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地球上的植物每年产生的纤维素超过70亿吨,其中40%~60%被土壤中的某些微生物分解利用,这是因为它们能够产生纤维素酶,某研究小组欲从土壤中分离得到纤维素分解菌,其操作流程如下所示,请回答相关问题。
              ①土壤取样→②迭择培养→③梯度稀释→④鉴别培养基培养→⑤挑选产生透明圈的菌落
              (1)研究小组将滤纸埋在土壤里,30天后再从己经腐烂的滤纸上提取土样筛选纤维素分解菌。请说说这么做的道理是什么? ______ 。
              (2)上述流程②成功的关键,是选择培养基的配方中要以 ______ 唯一碳源。流程④→⑤常用 ______ 染色法,④→⑤过程利用染色法能够拂选出纤维素分解菌的原因是 ______ 。
              (3)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无菌技术就是绕如何避免杂菌的污染展开的。请列举几项该研究小组应该实施的无菌操作(如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______  (答出两点即可)。为了证明培养基是否受到外来杂菌污染。需要设置空白对照,对照培养基的处理是 ______ 。
              (4)若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来统计纤维素分解菌落的数量,发现测定的结果往往比实际活菌数量要少,原因是 ______ 。
            • 2.
              [生物--选修l生物技术实践]
              下列是对土壤微生物开展探究活动的三个案例,请在相应的空白处作答.
              (1)案例l:探究落叶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是否发生腐烂(分解).
              设计思路:
              组别 对照组 实验组
              处理
              情况
              不做处理的带落叶的土壤 处理过的带落叶的土壤
              将等量的带落叶的土壤,用带有编号的相同的塑料袋分别包扎好,并埋在5cm深的土壤中
              对实验组土壤应该进行 ______ 处理,尽可能排除 ______ 的作用.
              (2)案例Ⅱ:探究土壤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作用.
              实验步骤:
              ①将取自农田的土壤制成土壤浸出液,放在烧杯中静置一段时间.
              ②另取两只烧杯,编号为A、B,放入等量的淀粉糊.在A烧杯中加入30mL土壤浸出液,B烧杯中加入 ______ .
              ③在室温条件下放置7天后,从A烧杯中取20mL溶液,分别加入A1和A2两支试管各10mL;从B烧杯中取20mL溶液,分别加入B1和B2两支试管各10mL.
              ④在A1和B1中加入碘液;在A2和B2中加入 ______ ,并进行 ______ 处理.
              ⑤观察各试管的 ______ ,记录实验结果.
              (3)案例Ⅲ:探究土壤微生物中是否含有分解纤维素的细菌的实验过程中,应将土壤浸出液接种在以 ______ 为惟一碳源的培养基上,并用 ______  (试剂)加以鉴别.
            • 3.
              木聚糖酶系可以将半纤维素(一种多糖)转化为单细胞蛋白其他有用物质.有些嗜热菌能产生耐热木聚糖酶,在食品工业上具有较高的潜在应用价值.现欲从温泉中分离能分解半纤维素的嗜热菌,并从中筛选木聚糖酶高产菌株,获得耐热木聚糖酶.回答下列问题:
              (1)取适量体积的样品涂布在富含 ______ 的固体培养基上,置于65℃(原因是此温度是 ______ )的培养箱中培养,菌落长出后,挑取单个菌落在培养基上用 ______ 法接种培养,进行菌株的 ______ .将得到的菌株接种到 ______ (固体/液体)培养基中富集.
              (2)将富集后的菌株接种于固体培养基上,待菌落长出后用0.1%的 ______ 染色1h,再用lmol/L NaCl脱色.菌落周围会出现 ______ ,筛选 ______ 的菌落即为木聚糖酶高产菌株.
            • 4.
              分离筛选降解纤维素能力强的微生物,对于解决秸秆等废弃物资源的再利用和环境污染问题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研究人员从土壤和腐烂的秸秆中分离筛选出能高效降解纤维素的菌株,并对筛选出的菌株进行了初步研究.
              (1)对培养基进行灭菌的常用方法是 ______ .为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菌落,若以接种环为工具,则用 ______ 法进行接种.
              (2)先将样品悬液稀释后涂在放有滤纸条的固体培养基上进行筛选得到初筛菌株.再将初筛菌株接种到以 ______ 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培养2~5天,加入 ______ 溶液后,依据出现的颜色反应进行筛选,观察菌落特征并测量 ______ .同时将初筛菌株制备成的菌液放入加有滤纸条的液体培养基中,恒温振荡培养8天,观察滤纸条的破损情况.结果见表.由表可知,8种菌株中1、3、7号菌株产酶能力较强,你的解释是 ______ .
              菌株编号
              检测指标
              1号 2号 3号 4号 5号 6号 7号 8号
              DP 5.91 1.73 6.54 1.53 3.23 1.76 7.29 1.34
              滤纸破损 +++++ +++ +++++ ++ ++++ +++ +++++ ++
              注:①DP=(D/d)2,其中d表示菌落直径(cm),D表示水解圈直径(cm)
              ②“+”为滤纸边缘膨胀;“++”为滤纸整齐膨胀并弯曲;“+++”为滤纸不定形;“++++”为成团糊状;“+++++”为半清状
              (3)为进一步研究1、3、7号菌株对秸秆降解的效果.分别用这三种菌株对秸秆进行处理,并在第5天和第10天对秸秆和秸秆中含有的纤维素、半纤维素以及木质素等组分的降解情况进行了测定.结果见如图.

