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是常用的食品添加剂,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因此通常被认为是安全的食品添加剂.研究者用含1.0%CMC无菌水作为饮用水,连续饲喂实验小鼠12周,测定小鼠体重,结果如图1、图2所示.

              (1)图1所示实验中的对照处理是 ______ .图1结果显示,食用CMC能够 ______ .综合图1、图2结果,通过比较 ______ ,说明CMC的这种作用依赖于小鼠消化道内的各种微生物.
              (2)有人提出:小鼠摄入的CMC改变了其肠道内各种微生物的比例.为检验上述推测,研究者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搜集 ______ (填图中分组编号)小鼠粪便制成悬浮液涂布于 ______ 上(填下列选项前的序号).
              a.以CMC为碳源的液体培养基   b.全营养液体培养基
              c.以CMC为碳源的固体培养基         d.全营养固体培养基
              ②接种后置于 ______ (填“无氧”或“有氧”)条件下培养,通过观察 ______ 以初步鉴定小鼠消化道中的微生物类群.
              ③统计比较 ______ ,以确定推测是否成立.
              (3)为进一步研究“小鼠体重变化是否由CMC引起的小鼠消化道内各种微生物比例改变所致”,研究者设计了粪便移植实验,并检测了被移植小鼠体重的变化.请将下列选项填入下表中(选填选项前的符号),完成实验方案.
              组别 被移植小鼠 提供粪便小鼠 饮用水
              实验组 ______ ______ ______
              对照组 无菌小鼠 ______ 同上
              a.普通小鼠                    b.无菌小鼠
              c.饲喂含CMC无菌水12周的普通小鼠   d.饲喂无菌水12周的普通小鼠
              e.含1.0%CMC的无菌水           f.无菌水(不含CMC)
            • 2.
              有些细菌可分解原油,从而消除由原油泄漏造成的土壤污染.某同学欲从受原油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能高效降解原油的菌株.回答问题:
              (1)在筛选过程中,应将土壤样品稀释液接种于以 ______ 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土,固体培养基中必须加入 ______ ,从功能上讲,该培养基属于 ______ 培养基.
              (2)纯化菌种时,为了得到单菌落,常采用的接种方法有两种,即 ______ 和 ______ .
              (3)为了筛选出高效菌株,可比较单菌落周围分解圈的大小,分解圈大说明该菌株的降解能力 ______ .
              (4)通常情况下,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方法有 ______ 、灼烧灭菌和 ______ .
            • 3.
              微生物与基因工程:
              以下是以大肠杆菌为材料的实验.下表是大肠杆菌培养基的配方.
              成分 蛋白胨 牛肉膏 NaCl 蒸馏水 pH
              含量 10g 5g 10g 1000ml 7.0
              (1)表中各项成分中,能承担生长因子作用的是 ______ 能提供氮源的是 ______
              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生产出更多廉价的胰岛素.如图为转基因实验过程示意图,其中中数字表示相应过程.
              天然大肠杆菌质粒一般含有lacZ基因而不含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人工合成的大肠杆菌puc118质粒中含有lacZ基因外,还含有含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

              若lacZ基因完整,便可表达出β-半乳糖苷酶,β-半乳糖苷酶能将培养基中含有的IPTG和X-gal水解成蓝色,形成蓝色菌落圈;若lacZ基因中插入了外源基因,带有puc118质粒的大肠杆菌便不能表达β-半乳糖苷酶,将形成白色菌落.此实验方法可以用于鉴别转基因实验是否获得成功.
              (2)目的基因是 ______
              (3)过程①②一般需要能产生 ______ 的限制性内切酶;过程③④需要 ______ 酶
              (4)用于目的基因受体的大肠杆菌质粒应选择不含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原因是 ______
              (5)图中的培养基中除含有大肠杆菌必需营养成分外,还应加入 ______ 等物质,用以筛选导入了重组质粒的受体大肠杆菌.
              (6)将上述处理后的大肠杆菌置于图中培养皿内培养,为保证获得单个菌落,常用的接种方法是 ______
              (7)以检测受体大肠杆菌是否导入重组质粒.培养一段时间后出现三种类型:菌落处有蓝色、菌落处有白色、菌落不能生长.
              成功导入重组质粒的菌落圈的表现是 ______
              那些在培养基中不能生长的原因是 ______ .
            • 4.
              饲养动物常用的植物饲料中含有难溶的植酸钙等物质,很难被动物吸收利用,还影响对其他营养物质的利用.若在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则能催化其水解成为可以吸收利用的磷酸盐等.以下是科研人员从作物根部土壤中分离产植酸梅的菌株的过程示意图.请分析作答.

