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德国是全球第三大出口国,但其人均出口额高达1700美元,据全球第一。超过99%的德国企业属于中小企业,不求做大,而是努力在细分领域中做到极致,成为最强,这与德国盛行的“手工业者文化”和“工匠精神”密不可分。在德国企业文化中,“差不多”是一个禁忌词。任何行为必须有章可循,杜绝一切随意,德国人甚至愿意为此牺牲灵活性。可以不夸张的说,德国的“工匠精神”已经渗透到整个产业系统、整个社会体系,甚至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德国的“工匠精神”从何而来?一方面源于对职业“一以贯之”的敬畏,对顾客“敬若神明”的尊重,对产品“止于至善”的追求。另一方面,“工匠精神”与其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息息相关。
              材料二   2016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我国现在已经是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国,小到鞋、袜、打火机,大到家电、汽车、轮船,“中国制造”已是遍布全球。但与世界制造业强国相比,我国一些产品的质量、工艺和设计水平等还存在差距,一些企业习惯于走捷径、赚快钱,信奉“差不多就行”,粗制滥造、山寨抄袭并不鲜见。究其原因,是很多企业普遍缺乏沉下心来钻研本业的态度,缺乏“匠人精神”。
              (1)结合材料和经济知识,说明我国制造业为什么要学习德国的“工匠精神”,并分析我国应当怎样打造中国的“工匠精神”。
              (2)运用政治知识,说明打造中国“工匠精神”的重要意义。
            • 2.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于2016年3月5日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这是“工匠精神”第一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工匠精神是工匠对自己生产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的精神理念。 很多人认为工匠是一种机械重复的工作者,在效率速度和创新时代则看些过时了,其实工匠虽已淡出现代人的生活。但他们代表的精益求精、推陈出新的精神却永不过时。在当下工匠有着更深远的意思,它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坚定、踏实、精益求精,其内涵十分丰富:精益求精、注重细节,保质保量、不投机取巧,耐心专注、不断完善,专业敬业、力争第一。
              要实现全面小康,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和任务,把我国从“制造大国”变为“制造强国”,尤其需要弘扬和坚守“工匠精神”。坚守这种精神能让我们自省和自信,在产品的个性化、质量和档次上下功夫,要人无我有,而非千篇一律;要追求质量,而非粗制滥造,重视质量、打造品牌,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入生产每一个环节,打造一流产品,带动中国品牌更好地走向世界,站稳脚跟。
              (1)有人认为,应当把“工匠精神”塑造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的组成部分,对此你的看法?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进行分析。
              (2)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的目标,需要弘扬和坚守“工匠精神”,从哲学方法论的角度解析其合理性。
              (3)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当下,如何使“工匠精神”落到实处?
            •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匠精神,使公众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我国自古以来有“技近乎道”的文化源流,历史上“苞丁解牛”、“鲁班精神”家喻户晓,这足以说明中国人的骨子里一直流淌着“工匠精神”的血液。中航工业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的普通工人李世峰,凭着一把得心应手的榔头和八对技术的执着,大师成为我国飞机制造领域知名的钣金工大师。高超技术不是天生的,是用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磨练造就的,工作中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大胆尝试,零件一次交验合格率多年来一直是100%,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了自身的价值。当下,“中国制造”正向“中国智造”强力迈进,我们需要补上“工匠精神”这一课,为中国腾飞做出积极担当。
              (1)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在平凡的工作中需要弘扬工匠精神。
              (2)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说明李世峰的成功带给我们哪些哲学启示。
              材料二    弘扬工匠精神将带动中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促进企业精益求精、提高质量。唤起工匠精神,需要加强培训、管理、激励机制,进一步提高对职业技能教育的重视,让全社会意识到工匠精神的可贵。
              (3)运用劳动价值论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弘扬工匠精神将带动中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
              (4)培养工匠精神离不开肥沃的土壤。请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中任选两个角度为建设厚植的工匠精神土壤提出建议,并说明其理论依据。
