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棉铃虫是棉花蕾铃期的主要害虫,主要以棉花的棉桃、花和叶为食,因赤眼蜂的卵寄生在棉铃虫的卵内而使其死亡。为比较放养赤眼蜂和喷洒高效农药防治棉铃虫的效果,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表所示。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处理 赤眼蜂寄生率(%) 棉铃虫密度(只/百株) 棉铃虫其他天敌数(只/百株)
              瓢虫 草蛉 螳螂 食虫虻 合计
              放养赤眼蜂区 42.97 16 65 33 3 2 103
              喷洒高效农药区 2.88 14 11 4 0 0 15
              (1)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棉铃虫属于______。科研人员常用样方法调查棉铃虫幼虫的种群密度的原因是______。
              (2)据表分析,在放养赤眼蜂区,棉铃虫其他天敌中的优势物种是______;在喷洒高效农药区,棉铃虫其他天敌数量明显少于放养赤眼蜂区的,从食物链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
              (3)放养赤眼蜂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高于喷洒高效农药区生态系统的,原因是______。喷酒高效农药一段时间后,螳螂和食虫虻消失,其原因是______。
            • 2. 沉水植物对湖泊的净化起着关键作用。在富营养化的湖泊中,沉水植物表面会出现大量附着藻和螺类。为探讨沉水植物、附着藻和螺类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请回答问题。
              (1)湖泊中的各种生物共同构成______。沉水植物和附着藻之间竞争______等(至少写出三种),而螺类和沉水植物、附着藻之间可能存在______关系。
              (2)研究发现,附着藻大量生长的湖泊中,沉水植物长势不佳。螺类动物对二者影响的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

              推测出现上述实验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3)研究发现,我国大部分湖泊的富营养化是由于N、P元素,尤其是N元素含量超标所致。为研究湖泊中螺的作用,设计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

              通过实验结果可以发现,N元素可以______附着藻的生长,与正常氮负荷相比,三倍氮负荷条件下,螺类对附着藻______。可以推测,在富含N、P的环境中,沉水植物______
              (4)综合上述研究结果,请写出治理湖泊富营养化的两条具体措施:______
            • 3.

              科研人员深入调查了草原上四种主要蝗虫密度对牧草产量(牧草产量=牧草补偿量-蝗虫取食量)的影响,结果如图:

              (1)你认为该实验的因变量是_________,科研人员通过建立________模型的方法进行了研究。

              (2)对草原危害最大的蝗虫是______________。当狭翅雏蝗密度为5头/m2时,牧草产量增加,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蝗虫只有达到一定数量才会导致危害,因为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在“设计并制作生态瓶,观察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研究活动中,甲、乙两组同学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分析回答:

              (1)甲组同学设计了3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各瓶内的组成和条件见下表。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观察后,发现①瓶生态系统是最稳定的。

              注:“+”表示有;“—”表示无。

              ①本实验的自变量是                             

              ②本实验的观察指标项最好选择观察                               

              ③本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2)乙组同学为了探究某玻璃厂排出的废水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利用下列材料,制订了如下实验方案:材料用具:废水、带盖的透明塑料瓶、水草、小金鱼、泥沙、凡士林。

              ①取三只相同的、洁净的透明塑料瓶。

              ②向每只瓶内注入1cm厚的同种泥沙,再加满废水。

              ③向每只瓶内放入相同的新鲜水草、1条小金鱼。

              ④在瓶盖周围涂上凡士林,盖紧瓶口,再在瓶口周围涂上一层凡士林。

              ⑤放置在温暖的、有光照(不宜过强)的地方培养,注意不要移动位置。

              ⑥每隔一段时间观察并作记录。

               请指出上述实验方案中明显的错误(至少写出两点)                                              

            • 5.

              Ⅰ.某山谷因泥石流而导致植被毁灭,若干年后在人为干预下,又恢复了盎然生机。假定某种群当年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λ倍,图1为λ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2为该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图1中a~d过程中该种群增长率在        段最大。

              (2)图1中d~e段变化表明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e点种群数量比d点      

              (3)图2中该生态系统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是                ,第二、三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        

              Ⅱ.我国是受荒漠化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年来,京津冀地区频受沙尘暴之苦,保护生态环境,大力开展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防止沙漠化等是当前的紧要任务。

              (4)在退耕还林、还草过程中,要注意树种、草种不要过于单一。这种做法所依据的主要生态工程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原理,其目的是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森林可以防止水土流失、沙漠化等是__________________价值。

              (5)某科研小组想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抗旱植物用于治理水土流失。若检测结果表明抗旱基因已经插入到受体细胞的DNA中,则培育的植株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具有抗旱性状。

            • 6. 分蚯蚓是森林中的土壤动物之一,主要以植物的枯枝败叶为食。为探究蚯蚓对森林凋落物的作用,研究者做了如下实验。
              (1)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称为_______。从生态系统的成分角度看,蚯蚓属于______。
              (2)研究者选择4个树种的叶片做了不同处理,于6~9月进行了室外实验。每种叶片置于两个盆中,与土壤混合均匀,将数目相等的蚯蚓置于其中饲养,统计蚯蚓的食物消耗量,结果如下表。

