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在2016年“热搜词”中,“人工智能”“创新”无疑登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6年3月,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与谷歌围棋人工智能程序AlphaGo(阿尔法围棋)的人机大战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AlphaGo最终以4:1击败李世石,此次AlphaGo的胜利被业界认为是人工智能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人工智能一般被认为是通过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类智能,产生具有类人智能的计算系统。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人类在人工智能技术的诸多领城取得了一连串重要突破。未来人工智能继续超越人类的可能性很高。
              在人工智能应用前景充满无限可能的情况下,其潜在风险也引发了广泛讨论。 2016 年2月,在美国加州发生了一起无人驾驶汽车因躲避路上障碍物而撞上公交车的交通事故,这凸显出人工智能设备在应对人类社会各种场景时面临的挑战。人们还担心人工智能技术成熟后的问題,比如将机器人用于战争是否会带来像核武器一样的后果。
              有学者表示,人机对弈是人类思考自身作用的契机,人工智能的目的是帮助人类,创造出比李世石更优秀的棋手应该是人类的胜利。也有学者认为,在面对复杂的伦理问题时,人工智能技术可能会陷入不可预知的选择困境。著名物理学家霍金也发出警告:“我不认为人工智能的进步一定会是良性的。”
              材料二  乌斯克莱特强调说,人工智能的矸究方向不是要取代人类,而是要与人类互补,增强人类的能力。人工智能不会取代人类,因为只有人类才具有创造力和目标,而机器只关注如何解决眼前遇到的问题。要让人工智能避免犯下道德层面的错误,关健在于人类自己。即使新的科技发明带来的49%是问题,但它首先带来了51%的好处。这正是人类进步的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讲,“阿尔法围棋”和李世石无论谁胜谁败,人类都是最后的赢家。总之,用好人工智能,关键还在人类自身。
              材料三  笔头产品的生产工艺是国外企业的核心机密,王辉绵他们必须自主开发一套前所未有的炼钢工艺。没有任何参考,只能不断地积累数据、调整参数、设计工艺方法。突破的灵感来自家常的“和面”,面要想活得软硬适中,就要加入新“料”,相对应的钢水里就要加入工业“添加剂”。经过五年数不清的失败,在电子显微镜下,太钢集团终于看到了“添加剂”分布均匀的笔尖钢,试验在2016年9月取得成功。大规模炼钢十多次后,第一批切削性好的钢材终于出炉了。这批直径2.3毫米的不锈钢钢丝,可以骄傲的写上了“中国制造”的标志。
              (1)结合材料一,从真理和价值辩证关系的视角看,为什么人们对人工智能技术会产生多种多样的看法和评价?
              (2)如何理解材料二“用好人工智能,关键还在人类自身”?
              (3)从文化生活角度,太钢成功研制笔头技术说明了创新需要具备什么品质?
            • 2. 阅读材科,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供给侧改革在“十三五”时期甚至更长的时间将处在一个突出位置上,将为中国经济未来的行稳致远、健康活力发挥作用,所谓供给铡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井竞争力。促进经济支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质上是一次重大的创新实践,近年来,我国某纺织新材料企业,投入科研资金一亿多元,面向全球轺聘120多位行业专车组成专门设计与开支固队,潜心研究纺织新材料,获得国内外专利50多项。该企业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带动了工艺和技术的不断升级,成为国内唯一一家同时获得世界前三大著名运动鞋类品牌(阿迪达斯、NB,耐克)认证的面料供应商。目前,该企业的产品订单已排到2017年之后,其中,自主知识产权产品Haptic签约订单排到了2020年,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1)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经济知识,分析说明应怎样发挥自主创新在推进该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作用。
              材料二  时隔37年后,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予2015年12月20日至21日在北京召开,预示着我国城市工作将迎来重大变化。会议要求,要加强对城市的空问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专家表示,“城市文脉就是城市的一部文明史,是形成和积淀城市性格的丈化基因,”城市工作留“基因”、续“文脉”,对于保护城市精神和城市文化,做好中国城市工作意义重大,会议指出,做好城市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要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这是我们做好城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持集约发展,立足国情,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在统筹上下功夫,在重点上求突破,着力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宜居性。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史观知识。谈谈对“做好城市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的认识。
              (3)根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请你为城市建设提两条合理建议。
            • 3. 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度空前加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2016年4月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华盛顿第四届核安全峰会并发表了题为《加强国际核安全体系,推进全球核安全治理》的讲话,他在讲话中首次提出了要强化国际合作,打造“核安全命运共同体”的主张。据媒体的不完全统计,习近平主席三年多来在多个场合、多次演讲以及政要会面中已经有不下100次提到了“命运共同体”这一词语。从国与国的命运共同体,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一次次深入阐述着这一超越民族国家和意识形态的“全球观”,表达了中国追求和平发展的愿望,体现了中国与各国合作共赢的理念,也向世界提交出了一份思考人类未来的“中国方略”。
              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谈谈当今世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性。
            • 4. 对于珠算的没落,有人觉得可惜,建议让珠算回归小学课堂,理由是打算盘有利于锻炼学生手指的灵活度,开发智力潜能、思维敏感度和空间想象能力,促进大脑发育。有人别表示反对。认为珠算是一种过时的计算工具,从应用上来说,计算机、计算器比算盘更方便,学生很容易掌握,这是人类社会的进步、科技发展的必然。况且,重学珠算会加重学生的负担,学生未必乐于接受。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知识,阐述珠算回归小学课堂的理由。
