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图表示某生物膜结构,图中A、B、C、D、E、F表示某些物质,a、b、c、d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请据图回答:

              (1)若上图是癌细胞的细胞膜,则膜上含量较正常细胞减少的是A~F中      所示的物质,其吸收氨基酸的方式为a~d中____ 所示的跨膜运输方式。

              (2)若上图是叶绿体膜,则b和c过程运输的气体分别是                   

              (3)提取动物的细胞膜,最好选用                         做材料,先让其在蒸馏水中吸水胀破,然后经过离心处理即可得到纯净的细胞膜。如果将得到的纯净细胞膜中的脂质提取出来,使其在空气和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并测得其面积为S,则原来细胞的整个表面积是          

              (4)使用下列哪种物质处理会使细胞失去识别能力? ( )

              A.核酸酶                B.龙胆紫     C.糖水解酶           D.双缩脲试剂

              (5)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的厚度变小,这说明B具有_______。

            • 2.

              早春地膜覆盖(播种后在地表覆盖一层透明薄膜并密封)有利于提高地表温度和湿度,促进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下图为从地膜覆盖农田中取一独立样方进行研究后,绘制的从播种到幼苗期间氧气含量的变化曲线图(其它生物的影响忽略不计)。

              据图回答:

              (1)播种后第2天,细胞有氧呼吸增强,种子细胞内需水较多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适当提高温度能够提高细胞内酶的活性,从而促进代谢,酶能促进代谢的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5天内,若种子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分解的葡萄糖相同,则无氧呼吸产生的CO2为______微摩尔。第5天起,含_______(元素)的无机盐需求量会增多以用于合成叶绿素,细胞内产生[H]的场所除叶绿体类囊体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14天起幼苗生长停滞,此时限制幼苗生长的主要外界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叶肉细胞内C5的含量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变形虫和眼虫都是单细胞生物。下图a→b→c→d表示眼虫被变形虫吞噬和消化的全过程,据图回答:

               

              (1)②是刚形成的溶酶体,起源于①,溶酶体中包含消化食物的水解酶,水解酶的化学本质是          ,它们在       合成后,进入        经初步加工后转运到①;除了图中所示的功能外,②还具有______________功能。

              (2)a和d过程的完成依赖于生物膜的__________,该过程是否需要消耗能量?__________

              (3)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但溶酶体的膜不被分解,请提出一种假说解释这种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变形虫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核,请设计实验加以证明,简述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酶在酶促反应中能催化特定的底物反应,与酶的活性中心有关。酶的活性中心往往与底物分子在空间结构上具有特殊的匹配关系,当酶与底物结合时,启动化学反应的发生。据图回答问题:

              (1)图示的过程能说明酶具有__________的特点。

              (2)酶能提高反应速率的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符合图示反应类型的有__________。

              A.氨基酸a+氨基酸b二肽+H2O B.麦芽糖+H2O2葡萄糖 C.蔗糖+H2O葡萄糖+果糖       D.H2O2H2O+O2

              (4)若该酶是人的胃蛋白酶,在坐标中画出当pH从10.0降低到2.0时以及从2.0升高到10.0时酶活性随之变化的曲线。

            • 5. 下图表示的是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反应物浓度对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本质绝大多数是   ,少数是   。酶的作用机理是         

              (2)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特点是                           

              (3)请解释在不同条件下该化学反应的状况:在     范围内,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加快;在     点达到最高,限制反应速率继续增高的原因是           

              (4)若底物足量,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请在右侧上图画出人的唾液淀粉酶在10℃到30℃范围内的反应速率变化曲线。

            • 6.

              利学家发现酸性磷酸酶是某细胞器的标志酶,正是对这种酶的定位研究发现了该细胞器.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l)酸性磷酸酶存在于________中,参与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病菌.

              (2)科学家用__________法提取该细胞器,分别置于蒸馏水和等渗蔗糖溶液中,并检测溶液中酸性磷酸酶的含量,得到了如图所示结果.曲线A表示该细胞器置于_________中酸性磷酸酶含量变化的曲线,酸性磷酸酶含量在0--1.5h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学家研究重金属离子对鲫鱼生长繁殖的影响,发现鲫鱼组织中提取的酸性磷酸酶活性较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肌苷酸是鱼体内重要的鲜味物质,酸性磷酸酶可导致鱼肉鲜味下降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酸性磷酸酶也可促进脂肪细胞生成,可________(填“提高”或“抑制”)该酶的活性来治疗人类肥胖症.

