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结尾一段吟唱附文,作用是什么?

            • 2.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 花之 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 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以莲为写作对象,以牡丹作反衬,用菊花作陪衬,突出了莲花的美好形象.
              B.本文以花喻人,用菊花比喻隐逸者,用牡丹比喻富贵者,用莲比喻君子.
              C.《爱莲说》中的“说”是古代一种记叙性的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感情.

               

              D.“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的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
            • 3.

              归钺①,早丧母,父娶后妻,生子,由是失爱。家贫,母即喋喋②罪过钺,父大怒逐之。钺困,匍匐道中。归,母又复杖之,屡濒③于死。钺依依④户外,俯首窃⑤泪下,族人莫不怜也。

              父卒,母与其子居,钺贩盐中,时私其弟,问母饮食,致甘鲜焉⑥。后大饥⑦,母不能自活。钺往涕泣奉迎⑧。母内自惭,从之。钺得食,先予母、弟,而己有饥色。奉母终身怡然。既老且死,终不言其后母事也。

              归氏孝子,予既列之家乘矣,身微贱而其行卓⑨,独其宗亲邻里知之,于是思以广其传焉。

              注:①钺:人名。②喋喋:说话没完没了。③濒:接近 。④依依:依恋的样子。⑤窃:偷偷地。⑥致:送达。⑦饥:饥荒,年成不好。⑧奉迎:迎接。奉,敬辞。⑨卓:高。

              (1) 解释加横线字的意思

              数() 市( ) 比()

              (2)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钺依依户外,俯首窃泪下,族人莫不怜也。②钺得食,先予母、弟,而己有饥色。

              (3) 归钺的哪些孝行让人感动?请根据选文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 4.

               [甲] 陈康肃公……康肃笑而遣之。

                 [乙]南方多没人①,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注释:①没人:能潜水的人。

              (1) 解释下面句中的加横线词。

              ⑴公亦以此自  矜:___________         

              ⑵康肃笑而之  遣___________

              ⑶夫没者岂然哉  苟___________         

              ⑷见舟而之    畏___________

              (2) 翻译下面句子。

              ⑴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甲]文中体现陈尧咨傲慢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卖油翁观点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北人“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

              (4) 卖油翁为人谦虚吗?请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5) [甲][乙]两文都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

            • 5.

              下列对《陈涉世家》一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胜用“燕雀安知鸿鹊之志”表明自己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
              B.“天下苦秦久矣”说明百姓痛恨秦王朝的残暴统治,处处积蓄着反抗的力量。
              C.陈胜、吴广起义的导火线是公子扶苏被杀,陈胜打出扶苏、项燕的旗号,是立志替二人报仇。
              D.陈胜、吴广派人“置书鱼腹”和“篝火狐鸣”是为起义做舆论准备。
            • 6.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服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注释:

              ①管宁:字幼安,汉末魏人,不仕而终。华歆:字子鱼,东帝时任尚书令,入魏后官至司徒,封博平侯,依附曹操父子。 

              ②掷:扔。

              ③去:抛去。

              ④乘轩服冕:指古代士大夫所乘的华贵车辆。轩:古代的一种有围棚的车,冕:古代地位在大夫以上的官戴的帽。这里指贵官。

              (1) 解释词语。

              (1)又尝同席读书    尝:                

              (2)宁读如故        如故:        

              (2) 翻译句子。

              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

                                                                                             

              (3) 文段理解:结合全文看,华歆是怎样一个人?

                                                                                             

            • 7.

              读《孟尝君传》

              王安石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1) 加下划线词解释不正确的是( )
              (2) ”以“的用法跟例句一样的是( )

              例句:士以故归之

              (3) 与“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句式相同的是( )
              (4) 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而 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 卒;终于
              B.孟尝君 鸡鸣狗盗之雄耳   特;只是
              C.可以南面而制           宜;应该
              D.不然, 齐之强          擅;擅长
            • 8.

              水仙一花,予之命也。予有四命,各司一时: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秋海棠为命;冬以腊梅为命。无此四花,是无命也。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

                  水仙以秣陵①为最,予之家于秣陵,非家秣陵,家于水仙之乡也。记丙午之春,先以度岁无资,衣囊质②尽,迨③水仙开时,索一钱不得矣。欲购无资,家人曰:“请已之,一年不看此花,亦非怪事。”予曰:“汝欲夺吾命乎?宁短一岁之寿,勿减一岁之花。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就水仙也。不看水仙,是何异于不反金陵,仍在他乡卒岁乎?”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④购之。(节选自《闲情偶寄》)

              [注释]①秣陵:指南京。②质:抵押。③迨:等到。④珥:用玉做的耳饰。

              (1) 16、解释下列加线词语。(4分)

              (1)各司一                      (2)购无资          

              (3)请之                        (4)是何异于不金陵        

              (2)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

              译文:                                                                 

              (2)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购之。

              译文:                                                                 

              (3) 18、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2分)

              对于水仙,作者可谓“爱花如命”,文中哪些事充分表现了这一点?

                                                                                                                            

            • 9.

              【甲】伤仲永(节选)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 解释下面划线的词。

              (1)不能前时之闻    称:________________

              (2)日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________________

              (3)即刮目相待  更:________________

              (2)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乙文的题目是编者加的。请根据文意,另选角度为乙文拟一个题目,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注释]①廪(lǐn)丘:地名。②养:供养之地。③说(shuì):游说。④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⑤丘:孔子,名“丘”。⑥趣:催促。

              (1) 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万钟则不 礼义而受之  (辩:同“辨”,辨别)
              B. 所识穷 者得我与        (乏:贫苦,缺乏)
              C. 孔子 不受                 (辞:推辞)
              D. 入 弟子曰                 (谓:认为)
              (2)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和用法 相同的一项是( )
              A. 行道 人弗受     录毕,走送
              B. 万钟 我何加焉     未尝不叹息痛恨 桓.灵也  
              C. 景公致廪丘 为养    太医 王命聚之
              D. 辞 行              思 不学则怠
              (3) 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中列举事例,通过以前和现在“万钟”的态度对比,论证了不能失去“本心”.
              B. 【甲】文中的“本心”是指一个人本来就有的羞恶之心,就是“义”,也就是“善”的本性.
              C. 【乙】文中孔子不肯接受景公赏赐给他的供养之地,是因为“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D. 【乙】文中的齐景公是一个尊重知识分子,并了解其内心需求的古代开明君主形象.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