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下列各题.
                                                      镰中岁月
                                                        耿立
                ①回到老家木镇,看到老屋的墙上还挂着一把像锈蚀月牙的镰刀,逝者如斯,缄默无声.
                ②父亲不在后,镰刀也失去了生意,只木把上的油汗还在,铭记着主人当年的恩遇.  
                ③想到多年前,天还未明,和父亲下地去割麦子.父亲的镰刀在油石(一种质地细腻的磨刀石)上磨过,闪着冷凛的寒光.那是农人的重大行动,要用血肉之躯与那些麦子进行一场损耗与杀戮.
                ④麦子被割倒,但父亲的手上、胳膊上、腿上、胸膛上,也会被麦芒、镰刀、绳索所伤害,留下淤瘢,留下红肿与浓痰和咳嗽.也许这就是命运--互相制约,消耗磨损,麦子的命运,也是父亲的命运.
                ⑤在割麦前,天气暧昧的春夜,躺在床上,隐约听到村外的青蛙叫.那时,我看到父亲坐在院里抽烟.尔后父亲吆喝着牛驴,在田地里一遍一遍地循环耙(bà,用农具弄碎土块)地,直到田地里没有一块拳头大的土块,直到田地坦荡如砥为止.耕过的地必须耙,把那些草啊、庄稼的宿根啊、砖头石子啊耙出去,那样庄稼会舒服.
                ⑥麦子拔节或扬花的夜晚,父亲会披件夹袄到田野里,坐在田埂上,随意扯一把草垫在屁股下,也不管那草的干湿.A那时的夜极静,有时星子就像要落在怀里;没有星月也无妨,要的就是夜的静谧与神秘,把一切的嘈杂和琐碎都隔开,像给整个乡村拉了个幕布.父亲点上一支烟,听来自田野的声音--B那时的麦子就如换嗓期的少年,骨节开始变粗,嗓音开始变粗,好像得到了大自然的启示和密码,他们都争着发言.那些麦子的叶片,一个个像举起的旗子.麦穗呢,在南风的撩拨下,越发鼓起身子,展示出幸福的模样.
                ⑦那夜静得出奇,但静的下面是动,是爆发.麦子的拔节和扬花的声响,又是这大静与大美的陪衬.那些静则为他们提供了一种氛围和气场.父亲就是在这样的场景里,潜伏,也像一株草.当看到父亲伸懒腰的时候,你觉得那老骨头,也像受了麦子拔节的蛊惑.与土地厮守的人,何尝不是土地上的一茬庄稼呢?
                ⑧我想起父亲磨镰的神情,那种肃穆和庄重.有星月的时候,父亲把油石放在屋檐下水盆里,那星子就漂在水盆里.父亲用手撩一些水在油石上,
              把休眠了半年的附着在那些铁中的钢性、锋利唤醒.
                ⑨我们那里的人,不说割麦子,说的是杀.父亲对生命充满的是敬畏,他不想因为镰刀的钝,而在杀麦子的时候,增加麦子的苦痛.
                ⑩田垄间的父亲比平时瘦小了,恭敬了.他放慢脚步,好像怕惊吓了黄熟的麦穗.这时的麦粒,颗颗饱满,如汗珠子从土壤里升起,一齐附身在麦穗里.是啊,对人的汗珠怎能轻蔑和随便呢?这些汗珠是有尘土味的.人也是从尘土来的,都是同一路径的弟兄,说不上谁高谁低
              ⑪父亲左手把麦子揽在怀里,右手的镰刀只是轻轻地一挥,麦子倒下.那时往往是天未明,叶上的露珠,就滴滴答答地回归到泥土,顺便把人的裤子打湿.把裤腿挽起来,那麦芒就如针尖一样刺人.割麦子的早晨是从黑夜开始的,相当漫长.我跟着父亲,往往只是弯着腰割一会儿,就觉得腰要折了,而父亲没在麦田里.在天色微明的田野上,只是看到麦子一片片倒下,父亲低着头,好像眼睛里只有麦子和泥土,好像他们在童话的世界里对话一样,麦子会开口,泥土也会开口.泥土感谢父亲把它身上缠绕的草啊蒺藜啊拿走,把硌骨头的砖石拿走;麦子也感谢父亲的照料,给他们以水,为他们捉虫子.
              ⑫但我知道,父亲也是把自己看成一穗麦子.他们都是来自土里,沉静是一样的,朴实是一样的,都是泥土一样的肤色,这是生活的本色.不背叛自己的来路,只这一点,就值得尊重.
              ⑬后来父亲去世了,镰刀也失去了用场.我有时也回到木镇去,那多半是清明或者旧历的年底,有时把墙上的镰刀拿下来,用手指肚蹭一下镰刀的刃,涩涩的,不再锐利,满是苍茫.
                                                              (选自《人民日报》2015年4月22日,有删改)
              (1)请阅读相关段落,补全下面表格.(其中(1)(4)空格处的字数不超过8个)
              段落事件详略
                  略写
              ⑥⑦静夜田埂坐听麦子拔节、扬花的声音    
              ⑧⑨星夜磨镰    
              ⑩⑪    详写
              (2)你认为文中的父亲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3)请结合语境分析第⑩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是啊,对人的汗珠怎能轻蔑和随便呢?这些汗珠是有尘土味的.人也是从尘土来的,都是同一路径的弟兄,说不上谁高谁低.
              (4)阅读第(8)段,赏析加点的词语.
                父亲用手撩一些水在油石上,
              把休眠了半年的附着在那些铁中的钢性、锋利唤醒.
              (5)请从第⑥段画波浪线的A、B两句中任选一句,按括号中的要求进行赏析.
