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世纪30年代传入我国的双子叶植物三裂叶豚草具有极强的抗寒、再生能力。短时间内能大量疯长。其花粉中的水溶性蛋白与人接触后迅速释放,引起过敏性变态反应,是人类健康和作物生产的危险性杂草。为减少危害,某大学对某豚草种群进行研究,并选取紫穗槐、沙棘、草地早熟禾等经济植物作为替代植物建立豚草替代控制示范区,示范区建成后三裂叶豚草的生物量由每平方米30kg降到0.2kg,这些替代植物带来了多方面的经济效益。如图为研究过程中绘制的“种群生长”坐标曲线。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在替代控制示范区内,由最初的豚草等草本植物阶段过渡到紫穗槐、沙棘等森林阶段,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称为______。
              (2)传入我国的三裂叶豚草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后,短时间内能大量疯长,其种群数量的变化,可用图中的曲线______表示。调查某区域中三裂叶豚草的种群数量常采用______法。
              (3)若曲线Ⅱ表示替代控制示范区内的豚草种群生长曲线,则对应种群增长率最高的点是______,表明替代植物发挥明显生态作用的线段是______。
              (4)若曲线Ⅱ的oc段表示紫穗槐的种群生长曲线,若要适时砍伐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应保证砍伐后的数量为______。
              (5)相对于示范区建成前,示范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更______。
            • 2. 某海岛上生活一种黑尾鸥的海鸟,在上世纪末由于人为破坏环境,导致黑尾鸥的数量下降到95只.为了保护黑尾鸥,人们将该岛设为自然保护区并进行了科研调查,如表为设立自然保护区后黑尾鸥14年间的数量变化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年) 2 4 6 8 10 12 14
              数量(只) 101 116 140 182 218 230 231
              回答下列问题:
              (1)14年间,黑尾鸥在______(填法如2〜4、4〜6…12〜14)期间增长率最大.14年后,黑尾鸥的数量还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原因是______.
              (2)除了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黑尾鸥这一措施外,有人认为还可以采取迁地保护,你认为可行吗?______,你理由是______.
              (3)岛上有一种专吃黑尾鸥的蝮蛇的,为了更好地保护海岛的生态系统,有人认为______(填“应该”或“不应该”)在14年以后开始捕杀蝮蛇,理由是______.
            • 3. 某生态系统总面积为250km2,假设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乙种动物种群的K值为2000头。回答下列问题
              (1)当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______时,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若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则一段时间后,甲种植物数量也增加,其原因是______。
              (2)在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这一食物链中,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最终来自______。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一般不超过五个营养级,原因是______。
              (3)与草丛相比,针叶林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______(填“简单”或“复杂”),原因是______。
              (4)为探究湿地植物菖蒲对污水的净化作用,某研究小组测定了4种水样的BOD(即微生物分解水中有机物所需要的氧气量)和总含氮量;菖蒲水培15d后,再次测定了4种水样的BOD和总含氮量,结果如表:
              测定指标 A水样 B水样 C水样 D水样
              BOD
              (mg/L)
              培养前 247 139 150 60
              培养后 51 45 49 50
              总含
              氮量
              培养前 54 55 53 20
              培养后 19 19 19 19
              ①4种水样中有机污染物浓度最高的是______。D水样在实验中起______作用。
              ②湿地生态系统能够有效缓解水体富营养化,其根本原因是菖蒲对______的吸收,其吸收方式为______,影响吸收速度的内部因素包括______和______。
            • 4. 生态学家在德昌县弃耕地紫茎泽兰入侵区,开展轻度、中度、重度入侵区的群落植物多样性调查(结果如图1). 同时对轻度入侵区的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 2).

