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与多样性的问题:
              2015年是达尔文《物种起源》一书正式出版156年,达尔文的进化论使大多数人开始认识到生物是在演化中发展的.
              (1)痕迹器官和同源器官的存在为生物进化理论提供了重要证据.
              ①以下人的器官中属于痕迹器官的是    (多选).
              A.肝脏    B.心脏   C.盲肠    D.阑尾    E.肾脏
              ②下列属于同源器官的一组是    
              A.蝙蝠的前肢和人的上肢      B.蝌蚪的鳃和蛙的肺
              C.昆虫的足和鱼的鳍          D.鸟的翼和昆虫的翅
              (2)科学家们对某一湖泊不同深度的138种鱼类进行了研究,绘制了部分鱼类的演化过程图(如图1,图中不同数字和字母代表不同的鱼类种群)在图1的①②③④四个物种中,亲缘关系最近的两种是    .种群①和②之间的形态大小差异,体现的是    多样性.

              (3)由种群X进化成为③④历程约为5百万年,③和④成为不同物种的标志是    
              (4)下列关于这一进化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多选).
              A.X中的个体发生了可遗传的突变
              B.③④中每个个体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C.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种群X中不同的等位基因
              D.③④一直利用相同的生物和非生物资源
              E.不同湖泊深度的选择有利于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朝不同方向演化
              (5)根据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图2),下列叙述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补充、完善等内容中,正确的是    
              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研究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②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③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包括突变、自然选择、隔离三个基本环节
              ④种群中每个个体都含有该种群基因库的全部基因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 2. 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与多样性的问题.
              材料1  某些动物在不同季节中数量差异很大:春季繁殖,夏季数量增加,到了冬季又由于寒冷、缺少食物等原因而大量死亡.第二年春季,由残存的少量个体繁殖,再使数量增多.由此形成一个如瓶颈样的模式(见图).

              (1)在图示的三年间,第一年夏季●基因的频率为2%,第二年夏季●基因的频率为3%,第三年夏季●基因的频率为0%,该生物种群是否发生进化?    ,理由为    
              (2)使用农药防治害虫,保留了突变出抗药性基因的个体.其实质是依赖    的选择作用,提高该害虫种群中的    频率.而经过越冬的瓶颈样模式,抗药性个体不耐寒冷而死亡,导致下一年该害虫种群中抗药性基因频率又下降.抗药性基因的出现,对该害虫来说是有利还是有害?    .(有利/有害/取决于环境的变化).
              材料2  图中地雀A与B可以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地雀C与A、B之间不能互相交配.

              (3)图中能体现物种多样性的地雀类型是    
              (4)物种C的进化机制是:“地雀种群本来就存在着基因频率的变化;大陆与岛屿不同的环境引起不同的自然选择;由于    隔离,阻断两处种群的基因交流,导致两处种群的基因频率向不同的方向变化;当基因频率的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由于    隔离,形成新种C.”
            • 3. 果蝇是常用的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据资料显示,果蝇体细胞中约有104对基因,现有一黑腹果蝇的野生种群,约有107个个体,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通过果蝇和其他生物的群体遗传学等的研究,可得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该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统称为种群的    ,在生物进化过程中,    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该种群中果蝇有多种多样的基因型,主要是通过有性生殖过程中的    (突变/基因重组)而形成的.
              (2)随机从种群中抽取100只果蝇,测知基因型AA(灰身)35只,Aa(灰身)60只,aa(黑身)5只,A的基因频率为    
            • 4. 在某XY型植物(核型2n)中,控制抗病(A)与易感病(a)、高茎(B)与矮茎(b)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
              (1)两株植物杂交,F1中抗病矮茎出现的概率为
              3
              8
              ,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    
              (2)让纯种抗病高茎植株与纯种易感病矮茎植株杂交得F1,F1随机交配,若含a基因的花粉有一半死亡,则F2中抗病植株的比例为    .与F1相比,F2中B基因的基因频率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该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    (填“是”或“否”)
              (3)为判定(2)中F2中某一抗病矮茎植株的基因型,请在不用其他植株,不用基因测序的情况下,设计实验研究.请以杂合子为例,用遗传图解配以文字说明判定过程.
              (4)用X射线照射纯种高茎个体的花粉后,人工传粉至多株纯种矮茎个体的雌蕊柱头上,在不改变种植环境的条件下,得F1共1812株,其中出现了一株矮茎个体,这说明人工诱变可以提高.推测该矮茎个体出现的原因可能有:        
            • 5. 某种一年生植物种群中AA占25%.Aa占50%,aa占25%.将这种植物分别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种植,很多年以后移植到原产地.
              (1)将这种植物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使该植物形成 ,与 共同构成了物种形成过程的基本环节.
              (2)在当地生长的这种植物因为环境的变化.AA基因型个体不断被淘汰.则该种群AA、Aa、aa三种基因型频率的变化过程为 .

              (3)在对移植到原产地这种植物的某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AA和aa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和70%(各种基因型个体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对同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AA和aa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和64%,在这一年中,该植物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 ,理由是 .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