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8分)某班级学生围绕加酶洗衣粉进行了两项实验,下图和表格分别是实验一和实验二的结果。分析回答:

              (1)实验一的自变量是   ▲   , 50 ℃时加酶洗衣粉中碱性蛋白酶的最适含量是  ▲  

              (2)根据实验二的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有:①   ▲   ;②   ▲   

              (3) 80 ℃时两种洗衣粉去污力相当,其原因是   ▲   

              (4)若要进一步探究加酶洗衣粉的最适洗涤温度,提出你的设计思路。   ▲   

              (5)某小组成员拟使用加酶洗衣粉消化裂解猪肌肉样本,并提取猪的DNA,你认为加酶洗衣粉可以消化裂解动物组织细胞的原理是   ▲   


            • 2.

              Ⅰ. 大菱鲆是我国重要的海水经济鱼类。研究性学习小组尝试对大菱鲆消化道中的蛋白酶的活性进行研究。

                

              (1)查询资料得知,18℃时,在不同pH条件下大菱鲆消化道各部位蛋白酶活性如图1。由图可知,在各自最适pH下,三种蛋白酶催化效率最高的是____________。

              (2)资料表明大菱鲆人工养殖温度常年在15—18℃之间,学习小组假设:大菱鲆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在15—18℃间。他们设置15℃、16℃、17℃、18℃的实验温度,探究三种酶的最适温度。

              ①探究试验中以干酪素为底物。干酪素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可用___________试剂鉴定。

              ②胃蛋白酶实验组和幽门盲囊蛋白酶实验组的pH应分别控制在____________。

              ③为了控制试验温度,装有酶和底物的试管应置于__________中以保持恒温。单位时间内______________可以表示蛋白酶催化效率高低。

              ④实验结果如图2,据此能否确认该假设成立?____________(能或不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还发现,大菱鲆消化道淀粉酶和脂肪酶含量少,活性低,所以人工养殖投放的饲料成分中要注意降低______的比例,以减少对海洋的污染。

            • 3.

              为了研究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设置三个实验组:A组(20℃)、B组(40℃)和C组(60℃),测定各组在不同反应时间内的产物浓度(其他条件相同),结果如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

              (1)三个温度条件下,该酶活性最高的是           组。

              (2)在时间t1之前,如果A组温度提高10℃,那么A组酶催化反应的速度会           

              (3)如果在时间t2时,向C组反应体系中增加2倍量的底物,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那么在t3时,C组产物总量        ,原因是                                                              

              (4)生物体内酶的化学本质是                    ,其特性有                           (答出两点即可)。

            • 4.

              为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某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第一步:在T1和T2两个不同温度条件下,利用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编组为A、B。反应结束后使淀粉酶失活。

              第二步:从A、B两组装置中取出等量溶液,分别倒入U形管的甲、乙两侧,此时两侧液面高度相同,一段时间后观察U型管两侧面高度变化。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类唾液中就含有淀粉酶,该酶加工与分泌过程中,会发生膜的流动与融合的细胞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的无关变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两个)。

              (3)若甲侧液面高于乙侧,则说明该淀粉酶的活性在T1温度下_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T2温度下。

              (4)为确定T1温度和该淀粉酶最适温度的关系,利用T3温度(T3>T1)替代T2温度重复上述实验,若甲测液面低于乙侧,则说明该淀粉酶的最适温度____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大于T1温度。

            • 5.

              某同学为了研究植物细胞中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活性,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5g新鲜莴笋叶片剪碎放入研钵,加入少量石英砂进行快速充分研磨。

              ②向研磨液中加入50mL蒸馏水并搅拌,再用纱布过滤,得到酶提取液。

              ③将莴笋的酶提取液分别用pH为4~10的7种缓冲液稀释2倍,低温保存。

              ④用注射器吸取5mL3%的过氧化氢,将注射器中的气体排出,然后吸入5mL酶提取液,将针口处密封。

              ⑤室温下记录实验数据。

              另取新鲜的菠菜、白菜叶片重复上述操作步骤。实验结果如图。

              请回答问题:

              (1)该实验的自变量为________。

              (2)酶起催化作用的实质是________

              (3)步骤③中,稀释酶提取液降低反应体系中酶浓度的目的是减缓反应的速度,有利于记录实验数据。稀释的提取液放在低温下保存,为什么不放在高温下保存________。

              (4)据图分析,相同pH条件下________细胞中过氧化氢酶活性最高。如要测得菠菜细胞中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下一步的具体做法是在pH7~8之间设立较小等梯度的分组实验,比较不同pH条件下该酶的活性。

            • 6.

