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工匠精神是现如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工匠精神落在个人层面,就是一种认真精神,敬业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在平凡的工作中弘扬工匠精神。
              中航工业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的普通工人李世峰,凭着一把得心应手的榔头和对技术的执着,成为我国飞机制造领域知名的钣金工大师。榔头在他的手里是那样的听话和灵活,在加工零件时想敲哪儿就敲哪儿,想敲成什么样就敲成什么样。当然,这样的高超技术不是天生的,用李世峰杂技的话说,他的技术是用数十年如一日平凡的坚持、磨炼,敲榔头敲出来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正是经过一次又一次难活、苦活的磨炼,李世峰的钣金工技术才日益精湛,零件一次校验合格率多年来一直是100%,人们称为出神入化的榔头大师,平凡岗位上的李世峰,书写着一线劳动者的平凡。
              结合上述材料,探究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人认为:“在平凡的工作中弘扬工匠精神就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请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分析弘扬工匠精神、提高产品品质对企业发展的意义。
              (3)加快推进“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离不工匠精神。请就企业如何培养员工的工匠精神提出两条建议。
            •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目前,我国已成为举世瞩目的制造业大国,但距离制造业强国还有相当长的距离。
              截止2015年,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其中日本为全球最多,多达3146家,德国837家,荷兰222家,法国196家。这些国家的长寿企业普遍有一种共同的特质:坚定、踏实、精益求精、热衷技术创新和发明创造,这种特质被称之为“工匠精神”。而据我国国家工商总局2013年发布的《全国内资企业生存时间分析报告》显示,我国内资企业相对“短命”,近半数的企业年龄在五年以下。究其原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近年来我国不少企业以为追求“短平快”的即时经济利益,而忽略了企业和产品的品质灵魂,从而造成我国企业“死亡率高发”。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工匠精神”的意义,并探讨我国企业该如何发扬“工匠精神”,摆脱“短命”的命运。
            •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工匠精神”,引起了国人的高度关注。
                      材料一 工匠精神的内涵
              追求完美和极致:不惜花费时间精力,孜孜不倦,反复改进产品,把99%提高到99.99%.
              不投机取巧:必须确保每个部件的质量,对产品采取严格的检测标准,不达要求绝不轻易交货。
              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因为真正的工匠在专业领域上绝对不会停止追求进步,无论是使用的材料、设计还是生产流程,都在不断完善。
              工匠精神的目标:加强自主创新,实现“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华丽转身。
              (1)结合材料一,指出工匠精神的内涵对应体现的辩证法道理。  
                     材料二
                     提到优质制造,人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瑞士、德国、日本等国家的制造业,以及这些国家里控制误差不超毫秒的钟表匠,仅拧各种螺丝就要学习几个月的工人,和那些捏寿司都要捏成极致艺术品的手艺人。而经这些工匠之手制造出来的产品,也无一例外地打上了隐形的高品质标签。
                      众所周知,我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鲁班这样的大师级工匠,也有修造出故宫这种世界奇观建筑的工匠。这说明中华民族的基因里的确有工匠精神的存在;我们也承认,代表中国实力的制造工程,其顶级工艺技术确实十分精良。但对于更多的中国制造领域,比如手机、冰箱甚至是前段时间引发抢购风潮的马桶盖等,我们仍然缺乏响当当的“中国名片”,其背后所折射的,又恰恰是基础制造业优质技术人才一一大国工匠的缺失。同时缺失的,还有工匠精神。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指出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工匠精神,并谈谈我们应如何重塑这种精神。
            • 4. 为长征火箭焊接发动机的国家级技师高凤林,很多企业试图用高薪聘请他;管延安以匠人之心追求技艺的极致,让海底隧道成为他实现梦想的平台。大国工匠们在平凡岗位上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最终脱颖而出,跻身“国宝级”技工行列,电视剧《大国工匠》的故事告诉我们,具备工匠精神--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勇于革新,才可能成就一番事业,才可能拓展人生价值。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我国虽然成为了全球制造业大国之一,但还存在着大而不强、产品档次整体不高、自主创新能力弱等问题,制造业每年仅直接质量损失就痛超过2000亿元。许多中国的企业是“短命”的,只有1%的企业能活过7岁!而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德国有837家,他们长寿的秘诀是传承着--工匠精神!
