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微生物连续培养时,一部分旧的培养基以一定的速度流出,同时不断有等量的新鲜培养基流入以保证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要。研究人员将大肠杆菌JA122菌株接种到葡萄糖含量受到限制的培养基中,连续培养多代,然后取样分析其中存在的新菌株。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于连续培养JA122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从物理性质看属于______培养基,大肠杆菌与酵母菌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大肠杆菌________。

              (2)样品中共发现CV101、CV103、CV116三种新菌株,产生新菌株的原因是由于JA122大肠杆菌发生了_________。

              (3)对三种菌株的代谢差异进行分析发现,CV103对葡萄糖吸收率最高,代谢终产物是醋酸盐。进一步研究表明,CV101可以在过滤的培养过CV103的培养基中生长,据此作出的推测:CV101菌株能以CV103菌株产生的醋酸盐为碳源。请设计并完成下列实验步骤,来验证以上观点。

              ①配制________的固体培养基(A组);和不含碳源的固体培养基(B组);

              ②将等量的适量稀释的CV101菌液分别接种到A、B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并观察记录菌株的生长情况。实验过程应在_________条件下进行。

              ③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在白酒发酵的窖池中,培养液的pH≤4.5后,酵母菌的代谢活动逐渐受到抑制,甚至停止发酵。耐酸性酵母菌能在pH≤3.5的环境下继续表现出较强发酵能力,适宜作白酒发酵生产用菌种。为选育适合白酒生产的耐酸性强的酵母菌,研究者进行实验。

              (1)酵母菌的呼吸作用类型是________。在发酵过程中,窖池中培养液的pH会逐渐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取适量窖底泥、酒糟和黄浆水,分别溶于10 mL________中,再各取1 mL上清液接入10 mL麦芽汁培养基中培养,2天后分别接种到不同酸碱度的麦芽汁培养基上,培养结果见下表。

              菌种来源

              pH

              窖底泥

              酒糟

              黄浆水

              5.0

              + + + + +

              + + + +

              + + + +

              4.0

              + + + +

              + + +

              + + + +

              3.0

              + + +

              + +

              + + +

              2.5

              + +

              +

              +

              2.0

              +

              -

              -

              注:“+”越多表示菌体长得越好,“—”表示几乎不生长。

              (3)在pH≤3.5的环境下,仍可检测到少量耐酸性酵母菌生长,这些菌株是________形成的。

              (4)从pH为________的培养基中获得菌种,可通过________法接种到培养基上,进行纯化培养。

              (5)实验获得了三个耐酸性强的酵母菌菌株,特点如下表。

              菌株

              A

              B

              C

              特点

              pH≤3.5时,生长代谢正常、优于其它常规菌种

              pH≤3.5时,生长代谢正常,pH4~6时不正常

              pH2.5~6,生长代谢正常、优于其它常规菌种

              依据菌株特点,研究者认为C菌株更适合作为白酒发酵菌株,作出这一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白叶枯病是水稻的一种常见病,自然界中的水稻品种(甲)对该病都没有抗性。为了培育出抗白叶枯病的水稻品种,育种专家进行太空诱变育种,得到了抗白叶枯 病的水稻品种(乙)。科研小组为了弄清抗白叶枯病水稻的遗传特性,做了以下实验:

              实验一:甲X乙→F1,全为不抗白叶枯病植株

              实验二:实验一中的F1 X乙→F2中不抗白叶枯病植株:抗白叶枯病植株=3:1

              实验三:实验一中的F1自交→F2中不抗白叶枯病植株:抗白叶枯病植株=15:1

              (1)这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________。

              (2)若这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表示;若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用A、a和B、b表示。实验一中,F1植株的基因组成可表示为下图中的____。


              (3)在实验三中,F2代中的不抗白叶枯病植株中共有________种基因型。

              (4)若在实验三的F2中选择一株不抗白叶枯病的植株与抗白叶枯病植株杂交,其后代中不抗白叶枯病:抗白叶枯病为1: 1,那么所选择的这株不抗白叶枯病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

              (5)让实验三中得到的F2中不抗白叶枯病植株与抗白叶枯病植株品种杂交,则理论上F3表现型及其比例应为_____。

            • 4.

              育种工作者运用了多种育种方法,培育茄子的优良品种。请回答问题:

              (1)太空搭载萌发的种子获得基因突变的茄子,这种育种方式称为______________。多次太空搭载是为了提高__________。某一性状出现多种变异类型,说明变异具有_____________的特点。

              (2)茄子晚开花(A)对早开花(a)为显性,抗青枯病(B)对易感青枯病(b)为显性,两对基因自由组合。以下是快速培育三倍体早开花、抗青枯病茄子种子的主要步骤:

