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健康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健康中国概念逐渐深入人心并走向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
                  材料一: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需要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作用。促进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要立足提升仝民健康素质,在维护人民群众基本健康权益的同时,优化中医药叉化产业结构,培育知名品牌和企业,逐步形成中医药文化产业链。要坚持中医与西医的取长补短,促进中西医结合,在开放中发展中医药。要依托现有中医药教育资源,培养一批中医药健康服务相关领域的领军(后备)人才、骨干人才和师资;还要加强舆论引导,让全社会形成尊重和保护中医药传统知识、重视和促进健康的社会风气。
                  材料二:据统计,我国因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导致的死亡占居民总死亡的8 5%,而国内外的经验表明,慢性病是可防可控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可让慢性病发病率降低50%以上。在我国中医药理论中,“治未病”就是中医学的核心理念之一,提倡采取预防或治疗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发展。中医药理论中还强调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综合施治的诊疗模式,倡导通过饮食起居、情志调理,运动疗法等多种措施,调养体质,增强人体抗病能力。中医药还坚持固时、因地、因人制宜的原则,主张治病要根据时令季节的变化、地理环境、生活习惯、个人体质的差异,做到男女有别、老幼有异。
              (1)中医药是健康中国建设的独特资源。结合材料一并根据文化生活的知识,就如何挖掘这一资源谈谈你的看法。
              (2)中医药理论中蕴含的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慢性病防控有着独特的作用。结合材料二,运用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的知识,分析这些思维方法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3)在当代,健康的内容还包括心理健康、社会健康、道德健康等。请你就如何才能让我们拥有一个健康的生活提两条建议。
            •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国家形象直接影响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范畴。
              材料一 为顺应全球传播时代的潮流,我国在塑造国家形象方面确立了以下思路:一是处理好主观认知与客观实际的关系。国家形象的塑造既取决于该国的国情国力实际,同时也取决于自身的塑造能力特别是国际传播能力。二是处理好国内公众与国外公众的关系。由于国家间的利益矛盾和文化差异,国内公众对本国的认知与国外公众对该国的认知会有差别,需要正确引导国内外社会舆论的互动。三是国家形象的判定标准与传播之间的关系。传媒对国家形象的判定有双重作用,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需要加强对国际主流媒体特别是新媒体的控制力和影响力。
              (1)结合材料一 运用联系多样性知识,分析我国塑造国家形象的依据。
              材料二 过往的时代,国家形象的塑造主要是国家和政府的事情,如今国家形象的塑造是在日益多元化的进程中通过对碎片化形象的整合而实现的。作为次国家行为体的非政府组织、企业、个人等已经成为国家形象塑造和对外传播的主体,每一个行为体在国家形象的塑造中开始承担着与自身相符的责任,“凡我在处,便是中国”的理念对于不同层级的行为体都是适用的。
              (2)联系材料二,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关知识,说明公民能为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中应该怎么做?
              (3)“凡我在处,便是中国”,从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当代学者崔卫平的“你所站在的那个地方,就是属于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人便是什么。你内心光明的时候,中国便不再黑暗。”无不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自觉的历史担当。请你写出从中得到的两条感悟。
            • 3. 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4月21日正式挂牌。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福建自贸区涵盖了厦门、平潭、福州三个片区,定位于建设成为制度创新的试验田,深化两岸经济合作的示范区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按区域布局划分,平潭片区重点建设两岸共同家园和国际旅游岛;厦门片区是重点建设两岸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东南国际航运中心、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和两岸贸易中心;福州片区重点是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两岸服务贸易与金融创新合作示范区。
              (1)应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知识分析福建自贸区发展定位的合理性。
              材料二  福建省政府主动对接自贸区建设,“量身订制”一系列符合福建实际的改革措施和制度办法,根据福建自贸试验区企业实际需求,因地制宜推出各项创新制度,同步调整信息化系统,实现各项创新制度的真正落地,使企业能切实享受改革创新带来的成果。众多企业抓住这一契机,纷纷抢滩自贸区,希望利用区内政策,谋求自身跨越发展。
              (2)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分析福建省上述做法的依据。
              (3)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企业应如何抓住这一契机,谋求自身跨越发展。
              材料三  自贸区的价值在于创新。培育创新型人才,对接自贸区创新型发展,才能不断提升自贸区活力和竞争力。
              (4)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从“国家”或“个人”中任选一个角度,给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三条建议。
            • 4.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2014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2015年一号文件都将重点放在了“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上。某校高二(1)班学生以此为主题开展了研究性学习活动,搜集到以下信息。
              【信息一】2009-2014年我国粮食产量及其增长率
              时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
              产量(万吨)530825464857121589576019460709
              比上年增长0.4%2.9%4.5%3.2%21.%0.9%
              【信息二】会议首次提出在建设“物的新农村”的同时还要建设好“人的新农村”,凸显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更高要求。建设好“人的新农村”,一要建立农村留守老人、儿童、妇女的关爱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养老、教育、医疗等农村公共服务;二要做好农村传统文化、乡土文化的保护,不让农村变成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和记忆中的故园;三要做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建设农村生态文明。
              【信息三】进入21世纪以来,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但相对于成熟的工业化、加快的城镇化、深度融合的信息化而言,农业现代化还是显得比较滞后。如果说全面现代化是一个板凳,这个板凳就是由“四化”这四条腿来支撑的,这四条腿有长有短板凳就坐不稳,补齐农业现代化这个短腿,迫在眉睫。
              (1)简要概括信息一中表格所反映的经济信息,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从政府的角度分析取得这一成就的原因。
              (2)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就建设好“人的新农村”提出合理化建议。
              (3)运用整体和部分关系的知识,说明如何才能更好实现“四化”。
            • 5.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全党同志要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以实际行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取得群众满意的成效。
              材料二:“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节约问题是事关人的品德的问题,如果奢靡之风蔓延,必然破坏社会文化面貌,破坏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为此中央出台了一系列规定,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形成良好社会风尚。民间也掀起了一场“光盘行动”,倡议大家珍惜粮食,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中有关政党的知识,谈谈党为什么要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就如何让“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形成良好社会风尚提出合理建议。
