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据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基因突变是由于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    而引起的    的改变.基因突变是    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    
              (2)基因突变具有以下共同特点:
              从发生突变的概率看,都是    
              从发生突变的方向看,都是    
              从发生突变的生物看,这是    
            • 2. 由于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核物质泄漏,我国政府从2012年3月24日起,禁止从日本12个都县进口食品、食用农产品及饲料.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核电站泄漏的高浓度放射性物质可能导致高等生物产生的变异类型是    ,这些变异会通过    遗传给后代.
              (2)核泄漏发生后,放射性物质在生物体之间传递的途径主要是    ,由于生态系统的    ,所以,在世界各地几乎都检测到了微量的放射性物质.
              (3)某研究小组对生活在核电站周边的小鼠进行了遗传研究.小鼠尾长的长尾与短尾(由基因A、a控制),尾形的弯曲与正常(由基因B、b控制)各为一对相对性状.从鼠群中选择多只基因型相同的雌鼠作母本,多只基因型相同的雄鼠作父本,杂交所得F1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如图一所示,请分析回答问题.

              ①鼠的尾长和尾形这两对性状的遗传是否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请简述判断的理由.    
              ②本通过减数分裂产生卵细胞的基因型为    
              ③F1中全部长尾弯曲尾雌鼠与短尾正常尾雄鼠杂交,F2中短尾正常尾雌鼠所占的比例为    
              ④小鼠毛色的黄与灰是一对相对性状(黄对灰为显性),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D、d控制,且基因D纯合使胚胎致死.若亲本基因型为DdXBXb和DdXBY,请参照图一格式在图二中表示出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 3. (2016•江西模拟)玉米的紫株和绿株由6号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H,h)控制,正常情况下紫株与绿株杂交,子代均为紫株.育种工作者用X射线照射紫株A后再与绿株杂交,发现子代有紫株732株、绿株2株(绿株B).为研究绿株B出现的原因,让绿株B与正常纯合的紫株C杂交得到F1,F1再严格自交得到F2,观察F2的表现型及比例,并做相关分析.
              (1)假设一:X射线照射紫株A导致其发生了基因突变.基因突变的实质是    .如果此假设正确,则F1的基因型为    ;F1自交得到的F2中,紫株所占的比例应为    
              (2)假设二:X射线照射紫株A导致其6号染色体断裂,含有基因H的片段缺失(注:一条染色体片段缺失不影响个体生存,两条同源染色体缺失相同的片段个体死亡).如果此假设正确,则绿株B能产生      种配子,F1的表现型为    ;F1自交得到的F2中,紫株所占比例应为    
              (3)上述杂交实验中玉米植株颜色的遗传遵循    规律.
              (4)利用细胞学方法可以验证假设二是否正确.操作是最好选择上图中的    植株,在显微镜下常对其减数分裂细胞中的染色体进行观察和比较,原因是    
            • 4. 为研究叶片形态、稻穗饱满程度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遗传学实验.
              (1)利用诱变剂处理野生型宽叶水稻,获得窄叶突变体.将窄叶突变体与野生型宽叶水稻杂交,F1均为野生型:F1自交,F2中野生型宽叶水稻120株,窄叶突变体38株.据此推测水稻的叶形最可能受    对等位基因控制,隐性性状为    
              (2)进一步研究确定控制水稻叶片形态的基因位子2号染色休上,利用基因检测手段与野生型宽叶水稻对比,发现窄叶突变体的2号染色体上有三个基因(记为甲、乙、丙)发生突变,其碱基变化如下表.
              突变基因
              碱基变化C→TC→CGCTT→C
              蛋白质与野生型有一个氨基酸不同与野生型结构无差异长度比野生型明显变短
              结果表明,控制窄叶性状的突变基因可能为    .丙基因突变的原因是DNA分子中发生了碱基对的    ,导致形成的mRNA提前出现    ,从而使合成的蛋白质长度明显变短.
              (3)雌配子致死可导致稻穂出现空粒,严重影响水稻产量.研究表明水稻配子成活率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分别用A、a和B、b表示.基因型为ab的雌、雄配子均致死.据此分析,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植株杂交,获得的F1自交,F1所结的稻穗中,空粒占    ,产生的F2    种基因型.
