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9月,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第71届联合国大会,本次大会的主题是“可持续发展目标:共同努力改造我们的世界”。

              材料一 以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为代表的经济全球化,是过去几十年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但经济全球化也对有的国家产业和群体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和影响。对此,李克强指出,应积极采取措施加以化解,而不能因噎废食、因小失大。各方应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保护主义,坚定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代表的自由贸易体制,使各国经济在双赢、多赢、共赢中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材料二 李克强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题为《携手建设和平稳定可持续发展的世界》重要讲话,全面阐述了中国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立场,表明了中国的积极态度,同时展现了中国的负责任大国形象。为推动可持续发展,李克强提出以下主张:必须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不断改革完善全球治理机制。必须坚持政治解决热点问题的大方向。必须携手促进世界经济稳定复苏。

              (1)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经济知识正确评价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影响,并说明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道理。





              (2)结合材料二,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说明我国在国际舞台上是如何塑造负责任大国形象的。

            •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十八大以来,中国高铁走向世界迎来了新的契机,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在外交场合亲自推销中国高铁,中国高铁“走出去”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

              材料一:2015年全球高铁运营里程前十位国家 (单位:公里)

              国家

              中国

              西班牙

              日本

              法国

              英国

              意大利

              德国

              瑞典

              俄罗斯

              土耳其

              已建里程

              11 028

              2 665

              2388

              1872

              1574

              1342

              1032

              782

              780

              447

              在建里程

              12000

              1781

              775

              730

              0

              92

              378

              82

              400

              758

              注:①数据显示,未来十年,世界高铁的建设速度将加快,海外铁路基建市场的价值约为3万亿元;②据测算,当前国外建设高铁每千米成本一般为0.5亿美元,而中国为0.33亿美元。

              材料二:经过近十年的消化吸收再创新,中国高铁已经具备了规模化的整车生产能力,国产化率为70%,并且掌握了牵引系统、网络控制等高铁制造技术,但是制动系统、高铁列车轴承、信号设备等核心零部件依然依赖进口。中国高铁在全面领先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难成主竞标人、被发达国家排挤、文化差异等都是中国高铁行业进一步发展的拦路虎。

              材料三:近年来,中国开启了“高铁外交”的进程,作为外交政策,中国把东南亚、中亚国家等邻国以及部分欧洲国家作为高铁推销的对象,构建以中国为起点的高速铁路网,扩大对周边国家的影响。目前,中国已经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起了高速铁路合作关系,总合同额为260亿美元。受中国高铁不断取得成功的带动,目前全球都涌动着一股高铁热,世界各国纷纷拟定了高铁发展规划,全世界正在进入“高铁时代”。

               (1)指出材料一含有的经济信息,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为中国高铁进一步“走出去”提出合理化建议。 



               (2)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中国政府积极开展“高铁外交”的战略意义。 

            •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指出,要注重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重点展示中国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团结、山河秀美的东方大国形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共同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为人类作出贡献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材料二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时代潮流,开放融合是地区发展繁荣的必由之路。在2016年11月20日秘鲁利马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四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题为《面向未来开拓进取 促进亚太发展繁荣》的重要讲话。他强调,要深化亚太伙伴关系,以开放谋共赢,以融合促繁荣,不断开拓进取,共创亚太发展的美好未来。

              (1)结合材料一,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说明我国政府应如何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


              (2)结合材料二,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说明中国政府倡议“深化亚太伙伴关系,共创亚太发展的美好未来”的依据。

            • 4.

              材料一:去年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美国、欧盟及其盟友先后对俄启动了多轮制裁,西方国家与俄罗斯关系急剧恶化,降至“冰点”;今年,俄罗斯和法国均遭恐怖袭击,美国也收到“恐怖威胁”,致使俄法美宣布“结盟”以共同打击IS。

              材料二:2015年10月27日,美国军舰未经中国政府允许,非法进入我南沙群岛有关岛礁邻近海域12海里,对此中方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中方强调:中国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中方在自己的领土上开展建设,是主权范围内的事,不针对、不影响任何国家。中方一向尊重和维护各国依国际法在南海享有的航行和飞越自由,但坚决反对任何国家以航行和飞越自由为名,损害中国主权和安全利益。

              材料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与多个国家、国际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如与亚太经合组织构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将中澳、中新(西兰)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与俄罗斯建立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与摩洛哥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我国积极推动外交事业大发展大作为。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关系由“冰点”转为“结盟”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方的态度立场表明了什么? 

