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柯斯质粒是一种人工建构的含有λ噬菌体DNA的cos位点(指互补的黏性末端结合形成的双链DNA区域)和质粒复制子(ori)的新型载体,它同时兼具两者特性,长度一般为57 kb。λ噬菌体的末端酶能识别并切割两端由cos位点包围着的噬菌体基因组长度(3852 kb)的DNA片段,凡具有cos位点的任何DNA分子只要在长度上相当于噬菌体的基因组,就可以被识别并包装成类似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下图1为应用柯斯质粒进行某一真核基因克隆的方案图,下图2为不同的限制酶及相应切割位点。请据图分析回答:

              图1图2

              (1) 柯斯质粒可以作为基因工程载体的理由是具备____、________和启动子、终止子等。 

              (2) 如图1所示柯斯克隆方案,宜采用________酶对真核基因进行酶切,采用_______酶对柯斯质粒进行酶切,经连接后图中____(选填“a”或“b”)将会被重新包装进入λ噬菌体;柯斯质粒作为载体可携带的真核基因长度范围为_。 

              (3) 检测是否成功实现转化的实验思路是:将新包装的类似噬菌体去感染大肠杆菌,后者能够在含______的培养基上生长即为转化成功。 

              (4) 从图中信息可知上述柯斯克隆方案存在的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利用外源基因在受体细胞中表达,可生产人类所需要的产品.下列选项中说明目的基因完成了在受体细胞中表达的是( )

              A.棉花二倍体细胞中检测到细菌的抗虫基因
              B.大肠杆菌中检测到人胰岛素基因及其mRNA
              C.山羊乳腺细胞中检测到人生长激素DNA序列
              D.酵母菌细胞中提取到人干扰素
            • 3.

              下图是利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治疗遗传性糖尿病(基因缺陷导致胰岛B 细胞不能正常合成胰岛素)的过程设计图解,请据图回答:


              (1)图中①、③所示的结构分别是______________ 、 内细胞团(或胚胎干细胞) 。

              (2)图中②所示的生物工程技术分别是_____________。

              (3)过程④的完成需要用到的基因操作工具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示方法与一般的异体移植相比最大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科学家将鼠体内的能够产生胰岛素的基因与大肠杆菌的DNA分子重组,并且在大肠杆菌中发现了胰岛素。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②⑤③⑦表示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途径,获得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2)图中③代表__________________,在它的作用下将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切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末端。

              (3)经⑨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将⑦和⑥“缝合”形成⑧_________DNA分子。⑧往往含有_________基因,以便将来检测。

              (4)⑪表示⑧随大肠杆菌的繁殖而进行_________。

              (5)如在大肠杆菌细胞内发现了胰岛素,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如图所示为A、B、C三种质粒和一个含目的基因D的DNA片段示意图。图中Ap为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Tc为四环素抗性基因,lacZ为蓝色显色基因。图中EcoR Ⅰ、Pvu Ⅰ为两种限制酶,质粒上限制酶括号内的数字表示限制酶切割位点与复制原点的距离。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三种质粒中不能作为目的基因载体的是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在基因工程的操作过程中,需要检查目的基因是否重组到质粒中,应使用____酶切重组质粒,完全酶切后,进行电泳检测。若电泳图谱中出现长度为1.1 kb和5.6 kb,或者____kb和____kb的片段,则可判断该重组质粒已与目的基因重组成功。 

              (3) 为研究目的基因D的功能,研究人员用下图所示的引物组合分别扩增D基因的D1片段、D3片段(DNA复制子链的延伸方向5'→3')。

              注:引物Ⅱ、Ⅲ上的x、y片段分别与N基因两端互补配对。

              ①用引物Ⅰ、Ⅱ组合扩增后,得到的绝大部分DNA片段是下图中的__________。 

              ②将大量N基因片段与扩增得到的D1片段、D3片段置于PCR反应体系中进行扩增,得到的绝大多数扩增产物是____(选填“D1—N”“D1—D3—N”“D3—N”或“D1—N—D3”)。 

            • 6.

