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是: ( )

              A.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B.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C.实现共同富裕
              D.市场调节与国家的宏观调控有机结合
            •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   )

              ①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②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③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④能够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 3.

              实施精准扶贫,是推动扶贫工作提质增效的关键之举。为了更好地阻断贫困代际传递,2016年我国政府对120万个贫困家庭的新成长劳动力进行了职业教育培训,从而实现一人长期就业,全家稳定脱贫。政府采取这一举措的依据是

              ①劳动者就业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劳动者提高学历是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③促进就业是国家维护劳动者权益的体现

              ④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 4.

              中国指数研究院5月1日发布《2016年中国房地产指数百城价格指数报告》报告显示2016年,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为11467元每平方米,环比上涨1.45%,涨幅同比收窄0.45个百分点。房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有:地方财政收入主要靠卖土地,土地价格猛增,增加了住房成本;中高收入者加大房地产投资,中低收入者受盲目从群心理的影响也纷纷买房,导致房价上涨。

              结合材料,从影响价格的因素分析住房价格上涨的原因。

            • 5.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共19分)

              材料一: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阶段性特征,进入新常态,其内涵可简要表述为“经济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经济增长的动力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虽然在新常态下,经济增速会有所放缓,但不能简单地认为增速放缓就是新常态。一般而言,评价经济发展的标准可以分为两种——速度和质量。新常态下,对速度的追求虽有所降低,但对质量的提升却更加重视,这就要求经济运行的结构更优、效率更高。多年来,中国经济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属于投资驱动型,靠的是低成本要素的大量投入,虽然成果显著,却也“后患无穷”。而新常态就是要改变这一粗放的增长模式,逐步向集约的发展模式转变。但在转变过程中,既不能让增速放缓变成一落千丈,又要实现结构更优、效率更高,这意味着不能再依赖于传统的经济增长引擎,而只能更多地向创新要动力。

              材料二: 2015 年10月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这五大理念是共同通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五条路径。

              材料三:新常态之“新”,意味着不同以往;新常态之“常”,意味着相对稳定。决策层首次以新常态来判断当前中国经济的特征,并将之上升到战略高度,表明了中央对当前中国经济增长阶段变化规律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决定了未来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基调。去年以来,决策层不断创新宏观调控方式,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提出了区间调控、定向调控等新思路,这反映出新常态下,宏观调控也要创新,要扭转以往的思维惯性和路径依赖,要在尊重规律中顺势而为,不动辄进行过度干预,不搞“大水漫灌”,要更多地为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创造条件。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如何践行五大发展理念以适应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10分)

              (2)结合材料三,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相关知识,谈谈决策层的做法的合理性。(9分)

            • 6.

              (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中国目前最终消费占GDP比重与世界比较情况

               

              占GDP比重

              中国

              40%左右

              发达国家

              80%左右

              世界平均水平

              60%左右

              注:目前中国的储蓄率高居世界首位,激发居民的消费热情,促进消费的可持续性尤为关键。

              材料二: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坚定不移的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扩大内需的难点和重点在消费,潜力也在消费。”而让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就必须做到:第一,让百姓有钱消费;其次,还得让百姓敢花钱;第三,还要解决放心消费的问题。

              (1)描述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并简要说明材料一、二之间的内在联系。(5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如何让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拉动力?(15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