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为生产具有特定性能的α-淀粉酶,研究人员从某种海洋细菌中克隆了α-淀粉酶基因(1656个碱基对),利用基因工程大量制备α-淀粉酶,实验流程见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PCR技术扩增α-淀粉酶基因前,需先获得细菌的______。
              (2)为了便于扩增的DNA片段与表达载体连接,需在引物的______端加上限制性酶切位点,且常在两条引物上设计加入不同的限制性酶切位点,主要目的是______。
              (3)进行扩增时,反应的温度和时间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定,下列选项中______的设定引物有关,______的设定与扩增片段的长度有关。(填序号)
              ①变性温度②退火温度   ③延伸温度④变性时间⑤退火时间   ⑥延伸时间
               (4)下图表示筛选获得的工程菌中编码α-淀粉酶的mRNA的部分碱基序列:

              图中虚线框内mRNA片段包含______个密码子,如虚线框后的序列未知,预测虚线框后的第一个密码子最多有______种。
              (5)获得工程菌表达的α-淀粉酶后,为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以浓度为1%的可溶性淀粉为底物测定酶活性,结果如下:

              缓冲液

              50mmol/L Na2HPO4-KH2PO4

              50mmol/L Tris-HCl

              50mmol/L Gly-NaOH

              pH

              6.0

              6.5

              7.0

              7.5

              7.5

              8.0

              8.5

              9.0

              9.0

              9.5

              10.0

              10.5

              酶相对活性%

              25.4

              40.2

              49.8

              63.2

              70.1

              95.5

              99.5

              85.3

              68.1

              63.7

              41.5

              20.8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初步判断该α-淀粉酶活性最高的条件为_________________。

            • 2.

              为了研究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设置三个实验组:A组(20℃)、B组(40℃)和C组(60℃),测定各组在不同反应时间内的产物浓度(其他条件相同,底物充足),结果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选择的酶比较合适的是________(过氧化氢酶、唾液淀粉酶)

              (2)从实验结果分析,在________℃条件下该酶活性最弱。

              (3)在时间t1之前,如果A组温度提高10℃,那么A组酶催化反应的速度会________。

              (4)如果在时间t2时,向A组反应体系中增加2倍量的酶,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那么在t2-t3时,A组产物总量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5)生物体内酶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

              (6)该实验需要控制的无关变量有________(写出两点即可)

            • 3.

              某同学利用新鲜的莴笋、菠菜、白菜中酶的提取液和过氧化氢为主要原料,进行了探究实验,结果如下表。请回答:

                           

              (l)该实验的探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进行三次独立重复的实验,该同学至少用了______个试管来探究此命題;每组试管内的反应时间属于该实验的__________变量,实验采集的数据属于该实验的_________变量。

              (3)该实验的结论有:

              ①酶提取液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有最适pH且都相同;

              ②pH偏高或者偏低,同一植物的酶提取液活性都会降低;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在生物化学反应中,当底物与酶的活性位点形成互补结构时,可催化底物发生变化,如图甲I所示。酶的抑制剂是与酶结合并降低酶活性的分子。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位点,非竞争性抑制剂和酶活性位点以外的其他位点结合,从而抑制酶的活性,如图甲Ⅱ、Ⅲ所示。图乙是发生竞争性抑制和非竞争性抑制时,底物浓度与起始反应速率的变化曲线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底物与酶活性位点具有互补的结构时,酶才能与底物结合,这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             

              (2)青霉素的化学结构与细菌合成细胞壁的底物相似,故能抑制细菌合成细胞壁相关的酶的活性,根据图甲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3)据图乙分析,随着底物浓度升高,抑制效力变得越来越小的是             抑制剂,原因是                                            

              (4)唾液淀粉酶在最适温度条件下的底物浓度与反应速率的变化如图丙。若将温度提高5℃,请在图丙中绘出相应变化曲线。

            • 5.

              为了比较甲、乙、丙三种微生物所产生的淀粉酶的活性,某生物兴趣小组以三种微生物提取液(提取液中淀粉酶浓度相同)为材料进行了如下实验。

              (15)表中A的数值为_______,F的颜色深浅程度为_______(用“+”或“-”表示)。         三种生物中,淀粉酶酶活性最高的是________________。

              (16)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无关变量有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种即可)。

              (17)除了用碘液检验淀粉的剩余量来判断实验结果外,还可以用_________试剂来检测生成物。

              (18)根据上述结果得出的结论是:不同来源的淀粉酶,虽然酶的浓度相同,但活性不同。造成实验中三种酶活性差异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

            • 6.

