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A、B图依次表示唾液淀粉酶浓度一定时,酶的催化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温度之间的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



                             A                           B

              (1) 唾液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其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__。

              (2) 图A中,反应物达到某一浓度时,反应速率不再上升,其限制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


              (3) 图B中,a点所对应的温度称______________。


              (4) 在得到图A曲线的实验中,各种无关变量的控制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


              (5) 下图实验装置用于研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先将淀粉酶和淀粉分别放入2个试管,然后将2试管放入同一水浴(温度用T ℃表示)环境中持续10 min,再将酶和淀粉倒入同一试管中混合并保温。(装置图如下):



              ① 本实验的设计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


              ② 该实验应采用________(试剂)检验结果。


              A. 斐林试剂  B. 双缩脲试剂  C. 碘液  D. 苏丹Ⅲ染液


              ③ 若实验结果显示,某低温和高温下,淀粉水解程度相同,则高温和低温对酶活性影响的机理是否相同?________;应如何设计实验对此进行探究?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_。


              ④ 若用该实验装置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应在________(填环境条件)下,在不同试管中滴加等量的HCl、蒸馏水、NaOH溶液进行实验。

            • 2. 酶活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图1表示酶a和酶b在不同温度下催化反应速率的变化曲线,图2表示抑制酶活性的两个模型(模型A中的抑制剂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位点,从而降低酶对底物的催化效应;模型B中的抑制剂和酶活性位点以外的其他位点结合,能改变酶的构型,使酶不能与底物结合,从而使酶失去催化活性)。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所示两种酶中,可能是来自热泉中的细菌体内的酶是____,温度约为____时两种酶催化的反应速率相等。

              (2)在0~80 ℃的温度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酶b的活性____。如果先将酶a置于80 ℃的温度下,然后逐渐降低温度,反应速率将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发现精氨酸能降低酶b的活性。为探究精氨酸降低酶b的活性的作用方式属于模型A还是模型B,采取的实验思路大体是在酶量一定且底物浓度合适并使酶活性充分发挥的反应体系中加入____,同时不断提高____,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酶促反应速率____(填“能恢复”或“不能恢复”),则说明精氨酸降低酶活性的作用方式属于模型A;如果酶促反应速率____(填“能恢复”或“不能恢复”),则说明精氨酸降低酶活性的作用方式属于模型B。

            • 3.

              【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在橘子成熟的季节,人们通常用它制作精油、果汁、果酒、果醋,简要流程如下:

              (1)图中步骤③利用橘皮提取精油过程中,为了提高出油率需要将橘皮干燥去水后,用________浸泡处理,精油提取时一般采用________(填“蒸馏法”“萃取法”或“压榨法”)。

              (2)图中步骤②制备果汁时为了提高橘子出汁率,常用________酶处理果汁,并且采用________技术来提高酶的使用效率、节约生产成本。

              (3)图中步骤④酿制果酒过程中,图中步骤④酿制果酒过程中,即使有少量醋酸菌混入也因生活环境不适而不能存活,请说明理由________。

              (4)工业上在进行图中步骤⑥酿制果醋时,为了提高果醋产量,需要得到纯化的醋酸菌菌种,在菌种纯化过程中使用________接种方法可以同时进行计数,获得的纯化菌种可以用________的方法进行长期保存。

            • 4.

              【生物—选修生物技术实践】


              纤维素是自然界中分布最广、蕴藏最多的一种天然可再生聚合体。自然界纤维素年产量超过1011 t,按能量换算约等于7×1011 t石油,而且纤维素无污染可再生。纤维素酶对纤维素的开发利用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白蚁是自然界中纤维素的主要降解者,年均消耗纤维素约7×108 t。白蚁消化道特别是中、后肠共生的微生物包括原生动物、细菌和真菌能分泌纤维素酶,是白蚁能降解纤维素的主要原因。下图是某生物兴趣小组从白蚁肠道分离能降解纤维素的细菌的流程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培养基是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各种培养基的具体配方不同,但一般都含有水、碳源、              。本实验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进行选择培养的目的是                ;制备培养基过程中,各成分按一定比例配制好后将PH调至              ,然后采用        灭菌法灭菌15-30min,冷却备用。灭菌是指使用              ,包括芽孢和孢子。

              (2)取适量后肠样液涂布到加入            染料的含有纤维素的培养基上,等培养基上长出菌落后,选择周围有明显          的菌落进一步研究。

              (3)该兴趣小组分离得到高产纤维素酶的细菌,发酵提取得到一定量的纤维素酶,如果直接用于酶解纤维素,酶溶解后无法回收利用,造成很大浪费。可以使用            技术,这样就可以反复利用,大大降低生产成本。

