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材料一:文化产业是一种新兴产业,与新技术、新创意紧密结合,涵盖出版、影视、动漫游戏、网络、视频、艺术品等内容,被誉为“绿色产业”。 2010年,美国的文化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5%,日本为20%,我国为2.75%。文化消费需求带有一定的特殊性,人们的文化需求不是一次性的,只要有好的文化产品,对它的需求可以天天有,例如,在我国互联网的数字内容产业已经有3000亿元以上的市场规模。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中央提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正确性。
              材料二: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12月16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大会,隆重庆祝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圆满成功。中国已成为继美、俄后第三个掌握空间自动交会技术的国家,航天技术的发展,对国家的大国地位和国家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航天科技已经悄然进入我们的生活,自1987年以来,我国进行了300多种农作物种子搭载试验,已有几十个品系在大规模种植推广,太空蔬菜的营养成分普遍提高了30%以上。卫星上天50多年来,人类的发明创造超过了过去2000年的总和。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航天技术发展的意义。
              (3)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回答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为何高度重视航天科技的发展。
            • 2. 材料一:社会心态既是社会状态变迁的表达和展示,也是社会建构的一个无
              法忽视的社会心理资源与条件。社会心态是社会状态的“睛雨表”和“风向标”
              要构建和谐社会,没有和谐积极的社会心态是不可想象的。
              材料二:“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
              的社会心态”。这是“社会心态”一词首先出现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
              请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说明国家为什么重视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12分)
            • 3. .表一: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状况                    表二:我国文化产业格局分布
               

              材料一:中共第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关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党必须深刻认识到,要不断提高文化建设科学化水平,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打下坚实基础。
              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
              ⑴表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4分)
               
              (2)请从文化作用的角度,分析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性。(8分)
            • 4. (12分)2011年初,“中国国家形象片”在一些国家热播,“中国形象”成为中外媒体热议的话题。“中国国家形象片”在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和推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蕴含着团圆、和谐理念的中国春节,日益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也带来了新的商机;孔子学院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科技创新成就赢得了世界赞誉——它扩大了中国的影响力,提升了国家形象,增强了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中国国家形象片”在一些国家热播的作用。

            • 5. 材料一、近来,许多地方纷纷掀起传统文化发掘、开发的新热潮。一时间,补天女娲 “遍地开花”,诸葛孔明“四海为家”,甚至出现三地“热争”西门庆的场面。但凡与本地扯上一丝半缕的古人、仿古建筑都粉墨登场,平庸创意和空洞的内容,将文化价值淹没在喧嚣奢华的商业气息之中,文化挖掘缺乏品位。
              材料二、近年来,名人故里之争愈演愈烈,不仅是争出生地,连墓地也争。中国旅游研究院国际所博士马仪亮认为,这表面上是争名,归根结底还是在争利。短期而言或许对少数地方知名度提高和经济发展有所助益,一旦争到名人故里,将会提高地方知名度,并获得客观的旅游收益。正是这种巨大的经济空间,使得各地乐此不疲,一些地方政府也因此成为这些“文化战”背后的推手。
              (1)传统文化有哪些主要形式?请你就各种主要形式,从中华传统文化中各举2-3个例证。(8分)
                                                                                             
                                                                                             
                                                                                               
                                                                                             
              (2)结合材料,从文化与经济关系以及文化传承角度评析“名人故里”之争。(10分)
                                                                                             
                                                                                              
                                                                                             
                                                                                             
               
