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 ——习近平

              材料一坚定文化自信,努力打造铁路文化精品力作。2007年,中国开启第一列高速列车,2014年底“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宣布合并,以其强劲的科技实力成为中国高铁建设的主力,全球“高铁旗舰”,2016年底,我国高速铁路营业里程已超2万公里,到2020年高铁营业里程达到3万公里。随着高速铁路技术的不断发展,高速列车的商业运行速度迅速提高,旅行时间的节约,旅行条件的改善,旅行费用的降低,掀起了人们对高铁沿线的旅游热潮,带动了餐饮住宿等行业的发展。同时,对汽车客运和航空客运产生了重大冲击,使得汽车客运和航空客运必须通过提供服务质量等途径来争取客户。

              (1)结合材料一,运用“生产与经济制度”的知识点,分析说明中国高铁不断发展的原因。 

              答题行数:8行。

              材料二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极化背景下,促进文化繁荣既要解放思想,又要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信。有专家认为“文化如人,有了性格就变得鲜活起来。一个人如果没有主见,只能是别人的影子,受人摆布,文化亦如此。没有性格的文化就没了脾气,自然也不会有什么自信可言。要让文化有性格:一是要传承,不忌本,把传统文化最经典的东西继承下来;二是要吸收,只要有营养,对中华文化有益,尽管拿来;三是要创新,时代总是不断更迭,再优秀的文化都有属于它的时代,辉煌过后,总要重头再来,因此文化也要与时俱进,不断用最美的音符奏出中国文化最强音。”

              (2) 结合材料,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背景下,如何增强文化自觉,实现文化自信?

              答题行数:5行。

            •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进程中,坚持中西医并重,有利于极大助力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维护人民健康权益。

              中医药从古至今在人们生活中形成的顺应天时自然、讲究天人合一的理念和经验,与现 代社会天人合一的生态文明理念高度契合。要古为今用,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 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代健康理念相融相通,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文化,担 起服务于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养的时代使命。

              坚持中西医并重,须推动中医药与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随着健康观念和医学 模式的转变,分别源出于东西方文化的中_里和西医,1各自短长愈显互补,而将中西医优 势汇聚、提供最佳医疗养生保健方案,无疑是保护生命健康的最理想境界。针对西医学的 短处,应当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 复中的核心作用。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知识说明如何推进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发展。

              (2)运用矛盾观相关知识说明如何处理好中西医的关系。

              (3)推进中西医并重全面实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请你为如何实现中西医并重提两点建议。

            • 3.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中德关系保持高水平发展,两国高层交往密切。2014年,习近平对德国进行首次国事访问时,两国确立了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的新定位,为新时期中德关系发展确定了方向。

              材料一   2016年6月,德国总理默克尔第九次正式访问中国,习近平在北京会见默克尔。“相向而行”“拉紧互信纽带”“在高起点上深入推进中德合作”……在于默克尔会见中,习近平这样描述中德关系。舆论普遍认为,中德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推动“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深入对接成为亮点。

              材料二  作为最被看好的中德合作领域,“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碰撞出新火花。在第四轮中德政府磋商联合声明中,双方将继续落实在“工业4.0”领域签署的协议。两国政府已为“中国制造2025”同德国“工业4.0”对接搭建了平台,引导和鼓励两国企业实现项目落地。

              “中国制造2025”也被誉为“中国版工业4.0”,该领域的合作得到了两国领导人的高度重视。2014年10月,中德两国政府发表《中德合作行动纲要》,宣布将建立中德工业4.0对话,欢迎两国企业在该领域开展合作,支持两国企业集团及行业协会加强交流,两国政府将提供更有利的框架条件和政策支持。

              (1)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德关系为什么会处于“历史最好时期”。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推动中德制造业领域的合作对两国和各自企业的作用。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16年适逢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许多纪念性的作品应运而生,其中不乏采用新的艺术形式讲述长征故事的优秀之作。一些文艺作品很好地融合了西方艺术与民族题材、传统古典艺术与当代表现形式、时尚流行文化和革命历史叙事,并在许多方面实现了突破。以国家大剧院历经四年精心打造的大型史诗歌剧《长征》为例。制作团队与参演艺术家积极探索传承红色基因、契合当代观众审美品位的创新方式.以现代西方歌剧为表现形式’堪称中西合壁的典范。创作者运用多媒体手段丰富舞台环境,弥补场景多且挟景时间不足的障碍,将不同地区的地理风貌与人文风情,用中国艺术特有的写意风格呈现出来。运用各种艺术手段构建艺术空间,力图还原长征路途的艰难险阻,让当今的观众身临其境地去体会红军战士坚忍不拨的精神力量,从而获得克服现实困难的智慧和勇气,这就是传播长征精神的当代意义。