              由图分析可知,三种菌株对 ______ 的降解最强,与第5天结果相比,第10天秸秆各组分中 ______ 的降解率变化最大.
            • 5.
              请回答生物技术实践的相关问题:
              (1)果酒的制作过程中,在葡萄汁装入消毒发酵瓶时,要留有大约 ______ 的空间.所使用的发酵液能使酵母菌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无法适应,这种发酵液应具有 ______ 的特点.
              (2)在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过程中,常用的方法是 ______ .但这只是分离纯化的第一步,为了确定得到的是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要进行 ______ 的实验.
              (3)植物组织培养是一种常见的繁殖花卉的手段,一般的说,容易进行 ______ 的植物,也容易进行组织培养.但为了提高成功率,往往要添加植物激素,其中关键性的激素是 ______ .
            • 6.
              请回答下面与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有关的问题:
              (1)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 ______ ;对玻璃器皿的灭菌方法为 ______ .
              (2)微生物常用的接种方法有2种,但只有 ______ 方法可用于微生物的计数,运用该方法计数的结果往往比实际结果 ______ .
              (3)农作物秸秆中含有大量的纤维素,利用微生物可以将纤维素转化为酒精以供人类所需.将纤维素转化为酒精需要先将纤维素转化为葡萄糖,将纤维素转化为葡萄糖的酶是一种复合酶,它包括C1酶、 ______ ,将葡萄糖转化为酒精的微生物是 ______ .
              (4)如表是分离某种微生物的培养基配方:
              成分 MgSO4 葡萄糖 X物质 琼脂
              用量 5g 10g 7g l000mL 20g
              表中X物质最可能为 ______ (碳源、氮源、无机盐);培养基中添加琼脂的作用是 ______ .
            • 7.
              生物技术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请回容下列与生物技术有关的问题:
              (1)自然界中的微生物必须经过 ______ 后才能应用于工业生产.若要对从土壤中得到分解尿素的细菌作进一步鉴定,需要在培养基中加入 ______ ,当 pH升高同时,该物质将变成 ______ 色.
              (2)在香料工业提取的“液体黄金”玫瑰油中,要求不含有任何添加剂或化学原料,其提取方法主要是 ______ .
              (3)进行橘皮精油的提取时,通常用 ______ 浸泡橘皮10小时.
              (4)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以用 ______ 来检验,现象是 ______ .如果用葡萄酒来制葡萄醋请写出其反应式: ______ .
            • 8.
              分析有关科学探究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I.土壤中生活着肉眼看不见的细菌、丝状真菌和呈放射状的放线菌,这些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极其繁多,其中绝大多数以土壤中的有机物作为营养物质.某生物兴趣小组以带有落叶的表层土壤为实验材料,研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见表):
              实验组合 土壤处理 土壤湿度控制 温度(℃)
              灭菌 湿润 20
               不灭菌 湿润 20
               不灭菌 湿润 5
               不灭菌 较干燥 20
              (1)该实验对照组是实验组合 ______ .
              (2)预计本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① ______ ;② ______
              (3)生态系统中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不能等 同于微生物的细胞呼吸,其理由是: ______
              II.为了进一步研究土壤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作用,请利用下列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并预期实验结果.实验材料和用具:土壤浸出液、蒸馏水、淀粉糊、恒温箱、酒精灯、烧杯若干、试管若干、碘液、班氏试剂等.
              (4)作出假设: ______ .
              (5)主要实验步骤:
              ①取两个大小相同的烧杯,编号为A、B,放入 ______ .在A烧杯中加入适量的土壤浸出液;B烧杯中加入 ______ .
              ②在室温(20℃左右)下放置7d后,分别取A、B烧杯中的溶液20mL,各加入两支试管中,分别编号为A1、A2,B1、B2
              ③在A1、B1试管中加入 ______ ;在A2、B2试管中加入 ______ ,并在酒精灯上加热至沸.
              ④观察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记录实验结果.
              (6)实验现象及结论预测:
              ①如果假设成立,则实验现象是: ______
              ②如果假设不成立,则实验现象是: ______ .
            • 9.
              中国经济的发展深刻地影响着农村生活,过去农村大多以农作物秸秆作为主要能源用于做饭、取暖等,现在基本上已经被电能、天然气等能源所取代,从而造成一些不必要的能源闲置及浪费.其实农作物秸秆是一种廉价易得的资源,有很大的利用价值.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秸秆的主要成分是 ______ ,植物细胞的 ______ 也是由该成分构成的.
              (2)从土壤中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实验流程如下:
              (一)土壤取样→(二)选择培养→(三) ______ →(四)将样品涂布到鉴别培养基上→(五)挑选菌落.该过程中步骤(二)选择培养基的营养物质的特点是 ______ ;步骤(五)挑选菌落时应该挑选出现 ______ 的菌落.
              (3)为了测定细菌含量,将稀释度为104的菌液均按0.1mL的用量各接种3个平板,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3个平板上长出的菌落数分别为42、55、38,则每升菌液的活菌数约为 ______ 个.活菌的实际数目往往比该方法测得的数据 ______ (填“多”“少”或“相等”).
            • 10.
              下列有关微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同的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要完全相同

                

              B.以尿素为唯一氮源且含酚红的培养基中加入尿素和酚红的目的是相同的

                 

              C.检验某培养基配制是否合格可在该种培养基中接种等量无菌水作对照培养

                 

              D.利用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可对微生物进行接种、纯化、分离和计数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