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图左表示在适宜条件下测得的小球藻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下图右表示小球藻细胞中两种细胞器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生理状态(Ⅰ、Ⅱ、Ⅲ、Ⅳ)。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小球藻中Mg2+浓度是培养液的10倍,Mg2+进入小球藻的方式为           ;Mg2+在细胞中可用于合成          ,进行光合作用。

              (2)图2中细胞器①利用CO2的场所和细胞器②产生CO2的场所分别是                  ;对小球藻来说,图1中b点对应图2中的生理状态是      

              (3)从湖泊不同深度分别取两种等量的单细胞藻类,分别放在两个相同的密闭透明玻璃瓶中,在适宜温度条件下,逐渐增加光照强度,测定放氧速率的数据如下表。请回答相关问题:

              光强μmol光子/(100g.s)

               

              0

              10

              30

              50

              100

              200

              450

              500

              放氧速率

              μmolO2/(100g.s)

              藻类A

              -20

              -10

              -5

              -1

              5

              15

              29

              28

              藻类B

              -2

              -0.5

              1.5

              3

              6

              10

              11

              10

              ①由表中数据可以推测,两种藻类中取自浅水区的藻类是      ;当光照强度大于450

              μmol光子/(100g.s)时,可推知藻类B放氧速率主要受       限制。

              ②若绘制A、B两种藻类的放氧速率曲线图,则在两条曲线相交时所对应的光照强度下,A、B两藻类产生氧气的差值为    μmolO2/(100g.s)。

            • 2.

              图甲表示某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示意图;图乙为外界因素对光合作用影响的关系图;下表为测得该植物的相关数据。请分析回答:


              温度(℃)

              5

              10

              15

              20

              25

              30

              35

              光照下吸收CO2(mg/h)

              1.00

              1.75

              2.50

              3.25

              3.75

              3.50

              3.00

              黑暗中释放CO2(mg/h)

              0.50

              0.75

              1.00

              1.50

              2.25

              3.00

              3.50


              (1)图甲中物质B为____________,若适当提高CO2浓度,短时间内其含量变化是________。

              (2)乙图中,如果X代表土壤中Mg2+浓度,则X可通过影响__________的合成进而影响光合速率。

              (3)经研究发现,该植物夜晚虽然能吸收CO2,却不能合成D,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上表数据,若昼夜不停地光照,该植物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是_______。若每天对该植物进行10小时光照、14小时黑暗处理,温度均保持在30℃的条件下,则在这24小时内该植物_________(“能”或“不能”)正常生长。

            • 3.

              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机体处于不同的外界环境或生理状态时,体内的一些组织、器官、系统的功能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但是人体并不会因此而失去稳态。请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机体血液中②的含量变化对①、③的分泌起调节作用,此种调控机制为_______调节。

              (2)在饥饿时,[b]             分泌量增加的同时__ (填字母)的分泌量增加,两种激素共同促进肝糖原分解使血糖含量升高,表现为_____作用。在饭后半小时胰岛中的       细胞分泌激素的量增加                      

              (3)人体内需要源源不断的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这是因为                                                 

              (4)某山区出现多例大脖子病,则很可能是该地区饮食中缺少    元素,大脖子病患者体内激素①③的量        (高于、低于)正常水平

              (5)请写出寒冷条件下皮肤立毛肌收缩,起鸡皮疙瘩的反射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由图2可知:稳态的实现是                              调节的结果,通过细胞产生的______           (物质)联系的。

            • 4. 胰腺能分泌胰液。胰液通过导管注入小肠,其中的消化酶用来消化食物。胰液的分泌是如何调节的呢?下图表示胰液分泌调节的部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盐酸刺激        ,从而使其分泌      ,经         传送至胰腺,促使其分泌胰液。图甲中反射弧的效应器为                     。这些途径表明机体是通过              方式调节胰液的分泌。

              (2)胰腺也能分泌激素。胰岛素的作用是促进                        ,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人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胰岛素等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动态平衡的原因是                                       。

            • 5.