              (3)结合材料三,从当今世界主题和格局、我国对外政策的角度简要回答,为什么我国要积极地同多个国家、国际组织建立伙伴关系?

            • 5.

              2016年7月12日,中菲南海争议仲裁庭罔顾基本事实,肆意践踏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公布了严重损害中国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所谓“裁决”。7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中国坚持通过谈判解决中国与菲律宾在南海的有关争议》白皮书强调, 中国尊重和践行国际法,在坚定维护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同时,坚持通过谈 判协商解决争议,坚持通过规则机制管控分歧,坚持通过互利合作实现共贏,致力于把南海建设成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和合作之海。白皮书表示,中国将与地区国家共同维护南海和平 稳定,坚定维护各国依据国际法在南海享有的航行和飞越自由。对此,国际社会广泛支持中国南海问题立场,70多个国家明确表态不承认南海仲裁结果。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知识,分析中国南海问题立场为什么会得到国际社会广泛支持。

            • 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9月4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齐聚杭州,围绕“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的峰会主题,共商世界经济发展大计。

                 材料一:“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中国作为本届峰会的主席国,更是始终秉持合作共赢的理念,以合作取代对抗,以共赢取代独占,坚持包容联动式发展,以包容化解差异,以联动带动平衡,努力形成各国增长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合作共赢格局。中国愿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G20杭州峰会强调“联动、包容”,是中国政府推进和平发展路线的新举措,是造福于人类的战略抉择。中国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顺风车”,实现共同发展。

                 材料二:近年来,在全球经济面临多重风险和挑战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始终发挥着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作用:

              时间

              事件

              2015年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提出要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在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取得成效的同时,在G20财经渠道上就解决全球经济问题提出了具体的结构性改革方案。

              2015年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以来,我国与沿线各国发展战略对接与耦合,与30多个国家签署了合作协议,建设了50多个境外经贸合作区。

              2015年

              国务院做出接受世界贸易组织《贸易便利化协定》议定书的决定。中国呼吁其他世贸成员尽快接受《贸易便利化协定》议定书,以便利各国贸易,降低交易成本。

              2016年

              由中国倡导的作为新型的南北金融合作形式更多体现新兴市场国家意志的亚投行迎来了首个融资项目——巴基斯坦高速公路项目。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说明中国主张“联动世界、包容发展”的理由。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说明中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 7.

              近年来,中国奉行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

              材料一 2016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25年来,双方务实合作不断深入。目前,中国是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中国—东盟双方产业互补性强,产能合作将成为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近几年,双方努力加快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实施“2+7合作框架”,共同推动形成了中国和东盟命运相系、利益相融、情感相依的良好局面。

              材料二 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维护自身的领土主权和正当合理的海洋权益,是中国政府必须承担的责任。2016年7月12日,中菲南海争议仲裁庭罔顾基本事实,肆意践踏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公布了严重损害中国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所谓“裁决”。针对菲律宾单方面提起的南海仲裁案及其所谓裁决,中国政府坚决反对。仲裁庭没有管辖权,有关裁决完全无效,没有法律拘束力。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在任何情况下不受仲裁裁决影响,中国反对且不接受任何基于该裁决的主张和行动。中方将继续坚定维护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坚定维护南海和平稳定,坚持与直接有关当事国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根据国际法,通过谈判协商和平解决南海有关争议。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中国与东盟为什么要加强务实合作。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评价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态度和立场。

            • 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9月4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齐聚杭州,围绕“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的峰会主题,共商世界经济发展大计。

                 材料一:“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中国作为本届峰会的主席国,更是始终秉持合作共赢的理念,以合作取代对抗,以共赢取代独占,坚持包容联动式发展,以包容化解差异,以联动带动平衡,努力形成各国增长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合作共赢格局。中国愿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G20杭州峰会强调“联动、包容”,是中国政府推进和平发展路线的新举措,是造福于人类的战略抉择。中国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顺风车”,实现共同发展。

                 材料二:近年来,在全球经济面临多重风险和挑战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始终发挥着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作用:

