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4年1月,中国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当选中国中央电视台2013年度感度中国十大人物。他获奖的颁奖辞是: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理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砒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材料二  随着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全面推进,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一大批爱国敬业、乐于奉献的先进楷模先后涌现。由此,以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为代表的一系列典型人物评选活动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掀起了一场“发掘感动、学习好人、追寻真善美”的全民热潮。这些活动的开展,扩大了道德楷模的辐射面,使崇德向善的理念深入人心。以《感动中国》为核心,“感动效应”正在形成。

              (1)结合材料一,运用实现人生价值的相关知识,说明黄旭华颁奖辞给我们的启示。 (10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相关知识,分析“感动效应”形成的意义。(12分)

              (3)请就如何进一步扩大典型人物评选活动的影响力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4分)

               

            • 2.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弘扬中国精神需要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和弘扬时代精神。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  2014年3月4日,在全国第51个“学雷锋日”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以被誉为“当代雷锋”的郭明义命名的“郭明义爱心团队”回信,对他们服务社会、助人为乐、爱岗敬业的行为给予充分肯定,并向全国广大志愿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勉励他们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来推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产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雷锋精神,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具有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的精神气质,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民族精神在这一时期的突出表现之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雷锋精神、开展学雷锋活动,不断被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今天,雷锋助人为乐的品质可以转化为奉献、互助等志愿者精神,雷锋勤俭节约的美德可以转化为低碳、节能等环保意识。雷锋精神影响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奋勇前进。

              结合材料一,运用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知识,说明雷锋精神对于我们民族和社会的价值是永恒的。(12分)

              材料二  “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走向未来。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阐述弘扬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动力。(10分)

              (3)结合材料一,说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展学雷锋活动对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义。(4分)

               

            • 3.

              材料一  美国通过好莱坞电影等大众文化产品大肆推销其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法国为了保卫法兰西文化,非常重视在世界上传播法兰西文化;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建立文化发达国家“的战略构想,意图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的文化基地。

              材料二  “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力推进文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1)联系当前国际竞争的形势,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加强文化建设?(8分

              (2)当代中国应如何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8分)

               

            • 4.

              美丽乡村建设离不开乡风文化培育。绍兴市张家村结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寻找并评选身边的各方面道德楷模活动,积极开展“公德之星、十大孝子、好员工、好媳妇等美德模范”、“五好家庭”等活动,弘扬时代新风;定期将八荣八耻、公民道德规范评比结果上墙,及时更新光荣榜;展出黑板报,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易于接受的方式,宣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良好风尚,并聘请本村走出去的大学生回村进行爱国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以凝聚社会共识和力量,保证方向的正确。

              结合材料,运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相关知识,谈谈绍兴市张家村培育乡风文化的做法对文化发展的启示。(9分)

               

            • 5.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精神需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担负起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政治责任,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重要位置,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请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在文化建设中应怎样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 6.

              (26分)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阅读,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民众获取知识、传承文化最重要,最直接的渠道。

              材料一  近年,微博阅读、手机阅读成为时尚。那种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进行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模式,被称为碎片化阅读。毫无疑问,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碎片化阅读的时代,地铁、公交车上随处可见的“低头族”就是最好的证明。对于这种新兴的阅读方式,公众看法不一,有人认为,垃圾信息泛滥成灾,传统文化逐渐消失,文化正在倒退:有人则认为,信息丰富多元,碎片化阅读有利于丈化和知识的传播。

              材料二  面对碎片化阅读的发展趋势,推动全民阅读要研究如何使阅读内容更加适应碎片化时代,以碎片化的方式为读者提供有价值有营养的内容。可行的举措是研究机构进行相关研究,使优秀阅读内容如何更有效地转化为适合碎片阅读的模式,为读者提供参考。

              为推动阅读,我国巳将全民阅读立法列入国家立法工作计划,但这仍未改变我国公共阅读资源的稀缺、公共文化服务所提供的阅读与公众自身常常关系不大等现状。因此,全民阅读活动要真正有成效,不能仅仅限于一般的号召,要结合每个城市的特点、区分不同的人群,做到有针对性,还要持之以恒。