              A.那时的夜极静,有时星子就像要落在怀里;没有星月也无妨,要的就是夜的静谧与神秘,把一切的嘈杂和琐碎都隔开,像给整个乡村拉了个幕布.(从描写的角度赏析)
              B.那时的麦子就如换嗓期的少年,骨节开始变粗,嗓音开始变粗,好像得到了大自然的启示和密码,他们都争着发言.那些麦子的叶片,一个个像举起的旗子.麦穗呢,在南风的撩拨下,越发鼓起身子,展示出幸福的模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6)结合全文,请分别从结构、内容方面分析第⑬段的作用.
            • 2.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木刻猴子
                                                        林文义
                 ①小时候,常常看见祖父在把玩一件小东西:一整块黄杨木雕刻而成的猴子群像.猴子有三只,做出三种截然不同的表情--一只双手掩着耳朵,一只双手遮着眼睛,另一只则显得十分心虚地捂住自己的嘴巴.祖父似乎很钟爱它,常常独自坐在晚霞夕照的院子里,无限怜爱地抚摩着它.
                 ②有一次,我把木刻猴子放在膝头上,翻来翻去地看.没什么意思嘛,就是一块木头,刻成三个猴子.表情很逗人,可是没有发条,不像机械、铁皮做成的猴子,只要旋紧发条,它就叮叮咚咚地打鼓敲钹.没什么好玩嘛!我翘着小嘴巴,把木刻猴子还给祖父.
                 ③祖父把我抱起来,指着木刻猴子对我说:“阿公跟你说,这三只猴,是你阿祖给阿公的.这三只猴就是跟我们说,非礼勿听、非礼勿看、非礼勿说…唉,你还小,不会懂,就是常常听人讲的‘有耳无嘴’啦.”那时,我六岁,祖父的话,我听不大懂,但“有耳无嘴”这句话,却印在了心里.
                 ④隔了一年,祖父死了.沉默寡言的父亲把木刻猴子摆在神案上,不知道是纪念逝去的祖父,还是要提醒些什么.
                 ⑤念高中的时候,不知道为了什么事,我和母亲发生了争执,我的嘴快,说了一大堆气话.母亲泪眼汪汪的,侧过头去,看着神案上那个木刻猴子,悲愤地说:“看到你阿公留下来的木猴没?你爸爸把它放在神桌上是要你们警惕,不要乱讲话,你阿公以前常常讲‘有耳无嘴’,你难道忘记了?”
                 ⑥时间流水般逝去.有一次,父亲静静地和我说话,我从来不曾看过像他那般谦和、诚恳的父亲.他似乎内心有某些隐痛,却又尽力掩盖:“这个时代,谨言慎行是很重要的,不要放言高论,不要妄加评断,平平安安过一世就可以了.”说着,他从神案上把那三只木刻猴子拿下来,充满深意地说:“你看看这三只猴,不听、不看、不说,这是有道理的,独善其身嘛…”父亲叹了口气.他们那个黯然的年代,沉默成为他们一生的座右铭.
                 ⑦我说:“像这三只木刻猴子,不听、不看、不说,这样一个人,他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呢?独善其身,这是多消极的借口!”
                 ⑧父亲苦笑,淡淡地说:“唉,以后你慢慢会晓得的.”
                 ⑨又是几年过去了,在不断的历练中,我慢慢理解了父亲.我竭力要保持一点点纯真的自我,但我发现,虽不甘愿,自己却也逐渐向世俗妥协,时时处在自我的撕裂中.
                 ⑩父亲离开以后,木刻猴子交到我的手里.这个从曾祖父传给祖父,由祖父传给父亲,再由父亲交到我手上的木刻猴子,我是不是要再交给我的后代,是不是还要告诉他们“有耳无嘴”?我觉得我不能这样,我要他们活得更坦然,更磊落,更像他们自己,不被扭曲,也不去扭曲别人.
              ⑪点起一把火,我把这个木刻猴子烧成灰烬.
                                                           (选自2015年第6期《读者》,有改动)
              (1)阅读全文,完成表.
              人物对待“木刻猴子”的
              行为情感观念
              “祖父”        顺从传统
              “父亲”摆上神案纠结    
              “我”    不满    
              (2)第⑧段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你从中读出了父亲怎样的矛盾心理?结合文意简要分析.
              (3)细读第⑨段,分析加点的“撕裂”一词的内涵和表达效果.
              (4)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有耳无嘴”这一说法的认识.(80-100字)
            • 3. 阅读《栅栏两边苹果甜》,完成19~24题.
                                              栅栏两边苹果甜
                ①艾尔和胡安住在普韦布洛村村口两幢并排的房子里,尽管他们的房子十分相似,但艾尔家的庭院里有一棵枝繁叶茂的大苹果树,而胡安家却没有.在艾尔看来,除了家人和好脾气,胡安拥有的东西很少.
                ②春天,苹果树蓬蓬勃勃地开出满树的粉色花朵;秋天,苹果树的枝头缀满红艳、甜美的果实.这时,艾尔每天都会对着苹果树吹嘘一番:“我的苹果树开出的花最美丽,结出的果实最甜美,这使我成为普韦布洛村最棒、最幸福的人!”“那的确是棵很美的苹果树.”胡安赞同地说,“你也让我们一同欣赏它的美丽,我感觉很开心.”听到别人也从他的苹果树上获取益处,艾尔的幸福减少了一大半.他越想越不高兴,为了独享苹果树恩赐的幸福,他悄悄地建造了一道高高的栅栏.