              (1)图示培养基中除了添加 ______ 以外,应含有碳源、氮源、水、其他无机盐等基本营养物质.
              (2)接种以前要进行系列稀释操作,目的是在固体供养基表面形成 ______ .根据土壤样品的稀释倍数和接种稀释液的体积,统计平板上的 ______ 就能大致推测出样品中的活菌数.通常每种稀释液需涂布三个平板,取其平均值.若将最后一个试管中的菌液每次吸取 0.lmL涂布培养后获得平均值是48个菌落,则lg土壤中含有此菌的菌株数是 ______ .
              (3)在样品稀释和涂布平板步骤中,下到选项不需要的是 ______ (填序号).
              ①酒精    ②培养皿   ③显微镜    ④无菌水
              (4)在涂布平板时,滴加到培养基表面的菌悬液量不宜过多的原因是 ______ .
              (5)产值酸梅的菌株会水解植酸钙,菌落的周围将形成透明的区域,根据透明区域,根据透明区域的有无,可初步判断该菌是否产值酸酶.图中降解圈大小与植酸酶的 ______ 有关.实验结果显示A-E五种菌株中, ______ 是产值酸酶最理想的菌株.分离并获得菌种后,若需长期保存,应使用 ______ 法.
            • 5.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具有高度耐盐性的微生物,可引起人类肺炎、肠炎等疾病.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血平板(培养基中添加适量血液)上生长时,可破坏菌落周围的红细胞,使其褪色.如图为定性检测鲜牛奶中是否存在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操作流程,请回答相关问题.

              (1)按细胞结构分类,金黄色葡萄球菌厲于 ______ 生物;从培养过程分析,金黄色葡萄球菌可进行 ______ 呼吸.
              (2)7.5%NaCl肉汤培养基可为微生物提供的营养成分包括 ______ ,用7.5%NaCl肉汤培养基进行选择培养的主要目的是 ______ .
              (3)操作中在血平板上的接种方法是 ______ ,接种操作前后需要对接种工具进行 ______ 灭菌.
              (4)经多次规范操作、重复实验,血平板上均出现 ______ 的菌落,初步证明鲜牛奶中存在金黄色葡萄球菌,但鲜牛奶供应商仍认为此菌并非鲜牛奶所携带,因此,要对本操作进行完善,完善的方案是 ______ .
            • 6.
              为了调查某河流的水流状况,某研究小组测定了该河流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并进行了细菌分离等工作.请回答下列问题:
              (1)微生物的培养基中所含有的营养物质一般都有水、无机盐、 ______ 、 ______ 等.
              (2)若想检测水样中细菌含量,常采用 ______  法进行接种,从屋里性质看选用的培养基属于 ______  培养基,在接种前,需要先选取若干灭菌后的空白平板进行培养,其目的是 ______
              (3)该研究小组将1mL水样稀释100倍,在3个平板上用涂布分别接入0.1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39、38和37,据此可得出每升水样中的活菌数为 ______
              (4)该小组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水样中的细菌,操作时,接种环通过 ______ 灭菌.在第二次及以后的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这样做的目的是 ______ .
              B组:[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 7.
              反刍动物,如牛和山羊,具有特殊的器官--瘤胃,在瘤胃中含有多种微生物,其中许多微生物能以尿素作唯一氮源.以下示意图是从瘤胃中分离出能够分解尿素的微生物流程.

              (1)进行①过程的目的是 ______ ;②过程所使用的接种方法是 ______ .用该接种方法对微生物进行计数时,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 ______ ,原因是 ______ .
              (2)从用途上来说,Ⅰ号培养基属于 ______ 培养基,制备该培养基的步骤是:计算→ ______ →灭菌→倒平板.由于瘤胃中的微生物多为厌氧菌,接触空气后会死亡,因此分离其中能分解尿素的微生物除了需要准备Ⅰ号培养基外,还要提供 ______ 的条件.此培养条件也是 ______ (填“果醋”或“泡菜”)制作过程中需要的.
              (3)酶对化学反应的催化效率称为酶活性,图示的酶活性的高低可用 ______ 中 ______ 的减少量来表示.
            • 8.
              从自然菌样筛选较理想生产菌种的一般步骤:采集菌样→富集培养→纯种分离→性能测定.
              (1)下面两组图是采用纯化微生物培养的两种接种方法接种后培养的效果图解,请分析接种的具体
              方法.获得图A效果的接种方法是 ______ ,获得图B效果的接种方法是 ______ .在固体培养基上划线分离时,经培养,在划线的末端出现 ______ ,表明菌已分离.