              一年来,我国游客到日本购买马桶盖、电饭宝,甚至圆珠笔的“圆珠”都需要进口,真假难辨的市场环境,导致“国内销售部郑玉海外疯狂扫货”并存的现象,专家指出,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情况下,提升产品质量是对冲经济增速放缓的有效措施。要把我国从“制造大国”变为“制造强国”, 尤其需要弘扬和坚守工匠精神,这种精神能让我们自省和自信,带动中国品牌走向世界,站稳脚跟。
              (1)有人说,大国工匠以学习成就未来,用技能成就人生,工匠精神正是劳动者的安身立命之本。请从经济生活角度论证该观点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分析我国弘扬和坚守工匠精神的社会价值。
              (3)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需要全社会形成合力,请从政治生活角度探究这一活力形成的路径。
            • 5. 天工开物,随物赋形。在中国古代璀璨的文明里,小到器物,大到建筑,一代代匠人的手中谨生过无数巧夺天工的艺术珍品。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具有“工匠精神”的优秀产业工人在生产中的创造力和能动性依然举足轻重。“航空手艺人”胡双钱,35年里零失误加工了数十万个飞机零件;53岁的云南冶金昆明重工有限公司车工耿家盛三十余年如一日刻苦钻研,就为磨好“一把刀”;美的集团的“煮饭哥”,为了开发新电饭煲,两年内煮了两吨米,练就了“闻香奇技”……他们始终把人生价值根植在实现国家富强、促进企业发展之中,把个人梦想融入到实现中国梦、企业梦当中,为企业的创新发展倾注了所有心血。正是这些匠人们数十年如一日地追求着职业技能的极致化,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制造”。
              (1)“工匠”是一个社会的宝贵财富,“工匠精神”是企业、产业和国家强盛的重要力量。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弘扬“工匠精神”对企业发展的现实意义。
              (2)在弘扬“工匠精神”上,有两种不同观点。观点一:传统技艺正面临着失传的危机,弘扬“工匠精神”应该以传承为主,让技脉生生不息、代代相传。观点二:只有创新才能掌握更多核心技术,弘扬“工匠精神”应该以创新为主,使“中国制造”升级为“优质制造”。你赞同哪种观点,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说明理由。
              (3)当下,“工匠精神”已经成为许多人的价值追求。结合材料,谈谈自己在实现人生价值过程中应如何践行“工匠精神”。(至少两条)
            • 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提升消费品品质,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所谓“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作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它代表着注重细节、追求完美的取向,一丝不苟、不走捷径的态度,以及对工匠职业本身的敬畏和信仰。其核心不仅仅是把工作当作赚钱的工具,而是树立一种对工作执着、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
              重拾缺失的工匠精神,对推动中国经济向全球产业价值链中高端升级,使“中国制造”成为“优质制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相关知识,阐述工匠精神在推动“中国制造”成为“优质制造”中的作用。
              (2)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的相关知识,从个人的层面,说明如何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
              (3)请以“发扬光大工匠精神”为主题,设计两句公益广告词。(每句广告词不超过14个字)
            • 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在今年的两会上,“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让人耳目一新。报告是在这样的语境下提到这四个字的:改善产品和服务供给要突出抓好提升消费品品质、促进制造业升级、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三个方面。即“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1)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经济知识阐述当今提倡“工匠精神”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更好地发扬“工匠精神”? 
              (3)请以“发扬光大工匠精神”为主题,设计两句公益广告词。
            • 8. 2015年“五一”期间,中央电视台推出系列报道《大国工匠》,深入挖掘高风林等八位行业顶级技工的典型故事,歌颂“以劳动托起中国梦”的劳动者。
                     高风林,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特级技师,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中国十大高技能人才楷模,焊接工艺专家,先后攻克96项航天领域焊接技术难关,为“神五”至“神十”的成功发射做出了竞出贡献。0.16毫米,是火箭发动机上一十焊点的宽度。0.1秒,是完成焊接,时间允许的误差。否则会瞬间被烧穿或是被漏焊,将造成数百万元的经济损失。35年来,从高质量的操作,到解决生产中的难题,再到创新生产工艺,高凰林不断攀越焊接技术酌高峰。高凤林三十五年的品质坚守,诠释了大国工匠的精神实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高速增长、雄冠垒球,但高能耗、低技术、低创新、低附加值让“中国制造”难以真正扬眉吐气。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持续上升,中国制造业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我们需要要弘扬工匠精神,带动我国制造业发展,推动我国从“制造大国”变为“制造强国”。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建设“制造强国”必须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的依据。
            • 9. 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这是“工匠精神”这一颇具传统色彩的词第一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工匠,曾是中国数千年来日常生活中须臾不可离的职业。木匠、铁匠、石匠等手工匠人,以精湛技艺为我们的传统生活打下底色,无数能工巧匠成就了我国历史上的四大发明,以及长城、故宫等建筑奇迹。
              工匠精神,体现为匠人在设计、生产上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工匠精神代表了一种踏实专注的气质。工匠精神内涵十分丰富:精益求精、注重细节,保质保量、不投机取巧,耐心专注、不断完善,专业敬业、力争第一。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制造2025》全面实施之年。把我国从“制造大国”变为“制造强国”是一个技术创新,匠艺精进的过程,尤其需要弘扬和坚守工匠精神,让工匠精神真正成为时代精神、时代气质的一部分,为中国制造补上“精神之钙”。
              (1)建设“制造强国”尤其需要补上“工匠精神”这一“精神之钙”,说明“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对此,你是赞成还是反对?请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简要说明理由。
              (2)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谈谈弘扬和坚守“工匠精神”对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意义。
              (3)结合实际,请你就如何让“工匠精神”真正成为时代精神、时代气质的一部分提两点具体的建议?
            • 10. 材料一  截止 2015 年,寿命超过 200 年的企业,日本有 3146 家,为全球最多,德国有837 家。他们长寿的秘诀是什么呢?研究表明他们都在传承一种精神--工匠精神! “工 匠精神”是一种素养。在工匠们的眼里,只有对质量的精益求精、对制造的一丝不苟、 对完美的孜孜追求;“工匠精神”是勤奋勤勉和创新创造的融合,是精益求精和开明开放 的融合;工匠精神不是舶来品,《庄子》“庖丁解牛”的故事告诉人们做任何事都要心到、 神到,才能达到登峰造极、出神入化的境界;工匠精神更不是口号,而是在行动中对精 品的坚持、追求和积累。
              材料二 “互联网+”时代依然是产品的时代,也应该是工匠精神重新回归的时代, “未来的发展,还是要靠‘互联网+工匠精神’”。工匠们穷尽一生潜修技艺,视技术为艺 术,敢于创新,拥抱变革,依然提倡埋头苦干、专注踏实的精神,这也是互联网时代最 珍贵的品质之一。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应如何塑造中国的“工匠精神”。
              (2)结合材料二,在实现“互联网+工匠精神”过程中就如何才能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提两点建议。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