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关注百姓生活,谋求社会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供给侧”与“需求侧”相对应。2015年国内需求刺激效果甚微,但中国居民在海外疯狂扫货--“爆买”:中国游客赴日消费额达750亿元,中国游客在澳大利亚消费超过英国、美国和加拿大总和。从供给端看,国内却是产能过剩,中国供给侧改革迫在眉睫。所以特别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材料二供给和需求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二者缺一不可,而且要对称平衡才能维持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过去,我们过多强调了需求侧刺激,忽略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重要的是,一味刺激需求会带来产能过剩、经济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知识说明我国制造企业应如何培育“工匠精神”解决供需错位的问题。
              (2)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供给侧”与“需求侧”的辨证统一关系。
            •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他们不断雕琢产品,改进工艺,并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愉悦。
              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并不缺乏工匠精神,从鲁班、张衡、毕升等巨匠们惊世骇俗的发明创造,到普通匠人孜孜以求的精湛技艺;从精工制作的日常生活用品,到令人叹为观止的文物国宝,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中华文明史,就是工匠们用智慧和汗水写成的。但是中国这种“工匠精神”并没有很好地传承下来。当前,中国造得了大飞机、高铁、神舟飞舞,而大量产品却仍停留在低端水平,以致于大批国人蜂拥海外“扫货”,甚至出现了将超市货架一扫而空的现象。这种反差终于让国人意识到:我们缺乏技术精湛的工匠,缺乏追求细节完美的“工匠精神”;只有重塑“工匠精神”,才能使中国从制造大国成为制造强国。
              材料二  工匠精神虽然不是从0到l的创新,但却是从l到n的精益求精、直至极致。一个推崇工匠精神的国家和民族,必然会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纯粹;少一些投机取巧,多一些脚踏实地;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专注持久。一个这样的民族才能真正赢得整个国际社会的尊重,才能真正拥有未来。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我国为什么要重塑“工匠精神”。
              (2)结合材料,运用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的知识,说明“工匠精神”如何推动中国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
              (3)工匠精神对你的人生成长有何启示?请从两个角度分别用一句话概括。
            • 3.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我国目前虽然成为了全球制造业大国之一,但还存在着大而不强、产品档次整体不高、自主创新能力弱等问题,制造业每年仅直接质量损失就超过2000亿元,间接损失超过万亿元。许多中国的企业是“短命”的,《世界企业家》杂志的一个调查显示:只有1%的企业能活过7岁!而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他们长寿的秘诀是传承着--工匠精神!
              近年来,我国游客到日本采购马桶盖、电饭锅以及圆珠笔的“圆珠”都需要进口等说明我国制造业存在着浮躁、急功近利等问题。要把我国从“制造大国”变为“制造强国”,尤其需要弘扬和坚守“工匠精神”。它代表一个时代的气质:坚定、踏实,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这种精神能让我们自省和自信,带动中国品牌更好地走向世界,站稳脚跟。
              结合上述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或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弘扬和坚守“工匠精神”的价值。
              (2)结合材料和所学政治知识,说明政府在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方面应发挥怎样的作用。
              (3)有专家认为,“工匠精神”本就是中华文化、中华精神和民族创造力的一种本然体现。比如庄子就说过“技进乎道”,“技”就是今天的“工匠精神”。我们的美妙绝伦的陶瓷、丝绸、青铜器等生活用品,震惊世界的故宫、天坛、长城、都江堰等伟大工程,就是最好的明证。还有善于解牛的“庖丁”,木匠的“祖师爷”鲁班等能工巧匠等。更多优秀人才、技术从业者,将工匠精神为我所用,本就是对传统精神的忠实继承。为此,他提出:当下,“中国制造”正在向“中国智造”强力迈进,我们要补上“工匠精神”这一课,让它为中国腾飞作出积极担当。
              运用辩证否定观原理,评价这位专家的论述是否完整地论证了他的观点,请加以分析说明。
            •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提升消费品品质,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所谓“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作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它代表着注重细节、追求完美的取向,一丝不苟、不走捷径的态度,以及对工匠职业本身的敬畏和信仰。其核心不仅仅是把工作当作赚钱的工具,而是树立一种对工作执着、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重拾缺失的工匠精神,对推动中国经济向全球产业价值链中高端升级,使“中国制造”成为“优质制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相关知识,阐述工匠精神在推动“中国制造”成为“优质制造”中的作用。
              (2)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的相关知识,从个人的层面,说明如何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
              (3)请以“发扬光大工匠精神”为主题,设计两句公益广告词。(每句广告词不超过14个字)
            •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目前,我国已成为举世瞩目的制造业大国,但距离制造业强国还有相当长的距离。
                  材料一:截止2015年,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在发达国家。其中日本为全球最多,多达3146家,德国837家,荷兰222家,法国196家。这些国家的长寿企业普遍有一种共同的特质:坚定、踏实、精益求精、热衷技术创新和发明创造,这种特质被称之为“工匠精神”。而据我国国家工商总局2013年发布的《全国内资企业生存时间分析报告》显示,我国内资企业相对“短命”,近半数的企业年龄在五年以下。究其原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近年来我国不少企业一味追求“短、平、快”的即时经济利益,而忽略了企业和产品的品质灵魂,从而造成我国企业“死亡率高发”。
                  材料二: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三五规划建议”,强调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快推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2016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上指出,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育工匠精神被首次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这是呼吁工匠精神回归的总动员。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工匠精神”的意义,并探讨我国企业该如何发扬“工匠精神”,摆脱“短命”的命运。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政治知识,党和政府该如何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工匠精神”方面有所作为。
            • 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出现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成为近期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也引起各界的强烈共鸣。
              材料一
              据统计,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3146家,德国837家,荷兰222家,发过196家。这些长寿企业的生存秘诀是它们都在传承着一种精神--“工匠精神”!在很长时候,我们有世界一流的技术、一流的设备、一流的规范。目前中国装备制造业的产值也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但不容否认的是,中国制造行业的整体素质和科技竞争实力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与全球领先的装备制造企业相比,中国企业不缺技术,而是缺少一种关注细节、从小事做起的“工匠精神”,难以产生一流的产品,也间接将消费者推向国外市场,如果不唤起“工匠精神”,中国就谈不上成为世界制造强国。
              材料二
              五千年华夏文明,中国的传统文化精髓讲究的也是“工匠精神”,我国历史上曾出现大量卓越的工匠,如善于解牛的庖丁,精于木工的鲁班等,专注细节、精益求精一直是中国工匠秉承的精神,这种精神铸就了传统制造业的辉煌,也是助推现代制造也的重要动力。在今年两会上有两位人大代表直言不讳地指出:“中国产品与日本德国最大的差距是缺乏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唤起“工匠精神”,需要加强培训、管理、激励及岗位流动机制;促进“工匠精神”的传播与交流,提高对职业、技能教育的重视,让制造行业甚至全社会意识到“工匠精神”的可贵!
