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福建与台湾虽然相隔一百多公里的海峡,但阻隔不了两岸的交流和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6年10月12日~17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台联会会长汪毅夫率领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台湾省代表团一行在福建省福州、厦门、漳州和平潭综合实验区视察。汪毅夫说,台湾省全国人大代表大多是在祖国大陆出生的台湾省籍同胞,具有较强的议政履职能力和广泛的代表性,希望通过此次视察,对福建有更全面、鲜活、立体的了解,积极为建设新福建献计出力,为推动海峡两岸和平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副省长梁建勇汇报了福建省保持经济平稳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创新驱动发展、深化闽台交流合作、自贸试验区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以及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的情况。

              材料二 过去一年,闽台文化交流合作硕果累累。福建推动湄洲岛妈祖庙等7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和闽南、妈祖、客家、朱子等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加强闽台文化学术研究交流,赴台举办涉台族谱展等活动,提高了台湾民众对“根、祖、脉”的认同。

              (1)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分析材料一所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

              (2)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闽台文化交流的意义。

              (3)从辩证法的角度,为提高台湾民众对“根、祖、脉”认同提两条建议。

            •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工智能机器人与围棋大王对弈,彰显现代科技的强大魅力。2016年3月9日至15日,Google公司开发的智能机器人AlphaGo与韩国“围棋大王”职业九段棋手李世石对弈,AlphaGo以4比1战胜世界级围棋高手。这是人工智能战胜国际象棋高手、欧洲围棋高手之后,对决世界级高手的再次取胜,被受世界关注。

              材料一 围棋的棋盘有19×19个点,每一步都有250种走法,这250种走法中任何一步的下一步又有250种可能的新走法,以此类推,围棋的走法多如恒河沙数。AlphaGo是Google科技人模仿人脑设计了两个不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神经网络系统,被称为“两个大脑”:一个叫落子选择器;一个叫棋局评估器。这个智能机器人将世界围棋高手获胜的百万个以上的棋局输入电脑储存起来。在对弈的时候,棋局评估器将当前棋局快速扫描并输入电脑。落子选择器根据刚输入的当前棋局快速推算出3 000万步获胜的最佳概率,定位后正式落子。其运算之快、定位之精和数据之繁都是人脑所无法直接达到的。这就是AlphaGo的制胜之秘。

              材料二 我国人工智能研发水平处于世界先进行列,取得了不菲的成绩。我国正在积极加大人工智能研发力度和推广力度。在不远的将来,人工智能将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出现,将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变革、公民参加民主选举与民主决策监督方式、人类情感交流内容与交流方式、人才培养内容、培养方式与培养方向、文化发展内容和发展方向产生深远影响。

              材料三 人工智能连胜世界高手,引发激烈争论。一种观点认为:人工智能高度发展,将替代人们应对绝症、从事繁琐劳动和复杂记忆,人类只需精神生活,那是人类的真正福音到来;另一种观点认为:人工智能超过人类智能将颠覆人类认识,出现失控效应,将像刀枪、炮弹和原子弹一样成为人类的巨大威胁,那是“人类噩梦”来临。

              (1)根据材料一,运用所学哲学知识分析人工智能机器人AlphaGo的围棋制胜之秘。

              (2)根据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加大人工智能研发力度?

