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为了研究不同条件对铜绿微囊藻(一种单细胞藻类,也是引起水华的藻类物种之一)生长、繁殖的影响,科研人员开展了相关实验,具体结果如下图1、2所示。为了调查不同季节浮游藻类的种类和数量的变化,科研人员还对某小型湖泊水体进行采样、分析,具体结果如下图3所示。请分析回答:

              图1

              图2

              图3 


              (1) 在对每次采集的水样测定铜绿微囊藻密度前,需要先搅拌培养液,其直接作用是________。然后在培养瓶中吸取样液,滴加在血细胞计数板上的盖玻片边缘,待培养液渗入且藻细胞全部沉降到____的底部,再利用显微镜观察、计数,进而计算出藻细胞密度。 

              (2) 分析图1、2可知,最不利于铜绿微囊藻生长、繁殖的温度和光照强度分别是____、____。 

              (3) 罗氏沼虾以绿藻、蓝藻等单细胞藻类为食物。科研小组又对该湖泊中的罗氏沼虾的能量流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如下表(数字为能量值,单位是kJ·cm-2·a-1)。

              藻类同化

              的能量

              沼虾摄入藻类

              中的能量

              沼虾粪便

              中的能量

              沼虾用于生长发

              育和繁殖的能量

              沼虾呼吸作

              用散失的能量

              150.6

              47.8

              25.4

              1.2

              21.2


              据表分析,从藻类到罗氏沼虾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小数点后保留一位小数)。 

              (4) 分析图3可知,一年四季中,该湖泊最容易发生水华的季节为____。从生物的种间关系角度考虑,控制水体中藻类生长、繁殖的措施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菌根是菌根真菌与植物根系的联合体。菌根真菌从土壤中吸取养分和水分供给植物.植物为菌根真菌提供糖类等有机物。某草原实验区接种菌根真菌后两种主要牧草种群密度和群落物种丰富度的变化结果如图,回答有关问题:


              (1)菌根真菌的同化作用类型是____________。若用菌根真菌配制成悬浮液进行培养,每天定时对真菌细胞进行计数,计数时若对其逐个计数是非常困难的,可以采用__________法。

              (2)草原上的两种动物田鼠和鼬,鼬能够依据田鼠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田鼠同样也能够依据鼬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可见,信息传递能够_____________,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有同学欲调查草原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取一些土壤带回实验室,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忘记打开装置上的电灯,导致统计结果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据图推测,两种牧草中菌根依赖程度更高的是______________。接种菌根真菌后,该实验区生态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__稳定性提高,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图甲是某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图,图乙为其中部分营养结构。图丙表示一个方格中酵母菌的分布情况。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参与构成食物链(网)的是__________(用图中的字母表示),当人工湿地遭到生活污水的轻微污染时,主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和微生物的降解作用消除污染,河流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不会受到明显的影响。

              (2)若图乙中的蛇取食鼠的比例由1/4调整到3/4,从理论上分析,改变取食比例后蛇体重增加__________kg,人能比原来多增重kg(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

              (3)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为__________,若吸取酵母菌样液1mL并稀释100倍,采用血球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由400个小格组成)计数,以图丙的中方格为一个样方,计数结果是酵母菌有__________个。如果计数的中方格酵母菌平均数为18个,则1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为__________个。

            • 4.

              下图为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二年级的小明同学建构的种群知识框架图,请据图下列问题:


              (1)图中①表示_____________,⑤表示_____________

              (2)种群的“J”型曲线增长的条件是食物和空间充裕、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其数学模型:Nt=N0λt中,λ值与增长率的关系是增长率=________________

              (3)利用方法⑦调査田鼠种群密度时,若一部分被标记的田鼠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__________(填“偏大” “偏小”或“相等”)。

              (4)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的_____________,从而降低该种群密度。

              (5)为了验证种群数量的“S”型增长,小明又做了“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的实验。该实验小明重复了三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用血球计数板(2mmX2mm方格)对某一稀释50倍的样品进行计数时,发现在一个方格内(盖玻片下的培养液厚度为0.1mm)酵母菌平均数为16,据此估算10ml培养液中有酵母菌______个。