                ③尽管如此,有一年春天,艾尔还是沮丧地看到,苹果树的一根枝条已悄悄伸进了邻居家的庭院.艾尔想:“我不能剪掉它,秋天它还会结出很多的苹果呢.不过,胡安怎么可以从我的树上获得好处呢?”在粉红色花朵盛开的春天,他异常烦恼;到绿叶满枝头的夏天,他心事重重;当果实挂满枝头的秋天来到时,他决定解决此事.
                ④艾尔站在庭院里采摘苹果,他很努力,却怎么也够不到栅栏另一边枝条上的苹果,他很沮丧.然而,第二天,他在家门口发现了一个苹果蛋糕,卡片上面写着“谢谢”,署名“胡安”.艾尔恼火极了,他白皙的脸涨得通红,他把卡片摔到地上,胡安偷了他的苹果!
                ⑤他带着蛋糕,急匆匆赶往市长家.他把蛋糕掷到桌上说:“看这个,这是用从我家树上采摘的苹果制作的,胡安犯了偷盗罪!”市长问:“你肯定做蛋糕的苹果是你的吗?”艾尔怒气冲冲地说:“当然!许多年前,我父亲在庭院里亲手栽下这棵苹果树,土地和树都属于我,苹果当然也属于我.”市长说:“从现在起四天后,法官将去普韦布洛村考察.你既然提交了案子,肯定能得到公正的裁决.”艾尔皱起眉头问:“我应该怎么为法官准备证词?”“你已经站在自己一方讲述了事情,但一个栅栏有两边,就像所有争论一样.法官希望你了解问题的两个方面,请你明天带着胡安的观点再来.”市长说.
                ⑥艾尔朝家的方向走,他努力想象胡安可能会说什么.树枝确实越过了栅栏,胡安又那么贫穷,任何食品当然都受他欢迎.“不过,那是我的苹果树!”艾尔对着一条路过的狗语气坚定地说.
                ⑦第二天清晨,艾尔返回市长家,说出了他想象的胡安一方的辩词.“他会说苹果落到了他家庭院,因此变成他的了.”艾尔说,“但是,如果一条狗跑进他家院子,狗却不会变成他的.”艾尔为自己想出的精彩辩词感觉十分自豪.“但胡安为什么要送给你苹果蛋糕呢?”市长问道.“为什么?嘲笑我呗!”艾尔说.市长说:“可是,胡安没有能力送给别人食物啊.你的说法有欠妥当.一个栅栏有两边,就像所有争论一样,你还需要考虑一天.”艾尔勉强地说:“我将去和胡安谈一谈,但这只会使我的证据更加充分!”
                ⑧晚上,艾尔坐在院子中,出神地凝视着树木和栅栏.A 微风下,苹果树发出沙沙的声响;栅栏边,盛开的小花也快活地眨着眼睛.艾尔想:苹果树是我的,所以它的果实也是我的,但是苹果落到了胡安家院子里…胡安为什么要送给我蛋糕呢?
                ⑨艾尔来到胡安家门口,轻轻敲了几下门.胡安打开门,一看是艾尔,就十分友好地笑起来:“你喜欢那个蛋糕吗?我必须感谢你.你家苹果树伸过来的树枝,给我和家人增添了许多快乐,春天的花开、夏天的绿荫,都令我们无比幸福.我知道,拥有普韦布洛村最棒苹果树的人肯定也是最慷慨之人,但那些苹果,当然属于你.我想,我们从你的苹果树那里得到了如此多幸福,只把苹果归还给你就显得过于微薄了,所以,我妻子用所有的苹果烤成了一个香甜的蛋糕,我们希望你喜欢它!”
                ⑩艾尔白皙的脸涨得通红,他感觉自己比一只蚂蚁还要矮小.此时,他最初的气愤已经像绵白糖一般完全融化在水中了.
              ⑪“你愿意和我们共进晚餐吗?”胡安指着餐桌说.餐桌上摆着一些简单的饭菜:豆子、米饭和玉米饼.艾尔知道,明天法官到来时,他不用提供任何证词了.他说:“很乐意,和你们在一起,我很幸福!但请允许我带点东西过来.”B说完,艾尔连忙跑回家,仔仔细细地选了一篮最大、最红的苹果,带着这边的甜甜的苹果去了栅栏的另一边
                                                                 (选自2013年第9期《特别关注》有改动)
              (1)怎样理解文章标题“栅栏两边苹果甜”的含义.    
              (2)阅读选文②~⑪段,根据本文的故事情节,将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
              艾尔不满分享果树,修建栅栏. ①     ②    --艾尔到胡安家考察,得知真相.
              (3)选文中艾尔两次“脸涨得通红”,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人物不同的心理.    
              ①艾尔恼火极了,他白皙的脸涨得通红,他把卡片摔到地上…
              ②艾尔白皙的脸涨得通红,他感觉自己比一只蚂蚁还要矮小.
              (4)文中有A、B两处画线的句子,请选择其中一处分析表达效果.
              我选    处,表达效果:    
              (5)你认为文中的胡安除了拥有“家人和好脾气”,还拥有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写出两点即可)    
              (6)阅读下面链接材料,结合材料内容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周国平在他的一篇文章中写到:“幸福喜欢捉迷藏.我们年轻时,它躲藏在未来,引诱我们前去找寻它.曾几何时,我们发现自己已经将它错过,于是回过头来,又在记忆中找寻它.”的确如此,很多时候我们所追求的幸福,不经意间已被握在手中,可是我们却不曾感觉到它,仍在苦苦地寻觅着.
