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在农业生产研究上,常常需要进行微生物的培养和计数。

              (1) 下图是利用____________法进行微生物接种,把聚集的菌种逐步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

               (2) 分析下面培养基的配方:NaNO3、KH2PO4、NaH2PO4、MgSO4•7H2O、KCl、H2O。若此培养基用于培养分解尿素的细菌,则应除去上述_______成分,并加入______物质,以补充______源。若用于培养纤维素分解菌,应加入________物质,为检测纤维素分解菌的存在与否,还应加入_______染料,含纤维素分解菌将形成__________圈。

            • 2. (12分)(1)反刍动物瘤胃内栖息着许多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能分解尿素是因为它们能合成      。从瘤胃中分离这些微生物必须先制备以       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采用        灭菌,采用      法接种,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其中一个平板的菌落分布如图所示,推测该同学接种时可能的操作失误是                        ,如果发现每个平板中菌落形态多样,其原因可能是                                             

              (2)由霉菌发酵生产果胶酶是食品工业中使用量最大的酶制剂之一,果胶酶是分解果胶的一类酶的总称,包括          、果胶分解酶、果胶酯酶等;在探究果胶酶的用量实验中,因变量是             

              (3)无菌技术是影响植物组织培养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用       和质量分数为0.l%的氯化汞对外植体消毒,用        清洗,接种时每次使用器械后都需要        灭菌;接种3-4d后,观察外植体的生长情况,若发现外植体被污染,分析其原因可能是          。(至少答出两点)

            • 3. (16分)下面图l表示在调查某草原生态系统中某生物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入)绘制的曲线;图2是该草原生态系统部分营养结构的模式图;图3表示某人研究不同大气C02浓度及土壤铜污染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的结果。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第____年该生物的种群密度最低,第16—20年该生物种群数量将呈____型曲线增长。

                  (2)图2中若蛇由于某种原因数量下降,蟾蜍的数量先增多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稳定性;若草固定的总能量为6.2×l09 kJ,食草昆虫和鼠同化的总能量是l.3×l08 kJ,则人最多能获得的能量为___ kJ。若蛇取食鼠的比例由1/4调整到1/2,从理论上分析,改变取食比例后蛇体重每增加 1kg,人比原来增重_____kg(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

                  (3)由于开矿对该草原土壤造成了铜污染。由图3可以看出,土壤Cu污染和CO2浓度升高对土壤脲酶的活性的影响分别是                            

                  (4)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能够合成脲酶,分离该类细菌的培养基应以__    __为唯一氮源,计数时一般选择菌落数在____范围的平板进行计数,统计的结果往往比活菌实际数目                   ,其原因是                    。一般说来,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同种微生物表现出稳定的菌落特征,这些特征包括菌落的____________等(至少答出两个方面)。

            • 4. (16分)请分析回答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实践方面的问题:

              (1)微生物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和无机盐以及                   

              (2)在微生物接种过程中,试管口需要通过酒精灯火焰,其目的是                   

              (3)某同学在稀释倍数为106的培养基中测得平板上菌落数的平均值为225,那么每克样品中的菌落数是(涂布平板时所用稀释液的体积为0.1mL)               

              (4)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基本操作的正确顺序是                      。

              ①外植体消毒  ②制备MS培养基  ③接种  ④培养  ⑤栽培  ⑥移栽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①→③→④→⑤→⑥

                  C.②→①→③→④→⑥→⑤   D.①→②→③→④→⑥→⑤

              (5)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往往需要使用植物激素启动细胞分裂,人为地控制细胞的                     和                   

              (6)通过电泳法分离提纯蛋白质时,影响蛋白质迁移速率的因素是蛋白质分子的带电性质、分子大小以及                   

              (7)用含有蛋白酶的洗衣粉洗涤丝绸衣物和羊毛衣物是否合适?为什么?                                                                                 

            • 5. (10分)下表是某公司研发的一种培养大肠杆菌菌群的培养基配方,请根据表格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上看,大肠杆菌属于           

              (2)若根据用途划分,该培养基属于             (填“选择”或“鉴别”)培养基。若要用上述培养基来筛选出土壤中的尿素分解菌,培养基的营养成分必需怎样更改?                     ,并用        作为指示剂。

              (3)在微生物培养的过程中,为防止杂菌污染,需要对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       ;操作者的双手需要进行清洗和          

              (4)图1和图2是培养某细菌的结果图,其对应的接种方法分别是:           和              ,这两种方法接种后培养基上都可以得到由单个细胞繁殖所形成的           。图1所用的接种方法可用来对活菌进行计数。此外,测定微生物数目的另一种方法是                 

            • 6.