              村料二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系国运”、“抓民生也是抓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论述体现着他的民生观。作为国家战略,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也必然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是判断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成功的重要指标,把民生融入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全过程,是这场深层次改革的鲜明特色之一。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说明今天我们如何讲好长征故事。

              (2)结合材料二,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说明为什么把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作为判断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成功的重要指标。

              (3)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请为高三学子走好自己的长征路设计一个班会主题,并列举一个文化或哲学依据。

            •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一个学习大国,比如是一个崇尚阅读的国家。
              材料一  读古书,承袭古人以鉴今日;读海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读文学,陶冶情操;读传记,增添力量;读哲学,更加睿智;读科技,更加聪慧……
              材料二  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进行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模式,被称为碎片化阅读。碎片化阅读使人们充分利用零碎的短暂时间进行阅读,快速、及时地获取大量的信息,阅读中还可以进行互动。碎片化阅读在方便利用零碎时间阅读的同时,也大量挤占了人们深阅读的时间,还使人形成惰性依赖,习惯于通过搜索、提问来获得知识碎片,挑战人们的思维方式以及理性思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不利于形成深度的、理性化的、系统的知识体系。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结合材料一说明阅读的作用。
              (2)结合材料二,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谈谈如何对待碎片化阅读。
            •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深化家庭文明建设,中央文明委开展了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评选表彰活动。本次活动以爱国守法、遵德守礼、平等和谐、敬业诚信、家教良好、家风淳朴、绿色节俭、热心公益8个方面为评选标准,从全国范围评选了300户文明家庭。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铭记在中国人的心灵中,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中,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家庭文明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今天,我们要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家庭文明建设,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我们要认识到,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我们还要认识到,国家好,民族好,家庭才能好。只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家庭梦才能梦想成真。广大家庭都要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把实现家庭梦融入民族梦之中,用我们4亿多家庭、13亿多人民的智慧和热情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1)结合材料,运用“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知识,分析广大家庭为什么要把实现家庭梦融入民族梦之中。

              (2)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为中央文明委开展全国文明家庭评选表彰活动说明依据。

              (3)你打算如何为家庭文明建设做贡献,请简要说说你的具体做法。(说出两点,每点10~30个字)

            • 6.

              福建与台湾虽然相隔一百多公里的海峡,但阻隔不了两岸的交流和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6年10月12日~17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台联会会长汪毅夫率领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台湾省代表团一行在福建省福州、厦门、漳州和平潭综合实验区视察。汪毅夫说,台湾省全国人大代表大多是在祖国大陆出生的台湾省籍同胞,具有较强的议政履职能力和广泛的代表性,希望通过此次视察,对福建有更全面、鲜活、立体的了解,积极为建设新福建献计出力,为推动海峡两岸和平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副省长梁建勇汇报了福建省保持经济平稳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创新驱动发展、深化闽台交流合作、自贸试验区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以及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的情况。

              材料二 过去一年,闽台文化交流合作硕果累累。福建推动湄洲岛妈祖庙等7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和闽南、妈祖、客家、朱子等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加强闽台文化学术研究交流,赴台举办涉台族谱展等活动,提高了台湾民众对“根、祖、脉”的认同。

              (1)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分析材料一所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

              (2)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闽台文化交流的意义。

              (3)从辩证法的角度,为提高台湾民众对“根、祖、脉”认同提两条建议。

            • 7.