              幸福在哪里?文中的艾尔和胡安已经找到,你是否也已经把幸福握在自己的手中了呢?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如何获得幸福.(不少于50字)
            • 4. 清新的散文 隽永的苦味
              阅读洪素丽的散文《苦瓜》,会是一段美好的旅程.“认识作者”“知识卡片”“相关言论”“作者心语”,可以帮助你深入理解《苦瓜》.下面就让我们开始学习之旅.
              【认识作者】
              洪素丽,女,作家、画家.1947年出生,1970年毕业于台湾大学中文系,后赴美习画.现定居美国.专事绘画与文学创作.擅长国画、油画、木刻画,曾多次举办个人画展,绘画作品被多家美术馆收藏.在文学创作领域,她亦诗亦文,创作颇丰.诗集有《十年诗草》《盛夏的南台湾》《流亡》等,散文集有《十年散记》《守望的鱼》《海岸线》《芳草天涯》《梦与旅行》等.1982年获《中国时报》散文推荐奖,1994年获《联合报》文学奖散文奖.
              【知识卡片】
              石涛
              石涛,明末清初画家,广西全州人,晚年定居扬州.幼年遭变,后出家,半世云游,以卖画为生.号苦瓜和尚、瞎尊者等.他餐餐不离苦瓜,还把苦瓜供奉案头朝拜.
              木刻画
              木刻画是用刀在木板上刻出图象,再用纸拓印出来的版画,版面凹凸感强,拓印出来后,线条、色点、色块都具有鲜明的刻刀雕凿的味道,神韵独具.
              【相关言论】
              她(洪素丽)以画家对空间、光线、色彩的审美感受来取景状物.
              --江南大学教授 庄若江 杨大中
              对绘画而言,静物写生一般较容易,画动态则较难.文章恰恰相反,写具体的事件通常比较生动,单纯写物而不空洞死板就很难.洪素丽既是作家也是画家,想必深谙此理,却还是选了“苦瓜”这个题目,把绘画的技巧融入行文中,别具一格.
              --英国剑桥大学硕士 丁理
              感觉上,洪素丽总像定时返乡的鲑鱼,每当我不经意地在心里叨念着:“该是回来的时候了吧?”很奇异地,就会适时接到她的信或电话,告诉我,“我就要返乡了!”言辞句中洋溢着兴奋难掩的情绪,信纸上的字写得龙飞凤舞,就像在跳舞一般.
              --台湾作家 吴锦发
              【作者心语】
              ◆伟大的作品都是扣紧当时的土地脉搏与时代脉搏.
              ◆所幸,我还有一个信仰--那就是文学与艺术,多年来,我拿笔来写,拿刀来刻,并且也以此二工具,试图刻画和我相同血色的岛屿面目.
              ◆我上了幼稚园,永远穿姊姊们穿小了的衣裳,褪色的印花,给祖母补绽过的;鞋子不是过大,就是过小…而我们家的饭桌上,老是咸鱼干,与咸鱼干…我们家遇到一桩又一桩的灾难了…一个人长大了,走出童年阴暗局促的角落.
              【文章呈现】
              苦瓜
              洪素丽
              ①齐白石在一幅白菜画上题字,言白菜是蔬菜之王,可见齐老是偏爱白菜了.我呢?我偏爱苦瓜.
              ②《本草纲目》上记载:“苦瓜花为末,霉疮,胃气痛,滚汤下;目痛,灯草汤下;瓜除邪热,解劳乏,清心明目;叶晒干为末,治一切丹火毒气,金疮结毒,脂麻疔,大疔疼不可忍,酒下三钱;子苦甘无毒,益气,壮阳.”苦瓜的特性,是苦和寒,生冷之物,火气大的人吃了特别受用,可以“清心明目”;夏天喝了苦瓜汤,可以消热恼,解劳乏.苦瓜鲜叶捣烂了,可敷肿伤.鲜苦瓜破开,去种子及瓤,纳入茶叶,用线绑扎固定后,挂于通风处,阴干,每次用茶叶六至九克,水煎或开水泡服,可以治中暑.倘若去了种子与瓤的鲜苦瓜,均匀涂上芒硝,挂于阴凉处,待苦瓜干后,表层有结晶的白色霜状物,叫苦瓜霜,加冰片少许,研匀,吹喉,可治咽喉炎.这都是书上记的土法妙方.我一样也没试过,但,想来一定是有效的.
              ③小时候,夏天时,家里饭桌上常见一道苦瓜妙品:把苦瓜切成一截一截圆筒状,去子挖瓤;塞进肉末拌芡粉,加上盐、香料,塞实了,炖成汤,十分入味.几年前,我替一个在联合国做事的日本朋友恶补中文(他同时亦在联合国办的中文班上课),有一回,他的中文老师出一道题给他作文:“我最吃苦的一天”.他拿回来,我作他的枪手,大笔一挥,文曰:“我最吃苦的一天,是我吃苦瓜最多的一天,满满一桌上,有清炖苦瓜,苦瓜炒蛋,苦瓜炒肉丝,肉丝炒苦瓜,苦瓜红烧肉,红烧肉苦瓜…我从早吃到晚,非常地吃苦…”他照抄一遍,拿去给先生看,先生看了皱皱眉,又哈哈大笑,夸奖了他一顿,说:“有进步,你的中文有进步!”他十分得意,要请客,于是我们师徒俩绕遍了华埠(唐人街)餐馆,问不到一家有苦瓜这一道菜,失望至极,只好随便进了一个广东馆子.大概在异地里,苦味既不是味,苦瓜这道菜是不能上台盘的.    
