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果园可作为一个生态系统进行管理:
              (1)利用生物防治方法可控制果园害虫种群密度,如用性信息素(E)-2-壬烯醇捕害虫丽金龟,可破坏其种群 ______ .
              (2)科研人员对板栗园内的栗廋蜂和长尾小蜂的数量进行了连续5年的监测,结果见图,据此判断这两个物种的种间关系是 ______ .
              (3)每年输入果树的能量,一部分被初级消费者摄入,一部分储存于果树的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中,其余能量的去处是 ______ 、 ______ .
              (4)如果不对果树土壤进行管理,果树林下将会出现从一年生草本植物为优势,到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优势,再到草本与灌木混生等阶段的演替.在草本与灌木混生阶段,果园内很少有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其原因是 ______ .
            • 2.
              “雾霾”现象的出现对人体健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低碳、减排”社会呼吁的一种绿色生活方式,图为生态系统“碳”元素的循环途径,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A、B(B1、B2、B3)、C共同构成了该生态系统中的 ______ .
              (2)在碳循环过程中,碳元素主要通过 ① ______ 途径进入生物群落,②为生物的 ______ 作用,要做到“低碳、节能、减排”,人们应采取的措施是 ______ .
              (3)若图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为100KJ,则该生态系统中次级消费者最多可得到能量为 ______ KJ.
              (4生态系统中的绿色植物为消耗者提供了食物、为人类提供了药材等,这些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______ 价值,但森林遭到毁灭性破坏时不能自动恢复,这一事实说明生态系统的 ______ 是有限的.
            • 3.
              图甲、乙、丙构成一条完整的食物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通过光合作用推动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B.能量在该食物链中以有机物的形式循环流动
              C.图示甲丙数量之比在10%-20%之间
              D.若乙数量锐减,短时间内甲、丙数量上升
            • 4.
              如图是某“家庭农场”的农业生产模式中食物网模式简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食物网中包括______条食物链,昆虫和鱼的种间关系是______,鱼和鸭之间信息传递的方向是______.
              (2)该食物网中碳循环的形式为______,图中缺少的生态系统成分是______.
              (3)若只考虑鸭,水稻和野草固定的太阳能为a,鸭子从生产者中摄人的能量为b,排出的粪便量为c,呼吸消耗量为d,则能量传递效率可以表示为______.
              (4)该家庭农场既节约了成本,又提高了效益,尝试从生态学角度阐述两个方面的理由:
              ①______,
              ②______.
            • 5. 如图中甲、乙、丙、丁代表生态系统的成分,字母代表各成分之间交换的有机物或气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乙中某种群的领域行为可明显调节种群密度
              B.乙、丁属于次级生产者,其次级生产量即同化量
              C.乙中的某种群只要保持替补出生率,就会实现零增长
              D.丙成分中极端的温度和湿度是影响乙种群最强烈的内源性因素
            • 6.

              生态学家林德曼对一个天然湖泊——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了如图所示的数据。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Cedar Box湖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Lindeman,1942)

                GP为总初级生产量;H为草食动物;C为肉食动物;R为呼吸/[J(cm2·a)-1]

              A.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464.6[J(cm2·a)-1]
              B.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约为13.52%,能量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约为20.06%
              C.图中未利用的能量是指未被自身呼吸作用消耗,也未被下一营养级和分解者利用的能量
              D.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与流出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相等
            • 7.

              湿地生态系统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肾”,它可以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以及信息传递将陆地生态系统与水域生态系统联系起来,是自然界中陆地、水体和大气三者之间相互平衡的产物。请根据生态系统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湿地的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种类的植物,构成了群落的_______结构.湿地中的腐生细菌和真菌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分解者,它们能将动物粪便、动植物残体分解成无机物供植物再利用,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物质循环功能。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以_________形式循环

              (3)在生态系统中,芦苇属于第一营养级,它的能量除了未利用的一部分和被分解者利用外,其他的流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被下一营养级所同化 。因此能量流动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4)植物的“绿色”为昆虫提供了采食的信息,这表明了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较长时间保持相对稳定,这是因为它具有较强的________能力。

              (6)湿地在调节气候、蓄洪防旱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价值。保护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_________

            • 8. 某生态系统中有a、b、c、d四种生物,构成食物链a→b→c,d为分解者,如图是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入b处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的甲表示b的同化能量,乙表示b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B.蘑菇可参与丁过程
              C.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b的种群数量一般处于
              D.图中d的能量不全部来自b生物
            • 9.

              如图甲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图乙为其中部分营养结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过程①表示__________________,图乙中的生物对应图甲中哪些成分_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2)图乙中的蛇由于某种原因数量下降,蟾蜍的数量先增多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这属于___________调节,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能力

              (3)若草固定的总能量为6.8×109kJ,食草昆虫和鼠同化的总能量是1.3×108kJ,则人最多能获得的能量是________ kJ。

            • 10.

              下图表示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的草、鼠和蛇的数量变化情况。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B曲线代表______________的数量变化情况,图中A、B、C形成的食物链是______________。

              (2)鼠和蛇对草原中的物质循环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若大量蛇被捕杀,则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能力降低。

              (3)C同化的能量中,有些能量没被利用,有些被利用了。被利用的能量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火灾后草原群落的恢复,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演替。演替过程中,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稳定性增强。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