            • 4. 关注百姓生活,谋求社会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供给侧”与“需求侧”相对应。2015年国内需求刺激效果甚微,但中国居民在海外疯狂扫货--“爆买”:中国游客赴日消费额达750亿元,中国游客在澳大利亚消费超过英国、美国和加拿大总和。从供给端看,国内却是产能过剩,中国供给侧改革迫在眉睫。所以特别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材料二供给和需求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二者缺一不可,而且要对称平衡才能维持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过去,我们过多强调了需求侧刺激,忽略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重要的是,一味刺激需求会带来产能过剩、经济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知识说明我国制造企业应如何培育“工匠精神”解决供需错位的问题。
              (2)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供给侧”与“需求侧”的辨证统一关系。
            •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他们不断雕琢产品,改进工艺,并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愉悦。
              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并不缺乏工匠精神,从鲁班、张衡、毕升等巨匠们惊世骇俗的发明创造,到普通匠人孜孜以求的精湛技艺;从精工制作的日常生活用品,到令人叹为观止的文物国宝,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中华文明史,就是工匠们用智慧和汗水写成的。但是中国这种“工匠精神”并没有很好地传承下来。当前,中国造得了大飞机、高铁、神舟飞舞,而大量产品却仍停留在低端水平,以致于大批国人蜂拥海外“扫货”,甚至出现了将超市货架一扫而空的现象。这种反差终于让国人意识到:我们缺乏技术精湛的工匠,缺乏追求细节完美的“工匠精神”;只有重塑“工匠精神”,才能使中国从制造大国成为制造强国。
              材料二  工匠精神虽然不是从0到l的创新,但却是从l到n的精益求精、直至极致。一个推崇工匠精神的国家和民族,必然会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纯粹;少一些投机取巧,多一些脚踏实地;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专注持久。一个这样的民族才能真正赢得整个国际社会的尊重,才能真正拥有未来。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我国为什么要重塑“工匠精神”。
              (2)结合材料,运用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的知识,说明“工匠精神”如何推动中国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
              (3)工匠精神对你的人生成长有何启示?请从两个角度分别用一句话概括。
            • 6.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我国目前虽然成为了全球制造业大国之一,但还存在着大而不强、产品档次整体不高、自主创新能力弱等问题,制造业每年仅直接质量损失就超过2000亿元,间接损失超过万亿元。许多中国的企业是“短命”的,《世界企业家》杂志的一个调查显示:只有1%的企业能活过7岁!而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他们长寿的秘诀是传承着--工匠精神!
              近年来,我国游客到日本采购马桶盖、电饭锅以及圆珠笔的“圆珠”都需要进口等说明我国制造业存在着浮躁、急功近利等问题。要把我国从“制造大国”变为“制造强国”,尤其需要弘扬和坚守“工匠精神”。它代表一个时代的气质:坚定、踏实,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这种精神能让我们自省和自信,带动中国品牌更好地走向世界,站稳脚跟。
              结合上述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或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弘扬和坚守“工匠精神”的价值。
              (2)结合材料和所学政治知识,说明政府在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方面应发挥怎样的作用。
              (3)有专家认为,“工匠精神”本就是中华文化、中华精神和民族创造力的一种本然体现。比如庄子就说过“技进乎道”,“技”就是今天的“工匠精神”。我们的美妙绝伦的陶瓷、丝绸、青铜器等生活用品,震惊世界的故宫、天坛、长城、都江堰等伟大工程,就是最好的明证。还有善于解牛的“庖丁”,木匠的“祖师爷”鲁班等能工巧匠等。更多优秀人才、技术从业者,将工匠精神为我所用,本就是对传统精神的忠实继承。为此,他提出:当下,“中国制造”正在向“中国智造”强力迈进,我们要补上“工匠精神”这一课,让它为中国腾飞作出积极担当。
              运用辩证否定观原理,评价这位专家的论述是否完整地论证了他的观点,请加以分析说明。
            • 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目前,我国已成为举世瞩目的制造业大国,但距离制造业强国还有相当长的距离。
                  材料一:截止2015年,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在发达国家。其中日本为全球最多,多达3146家,德国837家,荷兰222家,法国196家。这些国家的长寿企业普遍有一种共同的特质:坚定、踏实、精益求精、热衷技术创新和发明创造,这种特质被称之为“工匠精神”。而据我国国家工商总局2013年发布的《全国内资企业生存时间分析报告》显示,我国内资企业相对“短命”,近半数的企业年龄在五年以下。究其原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近年来我国不少企业一味追求“短、平、快”的即时经济利益,而忽略了企业和产品的品质灵魂,从而造成我国企业“死亡率高发”。
                  材料二: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三五规划建议”,强调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快推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2016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上指出,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育工匠精神被首次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这是呼吁工匠精神回归的总动员。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工匠精神”的意义,并探讨我国企业该如何发扬“工匠精神”,摆脱“短命”的命运。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政治知识,党和政府该如何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工匠精神”方面有所作为。