            • 5. 某小组同学用纤维素酶催化纤维素水解实验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得到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

              回答下列问题:

              (1)组成纤维素酶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其能够将纤维素分解成________,该产物可与________试剂在加热时生成砖红色沉淀。

              (2)该实验中,为了控制实验温度,装有酶和底物的试管应置于________中以保持恒温;单位时间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表示纤维素酶催化效率高低。

              (3)由实验结果可知,在时间t1之前,若乙组温度提高5℃,那么乙组酶催化反应的速度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在时间t2时,向丙组反应体系中增加2倍量的底物,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那么在t3时,丙组产物总量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如图表示的是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反应物浓度对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

              (1)酶与无机催化剂相比催化效率更高,原因是                                                        。适当提高b点的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没有提高,其限制因素最可能是                                       

              (2)酶活性的大小可以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间内产物的生物量来表示。为准确测量酶活性的大小,在进行实验时,反应物的初始浓度应设置为       (填“a”、“b”或“c”)较为合适,理由是                                                                            

                                                                                               

            • 7. 图为酵母菌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①~⑨表示酵母细胞的有关结构。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酵母细胞处于5%的蔗糖溶液中时,可构成一个渗透系统。由图中的______(填序号)将该渗透系统分隔为外界溶液(5%的蔗糖溶液)与______(填序号)二个区域。

              (2)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若在氧气不充足条件下,丙酮酸氧化分解的场所有____         __(填序号)。

              (3)家庭“制作葡萄果酒”中,发酵所需的菌种主要来自于__            ____。

              (4)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时,若操作的其他过程符合规范,但观察制作的凝胶珠颜色过浅,最可能的原因是___             ___。

              (5)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数量变化”的实验中,某学生的部分实验操作过程如下:A.将适量干酵母放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把酵母菌培养液放置在冰箱中培养;B.静置一段时间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培养液;C.在血球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D.用滤纸吸除血球计数板边缘多余培养液;E.将血球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F.若出现气泡,则应重新滴加样液。该同学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步骤有____                __(填字母)。

            • 8. 【生物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15分)

              下图是工业上利用微生物由纤维素生产乙醇的基本工作流程,请回答相关问题:

              (1)上述工作流程中①环节需要的微生物大多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的土壤环境中,要从土壤中分离获取这种微生物,应采用具有________作用的培养基,培养基中的碳源为____________。为了筛选出微生物,还应向培养基中加入____________染料。

              (2)从生物体提取的酶首先要检测________,以便更好地将酶用于生产实践,衡量此酶这一指标可用__________________表示。在生产糖液的过程中,为了使酶能够被反复利用,可采用______________技术。

              (3)生产中可以满足④环节的常见菌种是__________________,④过程要注意对接种器材进行________。为了确保⑤环节成功,后期的发酵装置要保证______________条件。

            • 9.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自然界中,有些微生物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回答下列问题:

              (1)酵母菌在果酒制作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发酵装置需短通气→密封→定时排气等流程,其中通气的目的是________,密封的目的是________。

              (2)在果酒的基础上制作果醋时,主要的发酵菌是________,该菌在________条件下能将乙醇间接转化成乙酸。

              (3)制备果汁类饮料吋,首先要获取能分泌高活性________酶的微生物,分离该微生物时,向固体培养基上接种微生物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_,提取该微生物分泌的此酶可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_。为提高该复合酶的利用率,一般不选择________法进行固定。

            • 10.
              (6分)分析下列实验,并回答下列问题:

              试管号

              内容物

              条件

              检验

              1

              2ml浆糊+2ml纯唾液

              37 ℃ +10min

              3滴碘液

              2

              2ml浆糊+2ml清水

              37 ℃ +10min

              3滴碘液

              3

              2ml浆糊+2ml稀释唾液

              37 ℃ +10min

              3滴碘液

              4

              2ml浆糊+2ml纯唾液

              95 ℃ +10min

              3滴碘液

              5

              2ml浆糊+2ml纯唾液+2ml浓HCl

              37 ℃ +10min

              3滴碘液

              6

              2ml浆糊+2ml蔗糖酶溶液

              37 ℃ +10min

              3滴碘液


              (1)试管内容物变蓝的试管是                                  
              (2)1号和2号试管比较,说明                                  
              (3)1号和3号试管比较,说明                           
              (4)1号和4号试管比较,说明                                 
              (5)1号和5号试管比较,说明                                  
              (6)1号和6号试管比较,说明                                  

               

            0/40

            进入组卷