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试题。

              2016年9月, “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为主题的G20峰会在中国杭州举行。

                材料一 杭州凭璀璨人文与西湖蓝相辉映,“蓝天,碧水,绿色,清静”,大面积的森林覆盖和绿化,使杭州赢得了“生态绿都”的美誉;凭每周超过400架次的国际航班在杭州萧山国际机场起飞、穿梭、降落,每年数以百亿的进出口贸易额刷新着杭州与世界之间资本流动的国际范(国际范指一个人的行为举止具有英语国家人的特点)留住“洋面孔”;凭经济繁荣、科教发达、旅游兴旺,产业布局和结构优化,人民生活富裕、文明;凭钱江两岸功能高度融合、结构布局合理、各项城市设施完善的现代化国际风景旅游城市承办2016 G20峰会。

                材料二 9月4日晚,作为东道主的中国,在杭州西湖首次举办了“最忆是杭州”大型水上情景表演交响音乐会,给与会来宾留下美好印象。晚会使用了全息投影、电脑模拟等技术,将科技手段和自然环境完美融合,向世界诠释了中国文化的自信;同时体现“西湖元素、杭州特色、江南韵味、中国气派和世界大同”的要求,晚会既有《美丽的爱情传说》、《梁祝》等大量充满民族特色的表演,又加入了《天鹅湖》等西方经典文艺作品。都是通过演员们一遍又一遍演练,反复推敲、试验的精

                材料三 G20花落杭州是因为杭州是中国文化的一张重要名片;是发达的互联网经济使杭州电子商务在全国乃至全球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阿里巴巴总部就在杭州;是杭州作为中国民间外交的重要力量。有中国的英文出租车司机周震家庭,美国加州音乐人卡帕尔迪家庭及中美各一名媒体达人,被杭州市政府正式聘任为“杭州公共外交友好使者”。现正借助G20峰会的契机,推动杭州这张靓丽的文化名片更好地走向世界。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谈谈G20峰会落户杭州的理由。

              (2)结合材料二,用“文化创新途径”知识,说明“最忆是杭州”是如何实现文化创新的?

              (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在交流中传播”的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把握G20峰会契机,推动杭州这张靓丽的文化名片更好地走向世界。

            • 2. 材料一:

              我国社会经过30多年的改革发展,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贫富不均、物价上涨、环境恶化、教育不公平、诚信缺失等现象也使得人们的幸福感大打折扣,为此,许多地方提出了“幸福指数”这一概念,并把提高人民幸福指数作为考察政府工作的重要标准。

              材料二:

              2013年11月9——-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定信念、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的体制机制弊端,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

              材料三:

              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要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

              ⑴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提高人民幸福指数。

              ⑵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

              (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就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提出合理建议(不少于2条)。

            • 3.

              材料一:2016年是我国“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的一年,为此,我国必须大力推进文化建设,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材料二:2016年“两会”进一步明确了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方向,把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全民阅读、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等作为今年要重点做好的工作。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加强文化建设的原因。


              (2)下表是我国在文化建设中实行的一些切实有效的措施,请根据表中左列信息,问答表中右列序号对应的文化生活知识。

              我国促进文化发展的措施

              体现的文化生活知识

              加强农村文化礼堂、图书馆、农家书屋的建设,丰富农民文化生活。

              加强对国家重大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文化工作者要“重心下移”,善于在基层捕捉创作灵感;演出要离开华丽舞台,深入群众进行表演。

              弘杨与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特别是加强对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化如水,润物无声。“忠、恕”,“仁、义”等儒家思想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上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而英国文化的“自由、开放,公正、权利义务统一”等价值观则孕育出莎士比亚、牛顿,达尔文、戴安娜王妃等文化名人。2015年,中英两国举办“文化交流年”,两国互相举办了一系列代表各自文化艺术和创意产业最高水平的活动,并以此进一步加强两国的文化交流和产业合作,推动两国文明交流互鉴,增进两国民众间的相互理解和友谊。

              材料二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5年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艺创作要始终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讴歌奋斗人生,刻画最美人物,坚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幢憬和信心。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中英两国举办文化交流活动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就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出你的建议。

            • 5.