            • 6.材料一:2010年11月12日至27日第16届亚运会在广州进行。广州市社科院产业经济与企业管理研究所所长尹涛就“亚运经济”话题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亚运会为广州新增投资和消费领域30多万个就业岗位,额外增加消费支出19亿元,为广州带来45.03亿元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旅游业的总收入增收大约为七八亿元。亚运会还大大促进广州体育产业的发展,信息、节能环保、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以及广告业、现代农业、商业都将从亚运会中获益。 通过举办亚运会,把广东人的优秀传统品格进一步发扬光大,塑造广东人热情好客、文明有礼、开放包容、尊重规则、积极进取、乐于奉献等良好形象。
              材料二:在广州亚运会吉祥物和会徽的设计上引发了国内的争论,这种争论反映了时代对传统文化发展的再认识。如今我们处于一个继往开来的时代,一个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时代,一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对待传统文化应当抱有正确的态度。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和经济的关系、文化塑造人生的知识分析广州举办亚运会的重要意义。(10分)
              (2)根据材料二说说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4分)
               
            • 7. 1月22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激发全民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目前,已有多个省份提出建设文化强省的口号。面对世界各种文化相互激荡的背景,浙江省委、省政府适时提出了建设“文化大省”的战略构想。提出“建设文化大省”口号的,不仅是浙江,广东、云南、江苏、陕西、山东、河南……都先后宣告,要在“文化”上大做文章。
              (1)运用本单元知识回答,各地为什么纷纷提出要进行文化大省的建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为本省的文化建设提出4条以上的可行性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材料一:福建省某地城镇居民文化消费变化状况

                            2002年

                            2007年

              文化消费支出(元)

               

              文化消费在总消费

              中的比重(%)

              文化消费支出(元)

               

              文化消费在总消费

              中的比重(%)

                  422.75

                  8.0

                  1406.22

                  16.1

              材料二:根据国际经验,如果人均GDP达到l600美元,文化消费在个人消费中应占20%。福建省统计局分析认为,目前我省人均GDP首次超过3000美元。而居民文化消费在个人消费中仅占7.33%。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6分)

              (2)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提高福建文化消费水平有什么重要意义? (16分)

               

               

               

            • 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浙江精神’是充满地域文化个性和特色的价值取向,是推动浙江发展的动力,是造就浙江经济社会勃勃生机的精神支撑。2000年浙江人首次提炼出 “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浙江精神。到了2005年,进入发展新时期的浙江,又把浙江精神进一步提炼为12个字:“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新的浙江精神有了新的内涵,展现了浙江对现代精神的追求。正是因为浙江精神是处在动态发展中的,所以,浙江精神才不会陶醉于历史,不断得以升华。
              (1)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简要谈谈你对“浙江精神”的认识。
              材料二:在浙江发展的过程中,浙江各级政府尊重广大群众的意愿和首创精神。总的来说,与许多省份相比,浙江的行政干预不仅较为克制,而且更有选择性,注重发挥民间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注重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凡是民间力量能做的事,政府放手和发动老百姓去做;凡是依靠市场机制能解决的事,政府尽可能做到不越俎代庖。对于经济改革中出现的新事物,暂时看不准或有争议的,不急于下结论;看准了的,则积极加以总结肯定,予以大胆推广。
              (2)请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知识,分析浙江省政府对待“经济改革中出现的新事物”态度的正确性。
               

            • 10. 材料一  2010年的十月秋风里,科学界两位大师——我国生物物理学奠基人贝时璋和中国“航天之父”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相继逝世。双星陨落,给我国科学界带来巨大损失。“我们要为国家争气!”这就是贝老留给中国科学界最后的遗言;“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这是钱学森终身为之奋斗的誓言。
              (1)两位科学家以实际行动表达了深厚的    情怀。(1分)
                  材料二  晚年的钱学森仍然密切跟踪最新时代科技的发展,并向来探望的温家宝总理建言。钱老说:“中国还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独创的东西,缺乏创新精神。”“我今年已九十多岁了,想到中国长远发展的事情,忧虑的就是这一点。”
              (2)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分析钱老产生忧虑的原因。(7分)
                  材料三  钱学森不仅在科技领域有很高的造诣,同时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修养。曾有不少人希望给钱学森写传记,都被他拒绝了;对于别人给他的赞誉,他总是说“我不敢当。”
              (3)钱学森的事迹对我们中学生健康成长有何启迪?(6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