              (2)珠算是否回归小学课堂的分歧折射出的是人们价值取向的分歧。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知识,谈谈加何认识这一分歧。
            •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11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日。
              孙中山先生有着深厚的为民情怀,一生坚持以“天下为公”为最高思想境界,致力于“除去人民的那些忧愁,替人民谋幸福”。他关心民众疾苦,强调“国家之本,在于人民”,“人民所做不到的,我们要替他们去做;人民没有权利的,我们要替他们去争”。他谆谆告诫大家,“要立心做大事,不要立心做大官”。孙中山先生对人民的深厚感情,是他追求真理、矢志革命的力量源泉,是他奋斗不息、永不言弃的深厚基础。早在一百年前,孙中山就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中国为世界最古之国,承数千年文化,为东方首出之邦,为什么到了近代却停滞不前,远远落后于欧美各国?
              (1)结合材料,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谈谈孙中山先生的博大情怀给我们的启示。
              (2)结合材料,运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相关知识,谈谈我们应怎样解决“孙中山之问”。
            • 6.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如图)
              (l)请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为解决图12中的问题支招。
              (2)从《政治生活》角度,说明我国政府责无旁贷解决如图问题的理由。
              材料二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的政策经历了如下调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针对当时生产效率不高的状况,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党的十六大针对社会出现的分配不公,指出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党的十七大针对社会收入差距拉大的现象,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配更加注重公平。分配政策的历次调整,都对促进生产发展、分配更加合理,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3)请说明材料二体现了认识社会和价值选择的哪些道理。
              (4)据统计显示,我国劳动者收入水平高低,与其知识技能有很大关系。据此有人认为,劳动者提高知识技能,就能增加个人收入,造福社会。请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对这一观点予以评析。
            • 7. 材料一:在对“关于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实施”问题调查中,有近七成受访者反对延迟退休,近六成的受访者认为废除退休双轨制的时机已经成熟,此外,有七成多的受访者支持实行弹性退休制。
              材料二:对舆论高度关注的“延迟退休” 热点问题,我国研究制定延迟退休政策,将采取小步走、渐进式,并承诺新政策将充分考虑不同群体的退休年龄现状和诉求,提前若干年预告,推迟退休年龄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会一下把退休年龄增长几岁,而是逐步提高,比如今年要比之前的退休时间多几个月,第二年再延长一点,一般用10年甚至20年的时间才能到位。改革的力度要与社会可承受度相融合,量力而行。延迟退休政策,会考虑到劳动强度,区别对待,不会一刀切,分类制定政策。
              (1)结合材料一,说明人们对延迟退休的认识差异的哲学依据。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谈谈你对我国延迟退休问题的认识。
            • 8. 城市与乡村是两种不同的生活空间和文明形态,新型城镇化应该是城市和乡村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某市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实事求是确定城市定位,以人为核心,坚持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坚持遵循自然规律和城乡空间差异化发展原则,科学规划村镇体系,让城市融入大自然,使城镇真正成为人们安居乐业之地,受到市民普遍好评。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分析该市城镇化建设思路的正确性。
            • 9.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要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理念,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要把公正、公平、公开原则贯穿立法全过程,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增强法律法规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如何“坚持立法先行”?
            • 10. 我国人口政策的调整经历如下阶段:建国初期百废待兴,国家没有限制生育,提出“人多力量大”“人多好办事”;到了上世纪70年代初,我国人口已经多达8亿,人口增长带来的巨大经济社会压力,国家开始关注计划生育问题,此后,国家发出一对夫妇生一个孩子的号召;独生子女政策实施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我国生育率不断下降,到2012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首次出现绝对数下降,人口老龄化加速,社会负担加重,独生子女政策引发了许多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如保持生育政策不变,势必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单独二胎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2015年10月30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这是继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之后的又一次人口政策调整。不断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可以有效应对和积极缓解人口结构性矛盾的长期影响,保持合理的劳动力数量和结构,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新优势,准备更为有利的人口条件。
              结合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相关知识解读我国人口政策的变化。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