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化如水,润物无声。“忠、恕”,“仁、义”等儒家思想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上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而英国文化的“自由、开放,公正、权利义务统一”等价值观则孕育出莎士比亚、牛顿,达尔文、戴安娜王妃等文化名人。2015年,中英两国举办“文化交流年”,两国互相举办了一系列代表各自文化艺术和创意产业最高水平的活动,并以此进一步加强两国的文化交流和产业合作,推动两国文明交流互鉴,增进两国民众间的相互理解和友谊。

              材料二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5年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艺创作要始终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讴歌奋斗人生,刻画最美人物,坚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幢憬和信心。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中英两国举办文化交流活动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就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出你的建议。

            •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央电视台关于校训的系列报道——“校训是什么”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很多网民纷纷晒出自己母校的校训,在考校中溯源,在品鉴中感慨。比如,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出自《易经》;东南大学“止于至善”的校训出自《大学》;中山大学“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校训源于((中庸》;香港中文大学“博文约礼”的校训则出自《论语》。可见,校训就是中国文化在现代社会的积淀、传承表弘扬,是中国核心价值观的体现。

                 校训是一所学校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的凝练表达,既沉淀着长期形成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又标注着鲜明的时代气质。校训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对于不少学生来说,校训影响着他做人做事的态度,影响着他对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思考。在今天,校训传递的价值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挖掘校训的价值内涵和文化底蕴正是新时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方面。

              (1)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在今天开展重温校训活动能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的原因。

              (2)请你根据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为开展好重温校训活动分别从国家、学校、学生角度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并指出其依据。

            • 3.

              在众多节目效仿欧美模式、膜拜韩国风潮的当下,《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文化综艺节目却另辟蹊径,从汉字、诗词、书信这些最习以为常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中,寻找承载节目风骨和精气神的支撑,追求文化自信、价值自觉和节目自新,赢得观众超高口碑,被誉为“荧屏清流”。

              针对《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的“热闹”现象,有学者理性指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是简单地靠几档节目就能完成的,需要打一场持久战。既要形成文化传承接力,又要适时抓住契机,唤醒潜藏在大众血脉中的传统文化基因,优秀传统文化才能真正活起来、传下去。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荧屏清流”式的文化综艺节目对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

              (2)请简要阐述“传承中华传统文化需要打持久战”的哲学道理。

            • 4.

              在众多节目效仿欧美模式、膜拜韩国风潮的当下,《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文化综艺节目却另辟蹊径,从汉字、诗词、书信这些最习以为常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中,寻找承载节目风骨和精气神的支撑,追求文化自信、价值自觉和节目自新,赢得观众超高口碑,被誉为“荧屏清流”。针对《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的“热闹”现象,有学者理性指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是简单地靠几档节目就能完成的,需要打一场持久战。既要形成文化传承接力,又要适时抓住契机,唤醒潜藏在大众血脉中的传统文化基因,优秀传统文化才能真正活起来、传下去。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荧屏清流”式的文化综艺节目对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

              (2)请简要阐述“传承中华传统文化需要打持久战”的哲学道理。

            • 5.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6年11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材料一 习总书记指出: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高擎民族精神火炬,吹响时代前进号角,把艺术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之中,做到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推出更多反映时代呼声、展现人民奋斗、振奋民族精神、陶冶高尚情操的优秀作品,为我们的人民昭示更加美好的前景,为我们的民族描绘更加光明的未来。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艺创作迎来了新的春天,产生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同时,也不能否认,在文艺创作方面,也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否则文艺就没有生命力。

              (1)结合材料一,分析文艺工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的文化生活依据。

              (2)请运用矛盾分析法对材料二加以分析。

              (3)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谈谈材料对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启示。

            • 6.

              文物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基因,唯有保护与利用并举,才能实现文物可持续传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首个以省级官方主导的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工程——“文明守望工程”2017年4月在山西省启动。此举旨在进一步动员和鼓励社会团体、企业、广大居民等各方面力量,通过文物修缮、捐赠、展示利用、文化创意与产业发展、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参与文物保护工作,努力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成果共享”新机制。同时,借助文物保护广泛开辟文化旅游场所、博物馆、纪念馆和其他文化教育场所、发展相关文化产业场所,真正让文物“活”起来。

              (1)结合材料一,分析山西省实施“文明守望工程”的文化价值。


              材料二  2017年4月15日,敦煌莫高窟保护利用工程荣获中国土木工程最高奖项——“詹天佑奖”,这一工程包括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崖体加固工程、栈道改造工程等六个子项目。其中,数字展示中心工程的建成,丰富了旅游服务项目,并且使以往单日游客承载量由3000人次增加到6000人次,大大减轻了文物景区的“负担”。莫高窟崖体加固、栈道改造、风沙防护等工程的建成,有效防止了危岩坍塌、降水入渗和风沙对洞窟文物造成的破坏,使敦煌莫高窟这个古老东方文明的结晶能够经久保持其文化魅力,同时改善了栈道的宽度和安全性,方便和保障了游客的参观路线。该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两年来,无论是文物保护还是旅游开发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根据材料二,运用矛盾同一性的知识,说明敦煌莫高窟保护利用工程是如何实现文物保护和利用并举的。


              材料三 2017年4月12日,四川省彭山江口沉银遗址考古发掘工作正式结束,本次出水文物数量之多、等级之高,涉及的种类之丰富、时代跨度之大、地域之广,在全国都堪称一项非常重大的考古成果,具有极高的科学、历史、艺术价值,堪称世界级的考古大发现。这些文物经过相关部门的整理和保护后,将向世人展示其文化魅力和历史价值。

