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在光照条件下培养藻类;在培养液中加入足量的离子和足量的氮和磷,实验过程中,光照适宜,每天测定四项数据;藻类数量的变化、水中有机物总量的变化、细菌的数量变化、溶氧量的变化.根据实测数据绘制出相关的四条曲线,如图表示.据此回答:

              (1)从图A曲线可以看出,藻类数量增长曲线呈“S”型增长,增长速度最快的是第 ______ 天,从第6天起种群数量不再增加的原因是 ______ .
              (2)从图B可以看出水中有机物的含量不断增加,这是由 ______ 引起的.
              (3)图C反映的是细菌数量变化的情况,藻类的大量增加与细菌数量变化之间存在着什么联系? ______ (正相关/负相关),理由是 ______ .
              (4)随水中藻类的增加,光合作用制造出大量氧气,理应会使水中溶氧量迅速增加,但为什么出现图D的变化? ______ .
            • 2.
              图1为某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对不同藻种群数量影响的研究结果.鱼鳞藻、脆杆藻为藻类植物,是鱼的优良饵料;微囊藻属于蓝藻,其产生的毒素污染水体.

              (1)脆杆藻与微囊藻都具有的细胞器是 ______ .据图分析,当水体营养化程度处于 ______ 时,有利于能量流向鱼.
              (2)将湖水培养液稀释100倍,用血球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计数,观察到的计数室中三类藻细胞分布如图2(图示25个中格),则培养液中微囊藻细胞的密度是 ______ 个/mL.
              (3)传统渔业只重视“水草→草食性鱼”这条食物链,放养的草食性鱼高强度摄食会使水草量急剧下降,最终导致草型湖泊变为藻型湖泊,这一过程属于群落的 ______ .为使湖泊渔业可持续发展,应根据生态工程 ______ 原理,增加湖泊中的生物种类,调整食物链(网)结构.
              (4)对该湖底栖动物中的优势种椭圆萝卜螺的能量收支进行研究,结果如下表.
              动物名称 能量/(kJ•m-2•a-1
              摄入食物中所含的能量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粪便中的能量
              椭圆萝卜螺 516 15 231 270
              实验处理 A B
              ①预处理的湖水 + +
              ②经48h饥饿的椭圆萝卜螺5只 + +
              ③水生植物(食物) + -
              椭圆萝卜螺同化的能量为 ______ (kJ•m-2•a-1).螺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中包含机体在摄食、消化、吸收等过程中引起的热能散失.科研人员在测定这部分能量时,首先将螺在一定温度下进行48h饥饿处理,然后取相同的棕色瓶分别标号,密闭后置于光下(如表,“+”代表放入,“-”表示不放入).为排除水生植物对水中溶解氧的影响,需另设置一组对照,对照组的处理应包括 ______ (选填表中实验处理的标号).
            • 3.
              如图是1845年至1935年的90年间,北美加拿大森林中猞猁和雪兔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雪兔的种群数量变化用字母 ______ 表示,其数量最多的年份曾达到 ______ 只.
              (2)雪兔的数量在一段时间内能够急剧增加的生物因素主要是① ______ ,② ______ .
              (3)猞猁的存在对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所起到的作用具体是 ______ .
              (4)在所研究的1890~1935期间,该生态系统中雪兔的K值为 ______ 左右.从图中任意一时段看出,当雪兔种群达到K值后,猞猁种群的K值变化是 ______ (答早于或晚于)雪兔的K值出现(注:不考虑其他生物因素).
            • 4.
              鼹鼠通常生活在地下,喜食蚯蚓和植物的根等,对人类而言属于害兽.近期科学研究表明,鼹鼠及其堆成的小土堆对生物的多样性来说至关重要.鼹鼠在挖掘洞穴过程中会将常见的植物连根拔起,其间形成的小土堆中各种无机盐含量均很高,这就为新品种提供了生存的条件.假设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存在甲、乙两种植物种群,它们与鼹鼠的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a)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调查生态系统中鼹鼠的种群密度,捕获了30个鼹鼠,将这些个体标记后放掉,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了50个个体,其中有3个带有标记,该鼹鼠种群的数量约为 ______ 个.如果标志物脱落,则调查结果比实际数值偏 ______ .
              (2)据图(a)判断,鼹鼠的种群数量曲线为 ______ (填“A”、“B”或“C”);甲植物为鼹鼠的食物且较早存在于该生态系统中,则甲植物的种群数量曲线为 ______ (填“A”、“B”或“C”).
              (3)图(b)为乙种群在不同环境中的增长曲线,处于自然环境中的增长曲线是 ______ (填“a”或“b”),用达尔文的进化观点分析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 ______ 的个体数量.
              (4)若在这个草原生态系统上播种杂草,其抵抗力稳定性会 ______ .
              (5)鼹鼠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体现了它的 ______ 价值.鼹鼠的生活为其他生物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______ .
            • 5.
              某野外调查小组在我国东部地区对东部群落进行深入调查,获得下面有关信息资料,请分析回答:

