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接种1mL水样在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上,经37℃、24h培养后,所生长出的菌落总数不得大于100.某兴趣小组对某蓄水池进行细菌总数测定,以了解池水是否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回答下列问题:
              (1)用无菌三角瓶取水样前,取样器(玻璃制品)需使用 ______ 法灭菌。取水前的这种无菌操作的目的是 ______ 。
              (2)该小组通过滤膜法测定细菌总数,将10ml水样进行过滤后,将滤膜放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培养,培养时应将平板倒置,其原因是 ______ 。在培养过程中,不同时间所观察到的平板上菌落特征的差异有 ______ (至少写出两点)。
              (3)经过37℃,24h培养,结果如下表:
              平板1 平板2 平板3
              菌落数(个) 370 350 380
              据上表结果判断,所取水样测定结果 ______ (填“符合”或者“不符合”)饮用水的标准。
              (4)该小组若想检测水样中大肠杆菌的数目,可将滤膜放在含 ______ 培养基上,计算培养基上 ______ (颜色)菌落的数目。
            • 2.
              经人工诱变获得的天冬氨酸缺陷型菌株,菌体自身不能合成天冬氨酸,必须从外界环境中获取天冬氨酸才能生长繁殖.下图是科研人员利用“影印法”筛选天冬氨酸缺陷型菌株的部分过程(注:基本培养基中不含氨基酸,完全培养基中含所有种类的氨基酸).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①接种的方法是 ______ .待测培养皿中的培养基是 ______ (答“基本”或“完全”)培养基.
              (2)过程②是将印在同一块丝绒布上的菌落,先后转印至两个不同的平板上.该过程应该先转印到 ______ (答“基本”或“完全”)培养基上,原因是 ______ .
              (3)完成②过程的转印并在28℃的培养箱中培养2天后,两个平板上出现的菌落有的相同,有的不同.完全培养基上出现的菌落A和菌落B中,不可能是天冬氨酸缺陷型菌株的是 ______ 菌落(答“A”或“B”),原因是 ______ .
              (4)为了进一步鉴定筛选到的菌株确实是天冬氨酸缺陷型菌株,科研人员又制备了甲、乙两个平板,这两个平板中营养成分的差异是 ______ .将待鉴定菌种接种到两个平板中,置于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若观察到两个平板中菌落的生长情况是 ______ ,则说明该菌株是天冬氨酸缺陷型菌株.
            • 3.
              苯酚及其衍生物广泛存在于工业废水中,对环境有严重危害.某学校科研兴趣小组准备依据如图操作步骤,从处理废水的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出苯酚高效降解菌株.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苯酚降解菌的富集培养基应含有蛋白胨、K2HPO4、MgSO4、苯酚和水,其中可作为碳源的有 ______ .
              (2)将采集到的样品接种培养,苯酚用量应随转接次数增加而逐渐 ______ .以达到获得苯酚高效降解菌的目的.应采用   ______ 方法来进行该菌种的计数与分离,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要 ______ .
              (3)制备平板培养基时除了需要水、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特殊营养物质外,还必须添加 ______ .培养基的灭菌方法为 ______ .
              (4)乙图为连续划线法示意图,在该图中 ______ (填序号)区域最易获得单菌落.如需要长期保存该菌种,应采用甘油管藏的方法,保存温度为 ______ .
            • 4.
              土壤中的苯酸(C6H5OH)对环境有极大的污染,实验室希望能从土壤中分离出能专一性降解苯酚的微生物,如图是部分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分离纯化目的菌种,①〜④步骤的培养基中都加人了一定浓度的苯酚,该物质能为微生物提供 ______ ,除此而外,培养基中一般都还需要水、 ______ 等营养物质。
              (2)制备步骤④所需要的固体培养基,操作顺序是:计算→称量→ ______ → ______ →倒平板。为了在步骤⑤的平板上形成单个的菌落,涂布平板前,需要对培养液进行多次稀释,原因是 ______ 。
              (3)研究人员想通过比较试管甲和乙中微生物的生长情况,来证明分离出来的微生物只能以苯酚作为碳源,若甲试管中的液体培养基中的唯一碳源是苯酚,那么,乙试管中培养基成分与甲相比,区别是 ______ 。研究人员对甲、乙两只试管进行接种时,所选菌种都来自步骤⑤平板上的同一个单菌落,这样做的目的是 ______ 。
            • 5.