              ④苦瓜的苦是令人清心寡欲的苦,不是“哑子吃黄连”的苦.“苦”亦可以是美味,可见人生的矛盾,不可理喻.从苦中品出乐,品出美来,是至乐,与至美.而这苦是自找的,不是胁迫,或外加的.因此,可以细细品味,慢慢浸淫,其美无涯,其乐无边;喜欢研究人生真谛的人,可以在苦瓜里吃出道理来,“佛法无边”之类的顿悟,可以在箪食瓢饮、苦瓜酱菜中摸到.道在高山、道在流水、道在瓦罐、道在尿溺、道在苦瓜,此所以石涛自称为“苦瓜和尚”也.
              ⑤大学时,曾和友人去狮头山的庙里小住,美其名曰“闭门深造”.某日逛到尼姑庵后面山坡上,看到一排围筑起来低低的苦瓜藤架,两人躺进纠缠的架下,密深深的叶子像五爪龙掌,叶心透明的绿,叶脉一丝丝,一条条地浮起.苦瓜一个个挂下来,直抵额头、眼皮,饱满滚圆的瓜身,是碧青加乳白色,发出瓷器的光泽,表皮上一个个圆珠般的疙瘩,正如凝结的烛泪,造型多美呀,有哪一种瓜菜比得上呢?然而里面滋滋流着苦液…
              ⑥去年初夏,在山村田垄间漫步,尺来宽的灌溉渠道上,架了一个越空的苦瓜棚,苦瓜就由田垄边,水田侧,一段狭小的泥洼地里种出来,瓜藤对爬在架上,苦瓜一个个垂挂在山溪引下来的奔流不息的渠沟水上. 深黑的水,因为流速大,偶尔翻出一点浪花,水是冰凉洁净的,苦瓜的影子和筛在叶间的阳光,一动一颤;抬头一看,是一梯一级上去的漠漠水田,苍绿的纱帽山,小瓦屋,以及悠悠之云影.一切的争夺苦战,暂时地脱略而遥远,只有眼前之一景,是那么平和,峥嵘,可感谢.
              ⑦此间的公寓,我在窗台上种了一盆小小的苦瓜藤,不指望它开花结果,但见五爪叶子日日吃力地攀在窗外围起的铁栏杆上,小小的绿叶十分争气,又把触须无孔不入地伸延.于是烟尘万丈的都市里的一扇窗子,为我编织了故乡夏日里一席苦瓜凉梦来.
              【注】我后来才知道,华埠的饭店菜单上,苦瓜叫“凉瓜”,不叫“苦瓜”.
              (选自《芳草天涯》,有删改)
              【自主学习】
              【初识•散文之行】
              (1)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苦瓜》一文有对苦瓜的说明,如第②段说明了苦瓜的①    、②    ;有对相关事件的叙述,如第③段“我”替日本朋友    ,第⑤段“我”和友人躺在藤架下看苦瓜;有对苦瓜的描写;有对苦瓜的议论…
              (2)作者写苦瓜,为什么要从齐白石的题字写起?    
              【细品•散文之言】
              (3)洪素丽擅长木刻画,下列语句最有木刻画味道的一项是    
              A.苦瓜的苦是令人清心寡欲的苦,不是“哑子吃黄连”的苦.
              B.密深深的叶子像五爪龙掌,叶心透明的绿,叶脉一丝丝,一条条地浮起.
              C.满满一桌上,有清炖苦瓜,苦瓜炒蛋,苦瓜炒肉丝,肉丝炒苦瓜…
              D.此间的公寓,我在窗台上种了一盆小小的苦瓜藤,不指望它开花结果.
              (4)根据“相关言论”,赏析第⑥段中的画线句子
              【深悟•散文之神】
              (5)以下推测最不可能的一项是    
              A.洪素丽可能非常崇拜“苦瓜和尚”.    B.洪素丽可能会回台湾定居.
              C.洪素丽可能不喜爱中国传统文化.    D.洪素丽写《苦瓜》可能与小时候的经历有关.
              (6)有人认为第②段中“我一样也没试过,但,想来一定是有效的”这句话可以删去,你认同吗?请说明理由.
              (7)通读材料,结合相关内容,品出洪素丽笔下的苦瓜之“味”,展现你的研读成果.
            • 5.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诗与成都
              肖复兴
              ①和其他一些城市相比,成都一个特别之处,便是它和诗的关系格外特别.
              ②成都古今曾经出过的诗人很多,历代来过成都的诗人更是无数,他们的诗写得或联对得再漂亮,并不足以说明成都就是一个诗城.能够证明成都是一座诗城的,是诗对这座城市的影响,以及诗如水一样在这座城市蔓延的滋润和普及.
              ③曾经在成都最为大众化的茶馆,也有百姓自发的写诗的热情.有好事者将自己写好的诗拿到茶馆里张贴,第二天再去一看,应对者已经如云,和诗者,在茶馆里彼此打擂台,茶客们,则在观看中肆意地评点优劣.诗让人们自得其乐,再没有哪里可以找到如成都茶馆里这样对诗的热闹场景了,想象那劲头赶得上《红楼梦》大观园里的赛诗会吧.
              ④还曾经读到过这样一则故事,说是抗战期间,在半边街魏家祠堂对面开有一家饭馆,战争期间经济拮据,怕人吃饭不给钱或赊账;饭前先要钱呢,又觉得不大好,既怕得罪人,又怕伤自己的面子.店家便写下一首诗,贴在墙上:“进门好似韩信,出门赛过苏秦,赊账桃园结义,要账三请孔明.”句句用典,又通俗好懂,众人皆会意而笑,皆大欢喜.在成都,诗不止于诗家之间风雅的唱和,而很实在,很实用,又有几分居家过日子的恬淡和狡黠,以及艰辛日子里的苦中作乐.