              干扰素是动物或人体细胞受病毒感染后产生的一类糖蛋白,具有抗病毒、抑制肿瘤及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活性。回答下列问题:

              (1)干扰素的作用机理是:干扰素作用于宿主细胞膜上的相应受体,激活细胞核中基因表达产生多种抗病毒蛋白,其中有些蛋白可通过激活____________使病毒的RNA水解;有些则可与__________(细胞器)结合,通过抑制病毒多肽链的合成发挥抗病毒作用。

              (2)利用基因工程产生干扰素的方法之一:利用________酶将干扰素基因与牛乳腺蛋白基因的启动子等调控组件连接在一起构建基因表达载体,采用__________的方法导入牛的受精卵细胞中,经胚胎早期培养至________________期,移植入母体内发育成熟,即可获得能产生干扰素的转基因牛。

              (3)由于干扰素在体外保存困难,可利用蛋白质工程对干扰素进行改造,基本途径是:预期蛋白质功能→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的_______→找到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 7.

              我国曾经发生过因“非典型性肺炎”而死亡的病例,经研究发现,该病是由SARS病毒(一种RNA病毒)感染所引起的疾病。SARS病毒表面的S蛋白是主要的病毒抗原,在SARS病人康复后的血清中有抗S蛋白的特异性抗体。某研究小组为了研制预防SARS病毒的疫苗,开展了前期研究工作,其简要的操作流程如图:


              (1)步骤②构建重组表达载体A和重组表达载体B必须使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__________酶,后者的作用是将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连接起来。

              (2)步骤③常用___________处理大肠杆菌,使其成为________细胞,有利于吸收重组DNA分子。

              (3)为了检验步骤④所表达的S蛋白是否与病毒S蛋白有相同的免疫反应特性,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进行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实验,从而得出结论。

              (4)步骤④和⑥的结果相比,原核细胞表达的S蛋白与真核细胞表达的S蛋白的氨基酸序列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根本原因是________。

            • 8.

              科研人员从一些荒漠植物中成功克隆抗旱功能基因培育出抗旱耐盐碱和耐贫瘠能力明显的转基因紫花苜蓿新品系,它的研究成功对改良与利用大面积盐荒地、改善生态环境以及促进农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题目中的“克隆”最常用的是指_________技术,其原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基因表达载体构建时目的基因的两端必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紫花苜蓿为双子叶植物,常用的导入目的基因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4)采用__________技术检测转基因植物的__________上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同时还要采用__________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在转基因植物细胞中表达。若进行个体水平的检测,需将该植株栽培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环境中,以观察其生长状况。

            • 9.

              科学家利用PCR技术分别从抗根结线虫的番茄和辣椒中克隆抗性基因SIMi及CaMi,并利用遗传转化方法将它们转入对根结线虫敏感的番茄中,获得抗根结线虫的番茄转基因株系应用于植物抗根结线虫育种。请回答相关问题:

              (1)PCR技术是扩增目的基因的常用手段。扩增过程中,目的基因DNA________后解旋为单链,__________与单链相应互补序列结合,在酶的作用下进行延伸。

              (2)________________是实施基因工程的核心。

              (3)将目的基因转入对根结线虫敏感的番茄中,最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通过转化,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内,并且在受体细胞内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检测对根结线虫敏感的番茄中是否插入目的基因,可采用______________技术。检测目的基因在分子层面是否表达则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

              (5)为了比较两种抗性基因(SIMi和CaMi)在转基因后的抗根结线虫的效果,可分别取等量的两种成功表达的转基因番茄植株____________,比较其抗虫效果。

            • 10.

              菊天牛是菊花的主要害虫之一。科研人员将抗虫基因转入菊花,培育出抗虫菊花。图11是获得转基因菊花的技术流程,请据图回答:


              (1)为了促进土壤农杆菌吸收重组质粒,可用______________处理土壤农杆菌,使其处于感受态。

              (2)将重组质粒导入土壤农杆菌的目的是利用农杆菌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使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中,并插入到菊花细胞的_______________上,最终形成转基因植株。

              (3)将愈伤组织转移到添加一定浓度植物激素和_____________的培养基中,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培养,筛选转基因菊花。

              (4)用PCR方法检测转基因菊花是否含有目的基因时,需根据________________的核苷酸序列设计特异引物,以________________为模板进行第一轮扩增。

              (5)将转基因菊花嫩茎及叶片与人工饲料以适当比例混合后饲喂菊天牛2龄幼虫,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

              死亡率(%)

              实验组

              转基因植株1

              60.00

              转基因植株2

              53.33

              对照组

              13.33

              ①对照组应饲喂等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据表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差异显著,说明转基因菊花对菊天牛2龄幼虫有较强的毒杀作用。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