              第十一届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2016年G20杭州峰会)峰会的主题是 “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峰会选择杭州,具有特殊的意义。

              材料一 G20杭州峰会是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而开,却辅以文化盛宴,用文化艺术来滋养,可谓匠心独运。文化艺术是不同国家和民族相互了解和沟通的最好方式,无论是色彩、音符,还是线条、舞步,都能跨越时空的障碍,消除语言的藩篱,互通情意、鼓舞人心、鼓起斗志,从而连接南北、跨越鸿沟,实现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让世界经济增长和发展惠及所有国家和人民。

              材料二 G20峰会主会场是展现我锦绣中华和杭州江南风云的第一窗口,本次会馆艺术品陈设从艺术自身出发,体现宋元至中国当代艺术的高水平、中国艺术与世界艺术的相互影响与关照、中国艺术的传统与信息时代当下脉络等各方面的关系,力求完满地通过艺术向世界展现一个在古老传统滋养下生机蓬勃的新中国和中国艺术。

              G20杭州峰会空间装饰陈设和艺术品,既塑造大国风范,又在国家元首们严肃会议间隙,缓冲压力,增加话题。艺术可随时随地作为话题平台讨论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为国家外交活动赢得空间。这些艺术品在向世界展示中国艺术水准的同时,也凸显了文化外交的软实力。


              (1) 

              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说明“全球经济治理需要文化艺术滋养”的合理性。


              (2) 

              结合材料二,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我国G20杭州峰会文化场馆设计对我国的意义。

            • 8. 材料一:

              我国社会经过30多年的改革发展,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贫富不均、物价上涨、环境恶化、教育不公平、诚信缺失等现象也使得人们的幸福感大打折扣,为此,许多地方提出了“幸福指数”这一概念,并把提高人民幸福指数作为考察政府工作的重要标准。

              材料二:

              2013年11月9——-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定信念、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的体制机制弊端,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

              材料三:

              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要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

              ⑴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提高人民幸福指数。

              ⑵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

              (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就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提出合理建议(不少于2条)。

            • 9. 探究分析题

              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于2015年12月16日至18日在浙江乌镇开幕,习近平主席在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赢得了国际社会的热烈反响和普遍赞誉。某校高三(10)班同学以“互联互通•共享共治——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查阅、上网等途径收集资料,组织课堂讨论,发表看法,整理的信息如下。

              信息一   网络与经济

              加快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铺就信息畅通之路,不断缩小不同国家、地区、人群间的信息鸿沟,让信息资源充分涌流,让更多发展中国家和人民共享互联网带来的发展机遇。我国正在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发展分享经济,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我们愿意同各国加强合作,通过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建设信息经济示范区等,促进世界范围内投资和贸易发展,推动全球数字经济发展。

              信息二   网络与政治

              国际网络空间治理,应该坚持多边参与,由大家商量着办。各国应该加强沟通交流,完善网络空间对话协商机制,研究制定全球互联网治理规则,使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更加公正合理,更加平衡地反映大多数国家意愿和利益。搭建全球互联网共享共治的平台,共同推动互联网健康发展。网络安全是全球性挑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置身事外、独善其身,维护网络安全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

              信息三   网络与文化

              打造网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促进交流互鉴。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我们愿同各国一道,发挥互联网传播平台优势,让各国人民了解中华优秀文化,让中国人民了解各国优秀文化,共同推动网络文化繁荣发展,丰富人们精神世界,促进人类文明进步。

              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1)同学们就网络给我国乃至全球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作用进行了深入探讨。请结合信息一及相关经济生活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2)结合信息二及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说明各国应怎样共同推动互联网健康发展。

              (3)请结合信息三,从文化创新的作用角度说明推动网络文化繁荣发展的必要性。

            • 10.
              【题文】(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中国建立初期有4亿多人口,当时国家没有限制生育,提出“人多力量大”、“人多好办事”,人们也觉得“多子多福”。到了上世纪70年代初,我国人口已经多达8亿,国家开始关注计划生育问题。1978年,全国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第一次把“国家提倡和推行计划生育”写入宪法。此后,中共中央发出一对夫妇生一个孩子的号召。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国家的富裕和富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独生子女政策实施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我国生育率不断下降。2012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首次出现绝对数下降,2013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人突破两亿,人口老龄化加速,社会负担加重,独生子女政策引发了许多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如保持生育政策不变,势必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不断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可以有效应对和积极缓解人口结构性矛盾的长期影响,保持合理的劳动力数量和结构,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新优势,准备更为有利的人口条件。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请运用唯物史观解读我国人口政策的演变。(12分)
              (2)有人担心,放开“单独二胎”会导致人口剧增,人们生活水平降低,不利于社会和谐和持续发展。请你联系社会现实,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上述观点。(10分)
              (3)人多未必力量大,关键是人的素质高低。中国需要从控制人口数量转向优化人口素质,只有全民族的素质提高了,才能不断提升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请从文化角度给出提升我国人口素质的建议。(4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