            • 7. 已知大麦在萌芽过程中可以产生a-淀粉酶,用GA(赤霉素)溶液处理大麦可使其不用发芽就产生a-淀粉酶。为验证这一结论,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注:实验结果中“+”越多表示颜色越深。表中液体量的单位均为mL。

              回答下列问题:

              (1)a-淀粉酶催化              水解可生成二糖,该二糖是            

              (2)综合分析试管1和2的实验结果,可以判断反应后试管1溶液中的淀粉量比试管2中的      ,这两只试管中淀粉量不同的原因是                                       

              (3)综合分析试管2、3和5的实验结果,说明在该试验中GA的作用是                    

              (4)综合分析试管2、3和4的实验结果,说明                     

            • 8. 为探究洗衣粉加酶后的洗涤效果,将一种无酶洗衣粉分成3等份,进行3组实验。甲、乙组在洗衣粉中加入1种或2种酶,丙组不加酶,在不同温度下清洗同种化纤布上的2种污渍,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下表为实验记录。请回答下列问题。

              水温/℃

              10

              20

              30

              40

              50

              组别

              清除血渍时间/min

              67

              66

              88

              52

              51

              83

              36

              34

              77

              11

              12

              68

              9

              11

              67

              清除油渍时间/min

              93

              78

              95

              87

              63

              91

              82

              46

              85

              75

              27

              77

              69

              8

              68

              (1) 提高洗衣粉去污能力的方法有                。甲组在洗衣粉中加入了          ,乙组在洗衣粉中加入了          
              (2)甲、乙组洗涤效果的差异,说明酶的作用具有          
              (3)如果甲、乙和丙3组均在水温为90℃时洗涤同一种污渍,请比较这3组洗涤效果之间的差异并说明理由:                

                                            

            • 9. (8分)为探究洗衣粉加酶后的洗涤效果,将一种无酶洗衣粉分成3等份,进行3组实验。甲、乙组在洗衣粉中加入1种或2种酶,丙组不加酶,在不同温度下清洗同种化纤布上的2种污渍,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下表为实验结果记录。请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1)提高洗衣粉去污能力的方法有                                。甲组在洗衣粉中加入了                  。乙组在洗衣粉中加入了                         

              (2)甲、乙组洗涤效果的差异,说明酶的作用具有                     

              (3)如果甲、乙和丙3组均在水温为80℃时洗涤同一种污渍,请比较这3组洗涤效果之间的差异并说明理由。是否有差异        ,由                       

              (4)加酶洗衣粉中的酶是用特殊的化学物质包裹的,遇水后包裹层很快溶解,释放出来的    酶迅速发挥催化作用。请说明这是否运用了酶的固定化技术及其理由。是否运用了酶的固定化技术           ,理由                                         

            • 10. (8分)(2015南京三模)研究酶的化学性质和作用机理,有助于了解生命活动的规律并指导生产和生活实践。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种酶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酶活性与处理时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甲酶的化学本质最可能是          


              (2)在实际生产中,固定化细胞技术实质上固定的是         。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时,常用的方法是下图2中[   ]         (填数字序号及名称)。


              (3)在生活实践中,酶制剂在洗衣粉中被广泛应用。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探究某品牌洗衣粉中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设计了如下装置进行实验,并将结果用曲线图A、B表示(如图3)。

              ①使用该加酶洗衣粉的最适宜温度为                 

              ②在0℃和75℃时,酶的催化效率基本都为零。但当温度再度恢复到45℃时,后者酶的催化能力已不能恢复,这是因为                                     

              (4)在现代生物工程中,可用酶在体外处理“蛋白质-DNA复合体”以获得包裹在蛋白质中的DNA片段信息,过程如图4所示。

              ①a、b过程中,酶作用的部位依次是                          

              ②若将获得的DNA片段用PCR技术进行扩增,与细胞内的DNA复制过程相比,利用PCR技术扩增DNA时所需酶的不同之处是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