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工智能机器人与围棋大王对弈,彰显现代科技的强大魅力。2016年3月9日至15日,Google公司开发的智能机器人AlphaGo与韩国“围棋大王”职业九段棋手李世石对弈,AlphaGo以4比1战胜世界级围棋高手。这是人工智能战胜国际象棋高手、欧洲围棋高手之后,对决世界级高手的再次取胜,被受世界关注。

              材料一 围棋的棋盘有19×19个点,每一步都有250种走法,这250种走法中任何一步的下一步又有250种可能的新走法,以此类推,围棋的走法多如恒河沙数。AlphaGo是Google科技人模仿人脑设计了两个不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神经网络系统,被称为“两个大脑”:一个叫落子选择器;一个叫棋局评估器。这个智能机器人将世界围棋高手获胜的百万个以上的棋局输入电脑储存起来。在对弈的时候,棋局评估器将当前棋局快速扫描并输入电脑。落子选择器根据刚输入的当前棋局快速推算出3 000万步获胜的最佳概率,定位后正式落子。其运算之快、定位之精和数据之繁都是人脑所无法直接达到的。这就是AlphaGo的制胜之秘。

              材料二 我国人工智能研发水平处于世界先进行列,取得了不菲的成绩。我国正在积极加大人工智能研发力度和推广力度。在不远的将来,人工智能将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出现,将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变革、公民参加民主选举与民主决策监督方式、人类情感交流内容与交流方式、人才培养内容、培养方式与培养方向、文化发展内容和发展方向产生深远影响。

              材料三 人工智能连胜世界高手,引发激烈争论。一种观点认为:人工智能高度发展,将替代人们应对绝症、从事繁琐劳动和复杂记忆,人类只需精神生活,那是人类的真正福音到来;另一种观点认为:人工智能超过人类智能将颠覆人类认识,出现失控效应,将像刀枪、炮弹和原子弹一样成为人类的巨大威胁,那是“人类噩梦”来临。

              (1)根据材料一,运用所学哲学知识分析人工智能机器人AlphaGo的围棋制胜之秘。

              (2)根据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加大人工智能研发力度?

              (3)请你本着科学理性的思维对材料三中的两种观点进行简要评析。

            •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被称为我国古典文学的“四大名著”。近日,北京某著名大学的学者撰文指出,“四大名著”并不适合孩子阅读。此文一出,引起热议:

                观点一:不应让孩子阅读。《水浒传》里满是打家劫舍,落草为寇,占山为王;《三国演义》中充斥阴谋诡计,权术心机,尔虞我诈;《西游记》讲述的是佛法;《红楼梦》“色、空、幻、灭”的主题可能会影响孩子对未来生活预期。

                观点二:四大名著传播广泛,除因其具有的文学价值外,还在于它们反映了民族的精神情结,如《水浒传》的反抗情结,《三国演义》的忠义情结,《西游记》的超人情结,《红楼梦》的爱情情结。从这个意义上看,不能一刀切,因为不同孩子特点不同,不同作品内容不同。《西游记》可以打开想象力,适合所有年龄段的人阅读;《水浒传》可选择优秀的选段,不能把它当成洪水猛兽。

                观点三:应该让孩子们阅读。让孩子们从小就能吸取老祖宗的好东西,同时也能从小激发他们对民族文学的兴趣,长大后为民族文化的发展做贡献,而不是从小脑子里只有米老鼠和唐老鸭、蜡笔小新等。

              (1)你是赞成还是反对孩子阅读“四大名著”?请结合材料,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说明理由。

              (2)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孩子阅读古典文学名著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积极影响。

              (3)假如有孩子向你咨询应该如何阅读文学经典,请你为他提出合理建议。

            • 3.

              (1)材料:推动经济发展,要求改善民生,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为此,2015年S省新增四项民生工程:新增实施就业促进工程;新增山区库区农村住房财政拨付保险试点项目; 新增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改造提升工程新增纳入民生工程。

                      结合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S省四项民生工程如何提高居民消费水平?


              (2)材料:从2017年开始,文化类节目火爆荧屏,《见字如面》《中国诗词大会》 

              《朗读者》……这些“高而不冷”的优秀文化节目唤起了我们心灵深处的那份对家、对国、对传统文化的情愫。

              这几档文化类节目的制作者创新思路,克服文化灌输与道德规训的“积弊”,紧紧抓住中国受众的传统文化情结这个文化的痛点,用人同情感凸显文学之美,用人文情怀加深节目厚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意境之美给予了精准的电视阐释,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审美诉求,不仅让观众得以在屏幕上邂逅诗和远方,更是引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集体回望和反思。