              (3)请你本着科学理性的思维对材料三中的两种观点进行简要评析。

            •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12月6日,“与德国干杯--中国茅台‘一带一路’品牌推介活动”在德国汉堡爱丽舍酒店举行。
              材料一:100年前,巴拿马国际博览会,是茅台走向世界的起点。茅台坚持,“中国制造”的白酒根在品质:苦练“内功”,不懈追求完美品质。端午踩曲、重阳投料,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勾兑,至少存放5年后出厂等传统工艺,让整个酿酒过程充满神奇的东方气息--一瓶茅台酒,从发酵到出厂,至少历经5个过程、30道工序、165个工艺环节,环环相扣,严丝合缝。100年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茅台又走到了另一个新的起点。
              材料二:就像说到美国就想到牛仔一样,一说到德国就想到啤酒。中国茅台和德国啤酒,承载着欧亚大地两端悠久的酿造传统和文化特色,传递快乐、承载情感、构架友谊桥梁。中国茅台和德国啤酒同样致力于精益求精、精耕细作、精雕细琢,茅台与啤酒,足以惺惺相惜。
              (1)结合材料一,说明国酒茅台历经800年经久不衰给我国企业发展的主要哲学启示。
              (2)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有关知识并结合材料二,谈谈如何正确处理此次品牌推介中中国茅台与德国啤酒的关系。
              (3)请为茅台的这次品牌推介活动设计两条宣传标语。(要求:朗朗上口,简明扼要)
            •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深切缅怀革命先驱,弘扬伟大的孙中山精神,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纪元。
              材料一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来,中华文明经历了百年的不堪,外敌入侵、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中华民族从未屈服,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进行可歌可泣的抗争。1911年,在孙中山先生领导和影响下,辛亥革命取得巨大成功,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但是,由于受历史条件等多方面的限制,中国并没有能够实现完全意义上的民族独立。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孙中山先生的遗志。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英勇奋斗、继续前进,付出巨大牺牲,最终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今天,我们要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局面,必须进行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时刻准备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以不畏艰险、攻坚克难的勇气,以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锐气,不断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推向前进
              (1)结合材料一,运用“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原理,分析“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局面,必须进行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的理由。
              材料二  孙中山先生“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崇高风范,天下为公、心系民众的博大情怀,追求真理、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构成了孙中山精神的重要内容,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产生着深远影响。毛泽东同志把三民主义纲领、统一战线政策、艰苦奋斗精神并称为孙中山先生“留给我们的最中心最本质最伟大的遗产”,是“对于中华民族最伟大的贡献”。习近平说“我们对孙中山先生最好的纪念,就是学习和继承他的宝贵精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为振兴中华而继续奋斗。”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分析学习和继承孙中山先生精神的原因。
              (3)广东省中山市政府就如何“缅怀孙中山先生的历史功勋,继承和弘扬孙中山思想和精神”进行讨论。请你就此为广东省中山市提两条可行性建议。
            • 5.

              材料一 “一个球队哪怕你接不住,也要拼尽全力冲过去”。 这是老女排留下的遗产;“打一分算一分”“ 一分一分咬下来”, 这是新女排写下的精神。郎平说:“不要因为我们赢了一场就谈女排精神,也要看到我们努力的过程”。 的确,“女排精神” 不是喊出来的,而是靠日复一日的强化训练、一点一滴的艰辛付出凝铸出来的。从起步到巅峰,从巅峰到低谷,从低谷到崛起,从崛起再到巅峰,这支队伍用一次次的拼搏展现体育的本质,让人看到不畏竞争、永不言败、执着坚持的精神魅力。

                 材料二 35年前的中国是百废待新的“追逐者”, 今天的中国已是世界赛场的“领跑者”。 但前面的道路不会以一片坦途,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打赢脱贫攻坚的硬仗、啃下全面深化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的硬骨头、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国每一次的攻城拔寨,都需要像中国女排那样迎难而上,女排精神正是点燃亿万国人奋斗激情的动力引擎。

              (1)结合材料一,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理解女排精神的魅力。


              (2)请运用文化的作用相关知识,谈谈今天我们的社会为什么需要弘扬女排精神?