            • 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出现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成为近期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也引起各界的强烈共鸣。
              材料一
              据统计,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3146家,德国837家,荷兰222家,发过196家。这些长寿企业的生存秘诀是它们都在传承着一种精神--“工匠精神”!在很长时候,我们有世界一流的技术、一流的设备、一流的规范。目前中国装备制造业的产值也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但不容否认的是,中国制造行业的整体素质和科技竞争实力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与全球领先的装备制造企业相比,中国企业不缺技术,而是缺少一种关注细节、从小事做起的“工匠精神”,难以产生一流的产品,也间接将消费者推向国外市场,如果不唤起“工匠精神”,中国就谈不上成为世界制造强国。
              材料二
              五千年华夏文明,中国的传统文化精髓讲究的也是“工匠精神”,我国历史上曾出现大量卓越的工匠,如善于解牛的庖丁,精于木工的鲁班等,专注细节、精益求精一直是中国工匠秉承的精神,这种精神铸就了传统制造业的辉煌,也是助推现代制造也的重要动力。在今年两会上有两位人大代表直言不讳地指出:“中国产品与日本德国最大的差距是缺乏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唤起“工匠精神”,需要加强培训、管理、激励及岗位流动机制;促进“工匠精神”的传播与交流,提高对职业、技能教育的重视,让制造行业甚至全社会意识到“工匠精神”的可贵!
              (1)结合材料一,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说明将“工匠精神”写进政府工作报告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更好发扬“工匠精神”,助推制造业的发展?。
            • 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
                  让文物说话,让收藏在博物馆圼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都活起来。各地免费开放的博物馆正在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传播方式和资源优势,日益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渠道;山东济南和山西太原推动文物保护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将文化资源转变为产业优势;山西曲沃和广东开平的文物“认领”“认养”,让文物保护成为全民行动。
                  最近,一部反映文物修复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经央视和网络传播后迅速走红,与纪录片一齐走红的还有主人公--故宫文物修复师。他们既是在修复浮躁的心态和膨胀的欲望,引发社会对严谨、耐心、敬业、精细的工匠精神的肯定和褒奖。这种工匠精神,既体现勤劳之美的精神原色,又展现了创造之美的价值升华,应当成为我们全社会共同用崇尚的精神品质,时代存在于每一个从业者的心中。
              (1)文物承载灿烂文明,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运用价值观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工匠精神为什么应当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3)结合材料,就文物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拟定两条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毎条限15个字以内。
            • 10.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企业过度追求“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带来的短期利益,从而忽略了产品的品质。工厂老板等不及工程师匠艺精神的开花结果,社会也等不得工厂匠艺精神的精雕细做。这意味着,工匠精神所需要的痴迷,不再能得到回报。这就摧毁了工匠精神所必须经过的煎熬。工匠精神实际上是一种敬业精神,就是对每个人所从事的工作锲而不舍,对质量的要求不断提升,在每一个工作岗位上的每一件事都不能放松。
              互联网时代,创意为王不假,但创意之王,不是出位低俗、投机取巧,而是做到极致的产品。在创意为王的互联网时代,不断钻研的工匠精神,不仅不会OUT,还会被真正有责任、有远见的企业请上头等舱。走捷径会取得暂时成功,但只有秉承工匠精神专注敬业,精益求精,才能获得长久而更巨大的成功。一个拥有工匠精神、推崇工匠精神的国家和民族,必然会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纯粹;少一些投机取巧,多一些脚踏实地;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专注持久;少一些粗制滥造,多一些优品精品。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点,分析发扬工匠精神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2)结合材料,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的知识点,分析如何利用工匠精神促进互联网创意的发展。
              (3)结合材料,谈谈如何在社会发展中,增强工匠精神的培养方法。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