传统。不论多大的灾难,都压不弯她挺拔的脊梁。1998年抗洪抢险,几十万官兵民众同洪水展开殊死搏斗,形成了伟大的抗洪精神。2003年“非典”疫情蔓延,党和政府带领全国人民群防群控、共克时艰。2008年冰雪“封冻”半个中国,全国人民用爱心将冰雪融化。汶川、玉树特大地震撕裂了大地,全国人民心手相连,奋力救灾,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饶,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灾难考验了中华名族,也冶炼了中华名族。“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1)运用《文化生活》中的相关知识,指出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精神,并说明这种精神在中国人民战胜灾难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材料二:2016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八个全国“防灾减灾日”。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的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国家设立“防灾减灾日”的目的是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宣传防灾减灾知识,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2)国家设立“防灾减灾日”的哲学依据是什么?请列举两条。

            •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讲话中把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高度概括为“五个就是”:伟大的长征精神,就是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材料二:长征永远在路上。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目前,我国已经进入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各种矛盾各种困难各种阻力纷纷浮出水面,要想取得改革和建设的胜利,就必须继续弘扬长征精神,并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自己的力量。

              (1)结合材料一,说明“五个就是”所蕴含的哲学道理。


              (2)结合材料二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弘扬长征精神的伟大时代意义。


              (3)如果以“中国梦、我的梦·新长征”为主题进行交流发言,请你围绕该主题拟定两条发言提纲(字数在15-30之间)

            • 4.

              近代以来的中日关系史表明,日本从来就是一个计划性很强的国家。“九一八”、“七•七”、“八•一三”,日本挑起的种种事端,无不以偶然事件开头——然而历史一再证明,日本人的“偶然”背后,皆是精心规划组织的“必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美国高调“重返亚洲”后,日本不仅在东海和钓鱼岛问题上动作频频,不断无理取闹,还在美国另一只手掀起的南海争端中,主动扮演角色,又是声称要与美国联合巡逻南海,又是派EP-3侦察机到南海,又是积极与菲律宾开展军事合作,又是拉拢推动所谓七国集团对中国施压……2016年6月17日,中国军队两架苏-30战斗机在东海防空识别区例行性巡航。日本两架F-15战机高速逼近挑衅,甚至开启火控雷达对我照射。我军机果断应对,采取战术机动等措施,日机投放红外干扰弹后逃逸。

              材料二 从东海争端到南海搅局,再到与美国合谋推动抛开中国的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日本在这一系列的具体利益争夺背后,还隐含有一个更加长远的险恶目的,那就是针对中国的发展设局:在海洋上围堵中国形成对中国的封锁链;在国际上孤立中国,打断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材料三 “牵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不是美丽中国,“厚德载雾,自强不吸”不是全面小康。经济发展再也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城市管理再也不能以“空气不好是小事”的心态来应对突发情况,居民生活再也不能只图自己方便、不管环境负担。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被称为史上“最严”的环保法,它从多个角度体现出前所未有的环境保护、治理力度,法律条款从47条增加到70条,雾霾治理入法、首次设计“按日计罚”制度、明确生态保护红线、扩大环境公益诉讼的主体……

              (1)结合材料一并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说明其体现了哪些政治道理? 

              (2)结合材料二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日本的险恶用心? 

              (3)结合材料三,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分析,我国为什么把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放在突出地位。  

            • 5.

              “APEC蓝”,用以形容2014年APEC会议期间北京蓝蓝的天空。尽管APEC会议结束,但人们围绕“APEC蓝究竟能不能成为北京蓝、中国蓝”的话题仍不断发酵,不少同学也参与其中。

              话题一:“APEC蓝”出现,是“人努力,天也帮忙”的结果。“APEC蓝”虽是短暂的,但让人看到了治理环境的希望。只要政府肯下决心,拿出严厉的治霾手段,还是可以重现蓝天白云的。

              话题二:治霾治污是一个系统工程,企业、社会机构、市民都有责任和义务。这种责任不单是头脑中的想法。口头上的空谈,而是要切实地落实到每个人的日常行动中,从工作和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入手,关注环保,支持环保。

               请阅读上述材料,参与探究下列问题:

              (1)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回答,驱散雾霾,重见蓝天,公民应有怎样的担当?



              (2)结合唯物主义哲理,综合两话题阐明理由说明其合理性。

            • 6.

              材料: 精准扶贫是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虽然近些年扶贫工作有了很大进展,也更实效,但是从全国范围来看,贫困区域密集、贫困人口众多、脱贫时间紧迫等问题依然存在。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与精神家园的塑造未能及时跟上,贫困者自身文化贫乏、个性懒惰、缺乏进取心有很大关系。因此,扶贫除了物质上的支持,还要有精神文化上的帮扶,要以“精神扶贫”助推“精准扶贫”。精神扶贫要注重扶“智”,从根本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巩固和提升贫困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精神扶贫还要注重扶“志”,实现“输血”向“造血”的转变。对贫困地区、贫困人口从思想上给予鼓励引导,并采取多种措施充分调动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努力培养和造就他们敢于直面困难、勇于迎难而上的信念和意志。以“精神扶贫”来推进“精准扶贫”,这势必将会成为我们实现脱贫的重要措施和手段。让人们都认识到精神价值的重要性所在,从而能够向着最终的目标不断迈进。

              (1) “贫困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志气”。请运用文化的作用的相关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剖析。

              (2)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论的知识点,分析应该如何实现物质扶贫和精神扶贫的相结合。
            • 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材料一: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发展,二十四节气对农事的指导功能减弱,但在当代中国人的生活世界中二十四节气依然有多方面的文化意义。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该遗产项目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认同的重要载体,彰显着中国人对宇宙和自然界的认知的独特性和实践的丰富性,申报二十四节气为世界文化遗产是最为正确的选择。

                材料二:二十四节气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以观察该地区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作为农耕社会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逐步为全国各地采用。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活动,认识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1)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申报二十四节气为世界文化遗产是最为正确的选择的理解


              (2)结合材料二,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相关知识,分析二十四节气被国际气象界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的理由
            • 8.

              农历“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通过现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天文气象历法。它准确地反映了季节的变化与农事活动的关系,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凝聚了中国人对大自然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观点及方法。

              2016年11月“二十四节气”获批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盾文化遣产代表作名录。文化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二十四节气”的传承和保护任重道远,让更多的国家和个人认识、了解“二十四节气”这一知识体系及其实践活动,使“二十四节气”这一重要的文化遣产在当代社会文化生活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1)“二十四节气”的提出切合了辩证唯物论的哪些哲理?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探究如何使“二十四节气”这一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文化生活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 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12月7日,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未相结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要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坚持不懈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学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要坚持不懈地培育优良校风,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要引导学生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激励学生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把远大抱负落实在实际行动中.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飞扬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上述要求对于提高学生道德修养的意义。

              (2)结合材料,运用“探究世界本质与把握思维奥妙”的相关知识,说明如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3)请你为提高道德修养写一条宣传语.并说明辩证法依据。

            • 10.

              在经济工作方面,我国提出2017年要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根据新情况新问题完善政策措施。形成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政策体系,引导经济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适应货币供应方式新变化,调节好货币闸门,努力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和机制,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要在增强汇率弹性的同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在财政政策方面,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预算安排要适当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企业税费负担、保障民生兜底的需要。

              (1)分析材料是如何体现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的。





              (2)从“人与规律的关系”角度,说明我们应如何应对当前的经济形势。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