            • 5. 以一个具有正常叶舌的水稻纯系的种子为材料,进行辐射诱变试验.将辐射后的种子单独隔离种植,发现甲、乙两株的后代各分离出无叶舌突变株,且正常株与无叶舌突变株的分离比例均为3:1.经观察,这些叶舌突变都能真实遗传.请回答:
              (1)甲和乙的后代均出现3:1的分离比,表明辐射诱变处理最可能导致甲、乙中各有    (一、二或多)个基因发生突变.
              (2)甲株后代中,无叶舌突变基因的频率为    .将甲株的后代种植在一起,让其随机传粉,只收获正常株上所结的种子,若每株的结实率相同,则其中无叶舌突变类型的基因型频率为    
              (3)现要研究甲、乙两株叶舌突变是发生在同一对基因上,还是发生在两对基因上,请以上述实验中的甲、乙后代分离出的正常株和无叶舌突变株为实验材料,设计杂交实验予以判断.
              实验设计思路:
              选取甲、乙后代的    进行单株杂交,统计F1的表现型及比例.
              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若    ,则甲乙两株叶舌突变是发生在同一对基因上;
              ②若    ,则甲乙两株叶舌突变是发生在两对基因上.
            • 6. (2016•东城区模拟)研究者在研究果蝇眼色的过程中,偶然获得了亮红眼色的个体.为了探明亮红眼果蝇的遗传特性,进行了下面的系列实验.
              (1)首先,研究者利用野生型果蝇(红褐眼色)与亮红眼色果蝇进行了杂交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杂交后代正交(野生型♂×亮红眼♀)反交(亮红眼♂×野生型♀)
              野生表型亮红眼表型野生表型亮红眼表型
              F1256♂:281♀0290♂:349♀0
              F2155♂:144♀37♂:44♀134♂:150♀34♂:35♀
              在野生型果蝇群体中偶然出现亮红眼色个体的根本原因是    .从表1的杂交
              结果中可以看出,果蝇的红褐眼/亮红眼眼色性状由    对基因控制,控制亮红眼的基
              因位于    (选项“常”或“X”)染色体上,为    (选项“显”或“隐”)性基因.
              (2)已知控制正常翅/残翅的基因(B,b)位于果蝇的2号染色体,控制灰体/黑檀体的基因(D,d)位于果蝇的3号染色体,其中的残翅和黑檀体为突变性状.
              ①将亮红眼果蝇与残翅果蝇进行杂交,F1代均为红褐眼正常翅果蝇,将Fl果蝇与    (性状’果蝇杂交,则后代中出现4种不同的性状,且比例为1:1:1:1.
              ②而将亮红眼果蝇与黑檀体果蝇进行杂交,Fl代均为红褐眼灰体果蝇,Fl代的测交后代中也出现了4种不同的性状,但比例为9:9:1:1,其中比例较少的两种性状分别为    ,出现这两种性状的原因是    
              ③综上可以判断出,控制红褐眼/亮红眼的基因位于号染色体上.请在图中标出野生型果蝇控制红褐眼/亮红眼、正常翅/残翅、灰体/黑檀体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应位置.控制红褐眼/亮红眼的基因如果为一对,用A/a表示;如果为两对,用A/a和E/e表示.
              (3)决定果蝇眼色的色素主要有果蝇蝶吟和眼黄素两类,果蝇的眼色是两类色素叠加的结果.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果蝇亮红眼色的出现是scarlet基因突变的结果,该基因表达出的蛋白质负责将眼黄素前体向色素细胞转运.从该蛋白发挥作用的位置来看,它可能是一种    蛋白.与野生型果蝇相比,亮红眼色果蝇眼睛中的这两种色素含量应为    
            • 7. (2016•海淀区模拟)水稻叶片宽窄受细胞数目和细胞宽度的影响,为探究水稻窄叶突变体的遗传机理,科研人员进行了实验.
              (1)科研人员利用化学诱变剂处理野生型宽叶水稻,可诱发野生型水稻的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    ,导致基因突变,获得水稻窄叶突变体.