              (每空1分,共10分)自然界中的微生物往往是混杂生长的。人们在研究微生物时一般要将它们分离提纯,然后进行数量的测定。下面是是有关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分离和计数的实验过程,请回答有关问题。

              (1)为分离出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应该用________________的培养基进行分离,这种培养基属于________培养基(按功能分类)。也可在培养基中加入________指示剂对该类微生物鉴别。

              (2)若取土样5g,应加入______mL的无菌水配制成稀释10倍土壤溶液。因土壤中细菌密度很大,需要不断加以稀释,配制成101~107不同浓度的土壤溶液。将103~107倍的稀释液分别吸取0.1mL加入到固体培养基上,用涂布器将菌液铺平,每个稀释度下至少涂布3个平板。这种接种方法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接种的培养皿放置在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h~48h,观察并统计菌落数,结果如下表,其中______倍的稀释比较合适,由此计算出每克土壤中的菌落数为_________。这种方法测定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_          __(低/高)。

              稀释倍数

              103

              104

              105

              106

              107

              平均菌落数(个)

              >500

              367

              248

              26

              15

              (4)实验分离得到的能够分解尿素的细菌需要临时保藏,需将其接种到试管的___________________培养基上,将试管放入________℃的冰箱中保藏。

            • 7. 33、 (12分)为了检测某桶装纯净水中的细菌含量,某研究小组测定了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并进行了细菌的分离等工作。下图A、B是实验过程中的部分操作步骤,C、D是经过培养后的实验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中,首先要配制培养基,培养基中一般应含有__________________等四类营养物质,配制好之后,应该用 __________灭菌法进行灭菌。

              (2)操作A的目的是 _____ ,操作B的接种法培养出的结果应该如图 ___ 所示。

              (3)分析下面培养基的配方:NaNO3、KH2PO4、NaH2PO4、MgSO4·7H2O、KCl、H2O。若此培养基用于培养分解尿素的细菌,则应除去上述_______成分,并加入葡萄糖和______。

               (4)该小组将得到的菌株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并混匀,一部分进行静置培养,另一部分进行振荡培养。结果发现:振荡培养的细菌比静置培养的细菌生长速度快。其原因是振荡培养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纤维素分解菌可用于农作物秸秆还田,用__________染色法鉴别纤维素分解菌时,培养基上的菌落周围会出现透明圈,其大小能反映______________ 。

            • 8. 尿素是一种重要的农业肥料,但若不经细菌的分解,就不能很好地被植物利用。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繁多,同学们设计了以下实验来探究土壤中微生物对尿素的分解作用,并成功筛选到能高效降解尿素的细菌(目的菌)。培养基成分如下表所示,实验步骤如下图所示。

              KH2PO4

              1.4g

              Na2HPO4

              2.1g

              MgSO4·7H2O

              0.2g

              葡萄糖

              10g

              尿素

              1g

              琼脂

              15g

              将上述物质溶解后,用自来水定容到1000mL

              请据图回答问题

              (1)培养基中加入尿素的目的是          ,这种培养基属于          培养基。

              (2)此培养基         (选填“能”或者“不能”)用于植物组织培养,理由是该培养基中                           

              (3)“目的菌”生长所需的碳源和氮源分别来自培养基中的                  

              (4)为充分说明上表所示培养基具有选择作用,应配置              培养基作为实验对照,如果该培养基上的菌落数明显         (选填“多于”或“少于”)表中培养基中的菌落数目,说明表中培养基已筛选出一些目的菌。

              (5)图中过程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      (选填“低”或“高”),原因是                                       。

              (6)对分离的菌种进行鉴定时,需要在上述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细菌合成的                    将尿素分解为氨,pH增高,使指示剂变          

            • 9. 尿素是一种重要的农业肥料,但若不经细菌的分解,就不能更好地被植物利用。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繁多,同学们试图探究土壤中微生物对尿素是否有分解作用,设计了以下实验,并成功筛选到能高效降解尿素的细菌(目的菌)。培养基成分如下表所示,实验步骤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问题。

               (1)此培养基能否用于植物组织培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培养基中加入尿素的目的是        ,这种培养基属于        培养基。
              (3) “目的菌”生长所需的氮源和碳源分别来自培养基中的            ,实验需要振荡培养,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转为固体培养时,常采用        (方法)接种,获得单菌落后继续筛选。

              (5)在进行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实验时,A同学从培养基上筛选出大约150个菌落,而其他同学只选择出大约50个菌落。A同学的实验结果产生的原因可能有        (填序号)。

              ①由于土样不同 ②由于培养基污染 ③由于操作失误

              ④没有设置对照

              (6)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    ,细菌合成的    将尿素分解为氨,pH增高,使指示剂变红色。

              (7)某同学在稀释倍数为106的培养基上测得平板上菌落数的平均值为234,那么每克样品中的菌落数是(涂布平板时所用稀释液的体积为0.1m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回答下列与微生物筛选和培养有关的问题:

              (1)某同学欲从受原油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能高效降解原油的菌株。在筛选过程中,应将土壤样品稀释液接种于以         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从功能上讲,该培养基属于        培养基。配制培养基的操作步骤是                              (用箭头和字母按顺序回答)。

                       a.倒平板    b.计算    c.溶化    d.称量    e.灭菌

              (2)通常情况下,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无菌技术要求实验操作应在                附近进行,以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

              (3)该同学在稀释倍数为106的培养基中测得平板上菌落数的平均值为23.4,那么每毫升样品中的菌株数是(涂布平板时所用稀释液的体积为0.2 mL)__________。用这种方法测得的数量比实际活菌数要____,因为                                        

              (4)除上述方法外纯化菌种时还可以采用          法接种,操作的第一步及每次划线之前都要                。接种完成后应将培养皿倒置并放在             中培养,若不倒置培养,将导致                     

              (5)实验结束后,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进行        处理后,才能倒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