              让阅读成为生活方式,“全民阅读”第四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近年来,全国各地积极开展“书香中国万里行”、“书法进课堂”等文化活动,有力地推进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材料一  2017年4月23日是第22个世界读书日,4月21日出炉的2016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远低于韩国11本,法国20本,日本40本,以色列64本;人均每天读书13.43分钟。而青少年阅读的现状更加堪忧,调查显示未成年人的阅读率虽然显著上升,但阅读数量同比却减少了很多。图书消费的萎缩势必影响国民阅读习惯的培养,影响全民族的文化素质。毕竟,只有爱读书的民族才有光明的未来。

              (1)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知识,说明“只有爱读书的民族才有光明的未来”的合理性。


              材料二 近年来,在推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中,山东省一方面坚持依靠群众,大力支持群众文化创造,同时加强队伍建设,造就大批德艺双馨的文化艺术人才,截至今年4月底,已成功举办培训班50期,直接培训文艺骨干8000多人为文化发展繁荣提供人才支撑;大批文化品牌叫响全国,提高了山东的文化软实力。另一方面坚持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人民需求相对接,大力实施惠民工程,对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全部免费开放,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建设发展成果。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你对“人民需要文化,文化更需要人民”的理解。


              材料三 为落实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深入开展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的部署要求,全国各地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引导人们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该活动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引领良好风尚的形成和发展,提升了人们的素质和境界,推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结合材料三,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说明我国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意义。
            • 6.

              世博会自诞生以来,一直讲述并预言着世界的改变,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走向成熟。世博会是展示台:上海世博会吸引了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集中展示了最新的科技成果、多元的世界文化以及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世博会是大课堂:上海世博会拓展了人们的知识视野,激励了全社会的创新热情,眺望了世界文明的未来。世博会是助推器:1933年荧加哥世博会使美国汽车业大放异彩;1933年大田世博会推动了韩国从出口加工型经济向自言创新型经济的转变;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深化了人类对人与环境关系的思考和探索,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驿站。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为什么说上海世博会“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驿站”。

            • 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刻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基础上对经济治理理念的重大创新,对于解决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意义重大。

              材料二:中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指从过去着重强调需求扩张提供动力,转变到着重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来提供新动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为此,要通过一系列政策举措,特别是推动科技创新、发展实体经济、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政策措施,来解决我国经济供给侧存在的问题。

                 (1)从文化作用的角度,说明原来需求侧转变为供给侧改革思路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2)结合材料,从唯物论角度分析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




              材料三:“互联网+”是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的融合与重构。传统行业向互联网迁移,会带来产业或服务的转型升级。实现供需双侧有效平衡,即可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在“互联网+”助力供给侧改革的大环境下,平台推动产业交流发展,从而实现供需结构优化,推动了可持续发展。

                 (3)结合材料三,请你为“互联网+”的作用拟定两条宣传语,要求言简意赅。

            • 8.

              今年春节期间,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无疑是最受欢迎的一台节目,它不仅赢得了极高的收视率,而且还引起了网间热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虽然《中国诗词大会》火了,但在这个现实的社会,“诗词无用”依然是很多人的想法,高考里诗词考点可能只有几分,工作中诗词无法解决上司丢来的问题,生活中诗词更无法化解婆媳矛盾。诗词在当代社会到底有什么用?

              节目的火爆引发了荧屏外的多米诺骨牌效应,诗词类图书销售火爆。2月14日,记者走访多家书店后发现,古诗词鉴赏类的图书销售量大幅增长。新乡市新华书店总经理杜宏甫说,新乡市新华书店仅一家门店诗词类销售品种就由26类增加到76类,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92%,销售册数增长252%。

              诗词大会点评嘉宾,南京师范大学郦波教授认为诗词有大用:“庄子有一句话:无用之用,方为大用。诗词的作用不是简单的现实功用,更重要的是塑造心灵和精神世界,给人以修养,给心灵以港湾,给灵魂以芬芳。而从学术的角度上说,它有一种大用,诗词是中国语言的精华,而语言是构建一个人思维方式的核心。你去读诗词、读传统文化经典的时候,是在重新塑造解构重建你的大脑。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审美情感,主要是通过诗词、传统文化留下来,诗词首先让你成为一个美丽的人,其次让你成为一个美丽的中国人。”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说明举办中国诗词大会的意义。 