              (1)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______,其随紫茎泽兰入侵程度的增加而______.紫茎泽兰与本地植物之间构成______关系.弃耕地群落的形成是______演替的结果,调查说明外来物种的入侵能改变群落演替的______.
              (2)研究发现,经济植物黑麦草能抑制紫茎泽兰的生长.为了解其抑制机制,进行如下实验:
              ①用完全营养液培养黑麦草幼苗;
              ②取一定量培养过黑麦草的营养液加入用于培养紫茎泽兰幼苗的完全营养液中作为实验组,对照组加入等量的培养紫茎泽兰幼苗的完全营养液.
              ③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并比较两组紫茎泽兰幼苗的长势.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______.
              (3)图2中A表示______.初级消费者到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
            • 5. 如图是两类生物种群数量变化动态曲线的比较,其中r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小,寿命短,生殖力强但存活率低,亲代对后代缺乏保护;K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大,寿命长,生殖力弱但存活率高,亲代对后代有很好的保护.请回答以下问题.
              (1)家鼠的寿命只有两年,几乎全年均可繁殖,种群数量每天可增加1.47%,是______ (r对策或K对策)生物,这类生物很难消灭,在种群密度极低时也能迅速回升,最终形成一种______型增长曲线.使家鼠种群数量持续维持较低水平、对环境无污染的防治措施有______.
              A.室内采取硬化地面 B.食物储存在安全处
              C.养殖家鼠的天敌 D.药物捕杀
              (2)K对策生物的种群数量高于或低于______(S或X)点时,都会趋向该平衡点,因此种群通常能稳定在一定数量水平上,该数量水平被称为______.
              (3)东北虎等珍稀濒危动物,其数量一旦低于X点,就会走向灭绝,此时可采取的保护措施有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 6. 某学习小组进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的探究实验.
              (1)本实验中,某学生的部分实验操作过程是这样的:①把酵母菌培养液放置在适宜的环境中培养,第7天开始取样计数;②用无菌吸管从静置试管中吸取酵母菌培养液少许;③加入血球计数板计数室,再盖上盖玻片,并用滤纸吸去多余菌液.请纠正该同学实验操作中的三个错误.
              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
              (2)用血球计数板计数前,通常需要将酵母菌样液稀释,这是因为______.
              (3)血球计数板是一个特制的可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玻璃制品,样品滴在计数室内.计数室由25个中格、每个中格由16个小格、总共400个小格组成,每个计数室容纳液体的总体积为0.1mm3
              现观察到图1中所示a、b、c、d、e 5个中格80个小格内有酵母菌44个,其中被台盼蓝染成蓝色的有4个,则上述1mL酵母菌样品中应该统计的菌体数______个.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如何计数?______.
              (4)该学习小组同时做3组实验,分别测得三组培养液中酵母菌实验数据如下:(单位:万个/mL)
              实验组别 1天 2天 3天 4天 5天 6天 7天
              第一组 25 35 150 400 600 800 800
              第二组 25 45 160 420 800 820 820
              第三组 25 25 140 380 700 780 800
              请将该学习小组采集的数据适当处理后,如图2曲线图形式表示1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趋势.
            • 7. 某生物研究小组观察到野外四个物种在一天中的平均活动时间(活动时间以%表示).
              休息 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进食 其他活动
              物种A 20% 15%与B争夺食物 55%吃植物种子 10%
              物种B 20% 25%与A争夺食物 45%吃植物种子 10%
              物种C 75% 15%吃物种A 10%
              物种D 75% 20%吃物种C 5%
              (1)碳元素进入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主要是从______开始的.碳在该表中生物之间传递的形式是______.上表所示物种的粪便可以用于水稻的生产,其主要原因是______.
              (2)组成一个典型的生态系统,除表中设计的生态系统成分外,还应有______.
              (3)根据表中信息,写出该生态系统中可能的营养结构关系.______.
              (4)物种C与物种D能根据对方的行为信息特征作出反应,这说明信息能够______.从食性角度看,物种C、D一天中进食时间较短而休息时间较长,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5)经调查,第一年物种A种群数量为N0,如果每年增长率保持不变,且λ=1.6,第三年该种群数量为______.
            • 8.
              如图1是将灰喜鹊引入某生态系统后,研究人员连续10年调查其种群数量的变化,绘制成的λ值变化曲线.图2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

              (1)灰喜鹊从第1年至第9年种群的数量变化是 ______ ,A、B、C 三点相比,种群数量最多的是 ______  点.
              (2)调查灰喜鹊的种群密度采用标志重捕法,若有部分个体的标志物脱落,则会导致调查结果 ______ (偏大或偏小).
              (3)图2食物网中,若鹰从其上一营养级不同种生物获得的食物比例相等,则鹰增重3kg至少消耗草 ______ kg.
              (4)图2生态系统中的一条蛇吞了一只鼠,正常情况下,蛇能够同化这只鼠体内能量的 ______ (填字母).
              A.10%以下       B.10%-20%       C.20%以上.
            • 9.
              据图回答下列有关生态的问题

              (1)如图1为该生态系统中两种生物在一起生长及分开生长时生长速度的比较.当两种生物分开生长时,生物1的种群数量增长符合 ______ 型增长模型,其在第 ______ 周达到环境容纳量.从图1中数据可知,这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是 ______ .
              (2)如图2是某生态系统示意图,据图回答:
              ①该生态系统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 ______ 系统中物种数目越多,该生态系统的 ______ 越强.
              ②当图中一种生物的全部同化量来自两种生物,且同化量各占一半时,如蛇要净增重1千克,最多要消耗绿色植物 ______ 千克.
              ③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般将 ______ 视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根据上图的食物网,用文字、箭头等完成该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能量流动图解.(注:不考虑未被利用部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