              (2)测定窄叶突变体和野生型宽叶水稻的叶片细胞数目和单个细胞宽度,结果如右图所示.该结果说明窄叶是由于    所致.
              (3)将窄叶突变体与野生型水稻杂交,F1均为野生型,F1自交,测定F2水稻的    ,统计得到野生型122株,窄叶突变体39株.据此推测窄叶性状是由    控制.
              (4)研究发现,窄叶突变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科研人员推测2号染色体上已知的三个突变基因可能与窄叶性状出现有关.这三个突变基因中碱基发生的变化如表所示.
              突变基因
              碱基变化C→CGC→TCTT→C
              蛋白质与野生型分子结构无差异与野生型有一个氨基酸不同长度比野生型明显变短
              由上表推测,基因Ⅰ的突变没有发生在    序列,该基因突变    (填“会”或“不会”)导致窄叶性状.基因Ⅲ突变使蛋白质长度明显变短,这是由于基因Ⅲ的突变导致    
              (5)随机选择若干株F2窄叶突变体进行测序,发现基因Ⅱ的36次测序结果中该位点的碱基35次为T,基因Ⅲ的21次测序结果中该位点均为碱基TT缺失.综合上述实验结果判断,窄叶突变体是由于基因    发生了突变.
              (6)F2群体野生型122株,窄叶突变体39株,仍符合3:1的性状分离比,其原因可能是    
            • 8. 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缺失﹑增添和替换,而引起的    的改变,叫基因突变.
            • 9. 科研人员将某纯合的二倍体无叶舌植物种子送入太空,返回后种植得到了一株有叶舌变异植株,经检测发现该植株体细胞内某条染色体上多了4对脱氧核苷酸.已知控制有叶舌、无叶舌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从变异类型分析,有叶舌性状的产生是    的结果,该个体为    (“纯合子”或“杂合子”).
              (2)让有叶舌变异植株自交,后代有叶舌幼苗134株、无叶舌幼苗112株,这一结果    (“符合”或“不符合”)孟德尔自交实验的分离比.
              (3)针对(2)中的现象,科研人员以有叶舌植株和无叶舌植株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统计母本植株的结实率,结果如表所示.
              杂交编号亲本组合结实数/授粉的小花数结实率
              1♀纯合无叶舌×♂纯合有叶舌
              16
              158
              10%
              2♀纯合有叶舌×♂纯合无叶舌
              148
              154
              96%
              3♀纯合无叶舌×♂纯合无叶舌
              138
              141
              98%
              由表中数据分析推断,该变异能导致    配子育性大大降低.
              (4)研究人员从上表杂交后代中选择亲本进一步设计测交实验,根据测交后代性状的出现情况验证上述推断.请写出实验的思路和结果.    
            • 10. 玉米为一年生植物.某农场种植的H品种玉米自交后代中,发现了叶片颜色为黄绿色的变异植株.此变异植株因光合作用不足,在开花前死亡.请分析回答:
              (1)有研究者提出:玉米叶片为黄绿色的原因是叶绿素含量减少.取等质量的黄绿叶片和正常的绿色叶片,分别加入    作为提取液,研磨、过滤得到滤液;再用纸层析法分离滤液中的色素.若黄绿色叶片色素分离的实验结果如下图中的    (甲,乙)所示,则说明上述假设成立.

              (2)研究者对上述变异有两种假设:
              假设1:与叶绿素合成相关的酶的基因(M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
              假设2:叶片黄绿色是由于“含M基因”的染色体片段丢失所致.
              研究者让H品种玉米进行单株自交,其中某株玉米所结种子再种植,子一代中叶片黄绿色有125株,叶片绿色有335株.
              ①上述性状分离结果可用假设    解释.假设2所述的变异属于    变异.
              ②若假设1成立,则叶片黄绿色变异为    (显性、隐性)突变.检测该变异是否由单基因突变引起    (能,不能)用测交实验,理由是    
              (3)若绿色玉米种植在缺乏镁元素的土壤中,也会出现黄绿色玉米植株,此现象    (属于,不属于)变异.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