              日前微博传言手机细菌比马桶多.如图,央视和北京卫视通过实验展示调查结果.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该实验需制备培养基,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 ______ .
              (2)据图,两电视台均采用 ______ 法接种,该方法需要 ______ (多选)
              A.接种环   B.酒精灯    C.移液管     D.涂布器    E.无菌水
              (3)通过观察菌落的 ______ ,可知手机屏幕和马桶按钮都存在多种微生物.两电台实验操作均正确且完全一致,但报道结果截然不同,你认为原因是: ______ .
              (4)按图操作取样面积,实验员测定某手机屏幕的细菌数量,将10mL菌悬液进行梯度稀释,分别取0.1mL稀释倍数为102的样品液接种到三个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统计菌落数分别为48、50、52,则该手机屏幕的细菌数为 ______ 个/平方厘米.该实验对照组该如何设置 ______ .
            • 6.
              如图1表示微生物的接种实验中的一些步骤。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1中接种工具的名称是 ______ ,制备培养微生物的培养时,灭菌与调pH的先后顺序是 ______ 。
              (2)步骤②中,将接种工具冷却的原因是 ______ 。
              (3)图1示接种方法的目的是 ______ 。
              (4)分别用三个平板培养三种细菌(E.coli、S.albus、B.subtilis),然后在培基上打出直径为3mm的孔,并在孔中加入一定浓度的甲抗生素,经过一定时间培养后,可以在孔的周围观察到一圈清晰区,这是抑制细菌生长所致。测量清晰区的直径(如图2所示),数据见表。
              细 菌 不同浓度甲抗生素条件下清晰区直径(mm)
              5μg/mL甲 7.5μg/mL甲 10μg/mL甲 15μg/mL甲 20μg/mL甲
              E.coli 7 10 14 16 16
              S.albus - 5 8 13 17
              B.subtilss 5 7 9 14 19
              ①比较10μg/mL甲抗生素和20μg/mL甲抗生素分别在控制Eaoh和S.abs方面的效用: ______ 。②三种细菌中对低浓度甲抗生素最不敏感的是 ______ 。
              ③有人因感染了B.sbis而患病,医生使用甲抗生素给予治疗,试用生物进化理论解释为什么用25吨/mL的甲抗生素治疗该病人是不明智的做法: ______ 。
            • 7.
              已有研究证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耐药基因能够在不同种属的乳酸菌菌株中发生转移。鉴于此,科研小组对市售酸奶中的乳酸菌进行分离和鉴定,通过药物敏感性实验确定菌株的耐药谱,同时调查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四环素等耐药基因在这些菌株中的分布情况,为乳酸菌的安全评价提供参考依据。请分析回答下列有关乳酸菌培养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1)本研究使用的细菌培养基中特别加入了一定量的碳酸钙,乳酸菌产生的乳酸能与不溶性的碳酸钙生成可溶性的乳酸钙,从而在菌落周围形成溶钙圈。从功能角度分析,本研究使用的培养基属于 ______ 。
              (2)在利用高压蒸汽灭菌锅对培养基灭菌时,锅内水加热煮沸后,必须 ______ ,以保证锅内气压上升、温度升至121℃,灭菌后的培养基应适当冷却后,在 ______ 附近倒平板。
              (3)在酸奶制作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发酵条件是保证发酵正常进行的关键,通常所指的发酵条件包括 ______ (至少写出两项).一般情况下含抗生素牛奶不宜制作酸奶,原因是 ______ 。
              (4)“检测乳酸菌对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四环素耐药性”实验中, ______ (填“需要”或“不需要”)设置对照实验,培养基配制好后再分别接种 ______ 。
              (5)在统计菌落时,发现0.1mL稀释倍数为105的稀释液在平板上的平均菌落数为40个,则每mL样液中的乳酸菌数大约为 ______ 个。用此法测定的乳酸菌数量比实际活菌数量 ______ ,原因是 ______ 。
            • 8.