              (2)对培养基进行灭菌的常用方法是 ______ .倒平板时要待平板冷凝后,将平板 ______ .
              (3)为从富含纤维素的土壤中分离获得纤维素分解菌的单菌落,某同学设计了甲、乙两种培养 (成分见下表):注:“+”表示有,“-”表示无,CR溶液(刚果红).
              酵母膏 无机盐 淀粉 纤维素粉 琼脂 CR溶液
              培养基甲 + + + + - + +
              培养基乙 + + + - + + +
              据图判断:
              培养基甲 ______ (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 ______ ;
              培养基乙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培养基中没有纤维素,不会形成CR纤维素 ______ 颜色复合物.
              (4)为了尽快观察到细菌培养的实验结果,应将接种了自来水样品的平板置于 ______ 中培养,培养的温度设定在37℃.要使该实验所得结果可靠,还应该同时在另一平板上接种 ______ 作为对照进行实验.
            • 9.
              生物技术实验植物秸秆中的纤维素可被某些微生物分解.回答下列问题:
              (1)分解秸秆中纤维素的微生物能分泌纤维素酶,该酶是由3种组分组成的复合物,其中的葡萄糖糖苷酶可将 ______ 分解成 ______ .
              (2)在含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CR)时,CR可与纤维素形成 ______ 色复合物.用含有CR的该种培养基培养纤维素分解菌时,培养基上会出现以该菌的菌落为中心的 ______ .
              (3)为从富含纤维素的土壤中分离获得纤维素分解菌的单菌落,某同学设计了甲、乙 两种培养基(成分见表)
              酵母膏 无机盐 淀粉 纤维素粉 琼脂 CR溶液
              培养基甲 + + + + - + +
              培养基乙 + + + - + + +
              注:“+”表示有,“-”表示无.
              据表判断,培养基甲 ______ (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培养基甲是 ______ 培养基,原因是配方中 ______ ;培养基乙 ______ (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 ______ .
            • 10.
              土壤酶是由土壤微生物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一类蛋白质,如脲酶、蔗糖酶等.土壤酶易受到环境中外源物质(如除草剂、重金属、肥料等)的影响.科学家研究了氟磺胺草醚和甲咪唑烟酸两种除草剂对土壤中脲酶和蔗糖酶活性的影响.
              (1)研究者从近年 ______ (填“喷洒”或“未喷洒”)过除草剂的环境中选取表层土壤作为实验样品.
              (2)各实验组称取200g的土壤置于棕色广口瓶中,分别添加等量的不同质量浓度的除草剂溶液,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广口瓶用 ______ (填“脱脂棉”或“保鲜膜”)封口,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分别在培养不同天数后取样,测定土壤中脲酶和蔗糖酶的活性.结果如表所示.
              除草剂 脲酶活性 蔗糖酶活性
                  处理时间
              处理(mg/kg)
              3天 9天 25天 40天 3天 9天 25天 40天
              氟磺胺草醚 对照 1.78 1.94 2.33 2.77 11.2 11.5 10.0 10.1
              0.05 1.53 1.90 2.38 2.78 10.8 12.5 11.7 12.2
              0.5 1.43 1.93 2.43 2.89 10.4 12.5 11.6 10.9
              5 1.65 1.84 2.38 2.72 9.3 9.3 10.9 10.4
              甲咪唑烟酸 对照 1.78 1.94 2.33 2.77 11.3 11.5 10.4 10.6
              0.05 1.58 2.08 2.40 2.50 10.9 10.8 11.1 11.3
              0.5 1.59 1.87 2.40 2.44 10.1 10.9 10.3 10.5
              5 1.65 1.97 2.39 2.41 10.3 10.0 10.5 11.9
              (3)本实验的自变量是 ______ .实验结果显示,两组除草剂中的 ______ 的各实验组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随时间变化,均呈现“抑制-激活-抑制”的趋势.对土壤蔗糖酶活性激活率最高的处理条件是 ______ .
              (4)欲从上述土壤中筛选出蔗糖分解菌或尿素分解菌,则应将土壤浸出液采用 ______ 法接种到经 ______ 灭菌法处理的相应的固体平板培养基上.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