            • 6. “十二五”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呈现良好态势,第三产业有了较快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大产业比例日趋协调。
              表:2010-2013年我国文化产业和文化消费变化情况
              文化产业增加值
              (亿元)
              财政安排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支出(亿元)城乡居民文化消费平均支出
              (元/人)
              城乡居民文化消费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
              201011052-5466.1
              201113457129.556336.2
              201216000155.2112396.4
              201321000169.6328306.6
              注:公共文化服务是指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包括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资源和服务内容,以及人才、资金、技术和政策保障机制等方面内容。

              (1)指出表和图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运用“生产与消费”“财政的作用”相关知识,阐述扩大居民文化消费对协调三大产业比例的作用。
              (3)运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我国为什么要重视居民文化消费。
            • 7. 材料:前段时间在达州发生了这样的一件事情,三个小学生看到一位老婆婆摔倒,于是上前将其扶起,谁知刚被扶起的老人却死死抓住孩子的手,说是孩子们将她撞倒了,然而三个孩子却坚持自己只是扶起了老人,并没有撞倒老人。老人摔倒该不该扶,再次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话题,也成为引发人们对当今社会道德、良知是不是滑坡的忧虑与思考。事实上,从2006年的彭宇案至今,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善行义举不胜枚举,一个又一个“最美”人物用他们的行为在默默地宣示,真善美从未离我们远去,而是时时处处存在于我们身边。任何时候,在关注发生纠纷的“摔倒”个案时都不能忘记,“最美”远比“诬赖”更多。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如何使国人面对此类事情“与其一味痛心道德缺失,还不如从自己开始,唤醒真善美的人性”?
            • 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12年7月6日至7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在北京举行。胡锦涛在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解决制约科技创新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科技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材料二  2013年3月14日,《经济日报》报道,湖南省在发展绿色食品中,坚持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民增收作为立足点,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加大绿色食品宣传力度,面向市场抓好营销,提高绿色食品的市场价值,实现优质优价,增加农业效益,带动农民增收。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我国重视科技创新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说明,湖南省在发展绿色食品中,为什么要坚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立足点?
              (3)请就如何促进农民增收提两条方法论建议。
            • 9. 材料一:按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人均GDP低于975美元为低收入国家,在976至3855美元之间为中等偏下收入国家,在3856至11905美元之间为中等偏上收入国家,高于11906美元为高收入国家。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201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400美元,已经进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行列。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在3000-10000美元的阶段,既是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机遇期,又是矛盾增多、爬坡过坎的敏感期。这一阶段,发展容易掉进“中等收入陷阱”。
              材料二:拉美地区和东南亚一些国家是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典型代表。如菲律宾 198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671美元,2006年仍停留在 1123美元。阿根廷则在1964年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就超过1000美元,在上世纪90年代末上升到了8000多美元,但2002年又下降到2000多美元,而后又回升到2008年的8236美元。国际上公认的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比较大规模的经济体,仅有日本和韩国。日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1972年接近3000美元,到1984年突破10000美元。韩国1987年超过3000美元,1995年达到了11469美元。
              材料三:比较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和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在很多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第一,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经济增长往往出现较大的起伏,即便在短期内取得高增长,也难以持续。
              第二,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基尼系数普遍在0.5左右,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较大。而按照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基尼系数应保持在0.2~0.4之间,低于0.2社会动力不足;高于0.4,则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第三,在利用外资方面,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国家对外部经济的依赖程度较高。外商直接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明显高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
              第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其研究与开发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劳动力中具有大学以上教育程度的比重普遍较高。
              阅读上述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解释“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内涵,并运用哲学发展的观点说明应如何看待“中等收入陷阱”。
              (2)试从经济和文化角度提出我国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应采取的措施。
              (3)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应如何发挥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
            • 10.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重视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加强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科技馆、纪念馆、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建设并完善向社会免费开放服务,鼓励其他国有文化单位、教育机构等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各类公共场所要为群众性文化活动提供便利。要坚持正确文化创作方向,创作更多优秀文化作品,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
              (1)结合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要重视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发展健康向上的文化。
              (2)“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繁荣,是政府的责任。”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