              (3)结合材料三,为展示江口沉银文物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 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纪念建党95周年之际,一部名为《红色气质》的微电影横空出世,引发影视界和舆论的关注与好评。作为献给党95岁生日的礼物,《红色气质》将家国情怀贯穿到整部影片中,在9分05秒的片长中,每一帧、每一秒,都是历史瞬间的珍贵记录,更是红色气质的传承弘扬。

              材料一:《红色气质》运用现代科技和独具匠心的构思,将李大钊、瞿秋白、方志敏、赵一曼等不同时期的共产党人的革命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散发出独特的红色魅力。《红色气质》没用一个电影明星,却“动用”了中国近现代史上众多的革命英烈,他们比任何明星都更加光彩照人、熠熠生辉。他们是明星,是历史的明星、国家的明星,是光照家国情怀永不泯灭的恒星!

              材料二: 历史照片,人物讲述,跨越时空,同志“相聚”,亲人“重逢”,三维特效,新媒体理念支撑……《红色气质》匠心独运,让红色信仰、红色气质代代传承,散发出无穷的魅力。《红色气质》微电影按照院线标准制作,电视、网络与移动终端等平台都可传播,人们爱看、爱传、爱议,从中感受到红色正能量的巨大感召力,温暖生活,激励人生。

                请回答:

                (1)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相关知识,说明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革命英烈为什么是“光照家国情怀永不泯灭的恒星”。

                (2)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红色气质》的成功对我国红色电影发展有什么启示。

                (3)假如你所在班级召开“《红色气质》观后感”主题班会,请你列出两点观后感要点。

            • 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纪念建党95周年之际,一部名为《红色气质》的微电影横空出世,引发影视界和舆论的关注与好评。作为献给党95岁生日的礼物,《红色气质》将家国情怀贯穿到整部影片中,在9分05秒的片长中,每一帧、每一秒,都是历史瞬间的珍贵记录,更是红色气质的传承弘扬。

              《红色气质》运用现代科技和独具匠心的构思,将李大钊、瞿秋白、方志敏、赵一曼等不同时期的共产党人的革命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散发出独特的红色魅力。《红色气质》没用一个电影明星,却“动用”了中国近现代史上众多的革命英烈,他们比任何明星都更加光彩照人、熠熠生辉。他们是明星,是历史的明星、国家的明星,是光照家国情怀永不泯灭的恒星!

              历史照片,人物讲述,跨越时空,同志“相聚”,亲人“重逢”,三维特效,新媒体理念支撑……《红色气质》匠心独运,让红色信仰、红色气质代代传承,散发出无穷的魅力。《红色气质》微电影按照院线标准制作,电视、网络与移动终端等平台都可传播,人们爱看、爱传、爱议,从中感受到红色正能量的巨大感召力,温暖生活,激励人生。

              (1)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革命英烈是“光照家国情怀永不泯灭的恒星”,运用价值观相关知识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红色气质》的成功对我国红色电影发展有什么启示。


              (3)假如你所在班级召开“《红色气质》观后感”主题班会,请你列出两点观后感要点。

            • 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10月21日至23日,9个剧种14位戏曲名家齐聚2016上海国际艺术节,3天演出20折中国经典戏曲,用600分钟展示了600年的戏曲之美。

              中国戏曲,数百年历史,数百个剧种。每个剧种都蕴含着一个地域的历史与文化,每个导剧种也都有每个时代的代表人物。3天的演出让观众在600分钟内,体味600年历史积淀的中国戏曲,感受不同剧种的艺术风貌,发展中国戏曲核心之美。

              虽然汇聚了众多剧种和名家,但“600分钟600年”并不是一般概念上的拼盘式演出,而是经过了精心策划:三场演出划分为不同的主题,其间以说书人的方式把不同的剧目串联起来,讲述600年戏曲长河中的人、事、情;在整个演出过程中,“角儿”始终是戏曲的核心看点,他们身上凝聚着中国戏曲的本质核心魅力——“无中生有、化繁为简、以歌舞演故事”。汇聚全国戏曲的“角儿”们,展现了最传统的戏曲折子,既为观众呈现了一次“最戏曲”的盛会,也回溯了中国传统戏曲核心之美。但是继承传统时,如何进行创新,保持传统戏曲的活力,也是“角儿”们一直困惑和探讨的问题。

              (1)请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600分钟600年”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


              (2)请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探究如何解决材料中“角儿”们的困惑。


              (3)某地举办传统戏曲进校园的活动,请从两个方面说明举办此话动的理由。

            • 10.

              深化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建设美丽乡村,是党中央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H县为打造“美丽乡村”,走出了一条具有浓郁时代气息和鲜明地方特色的乡村文化建设之路:一是把“建文化”和“挖文化”相结合,既落实同步规划,大力建设公共文化设施,又注重挖掘乡土文化,让传统文化生辉;二是把接受“送文化”和主动“种文化”相结合,在推动“文化大篷车”送文化下乡的同时,利用好乡土文化人才培养工程、乡土戏曲扶持计划等载体,鼓励村民创作,发掘和培育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乡土文化;三是变台下“观众”为参演“主角”,成立业余文化宣传队,表演旱船秧歌、小品、快板、舞蹈等40多个种类的节目,让农民有了自己的“明星”。由村民自定“五好婆婆”、“五好媳妇”评选标准,激发农民参与评选活动的热情。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H县的作法对建设乡村文化的启示。 


              (2)结合材料,分析H县建设乡村文化的作法是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 


              (3)请设计至少两条号召人们参与乡村文化建设活动的宣传语。宣传语要语言简练,具有一定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