              (1)结合材料一,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评析。  (10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的知识,分析如何推动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  (12分)

              (3)结合材料二并根据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请为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提出两条建议。  (4分)

               

            • 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许多欧美国家把推广阅读活动作为提高国家未来竞争力的必要手段。美国实行“阅读优先计划”,英国努力“建立满是读书人的国家”,日本开展“亲子20分读书”活动……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首次提出“倡导全民阅读”。

              当下中国的国民阅读呈现功利化、实用化等倾向。无论是在实体书店还是网络书店,有关人际关系、升学升职、投资理财、养生保健、家庭教育等实用类书籍往往热销,而文学、哲学、史学等滋养心灵、奠定文化基础的书籍则少有人问津。某权威网站的一项调查显示,72.7%的人认为“人们注重现实利益,功利化阅读明显”;56.7%的人认为“人们偏重书籍的实用性”。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倡导全民阅读的意义。(6分)

              (2)请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对国民阅读中的功利化、实用化倾向进行评析。(6分)

               

            • 8.

              在日常的社会活动中,人们常常面临一些道德冲突,遭遇到世俗功利与良心道德的“两难选择”。65岁的詹女士的自身经历对这一问题作出了回答。2014年3月13日上午10时许,在银川市海宝公园,詹女士骑自行车摔倒后,路人们纷纷上前将詹女士扶起, 还帮她把摔碎的玉手镯捡起来。詹女士说,她患有高血压等多种疾病,曾经摔倒过好几次,每次都有路人帮忙扶起,从来没遇到过路人担心被讹钱而见死不救的情况。有网友评论,“爱心和责任是可以感染的,从杭州最美司机昊斌到济南大客车司机宋洋,再到潍坊司机宋丰升,爱心在延续,责任在坚守,希望整个社会都被正能量所充斥。”

              结合材料,用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的知识,说明青少年在面对生活中的道德冲突时, 如何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9分)

               

            • 9.

              材料一 家风又称门风,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或作风。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家风不仅是民风社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离不开家风的传承。

               材料二 春节期间,央视“新春走基层”记者到各地海采“家风是什么”,调查结果五花八门,大多数的家风充满了正能量,同时也发现一些问题:少数人家庭观念淡漠,道德缺失,价值观扭曲,拜金享乐极端个人主义悄然滋长。原因:一:“五四”以来,中国文化传统成为国家落后的替罪羊,导致中国一度出现砸牌位.烧家谱.漠视家训家风的现象。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传统大家族逐步解体,家庭以围绕下一代为主,偏离了孝敬老人尊重传统家风的方向,三:大量到城镇务工的乡村青壮年,无法避免的被城镇“陌生人社会”的伦理道德,以及不受或少受父母教导规范的生活理念所影响。

                材料三 新时代的家风建设,一方面,要依据当今社会倡导的文明建设主旋律,健康向上,积极创新;另一方面,将家庭置于更重要的角色定位,建“小家”,为“大家”.

              (1)结合材料一请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阐述家风传承的意义(12分)

              (2)结合材料二请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分析整个社会家风的形成原因(10分)

              (3)结合材料三请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就家风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4分)

               

            • 1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材料一  在生态文化建设方面,天津市将继承传统文化脉络,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交融;重视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风貌保护,推进“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计划”;鼓励各界人士参与天津市民间文学、曲艺、传统戏剧、传统手工技艺、民俗等的保护与传承;将生态文化知识和生态意识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和继续教育体系,提高市民的的生态文化素养。

              (1)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依据材料一,说明天津市是如何推进生态文化建设的?(8分)

              材料二  2013年春节期间,延续上千年的燃放烟花爆竹习俗因为一场旷日持久且影响范围甚广的雾霾再次成为热议的话题。新浪微博发起的“持续雾霾是否该禁放鞭炮”话题引发500多万条讨论:一种观点认为“应该禁放,燃放烟花爆竹会加重污染、增加安全事故”,另一种观点则认为 “不应禁放,不放鞭炮,就没了年味儿”。

              你支持哪种观点,请说出3点理论依据。(6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