            • 5.
              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按下表完成了有关实验。

              试管编号

              培养液/mL

              无菌水/mL

              酵母菌母液/mL

              温度(℃)

              A

              10

              -

              0.1

              20

              B

              10

              -

              0.1

              5

              C

              -

              10

              0.1

              20








              (1)该实验探究的是     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2)本实验中,某学生的部分实验操作过程如下:

              ①将A、B、C三支试管放置在表中相应的温度、其它条件适宜的环境中培养,第7天开始取样计数;

              ②用无菌吸管从静置试管中吸取酵母菌培养液少许;

              ③加入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室,再盖上盖玻片,并用滤纸吸去多余菌液。

              请纠正该同学实验操作中的三个错误。 ①      ;   ②     ;   ③     

              (3)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前,通常需要将酵母菌样液稀释,这是因为     

              (4)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称为      ,若吸取酵母菌样液1mL并稀释100倍,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 1mm×lmm×O.lmm,由400个小格组成)计数,下图表示一个中方格中酵母菌的分布情况,以该中方格为一个样方,计数结果是酵母菌有      个。如果计数的中方格酵母菌平均数为18个,则1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为      个。

            • 6.

              下图为某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对不同藻种群数量影响的研究结果。鱼鳞藻、脆杆藻为藻类植物,是鱼的优良饵料;微囊藻属于蓝藻,其产生的毒素污染水体。


              (1)脆杆藻与微囊藻都具有的细胞器是_________。据图分析,当水体营养化程度处于________时,有利于能量流向鱼。

              (2)将湖水培养液稀释100倍,用血球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计数,观察到的计数室中三类藻细胞分布如图(图示25个中格),则培养液中微囊藻细胞的密度是________个/mL。


              (3)传统渔业只重视“水草→草食性鱼”这条食物链,放养的草食性鱼高强度摄食会使水草量急剧下降,最终导致草型湖泊变为藻型湖泊,这一过程属于群落的________。为使湖泊渔业可持续发展,应根据生态工程________原理,增加湖泊中的生物种类,调整食物链(网)结构。

              (4)对该湖底栖动物中的优势种椭圆萝卜螺的能最收支进行研究,结果如下表。

              动物名称

              能量/(KJ·m-2·a-1

              摄人食物中

              所含的能量

              用于生长发育

              和繁殖的能量

              呼吸作用散

              失的能量

              粪便中

              的能量

              椭圆萝卜螺

              516

              15

              231

              270

              椭圆萝卜螺同化的能量为________(KJ·m-2·a-1)。螺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中包含机体在摄食、消化、吸收等过程中引起的热能散失。科研人员在测定这部分能量时,首先将螺在一定温度下进行48h饥饿处理,然后取相同的棕色瓶分别标号,密闭后置于光下(如表,“+”代表放入,“-”表示不放入)。为排除水生植物对水中溶解氧的影响,需另设置一组对照,对照组的处理应包括________(选填表中实验处理的标号)。

              实验处理

              A

              B

              ①预处理的湖水

              ②经48h饥饿的椭圆萝卜螺5只

              ③水生植物(食物)

            • 7.

              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利用酵母菌开展相关的探究实验。

              (1)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①在实验中,如果血球计数板的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正确的计数方法是______。

              ②下表是某小组记录的实验结果:

              时间

              第1天

              第2天

              第3天

              第4天

              第5天

              第6天

              第7天

              酵母菌数(万个/毫升)

              32

              127

              762

              824

              819

              821

              820

               

              从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结论: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呈__________型增长。第4天开始,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基本停止,根据所学的知识,推测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环境因素有_____________(举一例)。

              (2)该小组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继续探究某环境因素对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影响,得到如下实验结果。

              氧浓度(%)

              a

              b

              c

              d

              产生CO2的量 (mol)

              9     

              12.5

              15

              30

              产生酒精的量 (mol)

              9

              6.5

              6

              0

               

              据表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在氧气浓度为a时,酵母菌进行__________呼吸。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