              ⑤再举一例,便是在成都,连乞丐都能够写诗.一个成都乞丐的“烘笼”诗:“烟笼向晓迎残月,破碗临风唱晚秋,两足踏翻尘世路,一盅喝尽古今愁.”居然把凄凉写得如此诗意盎然.也许,这只是乞丐中的凤毛麟角,但他们确实曾经存在过并为成都留下了他们不俗的诗作.这在别的城市里,我还真的未曾听说过.
              ⑥1913年,成都慈善人士曾经在北门一破庙旧址上搭建一排瓦屋,专供乞丐在寒冬时有个避风的地方,并取了个典雅的名字,为“栖流所”.没过多久,便被乞丐在门上贴了一副对联:“是士绅工商之友,与魑魅魍魉为邻”.既工稳,又俏皮.
              ⑦一座平民化的城市,才能够将诗从高雅的殿堂上拉下来,让诗和自己平起平坐.一座有诗的传统的城市,才能够花开一般,处处都可以绽放出诗来.
              ⑧成都的诗的传统,要得益于杜甫和他的草堂.而诗的传统更是一种文化的底蕴,不是一朝一夕,而是长久岁月的积淀和打磨,诗才化为了这座城市的血脉和基因.
              ⑨记得同为诗人的冯至先生曾经说过一段话:“人们提到杜甫时尽可以忽略了杜甫的生地和死地,却总忘不了成都的草堂.”这实在是成都的福气.成都人便也格外珍惜这一福分,将杜甫当做自己的诗神,把草堂当成诗的殿堂,每年人日即正月初七这一天,都要到草堂里祭拜,已经成为了由来已久的习俗.如果没有这样长久的珍惜和敬重,如何能够形成诗的传统?诗的传统在一座城市走过了一千多年,这座城市又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成色?
              ⑩安史之乱后,杜甫携带稚子,从甘肃同谷步行了一个多月才走到了成都,投奔到时任剑南节度使的朋友严武门下.但不多日后,杜甫坚持搬出条件优越的严府,而居于简陋的寺院之中.日后,在浣花溪旁搭建一间茅草屋,写下《堂成》一诗,其中“暂止飞鸟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一联,道出了草堂建成时的情景和心情.以后才有了我们见到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这样我们情趣盎然,又令我们会心会意,平易得任何人都懂得的诗句.我一直这样认为,正由于杜甫这样的平民性,造就了其诗歌的人民性,也才造就了成都这座城市诗歌传统的平民性,让诗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心心相通.诗不再是高雅的代名词,不再是诗人的专利,而属于大众和这座城市的每一棵树,每一朵花.
              ⑪成都,便不仅是一座茶城,一座花城,一座美食城,还是一座诗城.
              (有删改)
              (1)第①段中说,成都和诗的关系“格外特别”,诗与成都“格外特别”的关系是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
              答:    
              (2)文章③-⑥段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成都是一座诗城的”?请分点简要概括.
              答:    
              (3)文章第④段“赊账桃园结义,要账三请孔明”中的两个三国典故,表达的是什么意思?这样用典有何好处?
              答:    
              (4)第⑩段中引用了杜甫建成草堂后的若干诗句,而并未引用杜甫在草堂的名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若在此处引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答:    
            • 6. 阅读《猫》节选的文字,回答问题.
                  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讥饿所杀.张婶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顽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的,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地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没有对于前几只小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了.
                  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地伏着,吃得胖胖的.
              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嘱着张婶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乌,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妻道:“张婶,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张婶便跑来把猫提了去.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婶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茏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
              !”
              便

                  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婶要小心了.张婶!你为什么不小心?”
                  张婶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我以为它真是“畏罪潜逃”了.
                  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象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愤地,以为惩戒得还不够快意.
                  隔了几天,李嫂在楼下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1)加点句子中“我”为什么认为咬死芙蓉鸟的“一定是猫”?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猫“畏罪潜逃”了②“我”不喜欢这只猫③猫常对着鸟笼凝望④“我”看见了猫嘴里好像在吃着鸟腿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②③④
              (2)为什么“自此,我家永不养猫”?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对猫的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    B.确保以后不再出现这种过失.
              C.永远愧对这类弱小的生命.      D.见了猫就会触发灵魂的伤痛.
              (3)对选文表达的主题思想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表现了“我”莽撞急躁的性格特征.
              B.表现了弱者悲惨的生活和对自己命运的抗争.
              c.表达了希望社会都能保护、关爱小动物的美好愿望.
              D.表达了知识分子的自省意识和悲天悯人的宽厚情怀.
              (4)对画线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心理描写  肖像描写    B.心理描写  动作描写
              c.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D.语言描写  肖像描写.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行  者
                                                  陈年
                  ①我绝没有想到那个深到膝盖的礼是行给我的.
                  ②正午,伏天,高温.我像片枯叶子搭在柜台前,两眼闭着,脑子却是清醒的.前后店门大开着,却没有一丝风溜进来.往水泥地上泼一些水,洇出各种图案,又马上蒸发掉了.天地白亮亮一片,所有东西都藏起自己的影子
                  ③嗓子里升着一团火,不停地喝水,喝水.那个没有影子的人什么时候站在门外的,我不知道.喝了太多的水,肚子隐隐发胀.出门看到一个人以奇怪的姿势站在我的店门外.一个男人背着一个巨大的旅行包,腰弯成九十度,双手垂放在膝盖上,嘴里说着我听不懂的南方话.内急,没听清他说什么.方便回来,看到刚才的那个怪人,站在另一家的店前,店主正将一杯水递给他.我恍然大悟,原来他刚才是向我讨一杯水喝.我带着歉意招呼他进来,休息一会儿再走.他看我一眼,极干净的眼神,笑着摇摇头,仍就是深及膝盖的鞠躬礼,然后背着行囊渐渐走远.