              (1)结合材料一,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说明将“工匠精神”写进政府工作报告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更好发扬“工匠精神”,助推制造业的发展?。
            • 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在今年的两会上,“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让人耳目一新。报告是在这样的语境下提到这四个字的:改善产品和服务供给要突出抓好提升消费品品质、促进制造业升级、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三个方面。即“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1)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经济知识阐述当今提倡“工匠精神”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更好地发扬“工匠精神”? 
              (3)请以“发扬光大工匠精神”为主题,设计两句公益广告词。
            • 8. 2015年“五一”期间,中央电视台推出系列报道《大国工匠》,深入挖掘高风林等八位行业顶级技工的典型故事,歌颂“以劳动托起中国梦”的劳动者。
                     高风林,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特级技师,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中国十大高技能人才楷模,焊接工艺专家,先后攻克96项航天领域焊接技术难关,为“神五”至“神十”的成功发射做出了竞出贡献。0.16毫米,是火箭发动机上一十焊点的宽度。0.1秒,是完成焊接,时间允许的误差。否则会瞬间被烧穿或是被漏焊,将造成数百万元的经济损失。35年来,从高质量的操作,到解决生产中的难题,再到创新生产工艺,高凰林不断攀越焊接技术酌高峰。高凤林三十五年的品质坚守,诠释了大国工匠的精神实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高速增长、雄冠垒球,但高能耗、低技术、低创新、低附加值让“中国制造”难以真正扬眉吐气。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持续上升,中国制造业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我们需要要弘扬工匠精神,带动我国制造业发展,推动我国从“制造大国”变为“制造强国”。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建设“制造强国”必须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的依据。
            • 9. 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这是“工匠精神”这一颇具传统色彩的词第一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工匠,曾是中国数千年来日常生活中须臾不可离的职业。木匠、铁匠、石匠等手工匠人,以精湛技艺为我们的传统生活打下底色,无数能工巧匠成就了我国历史上的四大发明,以及长城、故宫等建筑奇迹。
              工匠精神,体现为匠人在设计、生产上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工匠精神代表了一种踏实专注的气质。工匠精神内涵十分丰富:精益求精、注重细节,保质保量、不投机取巧,耐心专注、不断完善,专业敬业、力争第一。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制造2025》全面实施之年。把我国从“制造大国”变为“制造强国”是一个技术创新,匠艺精进的过程,尤其需要弘扬和坚守工匠精神,让工匠精神真正成为时代精神、时代气质的一部分,为中国制造补上“精神之钙”。
              (1)建设“制造强国”尤其需要补上“工匠精神”这一“精神之钙”,说明“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对此,你是赞成还是反对?请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简要说明理由。
              (2)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谈谈弘扬和坚守“工匠精神”对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意义。
              (3)结合实际,请你就如何让“工匠精神”真正成为时代精神、时代气质的一部分提两点具体的建议?
            • 10. 材料一  截止 2015 年,寿命超过 200 年的企业,日本有 3146 家,为全球最多,德国有837 家。他们长寿的秘诀是什么呢?研究表明他们都在传承一种精神--工匠精神! “工 匠精神”是一种素养。在工匠们的眼里,只有对质量的精益求精、对制造的一丝不苟、 对完美的孜孜追求;“工匠精神”是勤奋勤勉和创新创造的融合,是精益求精和开明开放 的融合;工匠精神不是舶来品,《庄子》“庖丁解牛”的故事告诉人们做任何事都要心到、 神到,才能达到登峰造极、出神入化的境界;工匠精神更不是口号,而是在行动中对精 品的坚持、追求和积累。
              材料二 “互联网+”时代依然是产品的时代,也应该是工匠精神重新回归的时代, “未来的发展,还是要靠‘互联网+工匠精神’”。工匠们穷尽一生潜修技艺,视技术为艺 术,敢于创新,拥抱变革,依然提倡埋头苦干、专注踏实的精神,这也是互联网时代最 珍贵的品质之一。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应如何塑造中国的“工匠精神”。
              (2)结合材料二,在实现“互联网+工匠精神”过程中就如何才能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提两点建议。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