              营养缺陷型菌株就是在人工诱变或自发突变后,微生物细胞代谢调节机制中的某些酶被破坏,使代谢过程中的某些合成反应不能进行的菌株.这种菌株能积累正常菌株不能积累的某些代谢中间产物,为工业生产提供大量的原料产物.以下是实验人员利用影印法初检氨基酸缺陷型菌株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①的接种方法为 ______ .
              (2)进行②过程培养时,应先将丝绒布转印至基本培养基上,原因是 ______ .釆用影 印法培养的优点是 ______ .
              (3)为了进一步完成对初检的营养缺陷型菌株的鉴定,实验人员进行了如下操作:
              ①用接种针挑取 ______ (选填“菌落 A”或“菌落 B”)接种于盛有完全培养液的离心管中,28℃振荡培养 1〜2 天后,离心,取沉淀物用 ______ 洗涤 3 次,并制成菌悬液.
              ②吸取 lmL 菌悬液加入无菌培养皿中,倾注 15mL 融化并冷却至 45〜50℃的基本培养基,待其冷凝后用记号笔在皿底划分五个区域,标记为 A、B、C、D、E.
              ③在划分的五个区域上放入少量分组的氨基酸粉末(如表所示),经培养后,观察生长圈出 现的区域,从而确定属于何种氨基酸缺陷型.组别所含氨基酸组氨酸苏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亮氨酸A精氨酸苏氨酸赖氨酸甲硫氨酸苯丙氨酸B酪氨酸谷氨酸赖氨酸色氨酸丙氨酸C甘氨酸天冬氨酸甲硫氨酸色氨酸丝氨酸D半胱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丙氨酸丝氨酸E在上述鉴定实验中,发现在培养基 A、D 区域出现生长圈,说明该营养缺陷型菌株属于
              ______ .
            • 9.
              在肉牛产业中,常在饲料中加入一定量的尿素,因其有瘤胃,在瘤胃中生活着多种微生物,其中许多微生物以尿素作为唯一氮源。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对能分解尿素的细菌进行分离和计数。

              (1)图中弧线箭头上“?”的具体操作是 ______ 。
              (2)进行培养基配制和灭菌时,灭菌与调节pH的先后顺序是 ______ ;纯化菌种时为了得到单一菌落,常采用的接种方法是 ______ 。
              (3)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 ______ 。培养后,若出现 ______ 色,说明其中含有能够分解尿素的细菌。
              (4)在实验中,当菌落数目稳定时,应选取 ______ 方法计数;研究者每隔24小时统计一次菌落数目,并选取菌落数目稳定时的记录作为结果,这样可以防止 ______ 。
            • 10.
              传统发酵技术和微生物分离、纯化过程中,无菌操作是微生物接种技术的关键。某实验小组欲从污水污染的污泥中筛选出脲酶细菌(脲酶可将尿素分解为氨)。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培养基时各种成分在溶化后分装前必须进行调节 ______ ;接种前要进行 ______ ,这种操作的目的是 ______ 。
              (2)在菌株筛选过程中,应将污泥样品稀释液接种于以 ______ 为唯一氮源的固体培养基上;并加入 ______ 指示剂加以鉴别。在第二次及其后的划线操作时,总是从 ______ 开始划线,该分离纯化方法称平板划线法。
              (3)进行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实验时,A同学从培养基上筛选出大约50个菌落,而其他同学只选择出大约20个菌落。A同学的实验结果产生的原因可能有 ______ (填序号)。
              ①所取土样不同     ②培养基被污染    ③接种操作错误    ④没有设置对照实验
              实验结束后,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进行 ______ 处理后才能倒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