                  ④心静下来,天气似乎也不再那么热.我抽出一本书,安静地读.书上说,活着,为了行走.行走,为了寻找.寻找,就是快乐.站起来,看着伸向远方的那条路,我的快乐像散在路边的石子,悄悄眨着眼.
                  ⑤晚上,我看到坐在小饭店斜对面的吃面人正是中午的那个过路人.心跳莫名其妙地加快,和他说话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他要了一碗面汤,慢吞吞地喝,一小口,一小口,很惬意的样子,像是在品一碗老酒.多么熟悉的神情.忽然有种奇怪的感觉,他似乎是我多年前的一个朋友.
                  ⑥多少年前,在某个小酒馆,我们就这样面对面地坐着,喝一点酒,说一些话.所有的时间和事物都停下来,听我们讲各自路上遇到的风景.
                  ⑦面端上来,雪白的刀削面,上面漂着红红的辣椒油、碧绿的香菜叶.他香甜地吃面,咬着煮成褐色的卤豆腐块.心里有一种强烈的欲望,很想坐在他的对面,问一问他这些年过得可好.
                  ⑧终于还是坐在他的对面.我闻着他身上微微带点苦味的汗味.那些味道挟裹着一路的风尘,散在空气里.
                  ⑨你一定走了很多的地方,我说.
                  ⑩他笑了一下说,从最南边来,有海的地方.
              ⑪他给我看拍下来的照片,让人吃惊的影像.烽火台,这些苍老的建筑物,披着黄土,沐浴在黄昏里,像一个瘦硬的老人,倔强而又坚忍.金色的向日葵花,像一群少女仰着脸笑意盈盈.而那些垂垂老矣的房子隐在黑暗里,旧得浑身都是故事.
              ⑫我告诉他,这几年我守着一个店,也守着自己不安分的心.我用时间准备我的旅行,以另一方式开始我的行走.我是一种内心的行走.我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乘车,下车.选择交通工具,选择站台,选择路口,选择朋友.他静静地听我讲,我知道他能听懂我的故事.
              ⑬碗空了,他站起来,背着包,消失在夜风里.我知道我们还会在很多年后坐在一起,喝一点酒,说一些话.
                                               (选自《中国散文年度佳作2013•行走的生活》,有删改)
              (1)用原文语句回答以下问题.
               ①能够揭示文章主旨的语句是    
               ②第12段中“我用时间准备我的旅行,以另一方式开始我的行走.”其中“另一方式”指的是    
              (2)第②段画线句采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3)揣摩下列语句,联系上下文回答问题.
              ①第⑤段中“忽然有种奇怪的感觉,他似乎是我多年前的一个朋友.”“我”为什么会有这种“奇怪的感觉”?
              ②第⑪段中“他给我看拍下来的照片,让人吃惊的影像.”这些“影像”让“我”感到“吃惊”的原因是什么?
              (4)文中的“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作答.
            • 8. 根据理解,回答问题.
              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慢慢的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
              这段文字出自《傅雷家书》,傅雷通过书信的方式给予儿子悉心的关怀与指导,他建议儿子面对痛苦应该持有    的态度.“克里斯多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这两句话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一句中“惟有…才…”所联接的分句之间是    关系,“彻底感悟”的短语结构类型    
              答.
            • 9. 阅读下文,完成下来了各题.
                                            世界上最柔软的路
                ①参加了一个助学公益活动,我认识了那位山村女教师.
                ②女教师三十多岁,清秀的脸上带着几分腼腆,一说话脸就红,像山里入秋的枫叶.谈话中知道她大学毕业后放弃了留在城市的机会,主动请缨,去了一所很偏僻的山村小学.众人在感叹钦佩的同时,问她为何能坚守这么多年?她说,也曾动摇过.当初选择去偏僻山区,是被电影《凤凰琴》中扎根山区的美丽女教师感动了.她觉得自己就是电影中女教师的影子.于是,那年枫叶泛红的时候,她来到了这所大山深处的小学.
                ③所谓学校,无非就是三间简陋的屋子,三十多个学生,一个黄土地操场,操场上一杆褪色的国旗.学校的教师除了她,就只有一位老校长--这与《凤凰琴》的场景惊人的相似.山里的风景是美的,山里的人们可亲.谁家有了好吃的,都会让孩子拉她去家里.学生们都很懂事,也喜欢黏在她身边.乡亲们就像她的亲人,即便自己几乎和外界失去联系,她仍很满足.
                ④直到第三年,她回城参加同学会,才强烈感觉到自己落伍了.无论是服装打扮,还是言谈举止,连一直以来坚守的信念,在别人讶异不解的眼神里都变得毫无底气.同学问她,难道你要在山里呆一辈子?轻轻的一句话,却重重地落在她的心上,一直沉到心底.
                ⑤走,还是留?【A】从那以后,两种选择就像两股缠绕在一起的乱麻,一直纠结在她心里,无从解脱.朋友苦口婆心劝告,父母老泪纵横哀求,现实中需要面对的问题太多.一次次,父母和着眼泪的话语就像汹涌的潮水,把她一直以来坚固的心堤冲垮了.