              (1)调查获得了树林中物种数与面积的关系图(如图1),该野外调查小组的研究方法叫做 ______ .右图显示,调查该地区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 ______ .
              (2)小组对该地区的树种进行了辨认和挂牌(图2),并着手进行生物多样性研究:
              树木A与树木B之间的差异属于 ______ 多样性,主要是由 ______ 和 ______ 引起的.树木A与树木D、E、G之间的差异属于 ______ 多样性.
              (3)调查小组对一块荒地的几种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调查的结果如表所示(单位:株/m2 ).
              植物﹨年份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A 10.0 9.2 8 6.8 5.5
              B 3.0 2.1 1.1 0.3 0.1
              C 0.3 1.1 1.1 1.5 2.3
              D 3.0 0.4 0.4 0 0
              如果4种植物中有一种属于入侵物种,则该入侵物种是 ______ ;入侵物种往往会对本土物种环境造成危害,其主要原因是 ______ .
              (4)图3是调查小组同学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分析该种群在30年中种群数量最少的是第 ______ 年,第20~30间种群的增长率为 ______ .
            • 6.
              在一个简单的生态系统中,蝗虫种群首先迁入且迅速增长,在以后的几个月内,其他动物先后迁入.图甲表示蝗虫种群数量的变化,图乙表示几种生物形成的食物网,图丙表示某地区弃耕地紫茎泽兰入侵区,开展轻度、中度、重度入侵区的群落植物多样性调查的结果.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菁优网
              (1)其他种群迁入后,改变了生态系统的 ______ 结构,抵抗力稳定性 ______ .
              (2)蝗虫种群种内斗争最激烈的时间段是 ______ .3个月后,蝗虫种群的增长速率显著下降,从种间关系角度分析,其主要原因是 ______ .
              (3)第7个月后蝗虫种群数量骤减,短时间内猫头鹰种群的数量变化为 ______ .
              (4)若鸟类从草处直接获得的食物占其食物总量的20%,则鸟类增加10kg,至少需要草 ______ kg.
              (5)若该系统为草原生态系统,适当放牧能 ______ (填增大或减小)草对光能的利用率.
              (6)弃耕地群落中物种数目随紫茎泽兰入侵程度的增加而 ______ .重度入侵区植物物种数变化较小的原因是 ______ .调查说明外来物种的入侵能改变群落演替的 ______ .
            • 7.
              生态农业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之一.下面是两种农业生态模式:
              模式1  鸡-猪-鱼立体养殖模式:一亩鱼池配6~8头猪,100~120只鸡,鱼池中各种鱼的比例大致为:花白鲢占20%,草鱼占40%,鲤鱼、鳙鱼占40%,每亩投放鱼苗4500尾.每天从鸡舍中收集新鲜的鸡粪晒干,经初步发酵后混入一定量饲料喂猪,猪粪喂鱼.
              模式2“四位一体”生态模式:以太阳能为动力,以沼气为纽带,将日光温室、沼气池、蔬菜种植和温室养猪相结合的一种新的农业生产模式.
              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在模式1中,必须注意某种鱼的投入数量,不宜超过该鱼在生态系统中的 ______ .鱼塘中不同鱼类生活在不同水层,体现了生物群落在垂直结构上具有 ______ 的现象.
              (2)如图表示是某池塘中鲢鱼平均尾重变化情况,由曲线可知,生物体的生长呈 ______ 型曲线,根据图示结果,最佳捕捞时间是在投放后的 ______ 个月左右.

              (3)模式2中,光能输入生态系统的途径是 ______ ,沼气池中的产甲烷杆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______ (成分).
              (4)建立以沼气为中心的“四位一体”生态工程主要遵循的生态工程原理是 ______ .
            • 8.
              假设a、b、c、d是一个简单生态系统中最初仅有的四个种群(分解者除外),a、c、d的营养关系为a→c→d,a与b的关系如图所示,a是该生态系统主要的自养生物,请回答:
              (1)该生态系统中a和b的种间关系是 ______ .
              (2)若d大量死亡,则一定时间内种群密度增加的种群是 ______ ,种群密度减少的种群是 ______ .
              (3)若持续干旱使a大量死亡,c和d种群密度将会 ______ .
              (4)当受到外界的轻微干扰后,经过一段时间,该生态系统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说明该系统具有一定的 ______ 能力,与热带雨林相比,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______ .
            • 9.
              如图为某种群在不同环境中的增长曲线,请回答
              (1)如果种群呈a曲线增长,说明种群处在 ______ 的环境中,称为 ______ 增长曲线.用达尔文进化观点分析,这是由于生物具有 ______ 的特性.
              (2)如果种群呈b曲线增长,说明该种群处在 ______ 的环境中,称为 ______ 增长曲线,用达尔文进化的观点分析,图中阴影部分表示 ______ .
            • 10.
              为研究某鱼塘鲤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有人构建了数学模型,其过程如表所示:
              研究方法 构建鲤鱼增长模型的主要步骤
              A.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 A.鲤鱼在最初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21%
              B. ______ B.5个月内池塘的资源和空间充足,鲤鱼种群的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增加的影响
              C.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 C.Nt=N0•λt(其中Nt代表t天后鲤鱼的数量,t表示天数,λ表示倍数,N0表示 ______ )
              D.通过进一步的实验或观察等,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D.观察、统计鲤鱼的数量,对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1)依据数学模型建立的基本步骤,填写表中B、C空白处的内容.
              (2)假设鲤鱼种群初期投入数量为2000尾,则20天后鲤鱼种群的数量为N20= ______ 尾.(用公式表示,不计算具体结果).
              (3)若该鱼塘最多可容纳8万尾鲤鱼生长,则在捕捞后,应让鱼塘保持 ______ 尾鲤鱼时能发挥最大经济效益.若今后要使鱼塘中的鱼自然繁殖,还要考虑投放鱼苗种群的年龄组成和 ______ .
              (4)在进行鲤鱼种群密度调查时,由于工作人员所做标志物太过明显,导致再次捕获时容易被发现并抓到,这种情况下,估算的鲤鱼种群密度会 ______ (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