            • 6. 一所学校、一位老师、一间教室,这是传统教育。一个教育专用网、一部移动终端,几百万学生,学校任你挑、老师由你选,这就是“互联网+教育'.“互联网+教育”打破了权 对知识的垄断,让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人人能够创造知识,人人能够共享知识,人人也都能够获取和使用釦识。在开放的大背景下,全球性的知识库正在加速形成,优质教育资源正得到极大程度的充实和丰富,这些资源通过互联网连接在一起,使得人们随时、随事、随地都可以获取他们想要的学习资源。知识获取的致率大幅提高,获取成本大幅降低,这也为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莫定了坚实的基础。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活知识分析“互联网+教育”模式中科技对教育发展所其的作用。
              (2)用发展的观点,谈谈你对“互联网+教育”发展趋势的认识。
            • 7.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从全民阅读两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到今年两会首提“书香社会”的概念,再到李克强总理在答记者问中畅谈读书体会,并“希望全民阅读能够形成一种氛围”,这不仅是彰显时代文明,提升民族素质的内在要求,更是使我们每个人成为中国梦参与者和书写者的“梦之队”一员的现实需要。
                 材料一  自古以来,中国就不乏“凿壁借光”“囊萤映雪”之类的读书故事和“开卷有益”的社会共识。但曾几何时,国人这种爱读书的文化传统似乎已风光不再。一组调查数据或可佐证当下的读书危机:中国每年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2.37本,韩国11本,俄罗斯超过20本,日本32本,以色列最多达62本。谈及“阅读危机”的成因和推动全民阅读时社会上有一些不同的声音:有人怪罪快节奏的生活让人没有大把时间去读更多的书;有人说是信息科技惹的祸,它诱发了一目十行、浅尝辄止的浏览式、跳跃性和碎片化的“浅阅读”陋习;有人认为全民阅读氛围难以形成,阅读危机积重难返,阅读的软硬件差,人们爱读书的习惯不可能再培养起来。
                  材料二  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说,他年轻时就非常喜欢读书。当知青的时候,可以走30里地,去向另一个知青借一本《浮士德》,看完之后,再走30里地送回去。俄罗斯作家莱蒙托夫的《当代英雄》,普希金的《叶普盖尼▪奥涅金》,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法国作家雨果的《悲惨世界》都是他喜欢的作品。他还强调,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
              (1)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谈谈对“不同声音”的看法。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有关知识,说明习近平如此喜欢读书的原因。
              (3)请你就推动“全民阅读”设计两项活动并说明理由。
            • 8. // 材料一 /空格自以,国就乏“凿借光”“囊萤映雪”类读故和开卷有”的会共识。但曾几何时,国人种读书的文化统似乎已风光不再组查数或可佐证下的读危机:国每年均纸质图书阅读量2.37本,国1本,俄罗斯超过2本,日本32本以色列最多达2本。谈及“阅读机”的推动全民阅读时社会上一同的声音:有人怪罪节奏的生活让人没有大时间去读更多的书;说是信息技的祸,诱发了一目十、浅尝辄止的浏览式、跃性和片化的“浅读”陋习;有人认全阅读围难以形成,阅读危机积重难返,阅读软硬件差,人爱读习惯不能再培来。
              /空空/空/从全民阅读写入府作报到今年两会首提“书香社会概念,再到克总理答记者问中畅谈读书体会,并希望全民阅能够一种氛围,这仅是彰显时代文明,提升民族素质的内在要,更是使我们每个人成为中国梦参与和书写者的“梦之队”一员现实需要。
              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人的影有关知识,明习近平此喜欢读的原。
              合材料一用唯物证法的知识谈谈对“同声”的看法。
              请你就动“民阅”设计两项活动说明理由。
            • 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要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注重人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解放和增强人才活力;要服务发展大局,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实现人才发展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深度融合;要突出市场导向,最大限度激发和释放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使人才各尽其能、各展其长,让人才价值得到充分尊重和实现;要体现分类施策,根据不同领域、行业特点,增强改革针对性、精准性。

              (1)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从“国家”或“个人”中任选一个角度,就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提几点建议。

              (2)结合材料,运用“思维方法与创新意识”的知识,说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坚持了哪些方法论原则。

              (3)在注重创新的今天,请为更好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写两条宣传标语,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限15个字以内。

            • 1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2017年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在春节期间开始热播,被誉为中国电视文化类节目的一股清流。伴随着节目的播出,很多高校开展“古诗词走进高校”活动,在高校校园内引起强烈共鸣,很多大学生积极报名参加,在中国各高校中迅速掀起了诵读中华诗词的热潮。“古诗词走进高校”使中国人体内的中华文化基因逐渐苏醒。中国古诗词丰富的内涵美既温润人心,又具独特的人格魅力和道德境界,正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精神世界。爱国、爱家、爱生活这些共通的个人情感和人性思考,正是当代大学生急需的精神食粮。很多高校正开展各种形式的重拾中华文化精华的活动。

                 材料二 从2013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2014年《中国成语大会》到如今的《中国诗词大会》标志着中国电视文化类节目迎来了春天。多种形式文化类节目的热播,在一定程度上使人们把文化视角从对西方文艺类节目的盲目引进转向中国国内,重新审视祖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随着对中华文化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深入人心,人们对精神文化需求更加强劲。如何才能发挥出高度文化智慧,实现文化强国的目标正成为当前中国人思考的课题。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古诗词走进高校”活动的文化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说明在文化强国建设中,应如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3)某同学在观看《中国诗词大会》后感触颇深,想报名参加。请你从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的角度,为他(她)备战比赛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