              但也有网友对这些节目提出了批评:有网友指出,这些节目的制作形势基本停留在背诵、记忆层面,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还不甚紧密。还有网友认为主持人“尽说些漂亮而无营养价值的话”,或者吐槽其把“备课材料”念出来。网友们的不同评价,对文化类节目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

              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阐释材料中的文化类节目引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集体回望和反思的原因。

            • 4.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的七一讲话十次提到“不忘初心”。总书记在讲话中告诫全党:我们党已经走过了95年的历程,但我们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

              材料二  2016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六中全会在京召开,会议的主要议程是,研究全面从严治党重大问题,制定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修订《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会议认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状况总体是好的,同时一个时期以来,党内政治生活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如何践行“不忘初心”。



              (2)结合材料,运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分析全面从严治党的必要性。


              (3)请为全面从严治党加强民主监督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 5.

              当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不平衡和效能不高等。不平衡一是东中西部不平衡,东部公共文化服务投入多,中西部少;二是城乡不平衡,城市投入多,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边远地区,公共设施相对落后,投入少;三是群体的不平衡。对此,要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效能不高需要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中转变思路——将政府“端菜”变为群众“点菜”。公共文化政府主导,但不是政府包办,也只有让群众“点菜”,群众才能给公共文化服务“点赞”。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应该怎么办?近年来,多地开展起了“菜单式”服务。然而,若“菜单”上的“菜品”不对味,或是“菜品”长期不变,或者单调乏味,势必很难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需要。只有让群众成为“定菜单”“评菜单”“创新菜单”的主体,将公共文化需求自下而上传导,才能将公共文化服务的“个性定制”变成现实。

              (1)结合材料,运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有关知识,分析如何解决当前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个性定制”“菜单式”服务对我们公共文化服务的启示。

              (3)请从文化生活的角度,阐述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两条理由。

            • 6.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6年11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材料一 习总书记指出: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高擎民族精神火炬,吹响时代前进号角,把艺术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之中,做到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推出更多反映时代呼声、展现人民奋斗、振奋民族精神、陶冶高尚情操的优秀作品,为我们的人民昭示更加美好的前景,为我们的民族描绘更加光明的未来。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艺创作迎来了新的春天,产生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同时,也不能否认,在文艺创作方面,也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否则文艺就没有生命力。

              (1)结合材料一,分析文艺工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的文化生活依据。

              (2)请运用矛盾分析法对材料二加以分析。

              (3)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谈谈材料对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启示。

            • 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纪念建党95周年之际,一部名为《红色气质》的微电影横空出世,引发影视界和舆论的关注与好评。作为献给党95岁生日的礼物,《红色气质》将家国情怀贯穿到整部影片中,在9分05秒的片长中,每一帧、每一秒,都是历史瞬间的珍贵记录,更是红色气质的传承弘扬。

              材料一:《红色气质》运用现代科技和独具匠心的构思,将李大钊、瞿秋白、方志敏、赵一曼等不同时期的共产党人的革命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散发出独特的红色魅力。《红色气质》没用一个电影明星,却“动用”了中国近现代史上众多的革命英烈,他们比任何明星都更加光彩照人、熠熠生辉。他们是明星,是历史的明星、国家的明星,是光照家国情怀永不泯灭的恒星!

              材料二: 历史照片,人物讲述,跨越时空,同志“相聚”,亲人“重逢”,三维特效,新媒体理念支撑……《红色气质》匠心独运,让红色信仰、红色气质代代传承,散发出无穷的魅力。《红色气质》微电影按照院线标准制作,电视、网络与移动终端等平台都可传播,人们爱看、爱传、爱议,从中感受到红色正能量的巨大感召力,温暖生活,激励人生。

                请回答:

                (1)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相关知识,说明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革命英烈为什么是“光照家国情怀永不泯灭的恒星”。

                (2)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红色气质》的成功对我国红色电影发展有什么启示。

                (3)假如你所在班级召开“《红色气质》观后感”主题班会,请你列出两点观后感要点。

            • 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有这样一群人,因“志”而行,不为任何报酬参与社会服务,用点滴行动向社会传递正能量;有这样一群人,因“愿”而动,不求任何回报用心帮助他人,用凡人善举为社会汇聚爱的光芒——他们的名字叫志愿者。目前,6000余万志愿者已成为熠熠生辉的“中国名片”,他们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用爱心温暖需要帮助的人,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

              为进一步推动学雷锋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2016年10月12日,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共同组织开展2016年宣传推选100个最美志愿者、100个最佳志愿服务组织、100个最佳志愿服务项目、100个最荚志愿服务社区活动(以下简称“四个100”)。

              (1)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相关知识,分析开展“四个100”评选表彰活动的意义。

              (2)有同学认为,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对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文化创新能力没有价值。请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对此观点加以批驳。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