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如图甲所示为物质出入细胞膜的示意图,乙所示为出入方式与浓度的关系,请据图回答:

              (1)A代表 ______ 分子;B代表 ______
              (2)细胞膜从功能上来说,它是一层 ______ 膜.
              (3)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的厚度变小,这说明B具有 ______
              (4)在a~e的五种过程中,代表被动运输的是 ______ ,它们可用图乙中的①表示的是 ______ ,可用图乙中②表示的为a~e中的 ______
              (5)物质通过细胞膜与膜的流动性有密切关系,为了探究温度对膜的流动性的影响,有人做了下述实验:分别用红色和绿色荧光剂标记人和鼠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然后让两个细胞在37℃条件下融合并培养,40分钟后,融合的细胞膜上红色和绿色的荧光均匀相间分布.
              ①有人认为该实验不够严密,其原因是缺少 ______ 实验.
              ②本实验可以通过在相同时间、不同温度下培养后,观察红色和绿色荧光物质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情况来判断实验结果,还可以通过比较 ______ 来判断实验结果.
              ③该实验可能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
            • 2. 图1是有关物质扩散的图解.
              (1)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图2解是成立的.(要求直接在上面的装置Ⅰ和装置Ⅱ的括号内,填上适当的溶液或试剂的代号,以表明你的设计,透析袋是有活性的动物膀胱膜制成).
              可供选择的溶液及试剂:①淀粉溶液  ②葡萄糖溶液  ③蒸馏水  ④I2-KI溶液  ⑤少量班氏试剂(班氏试剂能跨膜扩散,葡萄糖遇班氏试剂形成砖红色沉淀)
              (2)根据你的设计方案,预测一段时间后,两个透析袋内的颜色变化:装置Ⅰ ______ ;装置Ⅱ ______
              (3)不同物质穿过细胞膜的方式不同,图3表示在一定范围内细胞膜外物质进入细胞膜内的三种不同情况,在加入呼吸抑制剂后 ______ 曲线会发生变化,这是因为 ______
              (4)上述实验可以证明细胞膜的功能特性是 ______
            • 3. 如图甲为某高等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乙是某高等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丙是某动物体内5个不同分裂时期细胞图.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蓝藻与甲图细胞在结构上最主要的差别是 ______ ,若要证明甲为活细胞,请写出一种实验方法: ______
              (2)乙图中②上的 ______ 在细胞互相识别时起重要作用.K+从乙细胞排出时,不需要消耗细胞质基质以及⑥提供的能量,这表明K+的跨膜运输方式是 ______
              (3)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常用盐酸酒精混合液处理根尖,盐酸酒精混合液的作用是 ______ ;图丙中D所示的细胞和体细胞在染色体的组成上的最大区别是 ______
            • 4. 图1是物质出入细胞的示意图,图2中曲线甲、乙分别代表物质进出细胞的两种方式.

              (1)图2中曲线甲代表 ______ ,影响曲线乙所示物质进出细胞方式的因素主要有 ______ ______
              (2)K+、O2和葡萄糖这三种物质中,通过d方式进入红细胞的是 ______
              (3)若图1代表某细胞的细胞膜,该细胞能分泌胰岛素,此物质运出细胞的方式称为 ______ ,这依赖于细胞膜的 ______ 特点.
            • 5. 如图为物质出入细胞的四种方式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A表示 ______ 方式,红细胞以[ ______ ] ______ 方式吸收C6H12O6,小肠上皮细胞以[ ______ ] ______ 方式吸收C6H12O6,细胞排出分泌蛋白的方式[ ______ ] ______
              (2)K+、O2和葡萄糖三种物质中,通过B方式进入红细胞的是 ______
              (3)与A方式相比,B方式的主要特点是需要借助 ______ ,该物质是在细胞内的 ______ 上合成的.
              (4)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是通过 ______ 方式进行,该种运输方式也体现出细胞膜的特点是 ______ .其功能特性是 ______
              (5)若在细胞中注入某种呼吸抑制剂, ______ 方式将会受到较大影响.
              (6)需要载体蛋白协助的方式为 ______ (填字母),影响B方式运输速度的因素为 ______ ;与C运输方式有关的细胞器是 ______
            • 6. 甲图是某种细胞结构的模式图,乙图是甲的局部放大.丙图是甲细胞中膜结构的模式图.

              (1)甲乙两图可能表示的细胞是 ______
              A.黑藻叶肉细胞    B.大肠杆菌细胞C.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   D.人口腔上皮细胞
              (2)乙图中,细胞的遗传物质主要集中在 ______ ;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有 ______   (用图中编号表示).
              (3)若丙图表示乙图③结构上的膜,则R和S过程运输的气体分别是 ______
              (4)若把甲图细胞置于较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细胞将发生 ______ ,图中⑤处液体浓度将 ______
              (5)若将甲图细胞离体培养,从外植体到形成愈伤组织过程中,培养基中需要添加的植物激素有 ______
            • 7. 如图甲、乙分别为某些物质进出细胞的坐标图和模式图,据图回答:

              (1)甲所代表的物质运输方式为 ______ ,其最大转运速率与 ______ 有关.
              (2)乙所代表的物质运输方式为 ______ ,这一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 ______ 的功能.
              (3)神经细胞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Na+离子通过类似图 ______ 的方式进入细胞;神经冲动传导到突触小体后,突触前膜通过 ______ 方式释放神经递质.
              (4)仿照图甲,在图丙中画出图乙所示物质进入细胞的坐标图.
              ______
            • 8. 甲、乙两图为物质出入细胞的两种方式的模式图;坐标图表示的是一个动物细胞内外不同离子的相对浓度.请回答问题:

              (1)构成细胞膜基本支架的物质是 ______
              (2)与乙相比,甲方式的不同之处是需要 ______ ;与O2过膜方式相比,甲乙两种方式的共同特点是都需要 ______
              (3)坐标图丙中的四种离子,以甲方式实现图示细胞内外浓度差的是 ______
              (4)研究发现,K+、Na+均不能通过由基本支架构成的人工质膜.如果在人工质膜中加入缬氨霉素(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则K+可以通过人工质膜,而Na+仍不能通过.由此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
            • 9. 某学习小组对“低温是否会影响物质的跨膜运输”进行了实验探究.
              (1)实验步骤如下:
              第一步:组装渗透装置两套,分别编号为1、2.
              第二步:向两组装置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水,向长颈漏斗中分别加入等量的同一浓度的蔗糖溶液,保持管内外液面高度相等.
              第三步:对两组装置进行不同处理: ______
              第四步:两组装置同时开始实验,几分钟后观察记录漏斗内的液面刻度变化.
              (2)该实验可能的结果及相应结论是:
              结果 相应结论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3)如果上述实验结果证明了“低温能影响物质的跨膜运输”,那么对于生物活细胞来讲,产生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是:① ______
              ______
            • 10. 如图1为物质出入细胞的示意图,图2中曲线甲、乙分别代表物质进入细胞的两种方式.将据图回答:

              (1)曲线甲代表 ______ ,曲线乙中Q点对应时刻细胞不再吸收物质分子,此时,限制物质进入细胞的因素是 ______
              (2)已知某海洋生物的细胞中物质X、物质Y浓度分别为0.60和0.14,而海水中物质X、物质Y浓度分别为0.29和0.38(浓度单位均为mol/L),由此可知该细胞能主动地 ______ (吸收/排出)物质X,可用图1中的 ______ (a、b、c…)表示.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