              时间

              事件

              2015年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提出要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在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取得成效的同时,在G20财经渠道上就解决全球经济问题提出了具体的结构性改革方案。

              2015年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以来,我国与沿线各国发展战略对接与耦合,与30多个国家签署了合作协议,建设了50多个境外经贸合作区。

              2015年

              国务院做出接受世界贸易组织《贸易便利化协定》议定书的决定。中国呼吁其他世贸成员尽快接受《贸易便利化协定》议定书,以便利各国贸易,降低交易成本。

              2016年

              由中国倡导的作为新型的南北金融合作形式更多体现新兴市场国家意志的亚投行迎来了首个融资项目——巴基斯坦高速公路项目。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说明中国主张“联动世界、包容发展”的理由。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说明中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 9.

              材料一 

                 我国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对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互联网的简捷方便,使人们更加关心国家政治生活,培养了网民的民主意识。通过网络汇聚并推动民意引导社会舆论,影响着政府的决策。政府网站、政务微博拉近了政府与公民的距离,服务着市民的生活。

              材料二  

                 互联网已经深入到了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2015年7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的国家安全法。该法首次以法律的形式明确提出“维护国家网络空间主权”。这一法律的确立是适应当前中国互联网发展的现实需要,为依法管理在中国领土上的网络活动、抵御危害中国网络安全的活动奠定法律基础。同时也是与国际社会同步,为了优化互联网治理体系,确保国家利益、国民利益不受侵害。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互联网对我国民主政治的积极影响。



              (2)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阐明我国高度重视国家网络安全的意义。



              (3)以下是B市打造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一些具体措施,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采取这些措施的理由。


              措施

              理由

              建立健全支持科技创新的财政资金保障机制,较全面地覆盖了科技创新的重要领域和环节。

              例: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能支持和促进科技创新。

              加大科技创新人才的吸引和支持力度,重点培养和资助青年科技人员。

              ①(请不要在此答题)

              对贡献突出的科技人员实施科技成果入股、股权奖励、科技成果收益分成等多种形式的激励。

              ②(请不要在此答题)

              激发企业在创新决策、研发投入、成果转化等方面的主体作用,引导创新资源向企业聚集。

              ③(请不要在此答题)

              形成了包括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在内的具有首都特色的科技政策体系。

              ④(请不要在此答题)

            • 10.

              近代以来的中日关系史表明,日本从来就是一个计划性很强的国家。“九一八”、“七•七”、“八•一三”,日本挑起的种种事端,无不以偶然事件开头——然而历史一再证明,日本人的“偶然”背后,皆是精心规划组织的“必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美国高调“重返亚洲”后,日本不仅在东海和钓鱼岛问题上动作频频,不断无理取闹,还在美国另一只手掀起的南海争端中,主动扮演角色,又是声称要与美国联合巡逻南海,又是派EP-3侦察机到南海,又是积极与菲律宾开展军事合作,又是拉拢推动所谓七国集团对中国施压……2016年6月17日,中国军队两架苏-30战斗机在东海防空识别区例行性巡航。日本两架F-15战机高速逼近挑衅,甚至开启火控雷达对我照射。我军机果断应对,采取战术机动等措施,日机投放红外干扰弹后逃逸。

              材料二 从东海争端到南海搅局,再到与美国合谋推动抛开中国的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日本在这一系列的具体利益争夺背后,还隐含有一个更加长远的险恶目的,那就是针对中国的发展设局:在海洋上围堵中国形成对中国的封锁链;在国际上孤立中国,打断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材料三 “牵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不是美丽中国,“厚德载雾,自强不吸”不是全面小康。经济发展再也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城市管理再也不能以“空气不好是小事”的心态来应对突发情况,居民生活再也不能只图自己方便、不管环境负担。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被称为史上“最严”的环保法,它从多个角度体现出前所未有的环境保护、治理力度,法律条款从47条增加到70条,雾霾治理入法、首次设计“按日计罚”制度、明确生态保护红线、扩大环境公益诉讼的主体……

              (1)结合材料一并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说明其体现了哪些政治道理? 

              (2)结合材料二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日本的险恶用心? 

              (3)结合材料三,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分析,我国为什么把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放在突出地位。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