              材料二 今年春节,《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强势“霸屏”。一档文化类综艺节目何以如此火热?点评嘉宾蒙曼(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中国人的诗心一直都在,需要被激活。有了去年节目的预热,今年的火爆,我觉得理所应当。”读诗、品诗帮助我们这些忙碌的当代人寻找穿越古代经典的准确定位,在上下几千年的传统坐标中,找到属于每个人的精神归宿。第二季里,新增的“飞花令”挑战环节最为精彩,环节以“花”“春”“山”“风”等为关键字,由场上选手得分最高者和百人团答题第一名,轮流背诵含有关键字的诗句,获胜者直战擂主。攻擂比赛形式,选手、学者嘉宾、主持人之间的频繁互动和诙谐发挥,超大演播室、水舞台、大屏幕意境展示等全新舞美设计,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运用,有效提升了节目的观赏性、趣味性和参与性。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分析《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火爆荧屏的原因。 



              材料三 中国诗词大会火爆的同时,也引发大家思考,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该如何传承发展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学校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阵地,2017年3月3日,全国政协第十二届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开幕之前,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接受中外媒体采访。谈到传统文化怎么进校园时,陈部长指出“实际上就是办四件事”:

              ■ 第一件事是教材体系建设。针对各个学段特点,选择合适的内容进入教科书。优秀传统文化有的是涉及规律性的、有的是涉及方法论、有的是涉及技术层面、有的是涉及审美层面。针对不同学段,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适合什么内容,教材里面就进什么内容。

              ■ 第二件事是拓展校园文化。在校园文化里面,传统的戏曲、国画、书法,甚至包括中医药,都可以进。还包括传统体育,如武术、太极等等。拓展校园文化,为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更好的沃土、更好的氛围。

              ■ 第三件事是加强研究和阐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要按照“创新性发展、创造性继承”的原则,加强研究阐释。同时学科建设要加强培养人才。

              ■最后一件事是推进国际传播。不仅要进校园,还要出国境,讲好中国故事。

              (3)结合上述措施,分析教育在文化传承与传播中的功能与作用。 

            • 9.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中韩两国地缘接近,文化相似,文化交流在推动中韩现代友好交往、实现邦交正常化以及促进两国贸易合作等方面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年,随着“中韩友好交流年”系列活动成功举办,从官方到民间,文化交流愈发活跃,“文化日”、“文化周”、“文化月”等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动层出不穷,“韩流”与“汉风”交相辉映,共同推动中韩文化交流走向更广阔的未来。

              材料二 韩剧《来自星星的你》播出以来,受到中国观众的强烈追捧,网站点击量一度超过30亿,在中国又刮起了一阵强大的“韩流”。与欧美电视剧不同,韩剧深受儒家文化影响,中国观众能产生共鸣;韩剧具有与国际接轨的时代感,韩剧在继承自身传统价值观念的同时,不断借鉴国际影视成功的经验,创造出亚洲式的不同风格的新文化;韩剧制作过程精细,采用了大量的先进技术;韩剧始终把观众的需求放在首位,往往根据观众的需求“边写、边播、边拍”,根据观众的反馈,及时调整剧情和演员。

              (1)简要说明材料一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


              (2)结合材料二和文化生活知识,分析韩剧的成功对我国电视剧产业发展的启示。

            • 1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央电视台关于校训的系列报道——“校训是什么”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很多网民纷纷晒出自己母校的校训,在考校中溯源,在品鉴中感慨。比如,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出自《易经》;东南大学“止于至善”的校训出自《大学》;中山大学“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校训源于((中庸》;香港中文大学“博文约礼”的校训则出自《论语》。可见,校训就是中国文化在现代社会的积淀、传承表弘扬,是中国核心价值观的体现。

                 校训是一所学校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的凝练表达,既沉淀着长期形成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又标注着鲜明的时代气质。校训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对于不少学生来说,校训影响着他做人做事的态度,影响着他对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思考。在今天,校训传递的价值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挖掘校训的价值内涵和文化底蕴正是新时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方面。

              (1)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在今天开展重温校训活动能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的原因。

              (2)请你根据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为开展好重温校训活动分别从国家、学校、学生角度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并指出其依据。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