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呼唤和平、渴望发展是历史的潮流,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

                材料一:2015年9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70年前的今天,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了和平,我们要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共同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让我们共同铭记历史所启示的伟大真理: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材料二:2015年10月16日,习近平主席在2015年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主旨演讲中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消除贫困始终是广大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重要任务。经过中国政府、社会各界、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以及国际社会积极帮助,中国6亿多人口摆脱贫困。当前,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全面小康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不能出现有人掉队。未来5年,我们将使中国现有标准下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是中国落实2015年后发展议程的重要一步。

               (1)请说明材料一中习主席讲话所蕴涵的辩证唯物主义道理。(6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十分重视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6分)

               

              (2) 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就国家“如何解决我国的贫困人口问题”写一篇建议性报告。(6分)

                 要求:①论点紧扣论题,叙述全面深入,合乎逻辑。

                       ②根据论题要求,运用相关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分析、论证。

                       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控制在300字左右。

            • 2. 目前,大众“创业潮”与科技“创新潮”双潮涌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活市场细胞和民间潜能,为经济发展注入持久动力,成为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的新引擎。
              材料一  文化科技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某地大力推进文化科技攻关、文化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文化标准化建设、文化品牌打造四项行动;组织实施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文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文化科技企业培育、文化数字化建设、现代传播体系建设、文化科技人才集聚等试点性六大工程。重点支持数字、网络、云计算、虚拟现实与仿真、新型显示、新型广电传输、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重大文化科技攻关项目。同时发展壮大传统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新兴文化产业。
              (1)结合材料一,分析材料所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
              材料二  2015年,“创客”(创新创业者)第一次“闯入”政府工作报告。“创客”本意是指不以营利为目标,以用户创新为核心理念,热衷于个性化的创造, 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新名词背后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文化却已经浸润在960万平方公里的每一寸土地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表示,中国推动“双创”(创业、创新),就是要让更多的人富起来,让更多的人实现人生价值。李克强总理还提出,要借改革创新的“东风”,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推动中国经济科学发展。
              (2)结合材料二,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说明“创客”、“双创”、“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等词语会成为流行语的原因?
              材料三  近年来,每年大学生毕业人数超过700万,毕业人数增加与经济增速放缓对就业构成双向挤压,“就业难”成为政府面临的严峻课题。今年两会上,习总书记多次深谈科技创新。近日,李克强总理又强调“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调动起来”。大众“创业潮”契合政府经济转型的“创新潮”,共同汇聚成一股充满活力的时代洪流。新华网网民“乐天派”表示,“创业带动创新,编织‘小我’梦想的同时,也在实现大时代的希望。”如何营造更好的“草根”创业环境,推动科技创新,将备受关注。
              (3)结合材料三,从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的角度,分析如何实现个人的“草根”创业梦想?
            • 3.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调研时强调,加快推进和深化改革、强化改革的顶层设计以释放社会发展活力,依然是接下来经济体制改革的主线。要全面深化改革,不能刻舟求剑、不能闭门造车、不能异想天开,要下大工夫真正调查研究,真正总结和借鉴国内外的历史经验,真正把握历史大势,真正听取党内外的各种意见建议,真正了解地方、基层和群众的有益探索,从而真正释放社会活力。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激发和凝聚社会创造力。
              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分析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重要意义?(9分)
            • 4.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 全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指出,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某省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提出了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意见。某校高三(3)班同学围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建设文化强省”展开讨论,请你参与。
              【了解文化强省措施】同学们了解到,为加快建设文化强省,该省制定实施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和融资力度,鼓励民营资本和外来资本投资文化产业;同时,该省出台了一系列改革和完善文化管理体制相关政策,文化改革发展取得重大突破。
              (1)根据材料,分析该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各项措施所蕴含的历史唯物主义道理(6分)
              【领悟文化体制改革】同学们讨论中,出现了以下两种观点:

              (2)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评析上述观点。(6分)
              【领悟文化强省思路】同学们还了解到,该省文化产业发展应遵循“一二三四五”的思路,即一个引领(规划引领)、两个结合(文化与科技、文化与金融结合)、三大载体(创建大项目、大集团、大园区,发挥骨干文化企业带动作用)、四大平台(创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投融资、交易平台,改革不合理的行政区划和体制机制,使资金、人才、传播渠道等要素自由流动)、五千亿目标。
              (3)根据上述思路,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在文化强省建设中政府应如何发挥作用?(6分)
            • 5.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运用经济常识阐述,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相适应对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作用。
              要求:(1)围绕论题,在论述中正确运用所学过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2)论点紧扣论题,论述全面深入,合乎逻辑;
              (3)根据论题要求,运用相关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论证;
              (4)学科术语使用规范。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