              在生物化学反应中,当底物与酶的活性位点形成互补结构时,可催化底物发生变化,如图甲I所示。酶的抑制剂是与酶结合并降低酶活性的分子。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位点,非竞争性抑制剂和酶活性位点以外的其他位点结合,从而抑制酶的活性,如图甲Ⅱ、Ⅲ所示。图乙示意发生竞争性抑制和非竞争性抑制时,底物浓度与起始反应速率的变化曲线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底物与酶活性位点具有互补的结构时,酶才能与底物结合,这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

              (2)青霉素的化学结构与细菌合成细胞壁的底物相似,故能抑制细菌合成细胞壁相关的酶的活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据图乙分析,随着底物浓度升高,抑制效力变得越来越小的是________________抑制剂,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唾液淀粉酶在最适温度条件下的底物浓度与反应速率的变化如图丙。若将温度提高5℃,请在图丙中绘出相应变化曲线。

            • 7.

              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凭借“细胞自噬作用的发现与机制探索”获得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人体细胞内的溶酶体是一种含有多种水解酶的细胞器,其内部的pH为5左右,溶酶体的作用存在胞吞和自噬两种途径,下图表示吞噬细胞内溶酶体的产生和作用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与溶酶体产生直接相关的细胞结构是___________,与水解酶合成和加工有关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3种)。

              (2)细胞能识别病原体主要依赖于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___(结构)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

              (3)已知酶在不同pH下的催化活性不同,研究表明,少量的溶酶体内的水解酶泄露到细胞质基质中不会引起细胞损伤,其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酶活性降低或失活。

              (4)从图示中可以看出,溶酶体的功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9分)大菱鲆是我国重要的海水经济鱼类,研究性学习小组尝试对大菱鲆消化道中的蛋白酶的活性进行研究。

              (1)查询资料得知,18℃时,在不同pH条件下大菱鲆消化道各部位蛋白酶活性如图1。由图可知,在各自最适pH下,三种蛋白酶催化效率最高的是  ▲   。

              (2)资料表明大菱鲆人工养殖温度常年在15—18℃之间。学习小组假设:大菱鲆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在15—18℃间。他们设置15℃、16℃、17℃、18℃的实验温度,探究三种酶的最适温度。

              ①探究试验中以干酪素为底物。干酪素的化学本质是  ▲  ,可用  ▲  试剂鉴定。

              ②胃蛋白酶实验组和幽门盲囊蛋白酶实验组的pH应分别控制在   ▲   

              ③为了控制实验温度,装有酶和底物的试管应置于 中以保持恒温。单位时间内 可以表示蛋白酶催化效率高低。

              ④实验结果如图2,据此能否确认该假设成立? 。理由是:

              (3)研究还发现大菱鲆消化道淀粉酶和脂肪酶含量少、活性低,所以人工养殖投放的饲料成分中要注意降低 的比例,以减少对海洋的污染。

            • 9.

              下面是某同学设计的“探究温度是否影响酶的活性”的实验。

              (一)实验假设: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

              (二)材料用具:小烧杯、试管、淀粉、碘液、水浴锅、冰箱、蒸馏水、清水。

              (三)实验步骤:

              ①用淀粉和蒸馏水,在烧杯中制备多于6 mL的可溶性淀粉溶液;

              ②取唾液若干,并用蒸馏水适当稀释后备用;

              ③取3支度管,分别编为1号、2号、3号,各加入2 mL可溶性淀粉溶液;

              ④将1号、2号、3号试管分别放入37℃的温水、沸水、冰块的环境中10 min(水浴锅内加清水,然后加热到需要的温度;冰块可用清水放于冰箱中制备);

              ⑤向3支试管中分别加入________,摇匀后放置5 min;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请在上面的空白处,补全实验步骤。

              (2)步骤④与步骤⑤能否调换顺序?请说明理由。(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在此实验中,因变量通常用碘液检测,碘液检测的是底物还是产物?____________。该实验中一般不用斐林试剂检测,是因为斐林试剂的检测需要________条件,这将干扰实验的自变量,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 10.

              某种酶的活性与温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一组相关的问题。

              (1)可以将                     作为酶活性高低的指标。

              (2)已知经过t2温度处理的该酶,当温度提高到t3时,其活性随着提高;但不知道经过t4温度处理的酶,当温度降低到t3时,其活性是否可以恢复到较高水平。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对后一个问题进行探究。

              ① 取3支试管,编号为A、B、C,各加入适宜浓度的该酶溶液1mL。将A和B设为对照组,分别在温度为t3t4水浴装置中保温10min;将C作为实验组,其温度处理应是先在                     ,然后再转移到                        

              ② 另取适宜浓度的反应物溶液各2mL,分别加入abc的三支试管中,                                

              ③ 分别将abc中的溶液对应加入A、B、C内,振荡摇匀后依次在各自温度环境中保温10min,检测各试管中产物的量,记录,比较。

              ④ 结果预测与分析:

              如果              ,则说明随着温度由t4降低,该酶的活性可以恢复;

              如果              ,则说明随着温度由t4降低,该酶的活性不能恢复。

              (3)本实验需要控制的无关变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