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为探究不同离子对肠淀粉酶(最适pH为8)活性的影响,某同学开展了有关实验,其实验步骤和结果见下表。请回答下面的问题:(所加试剂浓度均为质量分数,所加试剂量的单位为mL)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

              (2)四组实验中属于空白对照的是______号试管的实验。

              (3)实验中加入缓冲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步骤⑤和步骤⑥能否颠倒顺序?请作出判断并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①比较3号与4号试管的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比较2号与3号试管的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比较1号与3号试管的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18分)某班级学生围绕加酶洗衣粉进行了两项实验,下图和表格分别是实验一和实验二的结果。分析回答:

              (1)实验一的自变量是   ▲   , 50 ℃时加酶洗衣粉中碱性蛋白酶的最适含量是  ▲  

              (2)根据实验二的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有:①   ▲   ;②   ▲   

              (3) 80 ℃时两种洗衣粉去污力相当,其原因是   ▲   

              (4)若要进一步探究加酶洗衣粉的最适洗涤温度,提出你的设计思路。   ▲   

              (5)某小组成员拟使用加酶洗衣粉消化裂解猪肌肉样本,并提取猪的DNA,你认为加酶洗衣粉可以消化裂解动物组织细胞的原理是   ▲   


            • 3.
              回忆课本中的实验,回答有关实验的问题:
              (1)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或蛋白质的存在,可以根据它们与某些化学试剂所产生的颜色反应,来检测物质的种类.检测组织样液中蛋白质的存在可用 ______ 试剂,呈现的颜色为 ______ .
              (2)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的有机溶剂是 ______ .
              (3)利用紫色洋葱表皮细胞进行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时,观察到表皮细胞已经发生了质壁分离,请描述液泡体积的变化为 ______ (变大或变小).
              (4)在探究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实验的自变量是 ______ .
            • 4.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以下实验方案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请回答:
               
              步骤
              组别
              A试管 B试管 C试管 D试管 E试管 F试管
              1.加入底物 5ml - 5ml - 5ml -
              2.加入酶液 - 5滴 - 5滴 - 5滴
              3.在一定温度的温水中水浴5分钟 9℃ 9℃ 65℃ 65℃
              4.将每一组两试管的溶液混合,
              继续在相应温度下水浴
              5分钟 5分钟 5分钟
              5.检测
              注:“-”表示该步不处理.
              (1)步骤1应选择 ______ (H2O2溶液/淀粉溶液)作为反应底物,理由是 ______ .
              (2)步骤2加入的酶液可以是 ______ 酶溶液;步骤3乙组C、D两试管的水浴温度应控制在 ______ 0C.
              (3)步骤5应选用 ______ (斐林试剂/碘液/带火星的木条)进行检测.
            • 5.
              下面的表格分别是某兴趣小组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步骤和探究某种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值的实验结果.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实验一)
              实验步骤 分组 甲组 乙组 丙组
              ①淀粉酶溶液 1mL 1mL 1mL
              ②可溶性淀粉溶液 5mL 5mL 5mL
              ③控制温度 0℃ 60℃ 90℃
              ④将新鲜淀粉酶溶液与可溶性淀粉溶液混合后分别恒温
              ⑤测定单位时间内淀粉的 ______
              探究某种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值的实验(实验二)
              组别 A组 B组 C组 D组 E组
              pH值 5 6 7 8 9
              H2O2溶液完全分解所需时间(秒) 300 180 90 192 284
              (1)在实验一中,pH值属于 ______ 变量.
              (2)实验一的①②③步骤为错误操作,正确的操作应该是 ______ .
              (3)实验一的第⑤步最好选用 ______ (试剂)测定单位时间内淀粉的 ______ .
              (4)如将实验一的新鲜淀粉酶溶液和可溶性淀粉溶液换为新鲜肝脏研磨液和H2O2溶液,你认为是否科学? ______ ,为什么? ______ .
              (5)分析实验二的结果,可得到的结论是 ______ ;
              在该预实验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探究该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值,可在pH为 ______ 之间设置梯度进行研究.
            • 6.
              鱼被宰杀后,鱼肉中的三磷酸腺苷(ATP)经过降解生成对鱼肉鲜味贡献最大的物质-肌苷酸(IMP),但是在酸性磷酸酶(ACP)作用下该物质会被进一步降解,导致鱼肉鲜味下降,风味变差.为了研究鱼类的保鲜方法,研究者从常见淡水鱼(草鱼、鮰鱼和鳝鱼)的肌肉中分离纯化得到ACP.并对该酶活性进行了一系列研究.相关实验结果如下,分析回答问题:

