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被细菌严重感染时,人们通常会使用抗生素。近年来,发现了对多种抗生素有耐药性的细菌——“超级细菌”。研究表明,与普通细菌不同的是,“超级细菌”均有基因X,其表达产物可导致多种抗生素失效。请回答问题:

              (1)基因X最初是通过___________产生的。

              (2)与普通细菌一样,人体被“超级细菌”感染后,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产生_________或__________发挥免疫效应。

              (3)由于人们长期滥用抗生素,近年来感染“超级细菌”的病例增加,此过程中抗生素起了___________作用,导致基因X的____________增加。

            • 2.

              豹的某个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被分隔为F区和T区。20世纪90年代初,F区豹种群仅剩25只,且出现诸多疾病。为避免该豹种群消亡,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经过十年,F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根据资料回答有关问题:

              (1)豹的某个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被分隔为F区和T区后,两个种群之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豹的种群密度除了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外,还受该种群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因素的影响。

              (3)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后,豹后代的性别比例_________(明显改变,基本不变),豹种群_________多样性增加,致病基因频率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收割理论”,十年间,该地区的物种丰富度最可能变化是_________(增加、降低、不变)。

            • 3.

              全球现存穿山甲有8种,分布于我国的穿山甲被列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猖獗的非法捕杀是穿山甲濒危的根本原因,牺息地丧失是导致穿山甲野外种群下降的又一重要因素。假若湖南的穿山甲种群中,AA基因型个体占40%,aa基因型个体占10%。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生物群体中属于种群的是___________ (填序号)。

              A.生活在全球的穿山甲                 

              B一个水库中的全部绿藻

              C.某森林中全部的大熊猫与小熊猫       

              D.一片草地的所有车前草

              (2)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                                         _。假如三年后,A基因的颜率变为60%,该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 ___________ (填“是”或“否”)。

              (3)湖南穿山甲进化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

              (4)中国的穿山甲与印度的穿山甲是两个物种,它们之间不仅存在着地理隔离,还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 4.

              大熊猫化石及现存种类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等多方面的研究,传统的观点认为大熊猫的濒危是进化历程的必然。最新群体遗传学的研究表明,现存大熊猫并未走到进化历史的尽头,仍然具有进化潜力。研究发现该物种现存种群仍保持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和长期续存的进化潜力,大熊猫在末次冰期消融后还经历了强烈的种群扩张,而现存种群的衰退仅始于几千年前。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观点和内容及上述资料回答:

              (1)一个大熊猫种群中具有生殖能力的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是这个种群的______,大熊猫种群进化,实质是种群的__________发生了改变。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_______产生进化的原材料,__________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3)如果大熊猫种群无限大,群体内的个体随机交配,没有突变发生,没有任何形式的选择压力,那么群体中的各种基因型的比例每代保持不变。对某地一个种群随机抽样调查,测知该种群中有基因型AA、Aa、aa的个体分别有若干只,由此可以计算出A和a的基因频率。而根据A和a的基因频率,可以推测出这个种群中Aa的频率(N)大约是______。

              A.0≤N≤100% B.0<N≤50% C.0≤N<50% D.N>50%

              (4)如图中曲线a表示使用诱变剂前青霉菌菌株数和产量之间的关系,曲线b、c、d 表示使用诱变剂后青霉菌菌株数和产量之间的关系。据图分析:

              ①由a变为b、c、d体现了______。

              ②最符合人们生产要求的变异类型是曲线______。

            • 5.

              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受达尔文进化思想的启发,广泛开展了人工动植物育种的研究,通过人工创造变异选育优良的新品种。这一过程人们形象地称为“人工进化”。

              (1)某农民在水稻田中发现一矮秆植株,将这株水稻连续种植几代,仍保持矮秆,这种变异主要发生在细胞分裂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期。

              (2)我国科学家通过航天搭载种子或块茎进行蔬菜作物的育种,用空间辐射等因素创造变异,这种变异类型可能属于________、________。与诱变育种方法相比,DNA重组技术最大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3)若以某植物抗病高秆品种与感病矮秆品种杂交,选育抗病矮秆品种,其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假设该植物具有3对同源染色体,用杂种一代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其单倍体细胞中的染色体(遗传物质)完全来自父本的概率为________

              (4)“人工进化”和自然界生物进化一样,它们的实质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开始使用杀虫剂时,对某种害虫效果显著,但随着杀虫剂的继续使用,该种害虫表现出越来越强的抗药性。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片农田中全部的该种害虫的总和称为     ,该种害虫全部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该种群的      

              (2)害虫抗药性变异产生于农药使用       (填前或后)。由于农药的反复使用,害虫的抗药性状逐代积累并加强,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虽然生物的     是不定向的,但      是定向的。

              (3)现代生物逬化理论认为,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     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一定方向进化;      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 7.

              填空。

              (1)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科学家用含14C的二氧化碳来追踪光合作用中的碳原子,这种碳原子的转移途径是_______________。

              (3)关于无丝分裂名称的由来,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与高等植物细胞明显不同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条原因)。

              (5)主动运输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群体中性别比例为1:1,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一个四分体中含有________条脱氧核苷酸链

              (8)没有突变,进化________(能/不能)发生,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松花江是黑龙江的支流之一,在其上游黑龙江段生活着许多珍贵的鱼类,例如史氏鲟鱼。长江是我国内陆地区最大的江,长江的中华鲟鱼野生型已经很是稀少。回答有关进化的问题:

              (1)自然条件下,长江的中华鲟和黑龙江的史氏鲟不会发生基因交流,其原因是二者在空间上存在____。

              (2)对长江的中华鲟和黑龙江的史氏鲟两群体的线粒体cytb基因片断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序列有44个变异位点,总变异率为11.5%,这些差异属于_________多样性层次,这种多样性的形成主要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的____________结果。

              (3)在对史氏鲟的某一理想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和70%(各种基因型个体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对同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和64%,在这一年中,该鱼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4)现代进化理论认为:___________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史氏鲟这种鱼进化的实质是种群__________的定向改变,进化的方向由_________________决定。

            • 9.

              加那利群岛一年生的某植物群体,其基因型为aa(开白花)。某一年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外来许多基因型为AA和Aa(开紫花)的种子。几年后群体基因型频率变为55%AA、40%Aa、5%aa。回答下列有关的问题:

              (1)该地所有的上述植物群体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____________。

              (2)基因型为AA和Aa种子到来几年后,该群体的A和a基因频率分别为________和________,该群体的基因频率改变是____________的结果。

              (3)假如环境改变前的群体和环境改变后的群体之间花期不同,不能正常受粉,说明这两个群体属于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的物种,原因是已出现_____隔离,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 10.

              1万年前,科罗拉多大峡谷中的松鼠(种群中毛色由一对基因Y、y控制)被一条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两个种群现在已经发生明显的分化。研究人员指出,经过长期演化可能形成两个物种,右下图是科罗拉多大峡谷中的松鼠进化的模式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    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态系统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可以概括为   

              (2)图中a代表   b的变化是生物进化的实质,b是指种群的   

              (3)在对物种1的某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YY和Yy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6%和50%,第二年对同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YY和Yy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5%和32%,在这一年中,该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          ,理由                

              (4)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_____。

              A.物种的形成只有通过a才能达到c     B.①②③④⑤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C.c的产生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D.可遗传的变异和环境因素都可能导致b的变化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