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设置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32头,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0头,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10头.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N,则N= ______ 头.
              A.30       B.32          C.64            D.96
              (2)(双选)要使上面所计算的种群个体总数和实际相符,理论上在调查期必须满足的2个条件是 ____________
              A.有较多个体迁出调查区            B.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死亡
              C.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出生      D.有较多个体迁入调查区
              (3)若某种群有成鼠a头(计算时作为亲代),每头雌鼠一生产仔16头,各代雌雄性别比例均为1:1,子代幼鼠均发育为成鼠,所有个体的繁殖力均相等,则从理论上计算,第n代新生的子代数为 ______ 头.
                   A.a×8n-1      B.a×8n+1        C.a×8n                  D.a×8n-2
              (4)若将雌雄成鼠各若干头放在大小一定的笼内饲养,让它们交配繁殖,且供给足够的饵料和水,则笼内鼠数变化和饲养时间之间的关系,应为图中的曲线 ____________ .

            • 2.

              某学习小组根据“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利用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培养酵母菌,结果如下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可以采用________法,吸出培养液之前,将盛培养液的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_______________,便于估算。

                (2)酵母菌在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中,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都是__________;图中__________浓度的培养液中种群的K值最大。

                (3)酿酒和做面包都需要酵母菌,当酵母菌数量为________时,最适宜分离获得菌种;K值之后,种群数量减少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

            • 3.

              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海洋是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







                             

                        

              (1)根据图甲分析,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捕捞后大黄鱼种群数量应处于________点。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大黄鱼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种群密度的估计值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2)海洋鱼类生活在不同的水层,这体现了生物群落的________结构。新建码头的桩柱表面很快被细菌附着,随后依次出现硅藻、藤壶、牡蛎等,该过程称为__________。

              (3)图乙表示某海域能量流动简图,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图中________和________(填字母)在碳循环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________。

              (4)海洋会受到石油、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污染。如果污染超过海洋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海洋生态系统就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 4.

              研究人员调查统计了某岛屿社鼠种群的种群数量和性别比例,结果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1)调查社鼠种群数量通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_________。


              (2)图中曲线表示种群数量,由图可知,社鼠的繁殖高峰大约在_______季之间,秋季社鼠的死亡率雌______雄(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有人研究了该岛屿茶园中社鼠的食性,在其胃容物中发现有茶籽、嫩枝叶、茶花、茶尺蠖幼虫和蛹等的残骸,据此可以判断,社鼠在茶园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位于第______营养级。社鼠与茶尺蠖幼虫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4)多年跟踪研究发现,在社鼠种群密度低时雌鼠怀孕率高,种群密度高时雌鼠怀孕率低,进而对种群密度造成影响,这种调节方式属于________调节。

            • 5.

              图1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部分示意图,图中“→”表示碳元素的流动方向。图2是某种群不同年龄个体所占的比例,图3是该种群数量变化的增长曲线。请分析回答:


              (1)图1的生态系统中,分解者是(用图中字母表示)_      ,图1表示的生理过程中遗漏的碳元素的流动方向是      


              (2)图2表示图1中G种群的年龄组成,据此预测,G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为      ,种群增长率最大的一点对应图3中的      (A/B)点。

              (3)图1中各字母代表的生物中含有能量最多的是      (填字母),若B含有的能量为a,能量向下一营养级流动时平均分配到各生物中,则F最多能获得的能量可表示为      。 

            • 6.

              下图甲表示某生物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①表示出生率,②表示死亡率),图乙表示该生物一段时间内种群增长速率变化的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种群密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直接影响该生物种群密度的因素除图甲中的因素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甲中生物种群密度将会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图乙中________段内种群数量的增长与此类似。

              (3)若一段时间后,甲图中的①②发生重合,此时该生物种群数量达到________值,对应图乙中的________点。(4)农田生态系统中,一个生长季节收获的农作物所含有的能量为m,农作物通过细胞呼吸散失的能量为n,这些农作物在整个生长季节固定的太阳能总量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mn

            • 7.

              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利用酵母菌开展相关的探究实验。

               (1)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①在实验中,如果血球计数板的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正确的计数方法是_________。

              ②下表是某小组记录的实验结果:

              时间

              第1天

              第2天

              第3天

              第4天

              第5天

              第6天

              第7天

              酵母菌数(万个/毫升)

              32

              127

              762

              824

              819

              821

              820

              从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结论: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呈_________型增长。第4天开始,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基本停止,根据所学的知识,推测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环境因素有_________(举一例)。

              (2)某次计数时,样液被稀释100倍,5个中格所计数酵母菌数量依次为1211131412,则每mL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为________。(血球计数板:1 mm×1 mm×0.1 mm25中格×16小格)

              (3)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中,有关操作错误的是(  )

                 A.吸取培养液前应将培养瓶轻轻振荡

                 B.用血球计数板对酵母菌计数

                 C.将培养液滴在计数室上后,再盖上盖玻片

                 D.将培养后期的样液稀释后再取样计数

              (4)在该实验的基础上,根据你对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因素的推测,进一步确定一个探究实验的课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如图表示某种群数量变化可能的几种情形,其中a点表示外界因素的变化。据此分析:


              (1)若图示种群每年以λ倍“J”型增长,N0为种群起始数量,第t年时该种群数量可表示为Nt=________。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环境阻力,可引起该种群的________发生改变,进而导致物种进化,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产生新物种。

              (2)若图示物种为长江流域生态系统中的最高营养级生物之一的野生扬子鳄,当a点后的变化曲线为Ⅲ且种群数量为K2时,对该物种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________。流向该营养级其他物种的能量会________,处于该营养级物种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

              (3)若图示种群为东亚飞蝗,应控制其种群数量为________(填“K1”、“K2”或“0”),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干旱能抑制造成蝗虫患病的一种丝状菌的生长,若a点变化为干旱,则a点后的变化曲线为________,此时东亚飞蝗不断地聚集迁徙去追逐“绿色”,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功能。

            • 9.

              在某鱼塘中放养着A、B、C、D四种鱼,营养结构如图甲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科研人员若调查四种鱼的种群数量,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若该鱼塘中只放养C鱼,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是Ⅰ,池塘的环境容纳量(K值)是________

              (2)若该鱼塘中只放养A和B两种鱼(假设二者都只取食同一种藻类),两种鱼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是________;若该鱼塘中只放养A和D两种鱼,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是________;若该鱼塘中只放养A和C两种鱼,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是________

              (3)在只放养C鱼的鱼塘中,捕捞的最佳时间非常重要,应该将鱼塘中C鱼的种群数量控制在曲线Ⅰ上的________之间。

            • 10.

              分析图甲和图乙,并运用这些模型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甲                                 乙                                         

              (1)在图甲中种群数量增长最快的时间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点对应的时间。 如果在a点时λ等于3,则e点的λ等于________。若图甲模型表示某地传染病流行时患病人群的数量变化,则给易感人群注射疫苗,防止传染病传染,反映在模型中实质就是降低了______。

              (2)在图乙曲线OA段中,影响反应速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B点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图乙的横坐标为光照强度,纵坐标为某植物的光合速率,则曲线反映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真正的光合速率”或“净光合速率”)的大小。若光照强度不变,与正常情况相比,环境中Mg2+减少时,B点将__________(填“上移”或“下移”)。从光合作用的过程分析,当光照强度为0时,该植物光合速率也为0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