              金属离子 浓度
              (mmol/L)
              相对活性(%)
              草鱼 鮰鱼 鳝鱼
              Na+ 30 100.83 101.47 96.03
              Zn2+ 1 112.38 116.06 158.13
              Ca2+ 5 65.21 96.18 88.18
              ACP在不同浓度金属离子中的相对活性  
               (1)鱼肉保鲜的思路为在IMP被降解前采取一定措施有效 ______ ACP的活性.据图1可知,草鱼ACP活性的最适pH为 ______ 左右.
              (2)据图2可知,3种鱼的ACP的最适反应温度最低的是 ______ ;反应温度超过60℃与pH低于3.8,对鳝鱼肌肉ACP活性影响的机理 ______ (填“相同”或“不同”),其中pH低于3.8会破坏ACP的 ______ .
              (3)由表可知,对ACP活性有激活作用的元素是 ______ ,可以通过在鱼肉中添加微量的 ______ 来抑制鱼肉鲜味的下降.
            • 7.

              为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某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第一步:在T1和T2两个不同温度条件下,利用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编组为A、B。反应结束后使淀粉酶失活。

              第二步:从A、B两组装置中取出等量溶液,分别倒入U形管的甲、乙两侧,此时两侧液面高度相同,一段时间后观察U型管两侧面高度变化。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类唾液中就含有淀粉酶,该酶加工与分泌过程中,会发生膜的流动与融合的细胞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的无关变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两个)。

              (3)若甲侧液面高于乙侧,则说明该淀粉酶的活性在T1温度下_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T2温度下。

              (4)为确定T1温度和该淀粉酶最适温度的关系,利用T3温度(T3>T1)替代T2温度重复上述实验,若甲测液面低于乙侧,则说明该淀粉酶的最适温度____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大于T1温度。

            • 8.

              某同学为了研究植物细胞中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活性,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5g新鲜莴笋叶片剪碎放入研钵,加入少量石英砂进行快速充分研磨。

              ②向研磨液中加入50mL蒸馏水并搅拌,再用纱布过滤,得到酶提取液。

              ③将莴笋的酶提取液分别用pH为4~10的7种缓冲液稀释2倍,低温保存。

              ④用注射器吸取5mL3%的过氧化氢,将注射器中的气体排出,然后吸入5mL酶提取液,将针口处密封。

              ⑤室温下记录实验数据。

              另取新鲜的菠菜、白菜叶片重复上述操作步骤。实验结果如图。

              请回答问题:

              (1)该实验的自变量为________。

              (2)酶起催化作用的实质是________

              (3)步骤③中,稀释酶提取液降低反应体系中酶浓度的目的是减缓反应的速度,有利于记录实验数据。稀释的提取液放在低温下保存,为什么不放在高温下保存________。

              (4)据图分析,相同pH条件下________细胞中过氧化氢酶活性最高。如要测得菠菜细胞中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下一步的具体做法是在pH7~8之间设立较小等梯度的分组实验,比较不同pH条件下该酶的活性。

            • 9. 如图的三图某研究组围绕探H2O分解条而获得的实验结果.回答列有关问题:
              曲bc段产生的最可能原因是______
              根一可以得出的实验结是______

              根你理解,图三曲线纵坐标可代表______.
            • 10. 为了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请根据提供的材料用具,完成下面的实验,并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用具:试管,量筒,滴管,试管架,pH试纸;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鸡肝研磨液;新配制的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溶液,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蒸馏水等.
              (1)实验步骤:
              ①如图所示,先在1号、2号、3号试管中各加入2mL新配制的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再向1号试管内加入1mL蒸馏水,向2号试管内加入______,
              向3号试管内加入______,并振荡试管.②向l号、2号、3号试管内各滴入2滴______.
              ③仔细观察各试管内______,并记录.
              (2)实验结果:______.
              (3)实验结论:pH为7左右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较高,而pH偏高、偏低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降低.
              (4)除pH外,还有其它环境因素会影响过氧化氢酶的活性,请你就此提出相关研究课题(只要求写出课题名称):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