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8分)某班级学生围绕加酶洗衣粉进行了两项实验,下图和表格分别是实验一和实验二的结果。分析回答:

              (1)实验一的自变量是   ▲   , 50 ℃时加酶洗衣粉中碱性蛋白酶的最适含量是  ▲  

              (2)根据实验二的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有:①   ▲   ;②   ▲   

              (3) 80 ℃时两种洗衣粉去污力相当,其原因是   ▲   

              (4)若要进一步探究加酶洗衣粉的最适洗涤温度,提出你的设计思路。   ▲   

              (5)某小组成员拟使用加酶洗衣粉消化裂解猪肌肉样本,并提取猪的DNA,你认为加酶洗衣粉可以消化裂解动物组织细胞的原理是   ▲   


            • 2.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以下实验方案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请回答:
               
              步骤
              组别
              A试管 B试管 C试管 D试管 E试管 F试管
              1.加入底物 5ml - 5ml - 5ml -
              2.加入酶液 - 5滴 - 5滴 - 5滴
              3.在一定温度的温水中水浴5分钟 9℃ 9℃ 65℃ 65℃
              4.将每一组两试管的溶液混合,
              继续在相应温度下水浴
              5分钟 5分钟 5分钟
              5.检测
              注:“-”表示该步不处理.
              (1)步骤1应选择 ______ (H2O2溶液/淀粉溶液)作为反应底物,理由是 ______ .
              (2)步骤2加入的酶液可以是 ______ 酶溶液;步骤3乙组C、D两试管的水浴温度应控制在 ______ 0C.
              (3)步骤5应选用 ______ (斐林试剂/碘液/带火星的木条)进行检测.
            • 3.

              为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某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第一步:在T1和T2两个不同温度条件下,利用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编组为A、B。反应结束后使淀粉酶失活。

              第二步:从A、B两组装置中取出等量溶液,分别倒入U形管的甲、乙两侧,此时两侧液面高度相同,一段时间后观察U型管两侧面高度变化。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类唾液中就含有淀粉酶,该酶加工与分泌过程中,会发生膜的流动与融合的细胞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的无关变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两个)。

              (3)若甲侧液面高于乙侧,则说明该淀粉酶的活性在T1温度下_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T2温度下。

              (4)为确定T1温度和该淀粉酶最适温度的关系,利用T3温度(T3>T1)替代T2温度重复上述实验,若甲测液面低于乙侧,则说明该淀粉酶的最适温度____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大于T1温度。

            • 4.

              某同学为了研究植物细胞中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活性,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5g新鲜莴笋叶片剪碎放入研钵,加入少量石英砂进行快速充分研磨。

              ②向研磨液中加入50mL蒸馏水并搅拌,再用纱布过滤,得到酶提取液。

              ③将莴笋的酶提取液分别用pH为4~10的7种缓冲液稀释2倍,低温保存。

              ④用注射器吸取5mL3%的过氧化氢,将注射器中的气体排出,然后吸入5mL酶提取液,将针口处密封。

              ⑤室温下记录实验数据。

              另取新鲜的菠菜、白菜叶片重复上述操作步骤。实验结果如图。

              请回答问题:

              (1)该实验的自变量为________。

              (2)酶起催化作用的实质是________

              (3)步骤③中,稀释酶提取液降低反应体系中酶浓度的目的是减缓反应的速度,有利于记录实验数据。稀释的提取液放在低温下保存,为什么不放在高温下保存________。

              (4)据图分析,相同pH条件下________细胞中过氧化氢酶活性最高。如要测得菠菜细胞中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下一步的具体做法是在pH7~8之间设立较小等梯度的分组实验,比较不同pH条件下该酶的活性。

            • 5.

              果胶酶能分解果胶等物质,可以用来澄清果蔬饮料,在食品加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回答下列问题:

              (1)果胶酶是分解果胶的酶的总称,包括                               。食品工业中之所以使用果胶酶澄清果蔬饮料,是因为果胶酶能破坏植物的       结构。

              (2)微生物是生产果胶酶的优良生物资源。分离和筛选能产生果胶酶的微生物,使用的培养基应该以        为唯一碳源;为了纯化该生物,需要在       (填“固体”或“液体”)培养基上接种菌种,最常用的接种方法有                        

              (3)根据下表实验结果,      (填“能”或“不能”)确定40℃就是果胶酶的最适温度。

            • 6.

              某工厂生产了一种加酶洗衣粉,其包装袋上印有如下部分说明:

              成分:含碱性蛋白酶等

              用法:洗涤前先将衣物浸于洗衣粉的水内数小时。使用温水效果更佳。

              注意:切勿用于丝质及羊毛衣料。用后彻底清洗双手。

              请回答以下问题:

              (1) 

               

              ① 由图可知,使用该加酶洗衣粉的最适宜温度约为__________

              ② 在O℃和75℃时,酶的催化效率基本都降为零,但温度再度回到45℃,后者的催化作用已不能恢复,这是因为__________

              (3)该加酶洗衣粉不能用于洗涤丝质及羊毛衣料,其主要原因是                                                                          

              (4)大力推广使用加酶洗衣粉替代含磷洗衣粉,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

            • 7.
              为探究洗衣粉加酶后的洗涤效果,将一种无酶洗衣粉分成3等份,进行3组实验.甲、乙组在洗衣粉中加入1种或2种酶,丙组不加酶,在不同温度下清洗同种化纤布上的2种污渍,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下表为实验记录.请回答下列问题.
              水温/℃ 10 20 30 40 50
              组别
              清除血渍时间
              /min
              67 66 88 52 51 83 36 34 77 11 12 68 9 11 67
              清除油渍时间
              /min
              93 78 95 87 63 91 82 46 85 75 27 77 69 8 68
              (1)提高洗衣粉去污能力的方法有 ______ .甲组在洗衣粉中加入了 ______ .乙组在洗衣粉中加入了 ______ .
              (2)甲、乙组洗涤效果的差异,说明酶的作用具有 ______ .
              (3)如果甲、乙和丙3组均在水温为80℃时洗涤同一种污渍,请比较这3组洗涤效果之间的差异并说明理由. ______ .
              (4)加酶洗衣粉中的酶是特殊的化学物质包裹的,遇水后包裹层很快溶解,释放出来的酶迅速发挥催化作用.请说明这是否运用了酶的固定化技术及其理由. ______ .
            • 8.
              如图1是某课题组的实验结果(注:A酶和B酶分别是两种微生物分泌的纤维素酶).请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1可知,本实验研究的课题是 ______ .
              (2)据图1,在40℃至60℃范围内,热稳定性较好的酶是 ______ .高温条件下,酶容易失活,其原因是 ______ .
              (3)下表是图一所示实验结果统计表,由图1可知表中③处应是 ______ ,⑧处应是 ______ .
              温度(℃)
              A酶活性(mmol•S-1 3.1 3.8 5.8 6.3 5.4 2.9 0.9
              B酶活性(mmol•S-1 1.1 2.2 3.9 3.4 1.9 0
              (4)图2表示30℃时B酶催化下的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其他条件相同,在图2上画出A酶(浓度与B酶相同)催化下的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大致曲线.
              (5)适宜条件下,取一支试管加入A酶和蛋白酶溶液并摇匀,一段时间后加入纤维素,几分钟后加入新制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结果试管中没有产生砖红色沉淀,原因是 ______ .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