              如图1是甲、乙,丙三个同学模拟血糖调节的过程,每张“糖卡”正面写上“每1L血液中的0.1g葡萄糖”,背面写上“糖原”。丙同学保存“胰岛素卡”和“胰高血糖素卡”。每张“激素卡”能使1张“糖卡”翻转。

              (1)本实验中是模拟________(填“吃饭后”或“运动时”)的调节过程,其中乙同学代表的器官主要是________。

              (2)完善建构血糖调节模型的过程;①________;②________。

              (3)图2中胰岛素分泌增加后会直接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的增加,此时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是________,作用后的胰岛素会________。

              (4)胰高血糖素能够升血糖,血糖升高后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该过程为________调节。

            • 6.

              如图1是甲、乙、丙三个同学模拟血糖调节的过程,每张“糖卡”正面写上“每1L血液中的0.1g葡萄糖”,背面写上“糖原”。丙同学保存“胰岛素卡”和“胰高血糖素卡”。每张“激素卡”能使1张糖卡翻转。

              (1)本实验是模拟________(填“吃饭后”或“运动时”)的调节过程,其中乙同学代表的器官主要是________。

              (2)完善建构血糖调节模型的过程:①________;②________。

              (3)图2中胰岛素分泌增加后会直接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的增加,此时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是________,作用后的胰岛素会被灭活,因此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索,以维持________的动态平衡。

              (4)胰高血糖素能够升血糖,血糖升高后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该过程为________调节,它对于机体维持________具有重要意义。

            • 7.

              如图表示下丘脑与垂体的两种功能联系方式:一种是体液联系,构成下丘脑-腺垂体系统;一种是神经联系,构成下丘脑-神经垂体系统。图中AB表示垂体的两部分,CD表示联系方式。请回答:

              ⑴腺垂体和神经垂体分别对应图中的       (填字母)、______________(填字母)。

              ⑵水盐平衡调节中,              激素在下丘脑神经细胞合成,沿轴突运至末梢,经           方式释放到神经垂体中,然后通过组织细胞间的               运输进入血液。

              ⑶当皮肤的           受到寒冷刺激时,产生的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传至下丘脑。下丘脑就会分泌相应的激素,该激素可经图中       (C/D)联系方式运输到         (A/B)垂体,参与内环境稳态调节。

              ⑷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之一可以概括为内分泌腺本身                    地受______         _______的调节。

            • 8.

              人体内环境稳态与调节

              下图是人体内环境自稳态的部分调控简图,图中大写字母表示相应器官,小写字母表示相应物质,数字表示生理过程。


              (1) 写出下列符号名称: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 f______________。 (2) b主要作用的靶细胞或组织有________________(写出其中2种)。严重饥饿时,人体调节血糖水平的路径主要是④→⑤→⑥和⑦→⑧和A→肝脏,而非平时的主要路径①→②→③,其生理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下图甲表示人体神经系统的部分结构,乙表示来自甲图反射弧局部放大示意图,丙表示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若刺激甲图中的④处,在③处能否检测到电位变化?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丙图所示神经纤维的a~c三个区域中,表示兴奋部位的是________,该部位的形成是________内流的结果。神经纤维膜内兴奋的传导方向为:未兴奋部位________(填“→”或“←”)兴奋部位。

              (3)甲图所示的结构也参与血糖的调节,胰腺中________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与肝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调节糖代谢过程,这反映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

              (4)若A和B都位于手部,甲图中的①~④表示麻醉剂可能阻断兴奋传导的四个位点。某人手部重伤,需要手术,麻醉师所选择的最佳麻醉位点是________(填编号);注射了麻醉剂后,用针刺手,手能动却没有感觉,那么被阻断的位点是________。

              (5)目前普遍以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 10.

              体液调节是指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二氧化碳)通过体液的传送,对人和动物体的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其中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下图1表示部分激素从分泌到发挥作用的过程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代表人体的不同激素;图2表示激素的传送方式。结合图示和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从图1可知.既能够传导兴奋又能够分泌激素的结构是________,其所分泌的激素①的传送方式属于图2中的________。

              (2)激素③的名称是________,当其含量过高时,激素①②含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这是一种________调节机制。

              (3)从图1可以得出,甲状腺分泌激素③受________的调节。

              (4)远距分泌是指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经血液运输至远距离的靶细胞(或组织)而发挥作用。激素①②③④中属于此传送方式的有________。

              (5)激素①②③④中是否存在自分泌传送方式?请举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