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在一些营养丰富的水体中,有些蓝藻常常在春夏季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且有腥臭味的浮沫,这种现象称为水华。水华会引起水质恶化,严重时耗尽水中氧气而造成鱼类的死亡。人工生物浮床技术能起到净化水质、防治水华的作用。下图1为人工生物浮床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图1

                      图2 浮游藻类生长的季节性变化

                     图3 污染物浓度变化


              (1) 严重的水华往往引起沉水植物和浮游动物的死亡,这是因为________。 

              (2) 图2表示温带湖泊浮游藻类生长的季节性变化,从中可看出,影响藻类大量繁殖的最主要因素是________。 

              (3) 人工生物浮床技术能起到净化水质、防治水华的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价值。浮床上有很多挺水植物,与蓝藻之间存在____关系,可以制约浮游藻类的数量。浮床上的植物可供鸟类栖息,下部植物根系形成鱼类和水生昆虫生活环境,这些动物间体现了群落空间结构的_______,因为植物给动物提供了__________。 

              (4) 图3表示对受到轻度污染的湖泊的调查结果,表明湖泊生态系统具有相当高的________性。 

            • 2. 在一些营养丰富的水体中,有些蓝藻常于夏季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称为“水华”.大规模的蓝藻爆发称为“绿潮”.绿潮引起水质恶化,严重时耗尽水中氧气而造成鱼类的死亡.如图1、图2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是温带湖泊浮游藻类生长的季节性变化图像,从中可以看小,影响藻类大量繁殖的最主要因素是________.

              (2)图2表示对受到轻度污染的湖泊的调查结果.结果表明,湿地生态系统具有相当高的________性.

              (3)严重的水华往往会引起如图3所示的沉水植物的死亡,这是因为(要求答出两点主要原因)________.

              (4)我国许多景区水域都由于污染,从而导致沖游藻类大量繁殖,水体浑浊晦暗,透明度降低.景致大为减色.相关部门为了湖水还清,曾多次投放化学杀藻剂紧急处理此种处理方法虽然可以取得眼见的效果,但存在的主要缺点是________.并可能危害到________生物.

              (5)某些景区采纳专家建议,在水域内种植如图3所示的植物,同时投放鲢鱼、草鱼等植食性鱼类,取得了很好的治理效果.在修复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过程中,上述措施发挥作用的原理如下:


              利用了这些植物与浮游藻类的________关系.制约了浮游藻类的数量;②草食鱼类可以________,制约了浮游藻类的数量.

            • 3.

              科研人员利用自然历史博物馆中一千余只百灵、啄木鸟和田雀等鸟类标本羽毛上残存的黑炭量,估算过去一百多年间空气污染状况,反思人类活动和相关环保政策的作用,结果如下图。

              (1)黑炭颗粒是伴随着煤炭等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从碳循环的角度分析,沉积在鸟类标本羽毛上的黑炭颗粒未进入________,无法循环利用。悬浮于空气中的黑炭颗粒吸收的光能转化为热能,加剧________效应,这是1906~1910年间格陵兰岛冰芯融化的原因之一。

              (2)据图可知,1910年之前空气污染比较严重;而1930~1935年间,鸟羽上黑炭量的下降可能与________有关。这些证据表明人类活动对空气状况有显著影响。

              (3)据图可知,1955年启动治理空气污染行动后,煤炭消耗量上升,而羽毛黑炭量指数和碳排放量均________,这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是________。

            • 4. 如图一表示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联系,图二为一定时间内某一生态系统中的几个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l)图一中能构成群落的是_____(填字母),图二中的乙相当于图一中的___(填字母)。

              (2)F的粪便被分解者分解,表示______(填字母)同化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

              (3)某地区因环境污染造成E中出现部分白化苗,对F、D数量的影响是__________。

              (4)根据图二中四种生物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写出它们构成的食物链___________。

              (5)若图一是一农业生态系统,某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其进行考察发现:秸秆当作燃料使用,粪便、废水作为肥料直接施入农田,由此造成________ ___(至少答2点)等不良后果。

            • 5. 下图表示甲、乙两个特定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请思考:

              (1)依生态学原理看,同样的玉米,上述哪种营养结构可养活更多的人口?为什么?

              (2)一个吃玉米的人所获得的能量一定比一个吃牛肉的人获得的能量多,对吗?为什么?

              (3)若土壤中含相同浓度的难降解污染物,则甲中的人与乙中的人体内污染物浓度哪个更高?

            • 6. 某科研人员研究了水面部分遮光(约1/2)对水华的影响,相关实验数据如图一所示。为了净化生活污水,该科研人员同时构建了一个人工湿地(图二)。请回答相关问题:

                                         图一

                                   图二


              (1) 分析图一,实验水塘的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_。 

              (2) 分析图一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遮光后,_________。 

              (3) 生活污水流入人工湿地前,需经稀释处理,是为了防止______________。 

              (4) 控制生活污水流入人工湿地的速率,除有利于人工湿地中的有机物被充分分解外,还有利于________,使出水口处的水质达到排放要求。 

              (5) 根据图一的实验结果,人工湿地中种植芦苇等挺水植物,有利于减少水中的浮游藻类,原因是挺水植物________________。 

              (6) 生活污水不能过量流入人工湿地,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 

            • 7.

              曾于2010年11月在坎昆举行的全球气候大会的重要议题之一是确立各国“X气体”减排目标。如果坎昆会议制定的所有目标均顺利完成,全球“X气体”排放量可能下降60%,平均气温也将下降2摄氏度,请据此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资料中所说的“X气体”主要是指______________,各国气体排放均会对全球气候造成影响,说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____________的特点。

              (2)下图1为生态系统中该气体的生成和构成该气体的某种元素的循环过程,其中甲、乙、丙、丁构成生态系统的________;箭头表示物质循环方向,则乙是________,过程⑤表示____________作用;若过程③和④的成分越复杂,则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稳定性越高。



              (3)假设过程③、④代表的生物之间有如图2所示的食物关系,若E种群的能量为5.8×109 kJ,B种群的能量为1.3×108 kJ,D种群的能量为1.5×108 kJ,能量传递效率为10%,则A种群的能量是________kJ;此过程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4)请再列举两项影响人类发展的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下表是研究小组对我国某淡水湖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甲~丁代表各个营养级。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能量

              营养级

              未利用量

              J/(cm2.a)

              流向分解者的量

              J/(cm2.a)

              呼吸量

              J/(cm2.a)

              同化量

              J/(cm2.a)

              10.4

              925.8

              1785.2

              3092.5

              3.6

              16.2

              32.1

              51.9

              3227.7

              3393.1

              4003.3

              13716.6

              5.3

              105.6

              208.3

              371.1

              (1)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表格数据,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_J(cm2.a),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营养级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和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分别为____________J(cm2.a)、 ____________J(cm2.a)。

              (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该淡水湖生态系统____________(填“是”、“否”)达到相对稳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由于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污水排放量增加。为解决居民生活饮用水问题,某水厂建设了水源生态湿地。下面为人工湿地群落组成简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输入该人工湿地的能量有__________________。

              (2)湿地中芦苇、绿藻和黑藻等植物的分层配置,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实地调查中发现,该湿地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其群落演替类型是______________。

              (3)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是净化污水的重要途径,为了提高分解效率,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_____________。控制污水流入人工湿地的速率,除了有利于有机污染物被充分分解外,还有利于___  _____,使出水口处的水质达到排放要求。污水不能过量流入人工湿地,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人工湿地利用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