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在北方农牧交错带的中温带半干旱区,当农田连续耕作六年后,农作物产量往往下降,弃耕后土地易沙化。对三片弃耕土地分别采取围封禁牧、人工种植灌木或乔木等恢复措施,灌木、乔木成活后该地自然恢复。十五年后进行调查,结果见下表。
              土壤含水量
              (%)
              土壤全氮
              (g•kg-1
              草本植物种数
              (种)
              节肢动物个体数
              (只•样本-1
              节肢动物
              多样性指数*
              弃耕地(对照) 0.26 0.09 1.1 3.1 0.6
              禁牧草地 0.66 0.36 2.6 9.4 1.7
              人工灌木林 0.77 0.42 2.8 7.4 0.8
              人工乔木林 1.37 0.27 1.6 10.0 1.1
              *多样性指数综合反映丰富度和均匀度
              据表回答:
              (1)土壤含水量增加最明显的是______样地。土壤全氮增加最明显的是______样地,这是该样地内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相互作用的结果,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间关系为______。
              (2)三种恢复措施均可改良土壤,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价值。
              (3)在半干旱地区,节肢动物是物种最丰富和数量最多的类群,在食物网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多样性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从生物多样性角度分析,三种恢复措施中更适宜于中温带半干旱区的是______。
              (4)在中温带半干旱区,草原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更______。
            • 2. 我国生物多样性较低的西部沙漠地区生长着一种叶退化的药用植物锁阳,该植物依附在另一种植物小果白刺的根部生长,从其根部获取营养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锁阳与小果白刺的种间关系为捕食
              B.该地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恢复力稳定性较高
              C.种植小果白刺等沙生植物固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锁阳因长期干旱定向产生了适应环境的突变,并被保留下来
            • 3.
              加强管理后,某自然保护区中过去难觅踪迹的大型食肉、食草野生动物种群得到了恢复.数年后,出现了保护区中的某种大型食草动物经常到保护区外的农田中采食的现象.针对该现象,下列叙述最为合理的是(  )
              A.该现象说明野生动物是人类的忠实朋友
              B.该现象说明人与野生动物形成了和谐相处的关系
              C.该现象说明野生动物正在积极地寻求人类的帮助
              D.该现象说明该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增大,种内竞争增强
            • 4.
              江苏省徐州市多年来围绕“一城青山半城湖”理念,实施了一系列生态建设工程,生态效应逐渐显现.下列有关该生态工程的分析评价不合理的是(  )
              A.使物种多样性程度显著提高
              B.使生物群落的组成更为复杂
              C.使生态系统的类型更为多样
              D.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 5.

              我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了 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从黄花蒿中成功分离提取了抗疟药物青蒿素。黄花蒿的药用意义说明了生物多样性具有

              A. 直接价值                     
              B.间接价值       
              C.潜在价值             
              D.生态价值
            • 6.

              农业部规定,自2016年起长江禁渔期延长1个月。该政策的实施主要有利于  (    )

              A.增加水生植物的数量            
              B.合理保护渔业资源 
              C.防止外来物种入侵              
              D.治理水体富营养化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