                ⑥终于,她做出了一个艰难的抉择--回城.她向一直关心自己的老校长说出了这个决定.老人吧嗒吧嗒地抽着烟,沉默了片刻,说,妮啊,你是该回去了,都三年了,我们不能耽误你一辈子…不到一天,村里的人都知道了这个消息.【B】孩子们围着她,仰着小脸,拉着拽着,哭着让她不要走.
                ⑦临走前一晚,屋外响起烈烈的风声.不一会儿,大雨倾盆,噼哩啪啦的雨点砸在窗棂上.她一夜未眠,脑海里浮现的满是白天孩子们哭花的泪脸.
                ⑧天终于还是亮了.屋外的小院里挤满了人,全村的女人都来了.张奶奶拿来了煮熟的鸡蛋,李婶端来了热腾腾的手擀面,王大娘提来了一篮子核桃…她泪光涟涟,被众人拥着出了院门,发现院前泥泞的土路铺上了一层厚厚软软的黄沙.泪眼望去,村里的男人们正在前方赶着用沙铺路,用小车推,用铁锨铲…全村的男人都来了,还有她的学生.
                ⑨老校长走过来,说,妮啊,今天你走,我们也没能为你做什么,就修修路,铺点沙,你能好走些.
                ⑩那天,大伙儿一直将黄沙路铺到山外.她的泪也一直流到山外.
              ⑪故事的结局是,第三天,她又回来了.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在乡亲们惊喜的招呼声里,在孩子们震耳的欢呼声中,她又踏着那条乡亲们用心为她铺的路,回来了.她也要为乡亲们用心去铺一条路,一条让孩子们踩着坚实的步子,走出大山,去到外面世界的路.
              ⑫那次活动以后,我便时常想起那位山村女教师,想起那个铺路的故事.我想,那一定是世界上最柔软的路.
                                                                                          (有删改)
              (1)感知全文,请简要概括选文的故事情节.
              主动请缨,执教山村→    →村民铺路,真情送行→    
              (2)品读全文,谈谈“我”为何认为“那一定是世界上最柔软的路”?
              (3)评点是一种个性化鉴赏的阅读方式.请你从文中划横线的A、B两处中任选一处,联系上下文进行评点.(提示:可从内容、修辞、情感等方面任选角度)
              (4)依据第段划波浪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揣摩女教师当时的心理活动,并将它描写出来.
              (5)这篇选文让我们想起许多“美丽‘的老师,“最美乡村教师”庄巧真就是其中的一个,请你写一段话来赞美你身边最“美”的老师.(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60字左右)
            • 10.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各题.
                                      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
                  ①老人是菲律宾华侨,在海外奋斗半生.几经浮沉,衣锦还乡的他萌生了济世助人、造福梓里的念头.
                  ②于是,老人分别给家乡几所学校的校长写了信,希望每个校长能提供十来个学生的名单,以便他从中确定人选,作为资助对象.
                  ③家人嗔怪他的愚昧,既是捐助,何必把程序搞得这样复杂?不如来个快捷方式,譬如通过“希望工程”或者“春蕾计划”,干净利落地了却一桩心愿,岂不是更好?
                 ④老人摇摇头说:“我的血汗钱只给那些配得到它的孩子.”哪些孩子才有资格得到资助?是那些家庭贫困的孩子还是优秀生,抑或是特长生?谁也不知道老人心里的答案.
                 ⑤名单很快到了老人手里.老人让家人买来了许多书,有《泰戈尔诗集》《纪伯伦诗集》《十万个为什么》等,分门别类地包装好,准备寄给名单上的孩子.家人面面相相觑:这样微薄的礼物是不是太寒碜了?大家断定书中自有“黄金屋”.可翻来覆去也没有找到夹在书中的纸砂.只在书的第一页看到了老人的亲笔赠言:赠给品学兼优的学生xxx.落款是老人的住址、姓名、电话和电子邮箱.
                 ⑥家人大惑不解,却也不愿忤逆老人的意愿,只好替他一一寄出那些书.
                 ⑦光阴荏苒,老人常常对着电话发呆,又莫名其妙地唉声叹气.从黄叶凋零到瑞雪飘飞,谁也猜不透老人所为何事.
                 ⑧家人读懂老人的心,缘于新年前收到的一张很普通的贺卡,上面写着:感谢您给我寄来的书,虽然我不认识您,但我会记着您的.祝您新年快乐!没想到老人竟然兴奋的大呼小叫:“有回音了,有回音了,终于找到了一个可资助的孩子.”家人恍然大悟,终于明白老人这些日子郁郁寡欢的原因,他寄出去的书原来是块“试金石”,只有心存感激的人才会有资格得到他的资助.
                 ⑨老人说:“土地失去水分滋润会变成沙漠,人心没有感激滋养会变的荒芜.不知感恩的人,注定是个冷漠自私的人;不知关爱别人,纵使给他阳光,日后也不会放射出自身的温暖,也不配得到别人的爱.”
              ⑩想来也是,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没有什么是必须和应该的;所以,没有一种领受是可以无动于衷、心安理得的,都应心存感激.一朵花会为一滴雨露鲜艳妩媚,一株草会因一缕春风摇曳多姿,一湖水也会因一片落叶荡漾清波,一颗心更应对另一颗关爱的心充满感激之情.
              (1)选文第④段中老人说:“我的血汗钱只给那些配得到它的孩子”,在老人眼里,哪些孩子才配得到他的资助?    
              (2)选文第⑦段中说“老人常常对着电话发呆,又莫名其妙地唉声叹气”,请你用一小段话来描绘老人此时的心理活动.    
              (3)联系选文主旨,理解第⑨段中“纵使给了他阳光,日后也不会放射出自身的温暖”的含义.
              (4)选文题目说“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