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玫瑰是人们喜爱的观赏花种,但玫瑰种子的发芽率和成活率极低,故常通过扦插来繁殖.为研究不同浓度的NAA对玫瑰插条生根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做了如下预实验:取生长状态相似的多株玫瑰植株上的一年生枝条,剪成长度相同的插条35支,切口上平下斜,每个插条保留2个芽和一片嫩叶,去掉成熟叶;将插条随机均分成7组,采用浸泡法处理24h后扦插,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统计生根数目,结果如下表.请回答有关问题:

              组别

              A

              B

              C

              D

              E

              F

              G

              NAA浓度(ppm)

              0

              2

              4

              6

              8

              10

              12

              生根总数

              10

              15

              25

              20

              15

              平均根数/株

              2

              3

              7

              7

              5

              4

              3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

              (2)处理插条的方法除了浸泡法外,还可使用________法,后者的NAA浓度比浸泡法________.

              (3)表中数据能否说明NAA对插条生根具有两重性?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4)实验中各组需要处理和扦插多个插条,最后取平均值是为了________.在进一步探究NAA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应探究的NAA浓度范围是________ppm.

            • 2.

              在农业生产中,单子叶作物的农田中常会生长一些双子叶杂草,它们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使粮食减产。在实际生产中,农户常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除去与单子叶农作物混生的双子叶杂草。下图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对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影响,请据图分析回答:


              (1)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的原理是: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有__________,即(填“高”或“低”)__________浓度促进生长,__________浓度抑制生长。

              (2)图中代表单子叶农作物的曲线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3)所用的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最好在图中_____________左右(用字母表示)。

              (4)当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在B一C段时,其对曲线①所代表的植物的作用是__________。

            • 3.

              植物生长素具有低浓度时促进生长、高浓度时抑制生长的特性。以下哪一现象或应用不能说明生长素调节具有“两重性”

              A.在自然状况下,大型乔木的树冠多呈圆锥形
              B.被大风刮倒的树木,其露出地面的根总是向地生长
              C.置于窗台上的盆栽植物总是朝窗外生长
              D.用生长素或其类似物除去稻田双子叶杂草时要使用较高的药剂浓度
            • 4.

              关于植物激素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的专门内分泌腺合成、分泌的微量有机物
              B.植物体内生长素合成量的多少只影响细胞的伸长,并不影响其它植物激素的合成
              C.生长素类似物(如NAA)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
              D.乙烯利是植物体产生的一种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激素
            • 5.

              图1为一株幼苗水平放置一段时间后的生长情况,图2为用一定浓度梯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扦插枝条后生根的情况(其中浓度为0的是对照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1中的幼苗的生长情况,体现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
              B.图1中的根尖、茎尖产生的生长素因横向运输导致其在根尖、茎尖的两侧分布不均匀
              C.图2所示实验的结果表明生长素类似物在促进枝条生根方面表现为两重性
              D.图2所示实验的对照组表明扦插枝条不受植物激素的作用时也能生根
            • 6.

              生长素类似物2,4-D等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较广泛,但不可用于( )

              A.单性结实
              B.作除草剂
              C.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D.解除顶端优势
            • 7.

              甲、乙、丙及NAA等植物激素或植物激素类似物的作用模式如图所示,图中“+”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之间具有拮抗作用
              B.乙、丙最可能代表赤霉素和生长素
              C.用NAA形成的无子果实属于不可遗传变异
              D.甲、乙、丙在细胞中大量合成后去调节生命活动
            • 8.

              2015年5月丹阳一户瓜农种植的几十亩西瓜莫名“爆炸”的消息传出,将西瓜膨大剂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西瓜膨大剂是由日本科学家在上世纪80年代人工合成的一种化合物,作用效果持久,应用广泛。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西瓜膨大剂是一种植物激素,从其功能推断应该属于生长素的一种
              B.过量使用西瓜膨大剂,其残留部分很可能造成青少年摄入过量激素从而导致发育过快
              C.将生长素类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涂在二倍体西瓜未受粉的子房壁上,可能得到无子西瓜
              D.高浓度的生长素能够促进乙烯的产生,从而促进子房壁发育为成熟的果实
            • 9.

              在桃花盛开的季节,低温阴雨的天气会导致桃花不能完成正常的受精作用,这时可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喷洒于花上,其目的是促进桃花的

              A.果实成熟
              B.染色体加倍
              C.果实发育
              D.种子发育
            • 10.

              回答下列有关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问题。

              (1)  植物生长调节剂2,4-D是一种最早应用的选择性除草剂,它在质量浓度为10mg/L的浓度下,可促进植物的生长,具有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如果把浓度升高到500-1000mg/L,就可使一些双子叶植物死亡。因此,在农业生产上常常把它作为双子叶杂草的除草剂,同时还可促进单子叶农作物的生长。下图-1是单子叶农作物与双子叶杂草对2,4-D浓度的反应曲线,其中表示单子叶农作物的是曲线                 (填“①”或“②”)。在施用2,4-D时,应把浓度最好控制在            点(填图中字母)所对应的浓度。

                                   图1

              (2)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取一正常生长的玉米植株水平放置,由于重力影响了生长素的重新分配,根将向地生长,茎将背地生长。下图-2是根、茎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曲线,图示字母中表示根近地侧的是        、茎的远地侧的是        

                 

              图2                                           图3                                 

              (3)生长素合成过程中有ACC合成酶的合成,而这种酶是乙烯合成所必需的,因此,一定条件下,生长素的合成,会促进乙烯的合成。上图3表示某些植物激素对幼苗生长的调节作用,图中a、b、c、d表示促进或抑制。请回答:

              ①图中字母表示促进过程的是               

              ②结合c、d两过程分析:高浓度生长素条件下,细胞纵向伸长生长受到抑制可能是                 的结果。

              ③研究发现,乙烯的产生具有“自促作用”,即乙烯的积累可以刺激更多的乙烯产生,因此,这种乙烯合成的调节机制属于               调节。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