              ①实验所选择蚯蚓生长状况基本一致,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排除土壤中原有动物和微生物对实验的影响,应该在实验前对土壤进行____________ 处理。
              ②据表分析,蚯蚓对半分解叶的消耗量明显_________未分解叶的消耗量,在不同叶片中,对________________最为喜好。由此说明______________是影响蚯蚓摄食偏好的主要因素。

              (3)依据上述实验分析,若在红松林和蒙古栎林中种植一些杨树,有利于增加____________的数量和种类,增加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7. 34.蚯蚓是森林中的土壤动物之一,主要以植物的枯枝败叶为食。为探究蚯蚓对森林凋落物的作用,研究者做了如下实验。

              (1)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称为_______。用样方法调查白桦植物的种群密度时,为尽量减少实验误差,保证数据的科学性,应注意做到__________。从生态系统的成分角度看,蚯蚓属于______,从生态系统的功能角度看,蚯蚓的行为促进了_____。

              (2)研究者选择4个树种的叶片做了不同处理,于6~9月进行了室外实验。每种叶片置于两个盆中,与土壤混合均匀,将数目相等的蚯蚓置于其中饲养,统计蚯蚓的食物消耗量,结果如下表。单位体重蚯蚓日平均食物消耗量(mg/(g.d))


              不同处理

              蒙古栎

              红松

              白桦

              未分解叶

              2.44

              5.94

              4.79

              7.30

              半分解叶

              7.20

              9.42

              8.71

              5.23

              ①为排除蚯蚓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实验所选择蚯蚓要       ,为了排除土壤中原有动物和微生物对实验的影响,应该在实验前对土壤进行________ 处理。

              ②据表分析,蚯蚓对半分解叶的消耗量明显____未分解叶的消耗量,在不同叶片中,对_______最为喜好。由此说明___________是影响蚯蚓摄食偏好的主要因素。

              (3)依据上述实验分析,若在红松林和蒙古栎林中种植一些杨树,有利于增加_________的数量和种类,从而增加整个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

            • 8. (10分)在“设计并制作生态瓶,观察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研究活动中,甲、乙两组同学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分析回答:

              (1)甲组同学设计了3个密封、透明的生态瓶,各瓶内的组成和条件见下表。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观察后,发现①瓶生态系统是最稳定的。

              生态系统组成

              水草

              藻类

              小金鱼

              泥沙

              生态瓶

              编号

              注:“+”表示有,“-”表示无。

              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本实验的观察指标最好选择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本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组同学为了探究某玻璃厂排出的废水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利用下列材料进行探究。

              实验材料:废水、带盖的透明玻璃瓶(500mL)、水草、金鱼草、泥沙、凡士林、纯净水。

              实验方案:

              ①取三个相同的洁净的透明玻璃瓶,并__________。

              ②向1、2号瓶内注入1cm厚的同种泥沙,再加入300mL废水,3号瓶内注入1cm厚的同种泥沙,再加入__________________。

              ③向每只瓶内放入相同的新鲜水草、1条小金鱼。

              ④在瓶盖周围涂上凡士林,盖紧瓶口,再在瓶口周围涂上一层凡士林。

              ⑤放置在________________的、有______________的地方培养,注意不要移动位置。

              ⑥每隔一段时间观察并作记录。

              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说明废水能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②如果1、2、3号玻璃瓶中的水草和小金鱼生存正常,则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为验证生态系统成分的重要性和不可缺少性,某生物课外活动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如下实验设计。

              (一)实验过程如下图、下表所示:

                  1        2     3  

               

              (1) 1、2、3号瓶相比较,相同的非生物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2条)。

              (2) 2号和3号瓶相比较,2号瓶中金鱼存活的时间短,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成分。

              (3)能说明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成分的一组对照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3号瓶中的金鱼一段时间后也会死亡,这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二)请继续设计实验,探究阳光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1)实验设计思路:

              取同样形状、同样体积的4号瓶,进行____________处理,与3号瓶作对照。

              (2)推测最可能的实验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在“设计并制作生态瓶,观察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研究活动中,甲、乙两位同学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分析回答:

              (1)甲同学设计了3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各瓶内的组成和条件见下表。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观察后,发现①瓶的生态系统是最稳定的。


              生态系统组成

              水草

              藻类

              小金鱼

              泥沙

              生态瓶

              编号

               ①


                  注:“+”表示有;“-”表示无。

              ①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本实验的观察指标项最好选择观察____。

              ③本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

              (2)乙同学为了探究××玻璃厂排出的废水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利用下列材料,制订了如下实验方案:

              材料用具:废水、带盖的透明塑料瓶、水草、小金鱼、泥沙、凡士林。

              实验方案:

              ①取三只相同的、洁净的透明塑料瓶。

              ②向每只瓶内注入1 cm厚的泥沙,再加满废水。

              ③向每只瓶内放入2根新鲜的水草和l条小金鱼。

              ④在瓶盖周围涂上凡士林,盖紧瓶口,再在瓶口周围涂上一层凡士林。

              ⑤放置在温暖的、有光照(不宜过强)的地方培养,注意不要移动位置。

              ⑥每隔一段时间观察并作记录。

              请指出上述实验方案中明显的错误(至少写出两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