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在北京举行。
              材料一  新世纪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对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新要求。下面是我党对文化产业认识的时间历程: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我党对文化产业认识的变化过程体现了求索真理的哪些知识?(7分)
                 .材料二 2011年11月3日凌晨,“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器交会对接成功,这是中国走向强大的有力标志,是中国人独立自主、勤学苦研、合作奋斗、勇攀高峰的又一历史性成就。但航天器在外太空运行,受大气阻力的影响,轨道会出现衰减,即偏离原轨道,这会影响后续任务。为此,在整个组合体运行期间,将实施两次轨道维持,使其回到预定轨道进行正常工作。
              (2)依据所给材料信息,写出相关哲学道理。(6分)
              信息材料
              哲学道理
              尽管国际上300多次空间交会对接曾遇到许多波折,甚至发生过飞行器相撞事故,但交会对接工作在不断完善。
               
              对接机构在“上天”成功对接之前,在地面已进行了1101次对接试验、647次分离试验。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805所的研制队伍对对接技术难点,进行了长达16年的科技攻关
               
               
            • 2. 2(18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在对国际稀土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实行稀土产品出口退税政策,促进稀土开发和出口。随着稀土产销逐年递增,我国意识到按照这一开发速度,再过二、三十年,将成为稀土小国或者是无稀土的国家,不得不花费巨资从外国进口稀土。2005年我国取消了稀土出口退税政策。随后,针对稀土开发生产中出现的乱采滥挖、污染环境、产能过剩、低价出口等问题,进一步提出坚持控制总量和优化存量,加快转变稀土行业发展方式,推动稀土产业结构调整等政策意见,以促进稀土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材料二  稀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多年来,美国、日本等西方国家从中国购进的稀土,除了用于生产,还大量囤积,以备将来之用。‘中国限制稀土出口后,日本和欧美国家纷纷要求中国取消稀土出口限制,甚至以提高对中国产品进口的限制相成胁。
                  (1)材料一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12分)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政府应该如何保护有限的稀土资源。
              (6分)
            • 3.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刑事诉讼法在刑讯逼供、证人怕作证、“被精神病”、侦查手段跟不上技术进步等方面面临一些新问题。2012年3月14日,在公开征集大量意见,听取专家建议,充分吸收司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等被写进了草案,这是自宪法有规定以来,我国部门法第一次有了人权规定。
                  (1)《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的修订和通过的过程体现了哪些《政治生活》道理?(12分)
                  (2)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知识分析《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出台的必要性。(10分)
            •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年来,二氧化碳大量排放造成严重的气候问题,危害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以低能耗、低消耗、低开支为核心,从而降低二氧化碳的低碳生活方式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低碳理念也渐渐深入人心;同时低碳理念也催生了“低碳一族”,低碳生活方式已经成为一种时尚,这必将影响和改善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态环境,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说明树立低碳理念的正确性。(8分)
            • 5. “十二五”规划的编制过程
              步骤
              时  间
              内             容

              2008.3——2010.2
              发改委调查研究,形成“十二五”规划的基本思路

              2010.2——2010.10
              党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起草、通过

              2010.10——2011.1
              国家规划专家委员会论证

               
              党中央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各界意见

              2011.3
              全国人大审议并批准《“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

               
              《“十二五”规划纲要》正式公布

              2012年开始
              规划实施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知识分析材料所蕴涵的哲理。
               
            • 6.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公平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课题,特别是在当今的时代,更是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国内、国际意义
              .材料一: 2009年和2010年安徽省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情况比较(单位:元)

              注:扣除物价上涨因素,2010年安徽GDP总量比上年增长1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2%;2010年,全省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为2.52:1,而2009年为2.57:1。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如何解决材料一所反映的问题?(10分)
              材料二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发展,中央在怎样认识和对待效率和公平的关系问题上, 其提法经历了一个演变的过程。新中国建立后,直至“文化大革命”,一般认为,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公平分配原则。至于生产效率、经济效益等,长期没有强调过。党的十三大提出:“我们的分配政策,在促进效率提高的前提下体现社会公平。”党的十四大提出:在分配制度上,“兼顾效率与公平”。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个人收入分配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提出:“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党的十七大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这是对效率与公平关系问题认识的深化。
              (2结合材料二,说明从单纯强调社会公平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是如何体现人类认识过程的。(8)
              材料三:2011年9月1日,商讨利比亚政治过渡和经济重建的“利比亚之友”国际会议在巴黎召开,中国政府就利比亚政治过渡和经济重建提出了4点主张:要尽快恢复利比亚局势稳定,这符合利比亚人民和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开启包容性政治过渡进程,最大限度地维护利比亚的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国际社会应尊重利比亚主权、独立、统一和领土完整,由利比亚人民自主决定自己的前途和命运;要支持联合国在利比亚战后安排中发挥主导作用             (3)运用“国际社会”的知识,分析我国政府关于利比亚问题提出4点主张的依据。(12分)
            • 7.

               材料:气候变化问题最初是作为环境问题而由科学家讨论的,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文章较早也大多出现在科学类杂志上。上个世纪70年代有人开始将环境、气候变化、外交和安全等问题联系起来。直到1988年,气候变化问题才逐渐引起了大众关注,有了上升为国家安全和外交政策的可能。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国际关系、经济发展、环境与资源、能源、科技研发等领域内举世瞩目的重大战略性问题。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人们对气候变化的认识过程所体现的认识论道理。

               

               

               

               

               

               

               

               

               

               

            • 8.

               高二某班同学,围绕“实践观点”开展讨论,同学们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甲说:“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所以我们要获得认识,就必须参加社会实践。”

              乙说:“我们学习的自然与社会科学都是科学的认识,是正确的,不需要检验,因此不能说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丙说:“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认识都是客观事物的反映,都能指导我们改造客观世界。”

              (1)针对上述同学的观点,从哲学角度谈谈你的认识。

               

              (2)结合自己的实际,分析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实践观点?(9分)

               

               

               

               

               

            • 9. (12分)《钱江晚报》曾载文指出,杭州市勇进中学组织初一、初二两个年级近800学生进行了一次“生存体验”活动:选取你认为可以赢利的项目,不管投入本金多少,利用一个下午的时间赚钱。孩子们打起杭州旅游经济的主意,开始了五花八门的设想:矿泉水、鲜花、气球都成了孩子们的“大单生意”。经过市场竞争洗礼后,有的孩子赢利200多元,而有的孩子亏本100多元。但每个孩子都说,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体验到了更多……生存体验——除了读书还有更辛苦的事。
                如何理解“社会实践是大课堂”?
            • 10. 材料一:安全是核电发展的前提和最高原则,从五里岛和切尔若贝利核事故的伤痛,到日本福岛核泄漏的阴霾,一次次引发全球对核电安全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各国依据核电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特殊要求,不断反思核电安全标准,检查核电安全建设,完善核电安全措施与技术体系,推动核电安全日臻完善。
              材料二:国土资源部有关领导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在支撑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的同时,也引发了众多的地质环境问题。城市成为地质环境问题高发区。中国118个大中城市地下水不同程度遭受污染。城市地下工程建设方兴未艾,地下空间利用对地质环境管理带来新的挑战。地下水超采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加剧,中国一半省份存在地面沉降,50多个城市地面沉降比较严重。      
              (1)联系材料一,从认识论角度,说明人类在发展核电过程中应怎样确保安全。(6分)
              (2) 用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原理说明怎样解决材料二中反映的问题。(6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