              ①第一步:种植二倍体早开花、易感青枯病茄子(aabb)与二倍体晚开花、抗青枯病茄子(AABB),异花传粉获得基因型为________的F1种子。

              ②第二步:播种F1种子得到F1植株,再用________________方法获得单倍体。

              ③第三步:用______________处理获得的单倍体,得到纯合子,选出早开花、抗青枯病的植株。

              ④第四步:请用图解表示获得三倍体早开花、抗青枯病茄子种子的过程。

            • 5. 青霉素的抑菌原理和防御素的抗菌原理的差异体现在          
            • 6. 央视曝光的“速生鸡”(一种白羽鸡)又将食品安全问题推向舆论漩涡。请回答以下相关问题:
              (1)已知正常白羽鸡生长激素受体基因中一个6Kb(千碱基对)片段在矮小型鸡中仅为4.3Kb,这种变异类型属于___________,导致_________分泌的生长激素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若正常白羽鸡该基因中碱基G所占比例为15%,则该基因连续复制三次至少需要_______个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2)鸡(2n=78)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
              ①鸡的一个染色体组包括______条染色体;
              ②一只母鸡性反转成公鸡后与母鸡交配,后代的性别及其比例是___________。(注:WW的个体无法成活)
              (3)某饲养场的火鸡出现一种遗传性的白化症,该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R、r的控制。正常雄性和白化雌性火鸡交配,F1代全部正常,F1随机交配,F2代火鸡中正常雄性123只、正常雌性59只、白化雄性0只、白化雌性62只,则F2代产生的精子中具有R和r的比例是___________。
              (4)如果一只正常的公鸡与一只白化的母鸡交配,后代中没有雄性个体,而正常雌性:白化雌性=1:1,则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并且那只公鸡的双亲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 7. 假设A、b代表玉米种子的优良基因,这两种基因是自由组合的。现有AABB、aabb两个品种,为培育出优良品种AAbb,可采用的方法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由品种AABB、aabb经过①②③过程培育出新品种的育种方式称为____________,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用此育种方式一般从____________才能开始选育Abb个体,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经过过程②产生的性状符合要求的子代,则其中能稳定遗传的植株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
              (3)过程⑤常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技术得到单倍体,在这些个体中AAbb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与过程①②③的育种方法相比,过程⑤⑥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过程⑦的育种原理是____________。如果在得到AAbb的基础上想进一步得到玉米品种AAAbbb,一般应用的育种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的变异(是或不是)______________可遗传变异,玉米品种AAAbbb在生产上______________(有或没有)现实意义。
            • 8. 下图所示为用农作物①和②两个品种分别培养出④⑤⑥⑦四个品种的过程。

              (1)用①和②通过Ⅰ和Ⅱ过程培育出⑤的过程所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_______。由③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bb所占的比例为       
              (2)通过Ⅲ和Ⅴ培育出⑤的育种方法是_______。该方法培育出的个体都(是/不是)     纯合体。
              (3)由③培育出的⑥是____倍体。该个体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目是       个。
              (4)⑤通过Ⅵ过程培育出⑦的过程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③培育出④过程叫________________,Ⅴ过程需要用_________________处理。
            • 9.

              科研人员利用化学诱变剂EMS诱发水稻D11基因突变,选育出一种纯合矮秆水稻突变植株(甲)。将该矮秆水稻与正常水稻杂交,F2表现型及比例为正常植株∶矮秆植株=3∶1。D11基因的作用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1)BR与BR受体结合后,可促进水稻细胞伸长,这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___功能。

              (2)EMS诱发D11基因发生________(显性/隐性)突变,从而________(促进/抑制)CYP724B1酶的合成,水稻植株内BR含量________,导致产生矮秆性状。

              (3)研究发现,EMS也会诱发D61基因发生突变使BR受体合成受阻。由此说明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特点。

              (4)科研人员利用EMS又选育出若干株纯合矮秆水稻突变植株(乙)。现将甲、乙水稻植株杂交,以判断乙水稻矮秆性状的产生原因是与甲水稻相同(仅由D11基因突变引起的),还是仅由D61基因发生显性或隐性突变引起的(其它情况不考虑)。

              ①若杂交子代皆表现为正常植株,则表明乙水稻矮秆性状是由D61基因发生________(显性/隐性)突变引起的。

              ②若杂交子代出现矮秆植株,尚不能确定乙水稻矮秆性状的产生原因。请进一步设计操作较简便的实验方案,预期实验结果及结沦。

              实验方案:杂交子代矮秆植株苗期喷施BR,分析统计植株的表现型及比例。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若植株全为________植株,则乙水稻矮秆性状的产生原因是与甲水稻相同;若植株全为________植株,则乙水稻矮秆性状的产生是仅由D61基因发生显性突变引起的。

            • 10.

              微生物连续培养时,一部分旧的培养基以一定的速度流出,同时不断有等量的新鲜培养基流入以保证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要。研究人员将大肠杆菌JA122菌株接种到葡萄糖含量受到限制的培养基中,连续培养多代,然后取样分析其中存在的新菌株。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于连续培养JA122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从物理性质看属于                  。培养基中除了含葡萄糖作为             外,还应该含有                            

              (2)样品中共发现CV101、CV103、CV116三种新菌株,产生新菌株的原因是由于JA122大肠杆菌发生了

                                    导致的,产生三种不同类型的新菌株说明         

              (3)下图表示将CV101、CV103、CV116三种新菌株混合在一起培养的生长情况,三者之间互为竞争关系,并保持稳定生长水平,没有出现一种菌株生存而另外两种菌株灭绝的现象,说明它们已经具有了不同的适应能力,这是              的结果。

               

              (4)对三种菌株的代谢差异进行分析发现,CV103对葡萄糖吸收率最高,代谢终产物是醋酸盐。进一步研究表明,CV101可以在过滤的培养过CV103的培养基中生长,据此作出的推测是:                   。请设计并完成下列实验步骤,来验证你的观点。

              ①配制                    的固体培养基(A组);和不含碳源的固体培养基(B组);

              ②将等量的适量稀释的CV101菌液分别接种到A、B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并观察记录菌株的生长情况。实验过程应在          条件下进行。

              ③预期实验结果: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