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物种A和物种B的关系,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信息可在物种A和物种B之间相互传递
              B.物种A和物种B可共同进化
              C.能量可在物种A和物种B之间循环流动
              D.物种A和物种B为捕食关系
            • 2.

              豌豆蚜(一种蚜虫)和鳞翅目幼虫是利马豆的主要害虫,蝉大眼蝽可取食利马豆及上述两类害虫。研究人员用蔬果剂处理,除去部分利马豆的豆荚后,测试以上动物密度的变化,结果见下表(单位:个/株,蔬果剂对以上动物无危害)。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物种

              分组

              第7天

              第14天

              第21天

              蝉大眼蝽

              对照组

              0.20

              0.62

              0.67

              处理组

              0.20

              0.10

              0.09

              豌豆蚜

              对照组

              2.00

              4.00

              2.90

              处理组

              2.00

              8.70

              22.90

              鳞翅目幼虫

              对照组

              1.00

              1.31

              0.82

              处理组

              1.13

              2.19

              2.03

              A.调查豌豆蚜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
              B.在该生态系统中,蝉大眼蝽属于第三营养级
              C.蝉大眼蝽摄入有机物中所含的能量,全部用于生长发育繁殖和呼吸作用
              D.从表中数据分析可以得出,蝉大眼蝽主要取食利马豆的豆荚
            • 3.

              某人工养鱼缸中用的水是洁净的池塘水。池塘水中含有丰富的浮游藻类、浮游动物及细菌,浮游动物可取食藻类,鱼类取食浮游藻类、浮游动物和鱼食。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浮游动物与细菌对鱼缸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具有重要作用
              B.藻类固定的太阳能是流经该鱼缸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C.浮游动物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中,有一部分通过自身呼吸散失
              D.鱼缸中的浮游藻类、浮游动物及鱼类构成了一个群落
            • 4.

              长江下游江心洲是由上游携带的泥沙长期淤积逐渐形成的。将某江心洲湿地从近水边到岸边的区域分为光滩区、近水缓冲区、核心区等,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江心洲的形成机制分析,近水缓冲区群落能代表________区群落形成的早期状况。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优势取代表明,适者生存是通过________实现的。与天然湿地相比,人工林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________。

              (2)该湿地中芦苇、风车草、圆田螺等所有生物构成________。淤泥中的腐生细菌、真菌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图中还可以看出该湿地群落存在________结构上的差异。

              (3)许多地方将江心洲开发成旅游景区,为人们休闲娱乐提供了好去处,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

              (4)如图所示为该湿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简图,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图中________和________(填字母)在碳循环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第二、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

            • 5.

              下图为某沙漠地区部分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食物网的全部生物构成生物群落
              B.蚂蚁的数量最多,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C.从个体角度分析,山狗个体体内贮存的能量最少
              D.蜥蜴和蛇、蛇和山狗之间的信息传递是相互的
            • 6.

              稻—鸭—萍共作是一种新兴的生态农业模式,其中,水生植物红萍适生于荫蔽环境,可作为鸭子的饲料,鸭子能吃有害昆虫并供肥,促进水稻生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B.鸭子是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
              C.生物群落由水稻、红萍、鸭子和有害昆虫组成 
              D.水稻和红萍分层分布,能提高光能利用
            • 7.

              如图是3个圆所构成的关系图,其中甲为大圆,乙和丙分别为大圆之内的小圆。符合这种关系的是(   )

               
              A.突触、突触前膜、突触小体
              B.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
              C.种群特征、种群数量特征、物种丰富度
              D.生态系统功能、能量流动、食物链和食物网
            • 8.

              在生态系统中有关食物链与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是单向的
              B.食物链越长,最高营养级上获得的能量越少
              C.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
              D.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越多
            • 9. 考查农田生态系统中水稻从播种到稻秆还田的全过程,发现在水稻分蘖期间,农民拔草、治虫;然后排水进行搁田(亦称“晒田”);稻谷收获之后,有不少农民在田里焚烧稻秆.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农民拔草、治虫目的是使能量较多地流向水稻
              B.搁田时排出的水可能对水体造成污染
              C.搁田有利于水稻根系生长,提高水稻抗倒伏能力
              D.焚烧稻秆可提高土壤肥力,实现能量高效利用
            • 10. 下图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图中字母A、B、C、D、E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字母a、b、c、d表示能量,数字表示生理过程或能量流动方向。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通过_______过程实现的(填数字序号)。食草动物排出的粪便中仍含有部分能量,这一部分能量流入分解者体内的过程应是图示中的_____箭头所示(填数字序号)。若有一种昆虫专以B的粪便为食,设B在某段时间内所同化的能量为107千焦,则这部分能量中可流入昆虫体内的大约为________千焦。

              (2)该生态系统必不可少的两种生物成分除A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图中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有         个营养级。

              (3)如果该生态系统受到DDT(一种有机磷农药)污染,体内DDT含量最高的生物是

                      (填字母)。

              (4)大豆、蓝藻、硝化细菌都属于A生产者,其中硝化细菌是以_____作用的方式合成有机物的。这三种生物中细胞结构相似的是_______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5)图中释放的能量d是通过生物E的               作用实现的。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