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研究背景】在畜禽饲料中添加适量的抗生素可减少畜禽机体对抗有害微生物的消耗,降低畜禽机体感染疾病概率,故而被养殖场广泛使用.但是饲料中添加使用抗生素不当会直接危害人体和畜禽的健康.我国科学家耗费多年心血研发的专利“无抗生素微生物发酵饲料技术”,实现了生鸡的全程无抗生素饲养.这项技术被誉为“饲料工业的一场革命”,用这种发酵饲料喂养的鸡被称为“无抗鸡”.
              【实验原理】据研究表明,饲料中使用某种特定的芽孢杆菌能促使酵母菌和乳酸菌大量繁殖,占数量优势,同时有效杀死大肠杆菌和沙门氏杆菌等有害菌.随着酵母菌、乳酸菌生长代谢,饲料中一些大分子物质不断被降解,一些小肽、游离氨基酸和维生素数量在不断增加,因而饲料营养价值得到提升.
              【实验设计】
              实验组别(X)添加的成分实验变量(Y)
              Y0Y1  Y2  Y3
              对照组(X1)饲料无菌水生产用菌粉
              实验组(X2)饲料外源芽孢杆菌生产用菌粉
              【实验结果】

              (1)在包装好的饲料包中,用酵母菌和乳酸菌混合制成的生产用菌粉中首先增殖的微生物、pH的变化趋势是    
              A.酵母菌 上升   B.酵母菌  下降       C.乳酸菌 上升   D.乳酸菌  下降
              (2)在本实验中,若Y0为实验前各菌种的数量,那么Y1、Y2、Y3表示    
              (3)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本实验证明了    
              【实验扩展】
              (4)若想进一步了解饲喂该发酵饲料与原添加抗生素的饲料对鸡的生长速度的影响,需进一步设计实验验证.请从下列选项中选择合适的项目并按实验的先后排序(可重复)    
              ①生长状况相似的小鸡若干,分组     ②生长状况相似的母鸡若干,分组
              ③测量各组鸡的平均体重             ④分别饲喂普通饲料和发酵饲料
              ⑤分别饲喂抗生素饲料和发酵饲料     ⑥分别饲喂普通饲料、抗生素饲料和发酵饲料
              ⑦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喂养一段时间
              (5)青霉素能杀灭细菌的原理是    .长期使用抗生素会使细菌产生抗药性,原因是    
            • 2. 家鹅、家鸭是人类驯化较早的鸟类.图1显示了家鸭、家鹅是由绿头鸭、鸿雁、灰雁等物种进化而来.中国是世界上拥有鹅品种最多的国家,资源丰富,同时也是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的国家之一.

              (1)ST、XP、WX、HY、LD5个鹅品种中,与ST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ST与LD之间形态和大小方面的差异较大(图2),它们体现的是    多样性.
              A、遗传多样性    B、物种多样性      C、群落多样性     D、生态系统多样性
              (2)若图1中的①表示的是人工选择,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多选)
              A.图中②可以表示自然选择,自然选择的因素是自然界的各种环境条件
              B.人工选择使得鸿雁根据人类的各种需求定向变异,由此形成不同的家鹅品种
              C.人工选择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形成新物种,因此不出现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D.人工选择的速度较快,自然选择需要漫长的岁月.自然选择的结果是保存对生物自身有利的各种性状.
              (3)由原始物种X进化形成绿头鸭、鸿雁、灰雁的标志是    .关于这一进化历程的内因以及外因的分析可描述为    
              (4)若在某地养殖场中,鹅的白羽(W)对灰羽(w)为显性.在一个由600只白羽鹅和400只灰羽鹅组成的种群中,若杂合子占所有个体的40%,那么隐性基因w在该种群内的基因频率为    
              A.20%          B.40%           C.60%          D.80%
            • 3. (2016•奉贤区一模)(1)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多选)
              A.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B.环境条件的改变导致了适应性变异的发生
              C.进化过程中,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辛普森指数越大,生物多样性程度越高
              (2)测定该基因序列可为生物进化提供    证据.图1显示A、B、C、D四种杂草X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多样性.据图推测,A与其他物种的亲缘性由近及远的顺序是    
              某地区从1964年开始使用杀虫剂杀灭蚊子幼虫,至1967年中期停用,图1是五年间蚊子幼虫基因型频率变化曲线.B表示杀虫剂抗性基因,H表示野生敏感型基因.
              (3)在BB基因型频率达到峰值时,BH、HH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和2%,此时B基因的频率为    
              (4)1969年中期BB基因型几近消失,表明在    的环境条件下,BB基因型幼虫比HH基因型幼虫的生存适应能力    
              (5)该地区从此不再使用杀虫剂.预测未来种群中,最终频率最高的基因型是    ,原因是    
            • 4. 宁波木犀是一种常绿植物,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是一种综合利用价值很高的植物资源.其生长适应性强,喜阳光充足、温暖湿润的气候,对土壤要求不高.分子水平研究表明,宁波木犀和桂花在植物分类学上同属于木犀属,因此常有人将宁波木犀当作野生桂花来利用而被大肆采挖,造成了宁波木樨野生资源数量急剧减少.

              (1)图为不同区域宁波木樨海拔垂直分布格局,由图1可知,宁波木樨垂直分布区域最广的是    省.下列最可能与造成如图分布格局无关的因素是    
              A.降水B.气温C.光照D.土壤
              (2)调查发现,同一区域不同海拔的宁波木犀种群之间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有    
              (3)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宁波木犀遗传多样性的有效措施之一,这属于    保护.为使其后代具有更强的适应环境变化能力,最有效的繁殖方法是    
              A.种子繁殖B.嫁接C.扦插D.植物组织培养
              (4)调查某一区域内植物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图2中ABCD所示为各种不同的取样方法,图中黑点表示被统计的宁波木犀,其中对取样的统计方法正确的有    (多选).
              (5)研究者借助PCR技术对黄山、金华和南京地区的宁波木犀种群和桂花种群之间进行了遗传相似性研究,并绘制了基于遗传距离的聚类图(如图3),由此推断    亲缘关系最近.
              A.黄山和金华的宁波木犀
              B.黄山和南京的宁波木犀
              C.金华和南京的宁波木犀
              D.南京的宁波木犀和桂花.
            • 5. 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

              (1)图1表示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X、Y、Z表示生物进化的基本环节,X表示    ,Y表示    ,Z表示生殖隔离
              (2)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由许多个体组成,这些个体的总和是生物进化的    
              (3)由于蜥蜴过度繁殖,导致    加剧,一部分个体被淘汰.
              (4)研究蜥蜴进化的重要依据是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