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等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下表为恢复过程一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演替。常绿阔叶林遭到破坏后又得以恢复的原因,除了植物的种子或者繁殖体可得到保留外,还可能是原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也得到基本保留。

              (2)在有上述群落构成的生态系统中,恢复力稳定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

              (3)与草丛相比,针叶林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______________(填“简单”或“复杂”),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对酵母菌进行计数采用目测估计法

              ②校园花坛中的狗尾巴草杂乱分布是种群的空间特征

              ③森林中各种生物的垂直分层现象是由光照决定的

              ④鸟类通过叫声向同类传递行为信息

              ⑤群落演替的过程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

              ⑥近几十年来,人们才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

              A.一项            
              B.两项             
              C.三项            
              D.四项
            • 3.

              某地100年前发生森林大火,所有植被焚毁。历经长期自然选择之后,现在生态学研究人员对该地区进行抽样调查,已知该地区中的植物、植食动物甲和肉食动物乙之间存在着食物关系,其中动物种群甲的年龄组成如表所示(表中“1+”表示动物甲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

              年龄

              0+

              1+

              2+

              3+

              4+

              5+

              6+

              7+

              8+

              9+

              ≥10

              个体数

              93

              187

              60

              56

              51

              61

              52

              34

              41

              39

              166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火灾后,该地群落的演替类型是______,影响该群落演替方向的主要因素是______。

              (2)研究表明,动物种群甲中的个体在2+ 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7+ 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动物种群甲的年龄组成类型为______,由此推测动物种群甲的数量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

              (3)表中数据是根据标志重捕法获得的,标志重捕法常用于活动能力强、______的动物的种群密度调查。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动物乙捕食,则获得的估计值与实际值相比______(偏高/不变/偏低)。

              (4)调查中,研究人员发现一种灌木在该地区沿地表随机分布,这______(能/不能)体现群落的水平结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生物群落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群落自然演替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
              B.自然群落一定是向物种丰富度越来越高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
              C.在森林遭受火灾后的地段上重新形成森林属于次生演替过程
              D.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 5. 在水库的上游,将废弃农田和盐碱地改造成大面积芦苇湿地,通过生物降解、吸收,可以有效解决城市生活污水和农业生产对水源造成的污染问题,使水库水质得到明显改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从废弃的农田到芦苇湿地的变化,体现了人类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B.芦苇湿地够成了一个在物质和能量上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
              C.湿地中生物种类多样,可利用正反馈调节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的稳定
              D.大量种植芦苇可以吸收城市污水和农业用水中的有机物污染
            • 6. 图甲是某生态农场物质、能量利用途径部分示意图,图乙表示能量流经猪群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果树处于苗期的果园,为除去单子叶杂草,可否选用图丙 d点对应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为除草剂? ______.对果树修剪、整枝,是为了解除 ______,有利于侧芽的萌发、生长.
              (2)选取生理状态良好的玉米植株,保持温度、CO2浓度等恒定,测定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O2和CO2的释放量(如图丁).请据图分析回答:
              ①请分别描述 abc所处的生理状态: a______、 b______、 c______.
              ②由图丁可知,若在光照强度为8千勒克斯时,光照12 h,再黑暗12 h,交替进行,则玉米能否正常生长? ______.原因是 ______.
              (3)图乙中A表示猪的摄入量,D表示猪自身的呼吸消耗量,那么C中能量的去向是流向 ______和被 ______利用.
              (4)以能量传递效率为10%计算,若该生态系统中农作物固定了5×108KJ能量,蚯蚓从农作物获得的总能量为1.2×107KJ,那么猪和鸡可以从农作物获得能量共 ______ KJ.
              (5)燃烧沼气为鸡舍增加照明时间,可以增加产蛋量,这说明种群的 ______离不开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6)下列关于生态农业的叙述错误的是 ______.
              A.通过增加生态农业中食物链和营养级,可以使能量传递效率得到提高
              B.生态农业设计的指导原则是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再生
              C.生态农业比传统农业的抵抗力稳定性更高
              D.生态农业可以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 7.

              生态学家对某弃耕农田多年后形成的荒地进行调查。下表是此生态系统三个营养级生物的能量分析表。请回答下列问题(单位:J/hm2·a)

              营养级

              同化量

              未被利用量

              分解者分解量

              呼吸释放量

              A

              2.48×1011

              2.00×109

              1.20×1010

              3.60×1010

              B

              2.40×107

              6.00×105

              4.00×105

              2.30×107

              C

              7.50×108

              2.40×107

              6.00×106

              7.16×108

              (1)输入该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的总能量是_______J/hm2·a,这部分能量是指    _________    

              (2)该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

              (3)该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类型为_______。若该地区气候条件适宜、雨量丰富,在数十年乃至上百年后,此片弃耕农田可能会变成森林,此过程的演替趋势应该是:弃耕农田→杂草丛→  灌木林(丛)→乔木林(森林)

              (4)生态学家为了监测和预报该生态系统鼠害的发生情况,对弃耕后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

              I.研究者通常采用____法估算该地区田鼠的种群数量。若调查中部分田鼠身上的标志物脱落,所得调查数值比实际数值偏__(填“大”或“小”)

              Ⅱ.研究人员根据最初的一个月内田鼠的数量调查数据构建的田鼠种群增长模型为N =N0·λt,由此可知田鼠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的生存环境条件是______________。

              Ⅲ.若研究人员对此弃耕农田进行长期研究,并进行数据统计,将会发现田鼠的种群增长模型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

            • 8.
              沙丘逐渐演变为树林的过程中(  )
              A.发生了次生演替
              B.气温是影响演替方向的主要环境因素
              C.该地区年降雨量较丰富
              D.群落中所有种群数量都呈S型增长
            • 9.

              下列关于演替和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群落的结构受到外界因素干扰或破坏,才会出现群落的演替
              B.人类活动可以改变演替的速度,但不能改变演替的方向
              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D.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
            • 10.
              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Nt=N0λt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

                

              B.建立自然保护区,可提高该区域珍稀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C.建立人工群落可将群落的演替方向和速度置于人为调控之下

                

              D.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分别是调查群落中植物和动物丰富度的常用方法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