              果胶酶能分解果胶等物质,可以用来澄清果蔬饮料,在食品加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回答下列问题:

              (1)果胶酶是分解果胶的酶的总称,包括                               。食品工业中之所以使用果胶酶澄清果蔬饮料,是因为果胶酶能破坏植物的       结构。

              (2)微生物是生产果胶酶的优良生物资源。分离和筛选能产生果胶酶的微生物,使用的培养基应该以        为唯一碳源;为了纯化该生物,需要在       (填“固体”或“液体”)培养基上接种菌种,最常用的接种方法有                        

              (3)根据下表实验结果,      (填“能”或“不能”)确定40℃就是果胶酶的最适温度。

            • 7. 将某种玉米子粒浸种发芽后研磨匀浆、过滤,得到提取液。取6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 淀粉溶液后,分为3组并分别调整到不同温度,如图所示。

              然后在每支试管中加入少许等量的玉米子粒提取液,保持各组温度30分钟后,继续进行实验(提取液中还原性物质忽略不计):


              (1)若向A、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适量的班氏试剂或斐林试剂,沸水浴一段时间,观察该三支试管,其中液体颜色呈砖红色的试管是____________;砖红色较深的试管是______,颜色较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不变色的试管是______,不变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向B、D、F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碘液,观察三支试管,发现液体的颜色都是蓝色,产生该颜色的原因是______。
              (3)以上实验的三种处理温度不一定是玉米子粒提取液促使淀粉分解的最适温度.你怎样设计实验才能确定最适温度?(只要求写出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汽车尾气中含有氮氧化物、CO、铅等多种有害物质,对人体的呼吸、免疫、生殖等系统的功能都会产生一定的危害.研究人员选取长期生活在交通严重拥堵的闹市区的成年居民为一组,长期生活在同一城市郊区农村的成年居民为另一组,分别测定其精子活动率、精子中SDH酶活性和血液中铅的浓度,结果如下.

              组别

              精子活动率(%)

              精子中SDH酶的灰度级

              血液中铅的浓度(μg/L)

              郊区组

              68.45

              77.78

              108.5

              闹市区组

              55.38

              195.96

              145.8

              (注:SDH酶的灰度级:特定染料在SDH酶的催化下被还原成不溶性的蓝色产物,仪器根据样本颜色深浅测出的数值.灰度级数值的大小可以反映酶的活性)
              (1)实验前,要对两组成员的年龄、吸烟、饮酒等情况进行调查,其目的是 ______.
              (2)在男性的睾丸内,由精原细胞形成精子必须经过 ______和 ______两个过程.
              (3)已知SDH 酶是一种分布在线粒体基质中的脱氢酶.精子中SDH 酶的灰度级数值增大,此酶的活性 ______,通过影响有氧呼吸中的 ______过程,最终导致精子运动所需的 ______不足.
              (4)根据上表检测结果推测,铅对SDH 酶的活性有 ______作用,且随血液中铅浓度的增加其作用 ______.
              (5)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 ______.
            • 9.

               小麦的穗发芽影响其产量和品质。某地引种的红粒小麦的穗发芽率明显低于当地白粒小麦。为探究淀粉酶活性与穗发芽率的关系,进行了如下实验。

              (1)取穗发芽时间相同、质量相等的红、白粒小麦种子,分别加蒸馏水研磨、制成提取液(去淀粉),并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实验.实验分组、步骤及结果如下:

              注:“+”数目越多表示蓝色越深

              步骤①中加入的C是________,步骤②中加缓冲液的目的是________。显色结果表明:淀粉酶活性较低的品种是________;据此推测:淀粉酶活性越低,穗发芽率越________。若步骤③中的淀粉溶液浓度适当减小,为保持显色结果不变,则保温时间应________。

              (2)小麦淀粉酶包括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为进一步探究其活性在穗发芽率差异中的作用,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X处理的作用是使________。若Ⅰ中两管显色结果无明显差异,且Ⅱ中的显色结果为红粒管颜色显著________白粒管(填“深于”或“浅于”),则表明α­淀粉酶活性是引起这两种小麦穗发芽率差异的主要原因。

            • 10. 为了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请根据提供的材料用具,完成下面的实验,并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用具:试管,量筒,滴管,试管架,pH试纸;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鸡肝研磨液;新配制的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溶液,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蒸馏水等.
              (1)实验步骤:
              ①如图所示,先在1号、2号、3号试管中各加入2mL新配制的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再向1号试管内加入1mL蒸馏水,向2号试管内加入______,
              向3号试管内加入______,并振荡试管.②向l号、2号、3号试管内各滴入2滴______.
              ③仔细观察各试管内______,并记录.
              (2)实验结果:______.
              (3)实验结论:pH为7左右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较高,而pH偏高、偏低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降低.
              (4)除pH外,还有其它环境因素会影响过氧化氢酶的活性,请你就此提出相关研究课题(只要求写出课题名称):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